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生长过程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 a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中,杉木生物量大于火力楠;从生长过程看,杉木胸径生长大于火力楠,杉木树高生长与火力楠相近,杉木材积始终大于火力楠;10 a生时杉木与火力楠均未达到数量成熟,材积生长潜力大;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种间关系比较协调,营养空间分布均比杉木纯林合理,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肖永元 《海峡科学》2006,(12):85-86
闽南丘陵山地火力楠纯林及与杉木、福建柏混交生长及其改土效果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快,与杉木、福建柏混交造林后发挥了种间协调和互补作用,林分生产力大大提高.此外,火力楠与杉木、福建柏混交后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适宜闽南山地种植的两种混交配置,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赵鸣 《广东科技》2010,19(22):50-51
通过对火力楠、林分易燃危险可燃物的数量和能量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杉木相比,火力楠具有较强的防火性能,本文还讨论了火力楠在森林防火上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恩 《科技信息》2008,(20):311-311
在闽南沿海山地开展火力楠马尾松不同混交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与马尾松混交是成功的,是闽南沿海贫瘠山地培育火力楠用材林和植被恢复较为理想的混交造林类型。其适宜的混交模式为:混交比例1火力楠:2~3马尾松,混交方式为行状或插花状(星状),造林初植密度为4995/hm^2-6660/hm^2;并根据种间关系、林分郁闲度及立地条件等因素,在10年生左右时,适量进行间代,最终保留密度以1600株,hm^-2-2000株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桢楠、浙江楠的4年生和5年生的纯林和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造林模式下桢楠与浙江楠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叶绿素含量(SPAD值)、枝下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和最粗侧枝直径等主要生长因子的差异,为桢楠与浙江楠的科学造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于4年生林分,采用混交模式对浙江楠的树高、胸径、材积、叶绿素含量(SPAD值)、侧枝轮数和分枝角均有促进作用.对于5年生林分,桢楠和浙江楠以泡桐为混交树种时,其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和分枝角均优于以杉木为混交树种,以湿地松为混交树种时生长最差.在相同混交模式下,桢楠的树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均优于浙江楠,而浙江楠的胸径、冠幅、枝下高和最粗侧枝直径显著优于桢楠.因此,对于4年生林分,混交造林模式更适合浙江楠的生长.对于5年生林分,泡桐最适合与桢楠和浙江楠混交,湿地松混交的效果最差,杉木介于二者之间.相同混交模式下,浙江楠的长势略优于桢楠,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闽南沿海山地营造的福建柏、火力楠、湿地松与马尾松混交用材林的不同经营管理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最优的混交经营模式为福建柏或火力楠+马尾松-30%透光伐-中度或强度疏伐(间伐30-45%).  相似文献   

7.
七溪岭林场刨花楠与杉木混交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七溪岭林场刨花楠与杉木大面积混交造林实验,总结培育刨花楠混交林的技术和方法;根据刨花楠与杉木混交造林的成果与效果分析,提出七溪岭林场改善林分结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杉阔混交林固碳的影响,对增加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优化林分结构、提升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FORECAST模型模拟了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楠混交林固碳的长期影响,达到优化经营杉木人工林的目标。研究表明,在中等立地条件下,杉木和楠木混交时楠木比例不宜过大,杉木和楠木以3:1的混交比例最适宜,是混交林中固碳效果最优的。在增加土壤有机碳方面,楠木纯林杉楠混交林杉木纯林,这是因为楠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结构较杉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疏松。  相似文献   

9.
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人工林生长及改土效果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快,与福建柏、马尾松等适宜树种混交,因发挥了种间关系效益及辅佐功能,林分生产力大大提高。此外,火力楠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闽南沿海山地土壤改良、低产林改造及防治松杉多代连栽地力衰退的理想树种,可作为用材林定向培育,其与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是适应闽南沿海贫瘠山地的较为成功的两种混交组合,可作为贫瘠山地植被恢复的主要造林方式,值得大力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南平15 a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生物量C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物量C库总量为107.715 t.hm-2,比杉木纯林(72.194 t.hm-2)高出了49.20%.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乔木层C库分别占总生物量C库的98.46%和98.82%,两林分总生物量C库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乔木层C库的差异.混交林生物量C库在各个器官及各个空间层次上的分配均高于杉木纯林.从碳吸存的角度看,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是一种比杉木纯林更加优良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洪家河流域植物群落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些群落如黄心夜合毛椿木荷林与化香枫香林、马尾松丝栎栲林、杉木马尾松林等之间的Jaccard指数、Sorenson指数为0.0,它们完全不相似,另一些群落如构栲丝栎栲山楠林与枫香杉木林、锥栗丝栎栲蓝果树林、马尾松锥栗林等之间的Jaccard指数在0.70以上,它们大体相似,其它群落之间的Jaccard指数在0.10-0.69之间;群落相似性指数的大小反映了该流域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的影响.对群落主林层优势种重要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家河流域森林群落有6种类型,主要是黄心夜合毛椿木荷群落、构栲丝栎栲山楠群落、化香枫香群落、锥栗马尾松化香樱桃杉木短柄枹群落、枫香栓皮栎白栎马尾松群落和以马尾松、杉木、柏木和构栲、枫香、灯台、锥栗等为主要优势种构成的针阔混交林群落.  相似文献   

