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鲜明地表现出爱的情怀、异域风情和反思情志等美学特性."爱的情怀"是对现实"人"的爱的表现,"异域风情"是对"人"本真存在的关怀,"反思情志"是对现实"人"存在的多角度观照.这三个特性反映了"人"在流行音乐文化域中的不同层面的特征,根本上反映了一个核心美学问题,即凸显了"人".因此,"人"的凸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最重要的美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孙犁以"荷花淀"和"山地回忆"等系列抗战题材小说获得崇高的文学荣誉,本文主要讨论孙犁20世纪40-5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铁木前传》、《秋千》、《村歌》等反映建国前后中国农民土改运动、合作化运动的农村小说是作者真诚思考、真实体验的结果,跟作者的审美理想、人道情怀相关。作品在抒情写意的青春画面中渗漏了迟疑、含混、暧昧的意绪,呈现出丰富的审美蕴涵,与同时期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推崇的政治化、模式化、概念化的小说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轻灵妙异、柔美、流利的审美趣味。本文试图从其抒情特点、意象选择、意境营构以及音乐性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轻灵妙异、柔美、流利的审美趣味。本文试图从其抒情特点、意象选择、意境营构以及音乐性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感体验和情绪的理论假设,采用国际情绪图片库和中国情绪图片库对美感体验和积极情绪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探索.实验1考察了情绪图片的美感效应,表明情绪图片确实能够诱发被试不同风格的美感体验,而经过分类的美感风格图片(优美、喜剧、壮美、悲剧)也能引发被试相应的美感体验;实验2考察了不同美感体验类型在情绪各维度上的特征,结果发现:4种美感体验在情绪维度上各有自己的特征,在效价维度上优美、喜剧、壮美都属于积极情绪类型,悲剧不等同于消极情绪,它与积极情绪更接近.研究表明,美感体验虽然更接近积极情绪,但并不等同于积极情绪;美感体验中也包含非愉悦的因素,但又不等同于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6.
建安诗歌中运用风这个外物景象较多,而且都着上了诗人强烈的悲凉慷慨之情,由此构成“悲风’’意象。建安诗歌的“悲风”意象具有抒情的多样性和形象性特征。这一意象的形成与建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追求密切相关。“悲风”意象是建安文学的特色之处,也是建安风骨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新亭对泣”故事塑造了直面国土沦丧而悲戚无奈的周?和悲中奋起的王导两个相辅相成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悲情哀婉的审美意蕴、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等文化基质,彰显了六朝缘物起情、以“兴”为美的创作取向,引发了后世无数文人的情感共振。“新亭对泣”史实被初唐史家接纳与记载后,逐渐被经典化,经历代文人直引、化用、反用等成为母题性质的文学事典,涵盖诗、词、赋、戏剧等多种审美性文体,更辐射至经部文献。在不同文化场域与政治语境下,文人联系自身,从悲情之美与家国情怀两个基本意涵中抽绎出兴亡之叹、隐遁情怀、悲愤之感、飘零之情、困窘之态等多重引申涵义,使“新亭对泣”术语成为一个丰富的语义场。探赜“新亭对泣”经典化历程,可明晰文学经典生成与建构的内在理路与外在契机,丰富人们对中华文化基因中以悲为美与忧患意识的具体认知,加深人们对审美文化共同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通俗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已无所不在,音乐老师应正视这一事实,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指导精神,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目的、有选择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音乐课堂。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白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赵晨 《科技信息》2010,(16):I0270-I0271
少儿舞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它充分利用"童心"与"童趣"的特点,展现出少儿时期游戏、纯真、幻想、模仿、表现等特征,进一步加强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力与亲和力,从而给孩子提高了音乐素质,增长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造力,增强了孩子的身体素质与气质的美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审美感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达到了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较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用的图像美感研究没有考虑用户之间的审美差异,不能表示用户的个性化审美偏好。为了更有效地表示用户的个性化审美偏好,本研究利用计数网格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个性化生成模板集聚的用户美感表征建模方法,构建起了一个更紧致的用户图像美感表征向量,能更好地描述用户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构建的用户美感表征方式,在用户识别中可以获得更高的识别率,在用户推荐中也能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推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