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对淮海经济区2000~2010年的经济趋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指标描述和回归分析,发现淮海经济区不存在δ趋同和绝对趋同,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条件趋同以及俱乐部趋同.针对区内差距的不断扩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1978—2004年间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过程进行δ趋同β卢趋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同步一致性.但在整个时间段内,经济增长趋势不同,表现为:1978—1990年区域经济增长发生δ趋同和β趋同,趋同速度为1.76%;1991-2004年未发生δ趋同,β趋同系数也为正值,表明差异增大.针对1991—2004年的差异,采用人均GDP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对1991和2003年山东省121个县市区进行俱乐部趋同分析.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条件出发,详细推演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的理论模型.使用以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的回归方程考察了云南城乡经济增长的绝对趋同、条件趋同情况.数据显示城乡经济增长差异依然严重,市场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交通信息发展有助于城乡经济增长的差异的缩小,突出大城市建设的城市化政策加大了城乡经济增长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甘肃省1990-2010年县域人均GDF数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市、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甘肃省经济增长表现出以2000年为分界点的两个阶段,且在其子区间上都具有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采用CSDA方法对甘肃省趋同速度进行测算得出,1990-2010年其为1.77%,1990-2000年比2001-2010年快2.21%;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表明甘肃省的经济增长正在由单核转变为多核,在空间上正在由河西走廊转向陇东地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贵州省各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计算2000-2015年贵州88个县(市、区)人均GDP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分析贵州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则逐步降低,2010年以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变化不明显,说明省内经济发展比较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6.
以长三角16市1978-2007年改革开放30 a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马尔可夫链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长三角区域经济趋同与分异过程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构建市域人均GDP类型的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得出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表现为向中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趋同;用空间自相关性方法考察各市域与周围邻居城市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区域与其邻居之间存在正相关;据此提出统筹区域发展策略、健全区域互动机制以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向高收入趋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10-115
基于城市经济引力模型,构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引力模型,利用安徽省17个城市及其所辖县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引力因素和阻力因素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均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农业技术水平、城市经济规模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村经济规模、偏向于城市的收入分配体制、城乡距离、农业现代化水平则抑制了县域经济的增长.研究表明,要顺利推进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在保证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和分配不均使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日渐加大.以2000~2015年江苏省社会经济数据为样本,采用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基尼系数两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呈现先拉大后缩小的趋势,整体符合倒U型曲线规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发现多种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化;提出缩小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2000年基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的城市化水平修正值,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域差异变动型式,指出,(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省际相对差距趋于缩小,速度趋缓;(2)三大地带内部的省际差距缩小,地带间的省际差距扩大;(3)在假定人均GDP、初始工业结构等制约条件后,城市化速度(1990-2000)与初始城市化水平(1990)为典型的条件趋同;(4)乡镇企业发展、外资利用是导致东、中西部之间具有不同城市化发展稳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河南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省必须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经济;缩小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关键在县域经济;加快中原崛起的步伐,希望在县域经济。促进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应做好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营经济,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重视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定量分析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程度并辨明其构成因素,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2010-2016年GD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利用泰尔指数对比分析了人口数量、非农产值和城镇化水平3种权重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程度,并将研究单元划分为贫困县、市辖区、县级市和非贫困县4种类型对造成总体不平等的地区间和地区内贡献程度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在不断缩小,而且地区间差距对总差异的贡献度也在逐渐降低.得益于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但是地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仍然逐年提高,这是由于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区内部差异对总差异贡献度的增幅超过了贫困县内部差异贡献度的减幅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县域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单元,西部地区作为全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自身经济,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途径进行分析,力求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趋同模型研究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是否存在趋同形象,即相对比较贫穷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否趋向于比较富裕的国家或地区来得快,从而导致它们的人均收入或产值趋向于达到同一水平。本文采用Beta和Sigma趋同模型对83-97年间中国29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Beta趋同现象,且内部各地区差异度减小(Sigma趋同),但西部地区不存在此现象,从而导致整个中国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俱乐部趋同”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的重点.先根据2003-2013年湖南省及各市州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3个统计指标对15个研究对象进行聚类区域分组,分出3类经济水平带;再采用方差分解方法分别计算了2003-2013年湖南省各地区的总差异、带间差异与带内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区的人均GDP地区差异在变大,经济增长趋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差异在变大,收入增长趋异;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先变大后变小,城市化率增长先趋异后趋同.从3个经济带的方差分析结果看,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析不能实证湖南省经济带内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城镇化率分析能说明经济带内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疆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新疆县域经济竞争力与江苏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新疆县域经济缺乏竞争力的结论.新疆县域经济存在着经济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结构欠合理,县域之间协作水平差,市场发育不全等问题.文章针对造成新疆县域经济竞争力不足的制约因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又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逐步实现经济“趋同”,就要求各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战略。要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江苏省沿江区域作为研究单位,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建立沿江8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选取的指标共22项,主要信息提取采用主成分因子法,在此基础上使用综合因子得分作为发展水平的评价,用聚类方法对模型的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同属沿江发达地区的8个地级市,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内部差距依然比较显著,呈现出随着距离上海空间位置的远近和交通可达的难易由东南部地市向西北部地市逐层递减的分异特点.表现在不仅江南和江北的差距显著,局限在江南或者江北内部,东部的地市苏州和南通县域经济水平要好于西部的地市南京和扬州.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有助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和缩小区域差距,而县域财政支出是调节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基于重庆市2001—2010年38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数据,结合内生增长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县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县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关系,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从各区县角度来看,各个区县的财政产出弹性存在差别,大部分区县的弹性较低,县级财政支出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各县(市、区)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大因素在2002-2015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与GDP年平均增长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县域消费都是居第一位的增长驱动因素,居第二位的驱动因素有45个县域是投资,16个县域是出口,各驱动因素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南北差异.又以各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额的增长率与同年GDP增长率的差值作为经济发展协调性指标,运用经验正交分解法(EOF)分析了自加入WTO以来江苏省各县域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所有指标经分解后的前三个分量方差贡献率都达到70%以上,第一分量的贡献率都达到50%以上,且绝大多数县域第一分量的值都为正值,表明绝大多数县(市、区)三大驱动因素的增长都快于经济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第一分量都在2003-2005年期间出现极大值,表明加入WTO的初期对经济有一个较强的刺激作用,后期刺激作用逐渐减弱;第二、三分量所占比重不大,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南北差异,在时间上也有较为明显的节律性;分析结果还表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回顾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国际趋同的国内外现状。最后以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的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了阻碍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