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论暴力”与网络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磊 《中州大学学报》2008,25(4):108-109
近几年,网络世界“舆论暴力”行为不断出现,在给当事人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削弱了网络公信力。“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原因在于网络具有的隐匿性特征,它使得网民的行为容易放纵和过激。遏制“网络舆论暴力”的对策很多,关键在于网络自律:网民自律和网站自律。  相似文献   

2.
鲁佳  李吉彬  刘欣悦 《科技信息》2010,(8):I0234-I0234,I0236
当前普通网民所发的信息量已经超过新闻媒体,成为网上信息的最大来源。而互联网上的法律滞后、网络执法难度大、缺乏舆论的向导性等原因,使得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恶搞”、“恶意虚假炒作”、“网络暴力”、“网络黑社会’’等不良行为和信息,并由此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充分认识这些不良行为和信息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暴力舆论的成因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负效应——网络暴力。本文分析网络暴力舆论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人人都是网民,并由此在重大问题上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然而由于网络匿名性等特点,形成的“网络媒介审判”现象却妨碍了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不利于网民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并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介的发展。只有对网络监管加大力度,尝试建立专门接受网络舆论监督的“安全通道”,积极加强网民媒介素养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抑止我国“网络媒介审判”现象。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一个舆论场,以互联网为纽带连接起网民和公共议题。当前,网络舆论环境存在信息庞杂、舆论失序、群体极化、网络舆论依赖等现象。网络穿过象牙塔的“围墙”,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师德教育受到网络舆论环境的冲击,“网络舆论审判”影响师德失范惩处,师德监督中显现出网络舆论依赖现象,师德师风网络舆情考验着高校舆情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老虎”是谁打“死”的? 是网络“暴力”。“周老虎”是被网民们的唾沫星子淹死的。在“周老虎”囊被公安机关一锤定音时,没有人对“周老虎”是一只纸老虎而感到震惊,人们震惊的是,“周老虎”真是一只纸老虎呀,网民们真的是目光如炬呀!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0,(6):12-12
近日,甘肃省宣布组建一只650人的网评员队伍,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帖跟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他们被网民谑称为“五毛党”,指的是那些为政府说话的人,发一个帖得五毛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的一篇文章《驾驭网络这匹容易脱缰的野马》指出,网络论坛为民间舆论的发泄口,也是最难管理的口头舆论场,被称为“容易脱缰的野马”。  相似文献   

8.
赵长春 《科技信息》2012,(33):261-261
面对复杂网络舆论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积极与网民互动,及时公布事件信息,让权威、真实的声音占领网络,同时协调网络舆情的堵与疏,善用网民对事件评论的管理,培养和团结网络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因其传播渠道的快捷性,短时间积聚大量网民的注意.但因群体感染、情绪激化和责任意识淡薄从而导致暴力围观现象.其引发的侵犯人身权利、舆论导向偏颇和道德审判失当问题值得深思.为防止暴力围观现象需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名刊摘要     
《信息化建设》2010,(2):2-2
谁在操纵网络舆论?今天,中国的3038亿网民中已经很少有人能逃脱网络舆论的操纵。你每点一次鼠标,都很可能被欺骗——那些你关注的“热点”很多都是精心炮制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逐渐成为了大学生舆论的重要场所,如何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方式来有效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例如,让辅导员兼任网络评论员,组织学校领导与大学生网民在线交流,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等等,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风气。  相似文献   

12.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11,(11):63-63
[七成] 七成涉事党政部门能回应网络监督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10月20日发布的2011年网络舆情第三季报显示,在与党政部门或官员有关的网络热点事件中,72.3%的涉事主体选择了回应质疑。这显示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论,愿意在网民监督下改进工作。但是,仍有近三成的涉事部门、官员保持沉默,不回应、不处置。在当事方回应的负面话题中,近五成涉事主体选择在“黄金24小时”回应舆论质疑,体现出相关主体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和应急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关于网络反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网络反腐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对网络反腐的利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如权力至上意识的残余存在,公众的反腐意识弱化,政务信息公开不及时、不详细,“情绪性反腐”的影响,地区、城乡、职业网络用户数量存在差别等。为此提出了一些措施: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反腐主体的舆论力量,实行政府信息及时、详细公开机制,培养网民成熟的网络反腐的心理机制,逐渐解决网络“数字鸿沟”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具有突发公共事件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事故发生的经常性、人为活动的直接影响性和影响范围的局部性等特点。在信息社会,出现事故灾难时,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可以构建政府主导、网络媒体推动、网民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引导模式,在事故灾难的网络舆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和批评权,另一方面又容易演变为网络暴力。对此,我们应多管齐下,从立法、行业自律及技术等方面规范和引导“人肉搜索”行为,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肉搜索”的效能,使之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广度、速度,都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的.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日益深入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并对社会公共生活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促进作用.有人欢呼网络已成为普通公民话语表达的理想平台,有人把网络视为公共生活民主化的有力武器.然而,围绕近年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而引发的盲目、偏激、冲动、缺乏理智的网上舆论及行动,却一次又一次的将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及其危害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像"人肉搜索"、"网络暴民"等名词也一度兴起,网络的公信力及责任受到严峻的考验.因此,本文试图从网民、网络媒体自身以及法律的层面进行剖析,以探究网络暴力时代的理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正式出现在大众视线中的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于是一种全新的舆论类型--网络舆论应运而生,这种新类型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介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态,而且还迅速显现出其强势,使我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空间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勾指相约,我明年还来。”这是温家宝总理今年“两会”前与网民互动结束时的约定。这几年“两会”前,温总理总是要和海内外网民在线互动,网络问政,听取网民的意见。他说自己是带着真诚来的,也是真诚地回答每个网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微博“网络问政”新路径的热与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经帮助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的微博,也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除了以往的留言板、邮箱、博客、网络视频、手机等互动方式外,2010年“微博”这个新鲜词汇更加广泛地进入公众视野,“微博问政”一时成为时尚。在拥有4亿多网民的中国,新兴的微博及被戏称为“围脖”,而在这条温暖的“大围脖”背后,我们更需要多一些理智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20,(1):46-4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之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程度较高、影响较恶劣的暴力形式,网络暴力表现为一些网民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突破言论自由的边界,利用网络发表不实言论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这种不实言论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甚至破坏了社会的稳定。网络暴力行为已经突破了现代法治精神中的言论自由,因此我们需要对此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进行规制,尤其是以法律的手段进行规制。不仅需要现行实体法从司法执法的角度规制,更需要从法学理论层面对法的创立与实施进行指引,以此更好地保障个人、他人、社会之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