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体长(1.932±0.204) cm、体质量(1.386±0.055) g的1月龄棘胸蛙蝌蚪为研究对象,以尾部皮肤ATP酶、SOD酶、CAT酶和肝脏SOD酶、CAT酶、GSH酶活力为测定指标,依次设置5.5、6.5、7.0、7.5、8.5和9.5等6个pH实验梯度,在水源水温(24±0.2)℃、DO(7.30±0.01) mg·L~(-1)、pH (7.30±0.01)条件下,开展了棘胸蛙蝌蚪对pH急性胁迫阶段(实验时长96 h,测定时点依次为24、48、72、96 h)及恢复阶段(恢复至pH 7.0,实验时长12 d,测定时点分别为6 d和12 d)的抗氧化应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pH急性胁迫阶段,各测定时点尾部皮肤ATP酶和肝脏GSH酶活力均随pH的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皮肤和肝脏表露SOD和CAT酶活力均随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pH 7.5为上述酶活力值发生转折的分水岭;(2) pH恢复阶段,各实验组的恢复6 d和12 d的酶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各实验组pH急性胁迫96 h时点的酶活力为参照,除pH7.0和7.5两实验组的尾部皮肤ATP、SOD、CAT酶活力和肝脏SOD、CAT、GSH-Px酶活力均与其相对应的参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实验组均显著大于与其相对应的参照组(P0.05),但尾部皮肤ATP酶和肝脏GSH-Px酶活力均仍持续显著大于pH 7.5实验组(P0.05),尾部皮肤和肝脏的SOD、CAT酶活力均仍持续显著小于pH 7.5实验组(P0.05)。  相似文献   

2.
两种有机磷农药对沼水蛙蝌蚪抗氧化系统及MDA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有机磷农药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对沼水蛙蝌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浓度(0.2,0.4,1.2,2.0,2.8 mg/L)的三唑磷染毒后,蝌蚪的SOD活性开始被激活,48 h或72 h后活性逐渐达到最高值;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则被抑制而降低;CAT活性和MDA浓度都随着三唑磷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出现极显著的提高,且MDA浓度与三唑磷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不同质量浓度(15.0,22.5,30.0,37.5,45.0 mg/L)的乙酰甲胺磷染毒后,蝌蚪的SOD活性在较短的时间(24 h)内出现最高值,随后降低至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CAT活性逐渐被抑制而呈减低的趋势,而MDA浓度明显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两种农药都会不同程度改变沼水蛙蝌蚪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水温(24±0.2)℃、DO(7.30±0.01) mg·L~(-1)条件下,以体长(1.932±0.204) cm、体质量(1.386±0.055) g的棘胸蛙蝌蚪为实验对象,设置pH 5.5、6.5、7.0、7.5、8.5和9.5等6个梯度组,研究了pH急性胁迫对棘胸蛙蝌蚪行为、尾部皮肤色差及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1)就分布格局、集群行为、需氧压力和移动频率观,棘胸蛙蝌蚪偏好弱碱性环境,适宜范围为7.5~8.5;(2)尾部皮肤L值呈酸性环境中性环境碱性环境(P0.05),对环境pH具指示作用,以pH 8.5时最低(P0.05);(3)所设pH范围内的OR和NR均呈夜均昼均(P0.05),与pH 5.5~7.0范围内实验组时段OR和NR间相似性最低的分别为pH 7.5和8.5实验组,时段及夜均、昼均和日均OR均会因pH偏离7.5~8.5而出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夜均、昼均和日均NR也均会因pH由碱性转为酸性而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4)诸实验组中,昼均、夜均和日均O∶N值均以pH 5.5实验组最小(P0.05),仅pH 7.5实验组的昼均、夜均和日均O∶N值均不低于其它实验组,唯pH 7.5~8.5范围内的O∶N值具昼夜差异(P0.05)。(5)窒息点水中含氧量随pH上升呈先降后升走势,于pH 7.5达到谷底(P0.05),其中pH 8.5实验组仅与pH 7.0实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水温和饥饿条件下鮸鱼抗氧化酶的变化规律,采用实验生态法分析了实验条件下鮸鱼(体质量234.46±52.85 g)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其与体质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饥饿导致实验鱼体质量下降,其中水温越高体质量下降越明显:30℃组下降(29.44±7.42)g,显著大于22℃组(9.06±1.47)g和13℃组(4.23±0.93)g。相同水温条件下,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鮸鱼肝脏中SOD和CAT活力均出现明显变化,并且不同水温条件下变化各不相同:13℃组中,SOD和CAT活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在饥饿2 d时酶活力达到最高值;22℃组中,SOD和CAT从始至终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在30℃高温组中,SOD与CAT活力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SOD活力变化较小,呈现轻微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同样是饥饿2 d时达到最大值,CAT活力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同一饥饿时长不同温度处理组中,实验鱼肝脏中SOD和CAT活力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了13℃组在鱼体饥饿2 d时CAT活力0.044±0.006 U/mgprot高于22℃组0.038±0.006 U/mgprot之外,SOD和CAT活力均是22℃组最高,30℃的高温组最低。