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讨论在凸轮机构动态综合中,应用4次磨光函数改善运动曲线高阶导数的光滑性,由此改善从动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磨光精度的修正采用“盈亏”修正法。对加速度曲线上产生的特大波动应用磨光修正法。在处理边界条件时,采用了满足位移、速度、加速度条件的延拓边界条件。文中以3-4-5多项式运动曲线为例说明磨光处理的过程,求取并比较相应的动态响应。从所得的结果可以看出,由动态综合所得的运动曲线经磨光处理后,其动态响应曲线能很好与理论曲线一致,动态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将拉格朗日三点数值公式应用于实测织机开口凸轮的廓线分析,根据凸轮机构运动简图及凸轮廓线的极坐标实测值可直接计算从动作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然后由求得的加速度曲线与理论规律的对比,通过计算机CAD重新设计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该方法适用于研究缺乏原始设计资料的凸轮机构及其它类型的平面凸轮机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凸轮机构的数学模型,得到去青机器的运动规律.首先提出去青机器的结构,介绍机器如何实现去除毛竹青色表皮,凸轮机构输出的往复运动是机器的主运动.按质量等效、刚度等效原则简化凸轮机构,建立凸轮机构动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模型与Koster模型建立凸轮机构数学模型,反映出从动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联;根据余弦加速度运动与多项式型运动规律,与凸轮机构边界条件推导出从动件输出端运动规律的多项式;结合去青机器的运动参数,简化运动微分方程,推导出从动件输入端运动规律方程组,得到主运动的运动规律,并进行参数扰动分析,作为去青机器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从动件杆系刚度是凸轮转角的函数,建立了凸轮机构的变系数动力学模型,用摄动方法求出了动件的运动规律,它与试验结果是一致的。本文为凸轮轮廓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两类无量纲形式的边界条件,构造出相应的五次样条凸轮曲线。利用五次样条函数的特点,半凸轮曲线及其速度、加速度、跳跃度曲线表示为若干凸轮从动件加速度的线性函数。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用高副低代的化归方法研究单圆弧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型凸轮机构的特性.论证了化归后的机构瞬时速度、加速度和压力角与原机构等价,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原机构的运动特性.并以最大无量纲速度和加速度为标准,将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特性与该圆弧凸轮的从动件运动规律特性加以比较,指出其适用场合为中、高速轻载。  相似文献   

7.
以啮合理论为基础,导出了蜗式凸轮机构从动件(即分度转盘)在凸轮实际轮廓和实际机构尺寸诸因素的影响下,分度误差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运用变形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通过微机计算,得出了该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分度误差曲线。  相似文献   

8.
在直动从动件秃凸轮机构的设计模型中,以其升程时传动效率最佳作为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采用广义简约梯度法求解,整个设计过程在IBM—PC机上调试运行,合理确定出凸轮机构的全部运动设计尺寸,为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的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拉格朗日五点数值微分公式应用于平面凸轮廓线分析,根据凸轮机构运动简图及凸轮廓线的极坐标值可直接计算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压力角值.这样就解决了历来沿用的图解微分法存在的误差大的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缺乏原始设计资料的凸轮机构(如国外进口机器中的凸轮机构),以及分析凸轮廓线尺寸误差对凸轮机构运动和压力角的影响.文中以滚子摆动从动件平面凸轮为例,其解题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类型平面凸轮机构.文末附有数值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0.
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三维快速精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凸轮机构设计主要包括凸轮轮廓曲线和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在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后,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来确定凸轮的轮廓曲线,利用Matlab编程语言,可以精确作出任意凸轮轮廓曲线和各种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曲线,同时还可以将设计出来的精密轮廓曲线导入三维软件Pro/engineer中进行三维建模,达到快速精确设计凸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研究了应用卷积滤波法进行高速凸轮曲线动态设计的方法。文中引入了巴什瓦能量定理,用以在控制余振响应谱的同时,对凸轮曲线的速度和加速度最大值进行控制;文中还提出了有效控制余振响应谱的几种窗函数,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要求,并以窗函数对常用凸轮曲线进行响应谱控制为例,说明了这一方法的实际使用。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设计出具有良好动力响应的高速凸轮曲线,以降低凸轮机构的振动、噪声和磨损。  相似文献   

