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胃幽门括约肌是胃肠动力调控的重要装置和结构,探讨胃幽门括约肌神经纤维的来源,特别是内源性神经元的支配,更好地了解幽门括约肌神经支配与胃肠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霍乱毒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逆行神经通路追踪法显示幽门括约肌神经纤维的分布与胞体定位.结果:幽门括约肌处以及胃前壁、胃大弯侧壁肌内均可观察到HRP标记的阳性神经元胞体.小肠、迷走孤束核复合体出现HRP阳性标记细胞.在胃肠壁内观察到HRP标记细胞中的VIP或NO双重标记的存在.结论:幽门括约肌以及胃肠内固有的肠神经系统及外源性自主神经均参与对括约肌调控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幽门括约肌胆碱能神经元的特异性分布状态。方法 :采用 ACh E组织化学方法在冰冻切片和胃—幽门—十二指肠连续全层撕片上显示 ACh E阳性神经元成分。结果 :括约肌的解剖结构特异 ,于胃端侧与肠端侧括约肌肌层结构复杂 ,有较丰富的 ENS直接支配。括约肌的粘膜下层及肌层有富含胆碱能神经元的内源性小神经节和 ACh E阳性纤维网 ,尤以大弯侧最多。ACh E阳性神经丛的密度及丛内胞体数量 ,在与括约肌紧邻的胃和肠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幽门括约肌胆碱能神经元的特异性分布状态可能与其对括约肌舒缩的特异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法对草鱼、牛蛙、家鸡和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OS阳性产物在草鱼肌间神经丛中未见分布,而在其它几类动物中阳性反应明显.但在不同动物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密度及神经纤维的分布存在差异.在牛蛙、家鸡和大鼠的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从分散到集中,形态呈现由不规则形到规则形再到不规则形的复杂变化;神经节从无到有,神经网络由不发达趋于发达;而在每种动物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沿肠道由前向后基本呈上升趋势,这种节段性的差异牛蛙极显著,家鸡和大鼠则不甚显著.实验结果提示,随着动物的进化,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在肠肌间神经丛中的分布也更加复杂而有序,从而使胃肠道的调节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4.
大、小鼠颈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和小鼠颈髓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大、小鼠颈髓的中央管周围灰质内均有较多的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大鼠的NOS阳性神经元多集中于中央管背侧,小鼠的分布相对均匀,但以腹侧为多,大、小鼠在后角浅层及胶状质内部均含有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在中间带内侧也均含有较大的中等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大鼠中间带外侧有较多的NOS阳性神经元,而小鼠该处的NOS阳性神经元则少见,结果提示NOS阳性神经元在实验动物颈髓的分布存在种属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鼠小肠壁切片和撕片标本,用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小肠壁层和肠肌丛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的分布。结果发现:(1)小肠壁各层和肠肌丛内神经纤维十分丰富,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从十二指肠向空肠到回肠有逐渐增高趋势。(2)肠肌丛中有大量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密布于节(丛)和节间束内,有些细胞突起在丛内和节间交织成网,有的突起末端膨大呈终扣样与邻近的细胞体呈突触样接触,小肠各段肠肌丛的节细胞酶活性和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别:回肠>空肠>十二指肠,分别为37.1%,33.5%,28.7%。  相似文献   

6.
卷宗     
基础医学大鼠胃幽门括约肌 NO 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特异性 (李琴 ,等 )……(1) :1………………………………………………………………绿茶提取物抗肿瘤生化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韩志红 ,等 )………(1) :4………………………………………………………………茶色素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张涛 ,等 ) (1) :4 2………………………炎性化学损伤对大鼠胃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影响 (李琴 ,等 )………(2 ) :1………………………………………………………………制作板障标本的几点体会 (易卉玲 ,等 ) (2 ) :3………………………大鼠胃幽门括约肌 ACh E阳性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鼠嗅球各层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方法: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显示NOS阳性神经元在小鼠嗅球中的形态与分布.结果:NOS阳性细胞群主要位于嗅球边缘的嗅小球层和中央腔周围的颗粒层;强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嗅球边缘的嗅小球层内;僧帽细胞层偶见深染的NOS阳性僧帽细胞和簇细胞;弱阳性神经元分布于内颗粒细胞层,浅染且形态较小.结论:小鼠嗅球内有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这种明显的分布可能与小鼠嗅觉灵敏有关,僧帽细胞层深染的NOS阳性僧帽细胞可能与小鼠对气味感知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8.
