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心静脉置管术即上腔静脉置管术,系指须内静脉穿刺经锁骨上、锁骨下经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入上腔静脉。因静脉管径粗,血流量大,可大幅度调整输入液体量与速度,补充足量的热量、氨基酸、脂肪乳剂和微量元素进行全静脉营养疗法。我院外科于1994年12月至1996年6月,对108例重危及术后需全静脉营养的病人进行上腔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2.
股静脉穿刺置管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6年卧床危重心脑血管病人30例为A组,行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时不使用扩张管,穿刺点比常规的进针点位置放低4~5cm;与1999年至2002年30例(B组)行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结果A组1次穿刺成功25例,总穿刺成功率100%,误穿刺动股5例,局部血肿发生3例,局部渗血2例,比较B组穿刺成功率高,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发生率低(P<0.05)。结论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股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选择2003年至2006年卧床危重心脑血管病人30例为A组,行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时不使用扩张管,穿刺点比常规的进针点位置放低4~5 cm;与1999年至2002年30例(B组)行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结果 A组1次穿刺成功25例,总穿刺成功率100%,误穿刺动股5例,局部血肿发生3例,局部渗血2例,比较B组穿刺成功率高,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发生率低(P<0,05).结论 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股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快速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总结并分析98例重型颅脑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针穿刺股静脉置管并留管的护理体会。结果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导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合于重型颅脑外伤的补液治疗及抢救,且通过改良置管定位方法,使操作手法类似浅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临床护士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取临床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对其成功率和各种常见并发症分别比较,统计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结论 临床主张选用颈内静脉穿刺作为中心静脉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危重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液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通液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打开输液管开关通液体送软管进血管,自然退出针芯”的改进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边送软管边退针芯或采用先退针芯少许,再将软管并针芯送入血管然后抽出针芯”的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88%,高于对照组的64%(P〈0.01)。结论通液法置管在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置管中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早为危重病患儿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危急重症患者中应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应用PICC患者117例,并对其护理措施及其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应用PICC患者117例,94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23例经第2次或第3次穿刺后置入导管,成功率达100%。结论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穿刺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结果:通过41例病人的应用,确保病人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避免反复穿刺或穿刺困难,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CC肠外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40例病人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38例病人获成功,占95.00%,其中实施肠外营养30例,占75.00%,无感染,无静脉炎发生.2例崮穿刺点选择不当使操作失败。结论PICC在外科急危重病人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静脉置管及护理失误分析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及护理中常见的失误原因 ,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所实施的 10 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穿刺置管及护理失误共 11例 ,置管失误病例经有效处理 ,亦获成功。置管失败仅 4例 ,总成功率为 96 .2 % (10 1/10 5 )。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性较强 ,有经验的操作者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拟用经皮穿刺法建立新西兰兔中心静脉置管模型,为用中心静脉置管术开展动物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10只新西兰兔充分暴露其颈部皮肤,经皮穿刺颈外静脉置入PICC导管7~8 cm并固定,置管术后单笼饲养。分别于术前12 h及术后24 h、48 h、72 h采取血标本,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并记录生命体征、体质量的变化。结果 术前、术后3 d生命体征及体质量无明显差异,术后模型24 h存活率100%,建模成功率100%,hs-CRP各时点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F=2.84,P>0.05)。结论 该建模办法经济可靠、 简便易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很好地模拟临床,实现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60例需血液透析而未建立动、静脉内痿临时置管患者分为两组,股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颈内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Kt/v值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组使用寿命(80±11)d,而股静脉组(25±1)d,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内静脉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透析的血液量、Kt/v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股静脉及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是较好的通路,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对尿毒症患者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监测效果。方法尿毒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彩超定位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彩超定位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定位后穿刺,对照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穿刺,分别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并发症,穿刺置管成功后定期监控。结果彩超定位组首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术后定期监控,可了解导管位置是否保持准确及有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行颈内静脉穿刺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时简便而且安全,且术后可定期监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60例需血液透析而未建立动、静脉内瘘临时置管患者分为两组,股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颈内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Kt/v值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组使用寿命(80±11)d,而股静脉组(25±11)d,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内静脉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透析的血液量、Kt/v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股静脉及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是较好的通路,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创伤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术,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输液治疗满意度。为创伤患者的药物、血液和营养制品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高渗液及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维持衡定状态下的正常补液,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创伤患者经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静脉输液资料。结果:108例患者1次成功进行PICC置管术达105例,置管期间无1例出现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病人对输液满意度提高至100%。结论:创伤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减少患者发生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和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基 《甘肃科技》2005,21(6):146-146,149
目的探讨经彩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文对19例大量心包积液及心包填塞的住院患者,行彩超引导下心包腔置管持续引流的治疗方法。并对其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疗效。在彩超引导下,心包腔置管引流心包积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可靠。较反复多次心包穿刺抽液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比格犬深静脉穿刺置管模型,探讨其应用范围。方法 将8只成年比格犬随机分成股静脉穿刺置管组(股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组(颈内静脉组),每组4只。对比格犬行1.5%~3%异氟烷和氧气混合吸入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定位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行经皮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固定导管。结果 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8只比格犬全部置管成功,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股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便于护理,并发症少。结论 比格犬深静脉穿刺置管模型的建立,实现了血液灌流及血液净化等技术在实验动物身上的应用,为开展相关临床基础研究提供方便,也可应用于兽医对中毒犬行血液灌流或血液净化,对休克犬进行快速大量补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