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中国典型地带29种土壤纤毛虫记述(纤毛门:动基片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记述了在中国6个典型地带土壤中鉴定到的隶属于动基片纲的29种纤毛虫,其中5种为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记录种.这些种类是:陆生拟裸口虫,恼斜板虫,吻瓶口虫,双核管形虫,琴刀口虫,长刀口虫,长尾刀口虫,斜叶苔叶虫,神螺流苏虫,土壤肾形虫,三分肾形虫,背沟肾形虫,无规肾形虫,直立肾形虫,粗糙拟肾形虫,莫氏拟肾形虫,贪食阔庭虫,大撕拉虫,吻吴氏虫,澳洲吴氏虫,大口匙口虫,尖锐密粒虫,卡氏颠毛虫,小拟匙口虫,尖锐篮环虫,丛林拟篮环虫,有肋薄咽虫,弧形微秀体虫和凤冠齿扇虫.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83种,隶属3纲9目25科35属,其中包括8个未定名种,2个中国土壤纤毛虫新记录种.在针阔混交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土壤中各分布有纤毛虫50,35,39种.第一优势类群为前口目,优势度为25.3%;第二优势类群为肾形目和下毛目,优势度均为24.0%.在农田土壤中分布有29种,第一优势类群为肾形目,优势度为27.6%,第二优势类群为膜口目和异毛目,优势度均为17.3%.优势种有小拟匙口虫、有肋薄咽虫、粘游仆虫、苔藓膜袋虫、大弹跳虫、背沟肾形虫、大口薄咽虫、刚毛胃纤虫和透明赭虫.针阔混交林、油松林、辽东栎林、农田4个样点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96,4.13,5.00,3.30.农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了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简单化.  相似文献   

3.
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11个采样点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76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10目29科42属.广布种为陆生拟裸口虫(Pseudoholophrya terricola)、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齿脊拟肾形虫(Paracolpoda steini)、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土壤肾形虫(Colpodaedaphoni)、有肋薄咽虫(Leptopharynx costatus)、刚毛胃纤虫(Homalogastra setosa)、近亲殖口虫(Gonostomumaffine)、苔藓游仆虫(Euplotes muscicola).下毛目为该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中的优势类群,肾形目和前口目为次优势类群,管口目和寡毛目属罕见类群.研究区C/P系数为0.615,Jaccard相似性系数在0.184~0.532之间.结果分析表明,博峪河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于土壤纤毛虫的生长与繁殖,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有明显差异,且与各样点小生境密切相关,物种数的差异和较低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出土壤纤毛虫群落分布的异质性具有区块特征.  相似文献   

4.
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甘南高寒草甸依据小生境共设9个采样点,用活体观察法和固定染色法对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54种,分别属于3纲9目21科27属,其中包括5个国内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和5个未定名种.广布种为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长篮环虫(Cyrtolophosis elongata)、长圆膜袋虫(Cyclidium oblongum)、尾瘦尾虫(Uropleptus caudatus)和小尖毛虫(Oxytricha minor).下毛目、肾形目和前口目为甘南高寒草甸优势类群;侧口目为稀有类群.研究结果表明,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物种较贫乏,群落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微气候生境下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群落变化特征,于2015年9和12月,在甘南高寒草甸沿不同坡向采取土样,研究土壤纤毛虫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纲17目32科48属105种,冬季9纲17目32科42属78种;旋毛纲为优势类群;优势种为膨胀肾形虫;土壤纤毛虫的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不同坡向中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复杂程度最高的是西坡,其次是南坡,北坡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说明土壤纤毛虫群落可以很好地响应坡向的变化;秋季土壤纤毛虫群落较冬季更复杂,表明秋季的生境比冬季更适宜土壤纤毛虫生存.冗余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纤毛虫对各环境因子的敏感程度不同.速效氮与管叶科土壤纤毛虫分布显著正相关,全磷与前管虫科纤毛虫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则与瞬目科和斜吻虫科纤毛虫显著正相关;秋季与土壤pH正相关的土壤纤毛虫有22科,与速效氮正相关的有20科. pH和速效氮是影响秋季甘南土壤纤毛虫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活体观察法和Wilbert蛋白银法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 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64种,隶属于1门3纲6亚纲11目25科38属,其中包括2个国内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6个未定名种,4个土壤特有种和19个强烈倾向于土壤生活的物种. 下毛目为优势类群,前口目和肾形目为次优势类群,侧口目、管口目、缘毛目和寡毛目为罕见类群. 森林公园内不同样点间物种数目差异较大,1号至8号样点的物种数分别为34,9,19,24,8,18,16,20种,这与各样点的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特征和海拔高度等具体小环境条件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纤毛虫群落中罕见种繁多,广布种仅有1种,为迅捷肾形虫.  相似文献   