下丘脑室旁核(PVN)是重要的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枢。PVN分布有一氧化氮(NOS)神经元,合成并释放一氧化氮(NO)。NO通过抑制各级交感神经中枢,以及影响神经内分泌活动,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9.
采用强直电刺激大鼠海马建立致痫模型,观察NOS神经元在致痫大鼠和正常大鼠大脑皮质的分布特征,探讨NO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建模组大脑皮质的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NOS神经元弥散分布于致痫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胞体较大,并借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由此可得到如下结论:癫痫发生时脑内NO作用明显,这可能与癫痫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及NO介导的痫性放电的发生、传播、汇集有关;NOS—NO途径可能参与癫痫的启动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IP)能神给元在大鼠肠道内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肠壁各层和肠肌丛内VIP神经成分.结果:(1)大肠壁各层、肠肌丛及节(丛)间束内富含VIP神经纤维,丛内终末网形成较密网.岂绕着阳性或阴性神经元胞体、其分布密度结肠>直肠.神经节(丛)内含VIP神经元胞体较少,有的胞体突起很长.1cm结肠和直肠管撕片肠肌丛内含VIP神经元胞体总数分别为39和14个.(2)小肠壁各层、肠肌丛及节间束内含VIP神经纤维极丰富,形成浓密网.其分布密度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神经节(丛)内含VIP神经元胞体稍多,胞体近端突起明显.有的较长.1cm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管撕片肠肌丛内含VIP胞体总数分别为221.469.490个.结论:VIP能神经元在大鼠不同肠段和各层结构中的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别,可能有其不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小鼠胃肠道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肥大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甲苯胺蓝(TB)染色技术,对小鼠胃肠道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细胞(5-HT+细胞)、肥大细胞(MC)和5-羟色胺免疫反应阳性肥大细胞(5-HT+MC)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鼠胃肠中5-HT+细胞多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和固有层内;MC多分布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之中;小鼠胃和小肠中分别有49%和47%的MC与免疫组化染色的邻片中5-HT+细胞在位置上相对应,该部分MC为5-HT+MC;小鼠胃和小肠中分别有24%和20%的5-HT+细胞为MC.本文从形态学的角度证明了小鼠胃肠道MC可分泌5-HT,MC是消化道5-HT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刺猬嗅球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显示NOS阳性神经元在刺猬嗅球的分布和形态,观察野生刺猬嗅球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结果显示:NOS阳性神经元在刺猬嗅球内广泛分布。强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刺猬嗅球边缘的突触小球层,小球周细胞也有NOS强阳性表达;偶见深染的NOS阳性僧帽细胞;内颗粒细胞层有大量浅染且较小的NOS阳性神经元.结论:刺猬是敏嗅动物.其嗅球中的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状态可能与嗅觉灵敏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pH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肠、幽门盲囊、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胃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5℃,幽门盲囊的最适温度为40~45℃,其他部位均为40℃;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其他部位均为3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3.2,肠、幽门盲囊、肝的最适pH均为8.2;胃、肝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8.2,其他部位均为6.2;胃淀粉酶的最适pH为7.2~8.2,其他器官的最适pH均为7.2。各部位在最适温度和pH下,脂肪酶酶活力顺序为肠胃肝幽门盲囊,淀粉酶酶活力顺序为肠幽门盲囊胃肝;蛋白酶在最适温度和pH下的酶活力顺序分别为肠胃肝幽门盲囊、肠胃幽门盲囊肝。  相似文献   

14.