12.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早在五十年代,我国林业科学工作者和一些高等院校师生,就曾深入湖南、贵州、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安徽、陕西等杉木产区总结群众栽杉的速生丰产经验这些工作对推动杉木造林和开展林木速生丰产规律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为阐明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从1960年起在杉木中心产区——湖南省会同县疏溪口建立实验站,进行综合性的定位研究,现将所得的一些资料整理综述如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及以大小比数为权重的空间优势度和树种优势度4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比分析不同强度(中度34.4%、强度47.1%和极强度69.5%)择伐下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变化,探讨择伐强度对杉阔混交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混交程度看,择伐强度越大,越易导致林木单种聚集.与伐前相比中度择伐后林分和主要树种的平均混交度都有所增加,强度和极强度择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明显降低,杉木平均混交度增加而木荷则显著降低;不同择伐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都改善了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度择伐后林分的单木聚集分布改善最为明显;从空间优势看,中度或强度择伐能够维持及提高林分和主要树种空间优势度,有利于发挥林分生长潜力.综合来看,中度择伐后林分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建议采用中度择伐作为优化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经过8年(1983—1991)的试验研究,证明在强度疏伐的马尾松中龄林下混交火力楠是相宜的。既缓解种间营养空间竞争的矛盾,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又有利于林地改良。使混交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呼吸代谢强度、酶活性、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和养份元素含量都高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5.
近自然化改造对桂南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升人工林质量及培育珍贵树种大径材,研究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结构变化的影响,通过近自然化改造改变林分组成和结构,进而调整林木生长和林分稳定性。【方法】以广西凭祥地区1993年造林并于2008年开始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参数分析近自然化改造后林分结构特征的变化。【结果】①对照林分的直径结构遵从正态分布,近自然化改造林分表现出向倒“J”形过渡的特征,对照林分的树高结构呈单峰型,而近自然化改造林分则呈双峰型; ②近自然化改造明显提高了林分混交度,马尾松和杉木对照林分的平均混交度由0.00和0.16分别提高到自然化改造林分的0.82和0.89; ③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角尺度影响较小,杉木林从均匀分布状态向团状分布转变,但马尾松林一直处于随机分布状态; ④近自然化改造增加了优势和亚优势的个体比例,对照林分总体处于中庸生长状态,马尾松和杉木近自然化改造林分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0和0.46。【结论】从林分非空间结构角度看,近自然化改造林分提高了林分树种组成,径级结构向异龄林直径分布倒“J”形的特征过渡; 从林分空间结构角度看,近自然化改造林分逐步摆脱了人工纯林零度或弱度混交、水平分布均匀和中庸状态的结构特征。研究区补植树种和天然更新树种已成功地在林分中更新和生长,促进了林分混交度、树种多样性的提高和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林分向异龄复层混交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西北海市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蒲桃(Szygium cumini)、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闽楠(Michelia macclur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冠幅、生物量和碳储量情况,为该地区建立人工林优势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两年生的巨尾桉、红锥、海南蒲桃、香梓楠、闽楠、杉木、马尾松进行常规的群落调查,采用收获法收集各树种的根、茎、叶、枝,通过实验手段测定其生物量、含碳率、碳储量。【结果】巨尾桉冠幅为其他树种的1.7~8.6倍,高度为3.1~6倍,基径为1.6~3.6倍;巨尾桉生物量高达17.2t·hm^2,其次海南蒲桃为3.6t·hm^2,其余树种生物量较低;巨尾桉含碳率在所有树种中居于中间水平,碳储量为其他树种的6~30倍。【结论】在同龄树种中,巨尾桉的固碳能力较强,可作为人工林生态固碳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7.
对杉木多代连栽地经柳杉长期轮栽后凋落物的组成及归还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林分的年凋落量是杉木多代连栽林的2.18倍,两树种凋落物年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不同,但杉木和柳杉年凋落物主要都来源于叶、枝和花果,其余的组分归还较少.柳杉林凋落物的归还模式为主峰出现在5月份和8月份,这两个月的凋落量占年凋落量的49.69%,可见,柳杉凋落物主要发生在5月和8月这两个月,而杉木则主要发生在8月份,仅8月份这1个月的凋落量就将近占年凋落量的一半.柳杉各月的凋落物中都以柳杉叶为多,但其他组分的归还顺序各月亦不完全一样,杉木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凋落物的季节归还模式亦不同:柳杉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呈适现出夏季(35.13%)>秋季(30.39%)>春季(26.33%)>冬季(7.57%),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呈现出秋季(53.06%)>春季(24.07%)>夏季(15.76%)>冬季(6.48%).  相似文献   

18.
闽北不同类型毛竹林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亚热带杉木纯林(Ⅰ)和常绿阔叶林(Ⅴ)为对照,对闽北地区竹杉混交林(Ⅱ)、毛竹纯林(Ⅲ)、竹阔混交林(Ⅳ)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穿透雨率为462 %~862 %,平均穿透雨率排序由大到小为Ⅰ(770 %)、Ⅲ(750 %)、Ⅳ(737 %)、Ⅱ(703 %)、Ⅴ(677 %);各林分树干茎流量排序由大到小为Ⅳ(692 mm)、Ⅲ(520 mm)、Ⅱ(373 mm)、Ⅴ(230 mm)、Ⅰ(176 mm),树干茎流量随雨量增大而增大,不同类型毛竹林增加的比例大于杉木纯林和阔叶林;各林分产生树干茎流的最小响应雨量排序由小到大为Ⅱ(64 mm)、Ⅳ(69 mm)、Ⅲ(75 mm)、Ⅴ(89 mm)、Ⅰ(104 mm);各林分林冠截留率为141 %~535 %,平均林冠截留率排序由大到小为Ⅴ(313 %)、Ⅱ(282 %)、Ⅳ(235 %)、Ⅲ(229 %)、Ⅰ(223 %)。5种林分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均与林外降雨量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穿透雨量和降雨量的关系用模型Y=a+bX拟合较好;林冠截留量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用三次曲线(Y=β0+β1X+β2X2+β3X3)方程较拟合最好。综合分析表明,毛竹纯林对小到中雨的截留能力较好,竹杉、竹阔混交林对大到暴雨的截留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