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预测扶余油层的油藏分布,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资料,采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方法,阐明了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特征。扶余油层在研究区属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了以下微相类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决口河道。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磊  刘风卫  刘继文 《科技信息》2010,(20):371-372
扶余油层为大安油田红岗北区主要产油区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地质地震资料以稳定的泥岩层做为对比标志,采用沉积旋回指导思想,将扶余油层分4个砂组和25个单砂层,基本建立了单层地质构架.在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时选用了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波时差、电阻率等有代表性的测井曲线.通过对地层岩性、电性、沉积微相、沉积旋回特征反复多次的对比研究,最终得出扶余油层的25个单砂层的具体地质信息,结果表明红岗北区扶余油层由西至东层厚逐渐变薄,岩性逐渐变细,单砂层层厚变化较大,扶余油层以粉、细砂岩为主,其它地层多为泥岩.结合各方面的资料经研究分析后得出Ⅰ砂组和Ⅱ砂组为扶余油层最有利的挖潜层位,其中F1b、F2a、F4a、F5b、F6a、F6b、F7a单层为油层中的有潜力单层,优势潜力区主要分布在H87-3、H73-2和D45-14-12并周围.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确定岩石、岩相类型,结合测井相、骨架剖面微相及地震微相分析,对扶余油层4个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为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点砂坝、河漫滩、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其中曲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较发育,为物性较好的储...  相似文献   

4.
研究湖平面频繁变化的环境下形成的扇三角洲的特点 ,阐述了其沉积微相、相带展布和砂体分布方面的特征 ,为该区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指导模型 .认为枣园油田 (黄骅坳陷 )孔一段枣 、枣 油组发育时期 ,水体不稳定 ,湖平面升降频繁 ,无固定湖岸线 .因此 ,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扇三角洲特征缺乏完整的垂向层序 ,水下沉积与水上沉积垂向上频繁叠置 ,形成多层楼式的垂向层序 ,表现为红色碎屑岩与薄层暗色泥岩频繁互层 .由于沉积物以氧化色为主 ,其特征类似冲积扇 .但该环境下沉积的砂体分布模式与冲积扇环境的砂体的分布模式有很大的差别 .红色泥夹的砂岩是席状 ,暗色泥岩所夹砂岩是指状 ,与湖岸垂直 .在平面上 ,由于湖水的周期性淹没和湖浪改造形成沿岸分布的席状砂体 .在垂向上 ,由于湖平面的频繁变化 ,使该区缺少稳定的沉积环境 ,因此砂体相对较薄 .最后建立了该区扇三角洲洪水期沉积模式和枯水期沉积模式 .洪水期和枯水期的交替发育 ,导致在同一剖面上席状砂体和透镜状 (树枝状 )砂体的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物源、沉积相及其微相特征综合分析,对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结构、物性特征研究,认为长9油层组总体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长91局部出现浅湖沉积,储层类型以Ⅱa、Ⅱb型为主.长91为主力油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相带,其中盐池地区物性最优,发育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6.
台1地区在扶余油层河流相沉积广泛发育,因此对于该区扶余油层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是提高油藏开发的重要保障,本文就该区三维地震资料在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频属性与Jason 和Geo-office联合反演效果的分析,开展扶余油层河道砂体预测研究,搞清扶余油层各油层组河道砂等储层展布规律,有效地进行油藏评价工作,为下步开发寻找新的靶区,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河道砂识别的精度,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湖平面频繁变化的环境下形成的扇三角液的特点,阐述了其沉积微相,相带展布和砂体分布方面的特征,为该区储层的预测提供了指导模型,认为枣园油田(黄骅坳陷)孔一段枣Ⅳ,枣V油组发育时期,水体不稳定,湖平面升降频繁,无固定湖岸线,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扇三角洲特征缺乏完整的垂向层序,水下沉积与水上沉积垂向上频繁叠置,形成多层楼式的垂向层序,表现为红色碎屑岩与薄层暗色泥岩频繁互层,由于沉积物以氧化色为主,其特征类似冲积扇,但该环境下沉积的砂体分布模式与冲积扇环境的砂体的分布模式有很大的差别,红色泥夹的砂岩是席状,暗色泥岩所夹砂岩是指状,与湖岸垂直,在平面上,由于湖水的周期性淹没和湖浪改造形成沿岸分布的席状砂体,在垂向上,由于湖平面的频繁变化,使该区缺少稳定的沉积环境,因此砂体相对较薄,最后建立了该区扇三角洲洪水期沉积模式和枯水期沉积模式,洪水期和枯水期的交替发育,导致在同一剖面上席状砂体和透镜状(树枝状)砂体的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台子油田扶杨油层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对其沉积环境以及微相类型还没有明确认识,因此为确定该区的有利勘探储层,满足扶杨油层精细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对研究区沉积微相进行了细致研究。结合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沉积环境以及区域地质背景等,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识别出了2类亚相9个微相。根据岩-电对应关系,建立了微相研究的标准测井相模式,并以该模式为依据对各单层进行沉积微相识别,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油田开发中扶余油层砂体发育层薄、连续性差、变化复杂的情况,从野外露头的角度对松辽盆地东缘五色山和红星渔场泉头组沉积相类型、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野外观察和实测结果表明,泉头组发育有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曲流河相3种沉积相及7种沉积亚相、12种沉积微相类型,经历了由冲击扇—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曲流河的沉积相演变过程。该研究为扶余油层深入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岩心的沉积学标志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划分了头台—茂兴地区扶余油层(泉四段)的沉积徽相。主要有三种相类型:湖泊相(包括滨浅亚湖、湖泛平原亚相和浅湖砂坝微相)、三角洲相(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分支河道微相)、河流相(实为三角洲水上平原的分支河流)。该区油层主要富集于浅湖砂坝、河口砂坝和边滩微相的砂岩中。  相似文献   

11.