从罗氏海盘车(Aster rollestoni Bell)的胃、幽门盲囊和生殖腺内共分离到20株菌株.其中从其胃中分离到14株,幽门盲囊中分离到5株,生殖腺中分离到1株.根据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初步认定海星胃中的W1^#、幽门盲囊中的Y1^#以及生殖腺中的S1^#为同一菌株,另外海星胃中的两株菌株(W13^#、W2^#)分别与幽门盲囊中的两株菌株(Y3^#、Y4^#)相同.所得菌株中只有一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余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实验表明海星内生细菌中有62.5%的菌株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弧菌属(Vibrio).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不同曲率半径对小净距超大断面隧道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以长乐龙门隧道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曲率半径为400、 600、 800、 1 000和∞m的模型.结果表明,在横向和纵向地震的作用下,曲率对小净距超大断面隧道地震响应有较大影响.受曲率半径的影响,隧道左右洞凸侧(右侧)的内力均大于凹侧(左侧),且随着曲率半径的减小,右侧内力与左侧内力的差距增大.此外,曲线隧道拱顶和仰拱处的弯矩、剪力均随着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大,而拱脚处的弯矩、剪力、轴力则均随着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减小.位移受曲率半径影响较小,变化幅度不超过1%.因此,隧道抗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曲率半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黄鱼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主要消化器官进行了研究.胃前段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胃中后段粘膜上皮仅有柱状细胞,固有层含有发达的胃腺,胃腺上皮由Ⅰ型和Ⅱ型细胞构成.幽门盲囊与肠粘膜形成发达的皱襞和绒毛,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胰腺为弥散性腺体.胃中后段粘膜柱状细胞呈现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胃前段粘膜粘液细胞及胃腺Ⅰ型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混合粘液,胃腺Ⅱ型细胞呈现强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与肠粘膜粘液细胞分泌酸性粘液,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其游离端质膜和胞质还分别具有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呈现非特异性酯酶和弱蛋白酶活性,肝细胞还贮存糖原.  相似文献   

17.
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等方法,对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和肛门5个部分组成.口咽腔宽阔,顶壁粘膜层粘液细胞和味蕾丰富,底壁棒状细胞含量较多.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细胞顶端有短微绒毛,胞质内常见线粒体,偶见粗面型内质网、滑面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上皮细胞之间夹杂大量粘液细胞,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基膜内有少量的纤维细胞、网状纤维以及大量胶原纤维束.肌肉层为横纹肌,环肌发达.胃为"V"形,粘膜上皮为典型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内含大量分泌颗粒,PAS反应呈强阳性,线粒体发达,多位于细胞基底部.粘膜层无杯状细胞,但贲门和胃体固有膜内具有发达的单管状腺体,胃腺细胞内含大量酶原颗粒、线粒体和粗面型内质网,胃腺细胞周围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胃体肌肉层变化较大:近贲门部内层为纵肌,外层为环肌;胃体中部内为薄层环肌,外为厚层纵肌;近幽门部内层为环肌,外层为纵肌.肠绕胃呈"φ"形,粘膜皱襞发达,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有很多微绒毛.上皮细胞之间分散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其内充满均质的分泌颗粒;整个肠段,粘液细胞自前向后数量逐渐减少.粘膜层细胞间有大量空泡状结构,近基膜处形成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肛门为半开放结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为致密结缔组织,由较厚的横纹肌层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用生物力学的观点,对上消化道高压带径向运动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弹性收缩、挤合和封闭三种运动状态。依据这种理论,对测试上消化道仪器的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提出比较合理的设计,将压力传感器微型化后,使用液态偶合传递压力波,并将其置于光纤胃镜的头部,从结构上使传感器具有受控伸出和缩入的功能,这样传感器在光纤胃镜直视下,能在各待测点准确定位,测出各待测部位的压力,特别测出了幽门括约肌压力(PSP):正常中国人的PSP=21.8±1.3mmHg。文中详细讨论了有关测量方法,给出了仪器框图、技术关键及数据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