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疲劳问题是体育科学界和医学界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但是,就其产生机制而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结合篮球的运动特点,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指出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为运动性疲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角度看运动性疲劳和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其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从中医角度看,运动性疲劳归为劳倦、虚损等范畴。中医在此方面最大的优点在于从整体出发,能系统地阐述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这就为生命学科搞清楚运动性疲劳的机制带来了启示:充分考虑到人体是1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重视引起疲劳各因素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在此进行系统研究,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还原途径即从组织器官到细胞,再到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析及其快速有效的恢复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产生后的恢复问题一直是运动医学领域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证实,传统的物理疗法对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是积极有效的.新近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后的营养补充也是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的重要保证.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从物理和营养补充两个角度来探讨运动性疲劳的快速恢复问题,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运动性疲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为筛选抗疲劳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碳酸酐酶Ⅱ(CAⅡ)在运动性疲劳小鼠股四头肌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大强度训练动物模型.结果表明,CAⅡ在大强度训练大鼠股四头肌中表达明显增加,运动性疲劳机制的研究和抗疲劳药物的筛选可从基因水平上进行,生物芯片技术为运动性疲劳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含量变化是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机制之一.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受体表达及其影响因素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资料表明,目前对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大多集中在递质层面,对受体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较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受体表达情况,并与其他种类的神经递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林 《科技信息》2013,(4):338-338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应的文献资料和翻阅有关的教材书籍,对运动性疲劳从其定义、表现特点、发生部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探析,并针对运动性疲劳的外周机制作了具体研究,在此认识和讨论以及弥补不足的过程当中更对运动性疲劳研究的前景作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与钙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国内外有关运动性疲劳与胞浆钙、线粒体钙、肌浆网钙的孤立研究联系起来.通过综述的方法从胞浆钙、线粒体钙、肌浆网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胞浆钙、线粒体钙、肌浆网钙在运动性疲劳中起重要的作用,并且三者的作用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是本世纪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其恢复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维平 《科技信息》2010,(34):I0259-I0259
本文参考了近年来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学说和消除方法的研究成果。对现有比较公认的运动性疲劳的机制和消除方法相关研究总结,为进一步开展运动性疲劳研究提供基础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0.
毛晓泉 《科技资讯》2007,(35):169-169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体能的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进行深入地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有其独特优势,中医学制定了运动性疲劳的分型,为选用中药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组成上抗疲劳中药大致分为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三种形式,主要以补益和调理为主。通过总结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多种常用复方和单味中药的抗疲劳功效,旨在为训练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动医学就开始将传统中医药运用于消除因过度训练而产生的运动性疲劳,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就近年来中医药单复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其中单方中药如人参、淫羊藿、枸杞子、芦荟、黄芪、当归有着较好的抗疲劳、抗氧化等作用;而复方中药不同于单方中药,它充分利用了单药的药性以及单药间的药理相互作用。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趋向复方研制,但其临床实验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中医学观点,探讨了利用中医药物和手段消除中长跑运动性疲劳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调理药汤内服、针灸和穴位刺激相结合、药膳和食疗和药熏及沐浴等手段对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明治维新废除汉医的成功,使中国人产生了效仿日本建立现代医疗卫生制度的动机,直接促成了大批留日医学生的涌现。这一留学生群体回国以后,在20世纪初承担起传播西医学的职责,成为中西医学跨文化传通的中介,并在推动中国医学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历史事件既为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又在客现上造就了一批具有废止中医思想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6.
囊虫病是北方地区常见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经资料调查证实,中西医药治疗囊虫病临床均获得良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近些年中西医药治疗囊虫病的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本病的特殊性和严重性,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中医严格辨证用药。辅以西药治疗。结果:中药为主辅以西药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认清病因,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型心衰200例临床效果,本组患者以西医治疗控制肺部感染、缺氧、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等;中医治疗则以对症扶本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说明肺心病心衰尤其是顽固型心衰应以中西医结合为着眼点,进行综合治疗,方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把中医药理论应用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独特的优势。本阐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及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指出了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西医治疗强调止痛、镇静,起效虽然快捷,但副作用大,疗效难以持久,而中医药根据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痛经,止痛速度虽不及西医,但较西医治疗远期效果好,疗效可靠.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中医药在痛经治疗上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临床工作起到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