本研究结果为鮸鱼的高效健康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不同时间苯酚污染胁迫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同工酶组分的影响,为研究酚类化合物对土壤污染的生物学诊断和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苯酚对蚯蚓SOD、POD和CAT活性及同工酶组分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可显著提高蚯蚓CAT活力,改变蚯蚓SOD、POD同工酶组分,低质量浓度苯酚可提高蚯蚓SOD和POD活力,高质量浓度则会降低其活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Pb~(2+)质量浓度在10,20,30,40和50mg/L时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胚胎期及Pb~(2+)质量浓度在0.07,0.30,1.00mg/L时对黑斑蛙蝌蚪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胚胎期的毒性于孵化期和开口期表现显著,其余各期毒性不如这两期明显.Pb~(2+)能影响黑斑蛙胚胎期和蝌蚪期的生存率,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质量浓度为30,40,50mg/L时会导致孵化期胚胎畸形,致畸率50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4.41%),40mg/L水平次之(3.33%),30mg/L水平最低(2.39%).各质量浓度水平均导致蝌蚪头部泡状膨大、"S"型尾和形体较小(为正常体长的0.50-0.67)等,致畸率1.00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2.25%),0.30mg/L水平次之(2.00%),0.07mg/L水平最低(0.50%).并对致毒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用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对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蝌蚪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暴露,研究该离子液体对蝌蚪的急性毒性,检测亚急性暴露对蝌蚪抗氧化酶SOD,CAT和GPx活性影响及其MDA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对蝌蚪的24hC50为82.1mg·L-1,说明该离子液体对蝌蚪具有明显的毒性,其毒性强弱与传统有机溶剂相当.同时,低剂量离子液体的亚急性暴露可诱导蝌蚪抗氧化酶活性的显著变化并引发机体轻度氧化损伤,这种损伤在染毒后期可被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自动修复.另外,低剂量离子液体的亚急性暴露也可引发蝌蚪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氨氮胁迫对黄河鲤幼鱼肝胰脏、肾脏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养殖水体中氨的毒性,在前期毒性实验的基础上设置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071 mg·L-1、0.143mg·L-1、0.284 mg·L-1和0.427 mg·L-1的四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进行毒性实验,实验期间pH值在7.80~7.85。分别在实验的0 d、7 d、14 d、28 d、35 d取样,检测肝胰脏、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随氨氮暴露浓度的增加,黄河鲤鱼肝胰脏中的SOD和GSH-Px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MDA含量则呈现上升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氨氮暴露浓度对于肝胰脏SOD活性、MDA含量影响效果极显著(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随氨氮暴露浓度的增加,肾脏中SOD活性、GSH-Px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且效果显著(P<0.05),而肾脏中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且效果极显著(P<0.01),另外肾脏MDA活性与氨氮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氨氮暴露时间对于肝胰脏SOD活性、肾脏SOD、GSH-Px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时先促进后抑制,高浓度时抑制,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氨氮降低鲤幼鱼的抗氧化能力,SOD、MDA可作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氨氮引起的毒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采用96 h静水停食实验法,以体质量为(19.70±1.98) 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并依据96 h LC50设置低(19 mg·L-1)、中(28.5 mg·L-1)、高(38 mg·L-1)和对照4个浓度组进行胁迫,在6、12、24、48、72和96 h时分别检测其鳃、肝、肠、肾和脑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ACP、CAT(除肠部)活性及MDA含量在96 h实验时间段内总体上均呈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变化(P0.05)。