12.
基于VC++6.0的工业监控软件中历史曲线控件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运用VC 6.0对监控系统软件中非标准历史曲线控件的开发方法及思路,并介绍了历史数据库的设计。控件采用Activex技术,能同时显示8根曲线,并能根据需要隐藏任何一根曲线;使用时,只需将其注册,拖到界面程序中去即可,而不需要再次编写任何源代码。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应用于各种监控软件的数据存储和进线的动态显示。  相似文献   

13.
矿井提升机提升容器加速度取决于提升机驱动系统加速度和提升绳系特性.基于钢绳为连续弹性杆的条件下,通过提升容器满足乘坐舒适性和提升钢丝绳系产生较小震动为目标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矿井提升机械驱动系统的合理加速度曲线,即提升机常用激励加速度函数的首选形式,为矿井提升机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图7,参14.  相似文献   

14.
当外力为高斯白色噪声激励,并且已知线性动态系统的初始条件时,加速度动态响应的随机递减函数和自由衰减振动响应不相等,这是因为在白噪声激励下此随机递减函数中存在一个奇异点;而直接使用有外力嵌入的受力加速度响应会对参数识别精度产生影响。针对随机子空间方法应用于加速度数据的数学基础加以论证,并证明用加速度响应来进行模态参数识别时,将会出现一个识别偏差问题;该偏差问题是因为其加速度相关函数,还受到外力之相关函数的影响。对原始随机子空间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无加权模式对Toeplize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透过一个三自由度动态系统的加速度响应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外力的影响,更能提高其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得到上盖框架建筑时大底盘地铁车站结构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基于系列土-地铁车站及其上盖框架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数值模拟试验,揭示了上盖框架结构对大底盘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再在借鉴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传统反应加速度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上、地下一体化结构体系中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振型分解法-反应加速度法。首先,从理论上验证了振型分解法-反应加速度法的可行性,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力学模型和实施步骤;其次,以北京某核心区地铁车站与上盖高层建筑一体化工程为背景,对比时程法和传统反应加速度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峰值加速度、结构刚度、土层刚度、上盖结构高度、地震波类型等影响因素下振型分解法-反应加速度法的计算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振型分解法-反应加速度法是一个操作简便、精度较高且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的简化分析方法,可在类似工程的抗震计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新型长冲程抽油机动能平衡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其变直径卷筒的形状与参数进行了合理设计,可达到大幅度降低能耗的目的。将动能平衡原理应用于抽油机的平衡系统中,对其进行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通过建立以变直径卷筒和飞轮卷筒为等效构件的等效力学模型,推导出动能平衡系统中下冲程稳态运行阶段挠性件在变直径卷筒上缠绕时其中心的轨迹方程,提出了挠性件及变直径卷筒相关参数的设计方法、选择依据。研究表明,利用变直径卷筒的特殊外形轮廓来控制飞轮卷筒的旋转速度,解决了动能平衡系统中飞轮连续加速、储存能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相互作用分析中地震动输入长周期校正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由于长周期误差信号的影响.仅通过直流分量滤波处理地震加速度记录,积分获得的地震波位移时程曲线仍存在很严重的零线飘移现象.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原始加速度均值的二次多项式拟合曲线,提出了简便的加速度记录长周期误差时域校正法,在几乎不改变地震加速度频谱主要性质的前提下,很好地改善了加速度记录的积分性质.具体的工程应用验证了其有效性.并显示在大跨度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时域分析中,地震波输入位移时程对结构总体响应有着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获得的地震波数据大都是以加速度时程形式给出的,直接积分获得的速度时程和位移时程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基线漂移现象.简便的时域优化校正算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提出了一种分步时域校正法.首先基于最小二乘法以三阶多项式形式来拟合加速度的非零曲线,对原始加速度时程做基线预校正处理;其次对于校正后的积分速度和位移曲线仍存在的长周期基线波动问题,将校正后的加速度曲线代入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反应递归公式,从而生成地震波的速度时程和位移时程.该方法原理简单,实施方便,而且能够很好地消除速度波和位移波的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动态综合时剑杆运动规律的选择问题作了讨论。分析了剑杆动态位移的三阶导数和四阶导数对引剑机构名义运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减小这种影响的措施;对现有的几种剑杆动态运动规律的加速度峰值以及位移对时间的三阶导数和四阶导数进行了比较。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以五次多项式为过渡段的修正梯形加速度规律,该规律保证了剑杆动态位移的三阶导数和四阶导数不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