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民族药翠云草的基源、药用历史及疗效记载等进行本草考证,为对其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方法:查阅古今相关文献,利用本草学以及植物形态学、植物生态学等知识进行研究考证.结果:古代本草记载的翠云草与今用翠云草(卷柏科)物种一致.该品早期主要用于治疗喉痈、吐血等症,可解火毒,现代尤其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用于治疗黄疸、痢疾、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及多种出血等症.结论:古今药用的翠云草均来源于卷柏科植物翠云草的干燥全草,其药用历史至少近400年,研究结果将为翠云草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 笔者在编写《中国树木志》忍冬科荚(艹迷)属(Viburnum L.)的过程中,发现以往国内外本草学家、药物学家及植物分类学家对于古本草文献中有关荚(艹迷)及溲疏的考证中存在着很大的错误。现特写成本文,以澄清此二种植物长期以来在中草药应用中的混淆现象,并正确地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我们伟大祖国的古本草遗产。  相似文献   

3.
对药用天牛成虫和幼虫的名称、基原与主治功效进行考证,为后续药用天牛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古时药用天牛成虫的基原为星天牛,主要用于治疗疔肿与恶疮.宋代以前,星天牛的幼虫常与蛴螬混用.历代本草中收载的木蠹虫、柳蠹虫、桑蠹虫与枣蠹虫实为天牛的幼虫,用于治疗血瘀与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由于缺乏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等描述,尚不能确定各蠹虫的基原物种.现代记载的药用天牛成虫与幼虫来源于多个种,功效差异较大,且与本草记载存在较大出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它作为一种普遍、价廉的日常饮料,千百年来一直经久不衰,究其原因,除了美味可口外,还给人体带来了奇妙的保健效果.事实上,我国最早发现茶树就是作为药用的.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迂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氏族公社历史时期,劳动人民就有利用茶叶解毒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大量本草文献和相关杂志报道,对党参的本草考证、植物形态、采收和储藏、生药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虽已得到开发,但进一步的药理研究和使用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生姜药材其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与炮制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依据.考证可知,生姜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历代本草中所记载以及含有生姜的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的生姜,均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四川犍为从南北朝时期以来,即为药用姜道地产区,所产姜味辣,粉性足,质量佳;其它主要产地还有四川沐川、荣县、宜宾,贵州兴义、兴仁、安顺,浙江衢州等地.其炮制方法主要为取鲜姜洗净、晾干,置阴凉处贮藏,或埋于湿砂内,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和脱水干燥,临用时切厚片.  相似文献   

7.
森林昆虫是指生活在森林中与森林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昆虫,它们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森林昆虫几乎都被列入害虫之列,人们往往只重视森林害虫的防治,而忽视森林昆虫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事实上,在极为丰富的森林昆虫资源中,很多森林昆虫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不仅可为我们提供工业原料、人畜食料及观赏艺术品等,而且其中许多种类具有药用价值,是我国中药材宝库中的重要成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昆虫开发利用热潮,森林昆虫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药用昆虫研究应用的历史与现状我国利用昆虫作为传统的中药材来治疗疾病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诗经》述及蟋蟀利尿退肿,是最早记载药用昆虫的例子.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的365种中药中,有关昆虫的就有22条.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关药用的昆虫达74条.建国以后,《中国药用动物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年版)、《中医辞典》、《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中国中药资源》等辞书和专著,记载我国已知可供药用且疗效显著的昆虫有14目63科1000余种,其中大部分为森林昆虫,如蚱蝉、冬虫夏草、五倍蚜、蚂蚁、胡蜂  相似文献   