大口黑鲈幼鱼的96 h LC50为63.34 mg·L-1,但当氨氮浓度28.5 mg·L-1时经96 h胁迫其部分组织细胞功能已受到损伤,其鳃ACP活性和鳃、肠CAT活性能够准确反映所受损伤的程度,可作为评价养殖水体中氨氮毒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硒对不同重金属胁迫处理的小麦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Se~(4+)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缓解作用.作者研究增施不同质量浓度Se~(4+)对经过Hg~(2+)、Cd~(2+)和Pb~(2+)胁迫的小麦(蜀麦969和川农16)幼苗的生长、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ρ(Se~(4+))=5 mg·L~(-1)时,受Hg~(2+)、Cd~(2+)和Pb~(2+)胁迫后小麦幼苗的根长、苗高、根系活力和CAT含量能够得到有效恢复,SOD活性和MDA含量下降.但加入ρ(Se~(4+))=15 mg·L~(-1)时,Hg~(2+)、Cd~(2+)和Pb~(2+)对小麦幼苗胁迫增强,且不同小麦品种间表现不一致,具有品种差异性.可见对于施用一定浓度的Se~(4+)可以缓解重金属对小麦幼苗的危害,但需要根据实验确定不同品种合适的施用量.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适宜ρ(Se~(4+))对缓解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作用,为小麦种植过程中缓解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溴双酚A对鲫鱼血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幼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外暴露于四溴双酚A(TBBPA)后,血清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分别随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变化.在整个试验剂量范围内,GSH含量被显著抑制;GSH-Px在中低浓度下被显著诱导,高浓度时活性变化不大;SOD、CAT活性在高浓度暴露时显著升高.0.1 mg/L动态暴露中,GSH含量在整个过程中都被抑制,SOD呈先抑制后诱导,GSH-Px在暴露初期和中期被诱导CAT活性则在暴露后期被显著诱导.试验表明在鱼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应激补偿机制来消除胁迫;GSH对TBBPA十分敏感,可以考虑作为水环境中TBBPA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急性和亚急性暴露方法,用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对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蝌蚪进行染毒,通过微核实验检测离子液体对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微核与核异常的诱导率.实验结果发现,离子液体对太行隆肛蛙蝌蚪的24 h LC50为82.1 mg·L-1,表明该离子液体对太行隆肛蛙蝌蚪具有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为拟穴青蟹养殖模式调整与产业化升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测定拟穴青蟹在不同浓度亚硝酸盐(0 mg/L、20 mg/L、60 mg/L、100mg/L、140mg/L)胁迫下其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在受胁迫48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亚硝酸盐胁迫浓度达60mg/L以上时,青蟹肝胰腺及肌肉中AKP活力变化显著,肌肉中AKP活力随时间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组织中CAT活力变化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毒兴奋效应",肝胰腺及鳃中MDA含量则随胁迫时间与胁迫浓度变化呈递增趋势。【结论】亚硝酸盐胁迫可通过破坏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酶类体系运转,加剧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方式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拟穴青蟹人工养殖中,将亚硝酸盐浓度控制在20mg/L以下,有助于青蟹养殖模式调整与产业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硒酸钠(1.25~20 mg/L)和亚硒酸钠(0.25~4 mg/L)染毒处理7 d后,黑斑蛙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随染毒剂质量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核异常细胞率、总核异常细胞率均随染毒剂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亚硒酸钠的毒害作用明显强于硒酸钠,对黑斑蛙蝌蚪红细胞均存在较强的细胞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5.