7.
2004年2月至2006年5月,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繁多,研究中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71种,其中包括2个未定名种和24个中国土壤纤毛虫新纪录种.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复杂,计有3纲、11目、33科、42属、71种.前口类为优势类群;下毛类和肾形类为次优势类群;合膜类为偶见类群;巴维利亚斜管虫、大口薄咽虫和长圆膜袋虫为优势种.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与我国已有研究报道的其他地区的均极不相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从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方面讨论了保护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棘头虫五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棘头虫是种类较少的一类动物,已知仅有950余种,在我国,Van Cleave(1918)最先报告了秉氏中吻棘头虫Centrorhynchus pinguis。Maxwell(1921)记载了寄生于猪的蛭形巨吻棘头虫。以后Van Cleave(1928,1936)又报告了我国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寄生的钩头属种类;Harada(1935,1936)报告了我国台湾鱼类寄生的小钩吻属的种类;Morisita(1937)报告了山东青岛麻哈鱼寄生的长吻属的种类;Achmerov et al.,(1941,  相似文献   

9.
甘肃黄河首曲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肉鞭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研究了甘肃黄河首曲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肉鞭虫物种多样性.共鉴定到肉鞭虫74种,其中鞭毛虫51种,肉足虫23种,包括4个未定名种和1个国内土壤肉足虫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6纲13目26科39属.眼虫目、动基体目和变形目为保护区肉鞭虫群落的优势类群,附生眼虫、绿眼虫、腐波豆虫、鼻吻滴虫、棘变虫属一种和结节鳞壳虫为优势种.74种肉鞭虫中,罕见种、常见种和广布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82.43%,10.81% 和6.76%;各生境肉鞭虫的物种相似性系数均在0~0.24范围内,物种组成极不相似.结节鳞壳虫、线条三足虫、鼻吻滴虫、平截环滴虫和球波豆虫为保护区肉鞭虫群落的广布种;活泼尾滴虫、斜口三足虫、倒卵形波豆虫、慢行波豆虫、外穴屋滴虫、纺锤形波豆虫、表壳圆壳虫和卵形单鞭金虫为常见种.  相似文献   

