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行车车架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思远 《河南科学》1994,12(4):327-330
利用锤击法对自行车车架作结构动态特性分析,得到了车架的前七阶固有频率、阻尼,证实了自行车车架主管与上弯梁交点处振动疲劳断裂的原因。并根据所得数据做结构设计修改。  相似文献   

2.
运动自行车结构尺寸的计算机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创建人体尺寸数据库和自行车零件库,结合运动自行车车架结构自身特点和人体工学原理,进行车架结构的计算机参数化设计。探索一种适合不同人体尺寸的车架结构设计方法,实现运动自行车车架设计的以人为本、量身定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振动舒适性的山地自行车后悬架参数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方法,比较了在不同频率简谐激励下后悬架配有不同类型减振器时全减振山地自行车车架的振动特性,发现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弹簧减振器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通过对具有弹簧减振器后悬架山地车的车架振动实验验证了该车架动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整车动态仿真模型.借鉴国际标准ISO2631-1中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方法,给出了自行车骑行过程中振动舒适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进行了整车动态仿真实验,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找到了减振器刚度和结构尺寸等后悬架设计参数与评价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时利用规划求解方法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过程为山地自行车后悬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规超声无损检测方法较难检测胶接缺陷和不能检测胶接强度的问题,本文将信号处理技术与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结合起来,应用特征参数分析、模式识别和回归分析等现代信号处理技术解决胶接缺陷检测和胶接强度估计的问题.定义了两种新的特征参数——相位特征参数和复倒谱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特征参数与胶接结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胶接缺陷的平均识别率在80%以上,胶接强度的估计精度也令人满意.与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是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自卸车车架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某自卸车车架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试验和模态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车架固有频率,并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依据车架结构的灵敏度分析结果来选择设计变量,在保证车架低阶模态频率的前提下,以车架轻量化为目标优化车架构件厚度,实现了车架质量8.0%的降低幅度;在控制车架质量的条件下,以提高车架低阶模态频率为目标,实现了车架结构的低阶模态频率和动态性能的提高。为自卸车车架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踏板式摩托车振动实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摩托车车架及发动机等部件的振动实验分析,找出引起车架共振的频率;分析发动机振源对车架振动的影响,使车架主要模态频率避开发动机转速范围。实验表明;车架鞍座部位垂直方向及手把处的振动主要是由共振因素造成的,鞍座部位其它两方向和踏板处的振动主要是发动机振动能量传的结果。为减少发动机振动能量传到踏板处,将摩托车踏板与车架的刚性焊接改为柔性连接;为避免车体在垂直方向产生共振,除采用增加刚度的方式提高车体固有上,还要在保证车架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车体刚度,使其固有频率降低至发动机工作转速之下,避免产生共振造成车体的强烈振动。  相似文献   

7.
基于超声波振动能够改善液体填缝、提高固液界面浸润的特性,提出超声波振动辅助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方法.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过程中,外加超声波振动,通过外力场直接干预并强化胶接过程,突破目前胶接主要通过界面改性等被动强化方法的不足.以赛车碳纤维悬架横臂胶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研究超声波振动位置、振动时间、振动压力三个工艺因素,设计了超声波辅助碳纤维复合材料接头胶连接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振动辅助胶接可提高胶接强度52%,提高胶接强度稳定性66%,显著改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胶连接性能,为复合材料胶连接工艺强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检测复合材料和胶接结构不连续(缺陷)的新型多模综合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以声与超声检测技术为基础,包含五种不同检测模式,用以检测复合材料与胶接结构的失粘、脱粘、分层、疏松、夹芯压皱及其他缺陷。它适用于复合材料与构件的制造、维修和使用现场。它的适用对象范围广泛,几乎覆盖了现有常用的复合材料和胶接结构。它的检测可靠性高,重复精度好。文章还讨论了组成多膜声学综合胶接检测仪的五种不同检测模式的原理,并从我们和国内外同行的大量实践经验出发,说明了综合无损检测技术的巨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影响胶接接头耐久性的几个重要因素,并指出水对接头的弱化是影响其耐久性的最主要因素.同时,通过对几种超声法及振动法检测胶接接头耐久性的研究结果的对比看出,对于胶接接头耐久性的可靠评价必须建立在进一步研究退化机理及精确模型和探索对接头退化敏感的超声方法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声发射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用声发射技术检测金属胶接结构的两种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是检测金属胶接结构的有效方法,声信号的幅度分布及发生次数与胶接结构性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1700四辊带钢轧机振动问题,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机架的结构分析模型,得出该轧机机架容易激发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利用结构力学理论对典型模态进行了验证。为轧机机架设计及抑制轧机振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喷气织机的开口系统上测量了综框的加速度时间历程,并把数据转换到频域,测量范围定在0~200HZ。测量结果表明综框横振动模态是影响综框振动和产生故障的主要因素,建议综框应改刚性结构为弹性框架,这样将改善综框的动态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围护墙多功能减震结构是一种新型减震结构,具有调频质量减震和阻尼耗能减震等多种耗能减震功能。为了研究此减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本文建立了减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方程,推导了减震结构地震响应的传递函数、频谱密度,得到主要影响参数对该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模拟地震振动台进行普通框架结构和此结构的对比验证,通过加速度(位移)功率谱密度和加速度(位移)频响幅值反映出各设置工况下的减震规律。结果显示,与普通框架结构相比,该结构的功率谱密度和频响幅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减震幅度最大可达39.97%,表明该结构体系在地震波作用下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并在参数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减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框架结构鞭梢效应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框架结构产生鞭梢效应的原因。当建筑物顶端附属结构的基本频率与结构的前某阶固有频率相同且与激振力频率相等时容易发生鞭梢效应。为避免“鞭梢效应”现象,运用矩阵位移法对结构的振动进行研究,可通过适当调整结构的刚度或质量分布。增大突出物的基本频率与整体结构前某阶频率的差值,从而减弱鞭梢效应,而不能单纯的增强顶端突出物刚度或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制了一套振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已在扬子石化公司热电厂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7.
建峰化肥厂苯菲尔车间框架存在大幅低频振荡.为彻底弄清框架振荡的原因,对其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确定其大幅低频振荡的机理.采用剪切型橡胶减震器对主动力源100V10进行减震设计,使框架的振荡幅值降低到允许的限值,基本解决了苯菲尔车间框架振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轧钢机机架的动力学特性及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某初轧机的结构设计方案,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结构分析模型,得出了该轧机机架容易激发的固有频率与振型,以及承受最大轧制力时的变形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出机架结构振动大小的分布,确定了该机架的危险截面位置,为轧机机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依据水闸的结构特点,采用框架计算模型,利用温克尔地基假设,弹簧模拟地基和两侧土的作用;运用直接滤频法(逆迭代法)计算水闸结构自振特性,编制有限元计算程序,以上海市新民水闸为实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状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某细纱机在工作转速范围内发生了较大的振动,为此用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对细纱机框架进行了振动研究。试验采用的是TD800机械状态监测软件系统,并应用了裾部影响消除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得到了细纱机的墙板、梁及整个框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结合试验模态分析的结果与整机的振动实验,最终找出了细纱机振动的结构原因,对如何改善细纱机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试验结果对细纱机的结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