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先生在晚年回忆我国地质事业初期的一些工作,涉及农商部地质研究所的教学情况,与丁文江、章鸿钊等人对地质学名词的汉译、地质报告的印发、古生物学研究如何开展及相关图书设备等问题的思考和工作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高等院校聘请苏联专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高等院校改革时学习苏联经验、聘请苏联专家的原因,介绍了我国高校聘请苏联专家的情况,论述了苏联专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50-1960年间苏联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向中国转移,航空技术是这次技术转移的一个重点.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北京航空学院仿照苏联的建制,建立了学院、系、专业、教研室和实验室,制订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各类实习计划书,采用了大量的苏联教材和技术资料.苏联专家在北航开设课程,指导研究生,培训教师,为北航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创建于1939年,是中国设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之一。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石油地质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即《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订背景和原因,探讨了该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该规划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中央高层领导下制订和实施,是中国和苏联科技合作的结晶。其制订工作于1956年分两阶段进行,全国数百位科学家和多位苏联专家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中坚力量。该规划以“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作为中国发展科学的方针,密切结合国家工业、农业、国防,以及医药卫生建设的需要。1957年,苏联组织约600位专家对该规划草案进行了研究。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苏联科学院提出了纲要式的综合性意见。该规划实施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和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工业、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规划树立了中国政府组织、领导科学家规划科学技术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技事业的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6.
计算数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最初只在美国与苏联等少数几个国家发展起来。中国数学界在民国时期对计算数学关注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学习苏联,主动发展计算数学。受华罗庚的影响,徐利治在吉林大学积极推动计算数学专业的建立,并将它纳入《计算技术规划》当中。在吉林大学创办计算数学专业的过程中,苏联专家梅索夫斯基赫来华讲学起到了关键作用,苏联列宁格勒学派的计算数学也由此传播到中国。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苏联专家的两句话“苏联专家绝大部分人都是很好的同志,使人不满的只是极少数,苏联专家把中国的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工作十分热情,并且做了不少义务劳动。有的人不是工作8个小时,而是10个小时。”“应当强调专家对我国建设的贡献,强调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并对专家表示感谢。各部门、各地区和专家所在的基层单位,都应当分别为专家举办欢送宴会……”这两句话出自毛泽东之口,在外交部档案馆解密第二批档案时“重见天日”。外交部1956年~1960年形成的档案经解密后于2006年5月10日正式向社会开放,本批开放档案共25651件,36…  相似文献   

8.
十年来,我国地质科学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术思想十分活跃,传统学科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学科不断涌现。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了新理论、新概念和新技术,促进了我国地质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在不少方面达到8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了我们对地质问题的认识能力,提高了我国地质勘查的水平,缩短了与国际间的差距。1.基础地质方面到1991年底,全国1∶100万地质调查已全部完成,1∶20万区调完成国土面积的70%,1∶5万区调面积成倍增长,航空物探完成900万平方公里,区域化探完成400万平方公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完成820万平方公里,编制了30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地质志,编篡了一系列区域性和专业性地质、地球物理、地质灾害图件和  相似文献   

9.
陈梦熊是中国当代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国土资源部科技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作者于2001年3月12日对他作了采访,了解到他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成就.文章整理了陈老谈到的中央地质调查所、解放初期地质机构的调整及地质学方向的转变等有关内容,以期为中国近代地质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些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海军起步于自强运动,以学欧美为主。新中国海军转而学习苏联。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成立,正是苏联进入核导弹海军时代之时。苏联顾问、专家在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与海军技术援助之间寻找和把握平衡点,真诚而有限度地帮助中国,为中国海军技术教育的发展做出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