10.
依据干银法和蛋白银法梁色法研究了黄渤海沿是经济鱼类寄生的车轮虫科内3属4种纤毛虫:球核拟车轮虫、斜拟车轮虫、劳牧小车轮虫及简单两分虫。其中球核拟车轮虫科斜 拟车轮虫为我国的新记录。文中对所涉车轮虫的形态学、宿主、分布、流行情况等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近年来为编写我国动物志寄生线虫部分采集的一些脊椎动物寄生线虫和棘头虫标本。除过去己有描述外,计有线虫6种,棘头虫2种。其中一种是新种,二种是我国过去未报导的新记录,二种是过去只有雌虫或雄虫,三种是新宿主。其名称如下:福建华首线虫Kalicephalus fujianensis sp.nov.、威力华首线虫Kcolubri Ortlepp,1923、矛形异刺线虫Heterakis hastate Chandler,1926,尾无肛线虫Aprocta caudata Mendoca,1961、叫姑鱼新棘吻虫Neoechinorchts johnirYamaguti 193、鱭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coilliae Yamaguti 1939、鸭裂口线虫Amidostomum boschadis Petrow.et Fedjuschin,1935、鸭瓣口线虫Epomidostomum anatinum Skrjabin.1915。本文对福建华首线虫进行了详细记述,并与K.chungkingensis Hsu,1934,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对刘家峡水库网箱养鱼场春季纤毛虫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60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11目、25科、32属.下毛目(Hypotrichita)为优势类群,盾纤目Scuticociliatida、膜口目Hymenostomatida、前口目Prostomatida和侧口目Pleurostomatida为常见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颗粒膜袋虫(Cyclidium granulosum)、善变膜袋虫(Cyclidium versatile)、珍珠映毛虫(Cinetochilum margaritaceum)、钩刺斜管虫(Chilodonella uncinata)和大口瞬目虫(Glaucoma macrostoma)为纤毛虫群落中的优势种,天蓝喇叭虫(Stentor coeruleus)、纺锤康纤虫(Cohnilembus fusiformis)、齿脊肾形虫(Colpoda steini)和膨胀肾形虫(Colpoda inflata)为偶见种,其余51种属常见种.纤毛虫的最大丰度为28980 ind/L,最大生物量为353.1μg/L,物种多样性指数在2.13到4.44之间.对网箱养鱼场样点和对照样点的纤毛虫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表明,网箱养鱼场样点纤毛虫群落的种类数、平均丰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平均生物量均大于对照样点.结果表明,刘家峡水库纤毛虫群落结构动态受人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对采自金沙江水系牛栏江支流德泽段鲶(Silurus asotus)鳃上寄生的9种撒氏虫属单殖吸虫:牛栏江撒氏虫(Thaparocleidus niulanjiangensis sp.nov.)、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I3-1)、凶恶撒氏虫(T.asoti)、奇异撒氏虫(T.varicus)、大茎撒氏虫(T.magnicirrus)、变形撒氏虫(T.obscura)、多形撒氏虫(T.mutabilis)、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MG-2018)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研究结果表明:28S rDNA可作为撒氏虫属及属内种分类阶元的分子鉴定靶基因.撒氏虫属为非单系群;奇异撒氏虫(T.varicus)与撒氏虫属未定种(Thaparocleidus sp.isolate G1-6)组成的进化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推测奇异撒氏虫为研究中引入的撒氏虫最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14.
记述寄生于新疆鱼类的5种指环虫:巨突指环虫Dactylogyrus sphyrna,寄生于拟鲤;赞特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zandti,寄主为东方鳊;旺德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wunderi,寄生于东方鳊及丁Gui;大棘指环虫Dactylogyrus macracanthus,寄主为丁Gui;矮小指环虫Dactylogyrus nanus,寄主拟鲤,以上5种指环虫均为我国新  相似文献   

15.
1.本文对Beaver氏的紗布垫鈎虫幼虫分離法作了詳細的介紹。 2.通过試驗表明,对于土壤表层的鈎虫幼虫,紗布垫法的分離效果至少可以和Baermann氏法相匹敵,但是紗布垫法还可以分離土壤深處的鈎虫幼虫,这是Baermann氏法所不能做到的,因此幼虫施下时間越久,兩种方法相比較,紗布垫法的優越性也就越突出。对于幾种不同土壤紗布垫法的分離效果也較好。我們还采用过在Baermann氏法取士之前先在地上淋水的办法,試圖改进Baermann氏法的分離效果,但是效果的提高并不顯著。这些試驗都說明紗布垫法是比Baermann氏法更为有效的分離土壤中鈎虫幼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斌  阎冰  周浩郎 《广西科学》2013,20(3):215-218
为了探讨纽虫之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对取自北海和湛江的中华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sinensis)26个样本和湛江枝吻纽虫(Dendrorhynchus zhanjiangensis)3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其它纽虫序列,分析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中华枝吻纽虫26个个体共检测17个单倍型,湛江枝吻纽虫3个个体共检测到2个单倍型,其长度均为615bp;枝吻纽虫个体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近,碱基组成均表现出A+T含量偏倚,即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中华枝吻纽虫的17个单倍型以及湛江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0.013和0.008;而两种枝吻纽虫COI基因序列的遗传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的遗传距离都在0.194以上,加之分子系统树(NJ)的拓扑结构也显示,作为同属的两种枝吻纽虫没有聚成1支,而是各自成支,这些表像都支持两种枝吻纽虫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的观点。中华枝吻纽虫的17个单倍型聚为1支后,与Cerebratulus marginatus,C.lacteus聚为1大支,而湛江枝吻纽虫的2个单倍型聚为1支后,与Lineus ruber和L.longissimus聚为1大支,表明枝吻纽虫属(Dendrorhynchus)并非单系。  相似文献   

