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分步浸渍法制备CuO/CeO2/γ-Al2O3脱硫吸收催化剂.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H2-TPR)和差热天平(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等技术分析表明,CuO在γ-Al2O3上的分散阈值为0.042 g/100 m2,CeO2以二维形态(2D-Ce)和团簇三维形态(3D-Ce)存在于γ-Al2O3表面.实验结果表明,CeO2有利于CuO分散,可明显提高CuO/γ-Al2O3吸收催化剂对SO2的吸收总量、吸收速率及其循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载体在SO2影响NO催化氧化过程中的作用,考察了反应温度为423K时,γ-Al2O3、ZrO2、TiO2和SiO24种载体及其负载的Pt催化剂对NO的氧化性能,与SO2存在下的NO反应活性相比,只有γ-Al2O3及其负载的Pt催化剂上存在SO2促进NO氧化的现象。运用BET、XRD、IR及固体酸度测定等多种表征手段,对不同载体在反应前后的化学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与反应过程相联系,证实SO2的吸附改变了γ-Al2O3的表面结构,有利于产物NO2的脱附;而对SO2吸附能力较弱的其他载体或催化剂,SO2的影响则不同。  相似文献   

3.
应用XRD分析了催化剂的体相结构,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O和NO在CuO-La_2O_3/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并对表面铜的价态进行了表征。氧化态样品的体相存在CuO、CuAl_2O_4,可能还有CuLa_2O_4物相,表面铜以 2价的形式存在。还原态样品的体相存在Cu~0、CuLa_2O_4,可能还有CuAlO_2,表面存在Cu~0、Ca~ 和少量的Cu~(2 )。CO容易在Cu~.、Cu_2O及CuAlO_2上形成分子态吸附;同时还存在HCO_3~-、CO_3~(2-)物种。NO容易吸附在CuO、CuAl_2O_4和CuLa_2O_4上,在Cu~0上可能解离吸附,还产生NO_3~-吸附物种。氧化态样品上,150℃以上,CO使Cu~(2 )还原为Cu~ 。还原态样品上,NO和CO交替吸附和共吸附实验证明低温出现了NO/Cu~(2 )和CO/Cu~ 的选择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载体在 SO2 影响 NO催化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考察了反应温度为 42 3 K时 ,γ-Al2 O3、Zr O2 、Ti O2 和 Si O2 4种载体及其负载的 Pt催化剂对 NO的氧化性能 ,与 SO2 存在下的 NO反应活性相比 ,只有 γ-Al2 O3及其负载的 Pt催化剂上存在 SO2 促进 NO氧化的现象。运用 BET、XRD、IR及固体酸度测定等多种表征手段 ,对不同载体在反应前后的化学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 ,并与反应过程相联系 ,证实 SO2 的吸附改变了γ-Al2 O3的表面结构 ,有利于产物 NO2 的脱附 ;而对 SO2 吸附能力较弱的其他载体或催化剂 ,SO2 的影响则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T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TiO2和CuO-ZrO2/TiO2催化剂,并在色谱—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对NO CO反应性能,并通过TPR、XRD和NO-TPD技术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经500℃ H2气氛中还原1h与空气氛中处理的相比,活性有明显的改善,CuO/TiO2(6%)对NO完全转化的T99%=325℃,而CuO-ZrO2/TiO2(6%,10%)对NO完全转化的T99%=300℃;TPR结果表明CuO/TiO2在TPR过程中出现4个还原峰,而CuO/TiO2只有2个还原峰,说明ZrO2的引入使CuO在TiO2上的还原物种发生了变化;空气氛处理的CuO/TiO2催化剂XRD检测到的是CuO的特征衍射峰,而H2气氛处理是金属Cu的特征衍射峰;NO-TPD结果表明两种气氛处理的催化剂,NO吸附在其上的热脱附产物中质谱能检测到4种物种(NO,N2O,N2和O2),低温脱附物种为吸附在弱位上的NO,高温脱附物种则是吸附在强位上的NO;CuO/TiO2上引入ZrO2后NO的脱附峰温明显降低,这表明NO在CuO-ZrO2/TiO2表面的分解活性大于No在CuO/TiO2表面的分解活性;NO CO反应低温时形成中间产物N2O,高温时产生N2;NO-TPD脱附峰温与两种气氛处理的催化剂活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NO在催化剂表面的解离是NO CO反应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6.
以CeO2作为改性添加剂、γ-Al2O3为载体、CuO为活性成分,用分层浸渍的方法制备出负载型CuO—Ceo2/γ-Al2O3湿式氧化催化剂;采用TG—DTA、XRD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Ce的掺杂对载体及活性成分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在湿武氧化反应过程中,Ce的掺杂有效抑制了γ-Al2O3向α-Al2O3转变的高温相交,以及活性成分CuO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形成CuAl2O4昀过程。通过对苯酚的湿式氧化降解实验,获知CeO2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催化剂活性,其中6%CuO-6%CeO2/1—100%Al2O3的质量组分比对苯酚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30min,苯酚溶液COD的去除率为91.31%。  相似文献   