以青稞三叶期幼苗为材料,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0、20.0、40.0、80.0和120.0 mg/L Cs~+(Cs Cl)处理1、3、6和10 d后,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s~+胁迫下青稞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青稞幼苗在低质量浓度Cs~+的胁迫下,CAT和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达到峰值后,不断降低,整个曲线呈抛物线形;在高质量浓度Cs~+的胁迫下CAT和SOD活性呈线性下降,随染毒时间越长,CAT和SOD活性越低,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Cs~+对青稞幼苗具有较强的生理毒性,青稞CAT和SOD对Cs~+污染反应灵敏,可作为环境中Cs~+污染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mg/L,0.08mg/L,O.64mg/L,5.12mg/L的Cu2+,Zn2+对罗氏沼虾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力和酶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u2+,Zn2+浓度的增加鳃中SOD酶活力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分别在O.64 mg/L Cu2+和O.08 mg/L Zn2+时SOD酶活力达到最大(73.57±O.12 U/mg和53.63±0.17 U/mg),且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定了北海市底播养殖的钝缀锦蛤的7种常见重金属(Hg、As、Zn、Cd、Pb、Cu、Cr)含量,通过计算其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发现,海水中的Cd极易在钝缀锦蛤体内富集.为了探究重金属Cd对钝缀锦蛤的生理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质量浓度的含Cd(0 mg·L-1、0.025 mg·L-1、0.05 mg·L-1、0.15 mg·L-1、0.3 mg·L-1)海水中,钝缀锦蛤在不同暴露时间(1 d、4 d、7 d、14 d、21 d、28 d)下其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经Cd胁迫后,钝缀锦蛤内脏团的SOD、GPX、CAT酶活力及MDA的含量随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上升到最高值,此后又逐步下降并趋于正常值;(2) Cd胁迫后,钝缀锦蛤的机体会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而且它能通过调节自身酶活力的变化来减少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外源激素的添加对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牡丹品种‘凤丹白’叶柄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A和TDZ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化酶类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与胚性细胞早期发育发生密切相关,在胚性愈伤组织形成时期,POD和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SOD活性变化则相反;SOD活性经过短暂下降后回升,于第15天达到第二个峰值后稳步下降,表明SOD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初期起主导作用;POD与CAT活性出现峰值时间较SOD滞后,推测POD和CAT活性的升高能够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早期发育;可溶性蛋白含量于胚性细胞形成前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第15天达到峰值后下降,说明其含量的升高有利于胚性细胞的形成和发育,其累积对形成胚性愈伤组织有促进作用.添加NAA 0.2 mg/L和TDZ 0.5 mg/L对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氨氮对斑马鱼2种代谢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为实验材料,用氯化铵模拟水体中氨氮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得到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6,114,105,101 mg/L.在96 h LC50以下,设6个质量浓度梯度,进行24 h氨氮胁迫,之后测定斑马鱼不同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ase),腺三磷酸酶(ATPase)活性.结果表明,各类酶活的变化与氨氮质量浓度都呈一定相关性,随着氨氮质量浓度增大,ATP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CAT酶呈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0、2.5、5、10、15 mg·kg~(-1))的氨磺乐灵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酶(SOD、CAT、GSH-ST)活性和相应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21天后,蚯蚓体内的SOD、CAT、GSH-ST活性均随着氨磺乐灵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其中,在2.5 mg·kg~(-1)组中,三种酶活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三种酶的基因表达均在低氨磺乐灵的组上调,而在高氨磺乐灵的组下调,三种酶的基因表达在5 mg·kg~(-1)组明显上调(p0.01),CAT和GST在高浓度组(15 mg·kg~(-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和p0.05).研究表明:蚯蚓体内的SOD、CAT和GSH-ST活性和相应基因表达对氨磺乐灵的土壤污染响应敏感,可以将其作为监测氨磺乐灵土壤生态毒性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