8.
《贵州科学》2021,39(5)
目的:调查灯心草药材的植物资源分布状况、药用及品种使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及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灯心草药材进行本草学考证及对其资源分布、药材临床用药情况、混淆品情况进行研究总结。结果:通过调查研究,较为全面的整理出灯心草药材在全国主产区各市县的植物资源分布情况,资源海拔分布范围在40~3400 m左右;市售灯心草存在混淆品使用情况。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灯心草药材的本草学考证及植物资源分布、混淆品进行调查研究,为灯心草药材的开发利用以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紫草属和软紫草属是紫草科紫草亚科中比较原始而亲缘又极其相近的两属。两属中多种植物的根部都含有紫色物质,可供药用,其中包括我国传统中药——紫草和有其同样药效的代用品种,如软紫草(新藏假紫草)、黄花软紫草(内蒙古紫草)等。紫草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始于《本经》,以后的历代本草都有记载。《别录》:“紫草  相似文献   

10.
漏芦花系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C)的干燥花.为阐述其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工艺与质量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对蒙药漏芦花进行了文献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该蒙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苦丁茶是我国传统的药用及饮用植物,具有多种功效,享有"绿色黄金"的美誉.我国具有丰富的苦丁茶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来各省,各地使用的植物类型有很大差别,以冬青科的冬青属和木犀科的女真属最为有名.根据文献报道,从本草考证、植物种类及资源分布、资源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面,综述了苦丁茶植物资源及分子鉴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国外撷英     
美国开发海洋药用资源据药物学家估计,自然界中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超过10000种,其中1/4为海洋生物.为了充分开发来自海洋生物的药用资源,美国近年制定了一项专门研究海产药物的实验计划.参与该项研究的海洋科学家,每日都搜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生物样本,供开发药物之用.这些样本除各类奇特海藻、珊瑚、苔藓之外,尚有海绵、海星、各类蚌类贝壳动物及异种龙虾等.  相似文献   

13.
对民族药千斤拔、单面针、金樱根的民族药名、植物来源、民族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进行了本草学及民族医药学文献考证,并结合现有标准收载情况,证实了这3种药物不仅是地方性常用中药,也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常用民族药物.  相似文献   

14.
对近四十年气象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发现皖东荼区的热量、水分和光照等农业气候条件均有明显的变化(如冬季变暖、夏季变凉、生长期延长、春荼开采期提前、降水量增多、蒸发量减少、湿度增大、光照减弱等)。农业气候的这一变化趋势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是有利的。建议充分利用农业气候的有利变化,因地制宜地发展皖东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15.
藏药翁布是一种传统藏药,广泛分布于藏区,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随着对翁布研究的深入,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逐渐被发现.本文探讨近年来关于藏药翁布的化学成分、药理学活性、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总结,为今后合理开发藏药翁布药用资源、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为更深一步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活性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利用汉中地区的植物资源,用实地观察法和文献调查法对汉中地区的芳香药用类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其主要芳香成分、药用部位及药用价值,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调查结果表明,汉中地区芳香药用类植物有46科72属84种4变种。汉中地区芳香药用类植物的精油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单宁、丁香酚、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抗病毒、镇静止痛等多种药理活性,药用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17.
正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并通过古丝绸之路传播至世界各地,目前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引种茶树。茶之所以广受欢迎,除了有迷人的香气和令人愉悦的滋味,还因为茶叶中含有许多对人们健康有益的特征性成分,诸如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茶多糖、维生素、芳香油和矿物质等。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这说明了茶的神奇功效。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提取物质的总称,药用历史悠久,为常用的天然抗氧化剂,对人体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在中国医药典籍中记载茶叶有20多种药用作用,且高效无副作用.临床上研究较多的是茶多酚的抗癌,抗辐射,抑菌,保脑,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对茶多酚的药理活性作用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合理开放利用茶多酚药用产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聃 《科技信息》2012,(24):132-132
本论文分别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应用、药材品质等几方面对金银花进行了全面论述,为金银花进一步的研究作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博览》2009,(20):7-7
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9月15日报道说,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没能打造出世界名荼的遗憾,一直令这个茶叶之乡感到失望。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茶叶品牌都很难和外国竞争者媲美。中国茶叶生产面临的挑战同中国其他工业所面临的一样:产品质量问题、国内过度竞争、在国外市场价格低和利润微薄以及品牌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