17.
叶贴艺术     
全世界共有植物40余万种,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形态和色彩,例如披针形、倒披针形、卵形、倒卵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心形、。肾形、掌形、匙形、楔形、菱形、扇形、剑形、条形、针形、线形等20多种叶形。有的叶缘还有多种变化,有的有锯齿,有的有波纹,有的有缺刻;有的表面光滑,有的布满茸毛;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瓦氏黄颡、粗唇(鱼危)、乌苏拟鲿和大鳍鳠共4种鲶形目鲿科鱼类肾的外形,发现这4种鱼类的两肾有不同程度的愈合,愈合后的尾端形态:瓦氏黄颡和粗唇(鱼危)逐渐变细;乌苏拟鲿较尖长;大鳍鳠的肾在愈合后的尾端延伸最细长.4种鱼的头肾和肾都是分离的,但前3种鱼的头肾为一叶;而大鳍鳠的头肾个体变异较多,有的为一叶,有的为二叶,有的则为部分愈合的二叶.4种鲶形目鱼类的肾前面有索状肾组织存在,但存在的情况也不一致,因此认为,4种鱼类肾的外形确有种间差异,并首次在本文中描述了粗唇(鱼危)和大鳍鳠的肾脏形态有较大的个体变异.这与Ogawa提出的将硬骨鱼肾的外形分为5种类型,并将鲶类归为Ⅱ型肾的结论不同,而与Singhs,Sahais根据10种印度淡水硬骨鱼所提出的“肾的外形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在种内也有变异”的意见一致.作者还注意到鲿科中的长吻(鱼危)的幼体,体重100—150g的肾脏前端确有一条细长索状的肾组织与头肾相连,与Ogawa描述的两种鲶类相同,但 Ogawa所取两种鲶鱼材料的体长分别为120mm和80mm.我们认为均应属幼体范围,这是因为长吻(鱼危)的成体长索的前段退化,头肾与肾完全分离与其他4种鲿科鲶类一样.说明鲶类在随体长体重的增长,肾的形态亦会发生变化.因此,也不能如Ogawa所说单从肾的外形去探讨其系统演  相似文献   

19.
说起食虫植物,多数人会想起那色彩鲜艳并悬挂着一个个神奇“笼子”的猪笼草。其实在食虫植物世界里,除了植株高大,充满阳刚之气的猪笼草外,还有一种植株矮小,色彩鲜艳,同样令人怜爱的“小美人”——小毛毡苔。小毛毡苔(D rosera spathu late)属茅膏菜科、茅膏菜属的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又名匙叶毛毡苔,俗称石牡丹。小毛毡苔是一种淡红色或淡绿色的小草,野生种群看上去宛如天然织成的地毯,因此得名。小毛毡苔的直径大多只有3~5厘米,紧贴在地上,叶片向四周水平展开,如莲花座井然地排列。成熟的植株有20~30片叶子,匙形的叶面上有150根以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辽阔的海洋和广大的内陆水域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类.据目前所知,我国鱼类总共约有2800余种,其中淡水鱼类840余种.在如此众多的淡水鱼中,体型最大的要数黑龙江鳇和白鲟,它们分别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和长江流域.黑龙江鳇(Huso daruicus)俗称鳇鱼.隶属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体延长呈圆椎形,吻长而较尖,宽阔而弧形的口位于头的腹面,口前方具触须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