7.
基于商用V2O5/TiO2催化剂,通过模拟SCR脱硝试验装置的宏观试验及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的微观分析手段,对SO2催化氧化机理及硫酸氢铵(ABS)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2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后先与V5+-OH基团反应生成了金属硫酸盐中间产物(VOSO4),继而转化为SO3,O2与温度都对该反应有促进作用。催化剂上ABS生成主要有2种机理:一是由吸附态NH3与气相或弱吸附态SO2反应生成,二是由金属硫酸盐(VOSO4)与气相NH3直接反应生成。催化剂上ABS大约在200℃生成,在450℃分解。且NO能与ABS中的NH4+反应而促进其分解,但此反应与脱硝反应共存且为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8.
Cu/Ce-Zr-La/γ-Al_2O_3的制备及其三效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AlNH4(SO4)2溶液滴入到NH4HCO3和PEG6000的混合溶液中,用沉淀法制备γ-Al2O3载体.然后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负载上Ce-Zr-La以及活性组分Cu,制备催化剂Cu/Ce-Zr-La/γ-Al2O3.考察该催化剂的三效催化性能,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等方法研究催化剂活性与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Ce-Zr-La/γ-Al2O3具有良好的三效催化性能,NO、CO和C3H6的起燃温度都较低,分别为250℃、150℃和300℃;CeO2-ZrO2对载体γ-Al2O3和活性组分Cu具有稳定作用,避免了CuAl2O4尖晶石相的生成;La能够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纳米Cu/γ-Al_2O_3催化剂制备与选择催化还原NO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H4Al(SO4)2、NH4HCO3和NH3.H2O为原料沉淀制备γ-Al2O3,然后浸渍负载活性组分Cu2+,制成纳米Cu/γ-Al2O3催化剂,并考察其催化性能.SEM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Cu/γ-Al2O3催化剂粒径均小于100 nm.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pH值为8.5时制备的γ-Al2O3负载上3%Cu2+的纳米Cu/γ-Al2O3催化剂性能最佳,在275℃时能使NO的转化率达到82.3%,与普通Cu/γ-Al2O3催化剂相比较,最佳活性温度降低了25℃,NO最大转化率提高了31.8%.  相似文献   

10.
从活性、结构及酸性方面,对催化剂SO-/ZrO_2-SiO_2及SO/ZrO2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在骨架结构特征上具有显著的差别,一般在400℃以上焙烧的SO-/ZrO2催化剂均为结晶态的,SiO2的引入对SO-/ZrO2-SiO2催化剂中氧化锆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一般在800℃以下焙烧的SO-/ZrO2-SiO2催化剂均为非晶态结构;在800℃以上焙烧硅锆摩尔比大于8的样品时,可得到一种可能是由于锆进入了氧化硅的晶格而形成的具有新的结构的结晶态物质;BET法测得500℃焙烧的SO-/ZrO2-S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400m2/g左右,而催化剂SO-/ZrO2的比表面积仅为100m2/g左右;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表明,SO-/ZrO2-SiO2催化剂的Lewis酸量明显高于SO-/ZrO2催化剂.对于乙酸/丁醇酯化反应,SO/ZrO2-SiO2催化剂的活性是SO-/ZrO2催化剂的6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固体超强酸TiO2/SO42-催化合成醋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体超强酸TiO2/SO4^2-为催化剂,冰醋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醋酸正丁酯。考察了醇酸化,催化剂酸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酯化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冰醋酸用量为0.1mol情况下,用固体超强酸TiO2/SO4^2-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0.80g,醇酸摩尔比为3,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120-125℃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酯产率可达到93.21%,实验结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TiO_2/凹凸棒石对活性金黄BES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研究了TiO2/凹凸棒石复合催化剂对活性金黄BES的吸附动力学,初始质量浓度为150~300 mg/L,转速为150 r/min,温度为298~328 K时,活性金黄BES在复合催化剂上吸附动力学数据能较好地符合准2级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对活性金黄BES的吸附仅在外表面吸附,吸附表现活化能为25.25 kJ/mol,说明此吸附并不是由单一的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而是由化学吸附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其吸附过程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际考察SNOX方法的工艺条件对烟气中NO○x及SO2的催化脱除效果,针对NO○x的催化还原反应,采用浸渍法制备CuO/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间速度、n(NH3)/n(NO○x)、SO2浓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针对SO2催化氧化反应,采用筛选出的V2O5催化剂,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间速度、n(O2)/n(SO2)对SO2转化率的影响.以实验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了反应动力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下,NO○x还原率可达87.5%,经两级氧化SO2的转化率达94.3%.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装备有程序控温反应池、抽空和质谱检测脱附物系统的FT—IR,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CO在Rh/SiO_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态及其与O_2、NO、H_2的反应性能。实验站果表明:CO在Rh/SiO_2催化剂上存在着Rh(CO)_2[Ⅰ]、Rh(CO)[Ⅱ]和Rh_2(CO)[Ⅲ]三种化学吸附态;它们与O_2及H_2的反应活性顺序是[Ⅰ]>[Ⅱ](?)[Ⅲ];NO能从催化剂表面上置换CO吸附态[Ⅱ],並相应在此吸附位上产生两种吸附态Rh(NO)及RhO_2(NO);通过对CO和H_2共吸附、吸附的CO和H_2反应及H_2CO吸附的化学吸附态的检测及其脱附产物的质谱分析,说明了在Rh/SiO_2催化剂上CO和H_2反应过程中无H_2CO中间物产生。  相似文献   