新民油田目前已经处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水关系复杂,注采矛盾显著,采收率大幅降低,亟待开展精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以新民油田民1区块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单砂体精细刻画工作,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开展单砂体层次的剩余油分布研究,进而分析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剩余油分布特征体现在层间差异、层内差异和平面差异等方面;沉积微相、沉积韵律、单砂体叠置关系、废弃河道遮挡、断层封闭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等因素单一或组合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层间差异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层内差异主要受沉积韵律等因素控制,平面差异受控于单砂体叠置关系、废弃河道遮挡、断层封闭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为例,根据综合柱状图、2口系统取芯井的岩芯资料及12口探井的岩屑录井资料等,应用时间趋势分析与马尔科夫链分析等数学地质方法,得到了一些重要信息:地层岩性旋回、主要的韵律类型及其组合样式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标志,对新近系砂岩储层沉积相进行了划分.研究认为,(1)利用时间趋势分析获取地层岩性旋回的方法是确定探井标志层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2)由马尔科夫链分析得到的主要岩性及岩性的主要转移方式可用于分析沉积时期的水动力条件,确定韵律类型;(3)研究层段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和滨湖、浅湖相.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根据地震资料提取了十二种地震参数,然后通过对LH油田TZ地区沙三上段下部地层进行沉积环境分析,确定了可能存在的沉积相类型,并用有序样品聚类的方法对过井和井旁地震测线按沉积相个数进行分割,由此而建立了该区各类沉积相的判别函数。通过这些判别函数,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其它地震测线的参数进行判别分类,最后搞清了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相展布。通过分析和计算证明,这一方法对有地震资料的盆地或地区进行沉积相的划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沉积岩石微相与成岩储集相叠加法对胜坨油田沙二段 14,2 3 小层进行了岩石物理相分类及储集层综合评价 ,并研究了储层孔隙网络非均质性、岩石物理相带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4小层岩石物理相可划分为 6类 ;2 3 小层可划分为 5类。各类岩石物理相之间的储集性能有明显差别。对特高含水期不同岩石物理相带的剩余油分布的分析表明 ,14小层的第 4类和 2 3 小层的第 3类岩石物理相带的剩余油饱和度最高 ,说明在相同成因的储集层中 ,中等物性的岩石物理相带的非均质现象较严重 ,其剩余油较富集 ,因而在此相带布井采油 ,油井含水率比同期老井降低 13.1% ,这进一步说明用岩石物理相来预测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沉积背景出发,以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为基础,对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的岩石类型、粒度分布、沉积构造、泥岩颜色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各类沉积相标志进行分析,确定其为三角洲沉积,包含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其中,平原亚相可识别出分支河道、决口扇、天然堤、废弃河道、湖泊沼泽微相;前缘亚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远沙坝、水下天然堤和支流间湾等微相。依据沉积微相与地层格架的成因关系,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控制下应用取心关键井建立了沉积微相的定量识别图板,对非取心井进行沉积微相的定量识别与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及剖面图,总结了微相类型的平面和纵向展布规律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指出分支河道砂体发育规模、连续性、储集性、含油性最好,其次为河口坝砂体,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开发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参数综合方法判别沉积微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和测井曲线模式 ,在取心井的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 ,建立各微相的样本库 ;然后根据取心井的测井资料 ,运用统计学结合计算机编程 ,统计各个样本井段上储层参数分布特征 ,建立不同微相上各参数分布模式 ;最后根据各微相上参数分布模式建立判别方程 ,利用其判别其他测井井段的沉积微相类型 .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将已知沉积微相的认识模式化去认识未知目标沉积微相 .在大港枣南油田研究中 ,综合运用泥质含量、单砂体厚度、砂体含泥量等参数 ,快速而准确地判别了 32 1口井 13个小层沉积微相 .实践证明 ,多参数综合方法融合了传统方法和统计学方法识别沉积微相的优点 ,用于油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苏仁诺尔油田301区块南二段沉积岩沉积特征,从而进一步对该区进行沉积相及亚相的研究。从多口井岩芯着手,对其岩石特征、颜色、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苏301区块南二段地层先期为水下冲积扇和深湖—半深湖的环境下沉积成岩,后期又在湖底出现滑塌浊积扇沉积。沉积相类型主要为近岸水下扇相和深湖—半深湖泥相,研究区西北近物源为近岸水下扇相,东南部远物源区为深部—半深湖泥相,从而对301区块油层的精细研究及其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济阳拗陷新近系馆陶组普遍发育河流相的观念由来已久,研究中重点通过连续取芯井的岩芯观察,以及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古生物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孤岛油田馆陶组仅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认为馆陶组下段不仅发育砾质辫状河沉积,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充填型浅水湖泊沉积体系;馆陶组上段初期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等河流相沉积,中晚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氧化型浅水湖泊以及浅水振荡湖泊沉积体系。湖相沉积模式在与油田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层对比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