15.
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CuO//La2O3/γ-Al2O3催化剂,并通过XRD、NH3-TPD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索其对乙二胺(ED)和1,2-丙二醇(PG)为原料合成2-甲基吡嗪(2-MP)反应的催化活性。分别考察了催化剂不同金属配比、煅烧温度以及反应温度、气体空速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铜铝摩尔比为4∶6,煅烧温度为700℃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好;在原料液中1,2-丙二醇、乙二胺和水的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320℃、气体空速(GHSV)1 815 h-1的条件下,1,2-丙二醇的转化率为100%,2-甲基吡嗪的收率为82.7%。  相似文献   

16.
催化剂载体γ-Al2O3上NO对SO2的氧化吸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催化剂载体γ-Al2O3在423K吸附温度和不同气氛(有氧和无氧)下NO和SO2的吸附曲线、吸附量,以及漫反射红外光谱(DRIFTS)分析,探讨了低温下在γ-Al2O3上NO对SO2的氧化吸附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下在γ-Al2O3上NO对SO2氧化吸附有促进作用,γ-Al2O3晶格氧直接参与了NO促进SO2氧化的反应,NO促进SO2氧化吸附的机理是:γ-Al2O3吸附NO形成的表面螯合亚硝基与邻位弱吸附的Al-O-SO2发生表面反应,使弱吸附的Al-O-SO2氧化生成稳定的SO4^2-,并产生氧空位,放出NO,气相中的氧补充氧空位生成晶格氧,使表面反应得以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7.
采用均匀沉淀包裹法制备了微波诱导催化剂CuO/γ-Al2O3.以活性艳蓝模拟废水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水浴温度为80 ℃、焙烧温度为200 ℃、焙烧时间为3 h、载体与活性组分摩尔比为2∶1、微波烘干4 min的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对活性艳蓝的脱色效果最好,同时将该催化剂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也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搅拌槽式微量天平流动反应器,在硫化态CoMo/γ-Al_2O_3催化剂上考察了氢化吡啶及2,6-二甲基吡啶两种含氮毒物对于2-甲基呋喃加氢脱氧及2-甲基噻吩加氢脱硫反应的毒化过程。研究发现,CoMo/γ-Al_2O_3催化剂上加氢脱氧与加氢脱硫反应的活性均具有空间位阻效应(Sterical hindrance effects)。同时,当少量毒物2,6-二甲基吡啶吸附于催化剂表面时,不仅未使两种氢解反应中毒,反而产生轻度的促进作用。就此而论,这两种活性位具有相似之处。然而,同一毒物作用下,加氢脱氧与加氢脱硫中毒过程的相对活性曲线的明显区别似又表明加氢脱氧位与加氢脱硫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对化学专业大三学生周末开放的研究型新实验--负载型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制备了不同Cu/Zn比的ZnO~CuO/γ-Al2O3负载型催化剂,与非负载型商品ZnO-2CuO催化剂作对比,运用XRD以及BET比表面积和孔容的测定方法对这些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甲醇分解反应测定了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在120℃恒温条件下,在活性焦固定床上测定SO2的吸附等温线和动态吸附穿透曲线。采用Langmuir吸附方程拟合,得出饱和吸附量qm=0.072 g/g和Langmuir常数K=0.629 m3/g。根据穿透曲线的形状分析传质机制,建立了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预测其他条件下的穿透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