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频地波雷达单站测量表层海流的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往高频地波雷达测量表层海流矢量,一般均采用双站测量方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昂贵的设备投入,该项研究在分析双小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海洋学原理和合理的假设,推导并给出了利用单站地波雷达测量表层海流的原理和公式,从而使单站测量表层海流成为可能。可预期该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当降低了空间分辨率,但却可以大幅芳降低观测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并显著提高现场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南部1997年8月实测潮、余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7年8月中旬台湾浅滩东南部和南部两个多周日定点连续观测站的海流和CTD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调查期间的半日潮流、余流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区潮流为不正规半日潮流,并且半日潮流与潮位的关系和驻波的某些性质相符;同时上、下层海流具有不同性质,其中台湾浅滩东南部测站位于锋面所在处,表层海流流速达65.5cm/s,流向ENE.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环流的一次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对渤海湾的环流形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渤海湾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海流调查,这次调查以Lagrange观点为指导,采用3种方法:海流计在固定站位连续测流;漂流板轨迹观测和“人工水母”测底层流。本文分析了这三种方法及观测过程,并分析得出了渤海湾Lagrange余环流型大致是顺时针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反映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MD06-3042孔(27°05.4′N,121°24.1′E,水深62m,岩芯长34.1m)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和14C年代测试,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区的海平面及沉积环境的变化.14.0ka左右,海平面已经到达现今海平面下62m等深线的位置,大量沉积物在此沉积.13.0~4.2ka之间,受海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少量沉积物在此沉积.4.2~3.2ka之间,现代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主体在该岩芯附近快速堆积.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体由北向南,由内向外逐渐形成,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天然淡水湖泊中春季鲫鱼对环境因素的选择性,于2009年3个时间段(4月11日至19日、4月27日至5月8日、5月20日至29日),用同一种型号的鱼笼对上海大连湖的鲫鱼进行定点重复捕捉.结果表明,3个时间段,藻类生境中鲫鱼捕获量一直较高,芦苇和菰生境中捕获量依次下降,而藻类和无草区生境中捕获量依次上升;3个时间段,水深大于等于2m生境中鲫鱼捕获量低于水深小于1m和介于1~2m的生境中的捕获量.在水深介于1~2m的生境中,鲫鱼捕获量在3个时间段内依次上升.有藻类等大型沉水植物、浅滩和缓慢流动的水体环境,是天然淡水湖泊中春季鲫鱼偏爱的生境,但芦苇和深水生境则对春季鲫鱼的繁殖不利.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时获取、显示海流计采集的潮流数据信息,方便港口引航部门与相关海事部门了解航道水流情况,以某型号的电磁海流计为例,分析海流计获取数据的数据电文结构,设计海流数据的解码方法与步骤,并提出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数据能够实时显示在已架构好的WEB网页上,可为设计其他类型的海流数据解析与显示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1980—1986年的福建省5个港湾79个测站的海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福建省沿岸港湾的余流具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特征:(1)港湾口门处的表层余流和底层余流流向大致相反;(2)在“口小腹大”的港湾中,表层余流存在着余流环流,而底层余流环流则随着水深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3)河口区的底层余流可形成辐合区,而表层余流则一致流出河口.  相似文献   

8.
非周期性海流作为一种随机变量进行研究,只有具备较长的实测连续资料才可进行分析.本文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了黄海和东海六个多昼夜连续海流观测站的资料,得到它们的数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A5号站流速模、流向和流速系数均服从一维正态分布;流速的东分量和北分量服从二维正态分布.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文中结论还应用与其他海区和台站的资料加以比较验证.  相似文献   

9.
针对船舶的导航精度提高的问题,采用基于海流数据的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得的海流信息,并通过对船舶经纬度、海流分量和航向、航速等非线性微分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出其相应的转移矩阵,然后推算出船舶在某时刻的测量向量和测量矩阵.最后对各个方程式进行卡尔曼滤波计算,并通过对系统的仿真所得到的误差曲线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终通过该方法保证系统模型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
海洋内波对小尺度圆柱体作用力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小尺度物体的内波荷载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采用Morison公式估算结构物的受力,分别计算了浅海潮频(0.08c/h)以及高频(3—5c/h)时单色内波对直立圆柱体的荷载,并与表面波浪和海流荷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潮频内波与高频内波的荷载相当,比海流荷载低1~2个量阶,与表面波浪荷载相比则更小.在内波传播的某些相位,其荷载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正负交错分布,从而可以推测内波对海洋结构物的破坏主要来自于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海流信号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提出了采集放大电路的技术方案。针对采集信号噪声大的特点,对海流电场微弱信号进行滤波提取,实现了对该信号同相分量的补偿式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感器在下沉时引起感生电场的强干扰,提高了电路测量精度。同时采用多级放大的原理,将微弱信号放大至仪器可观测的范围。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采集放大电路满足设计要求,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同时将信号放大至105~106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爆发年其耦合作用迅速消亡是否由海流异常引起,利用1958—2007年热带印度洋月均海表面温度(SST)和海流数据,分析IOD的主要特征,并探讨IOD与ENSO和海流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MI)及其经Hilber-t Huang变换后得到的固有模态函数(IMF)与南方涛动指数(SOI)的相关性分析,指出IOD与ENSO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其中,表现出准2a周期振荡的IMF-3与ENSO相关性最好。通过对IOD爆发年DMI的进一步分析,证实IOD具有季节锁相的重要特征,并探讨该季节变化与海流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海流异常在热带印度洋SST的耦合振荡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它可能不是引起IOD迅速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下航行器航行过程中的能源补给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垂直轴海流发电装置.为探索稳定海流中发电装置叶轮的受力特性和功率输出特性,利用滑移网格技术对叶轮流场进行了二维非定常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针对4叶片和3叶片叶轮分析了叶轮旋转速度ω和叶片翻转角θ对叶轮发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叶片叶轮最大输出功率要高于4叶片叶轮,展长为1 m的3叶片叶轮在v∞=1 m/s、θ=120°和ω=0.3 rad/s时获得最大平均输出功率29.33 W.分析了3叶片叶轮在来流v∞=1 m/s下速度场的基本特点,为实际的设计安装工作提供了预测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一、申请内容 本项目设6个课题,分别是: 1.100kw漂浮式波浪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100kw摆式波浪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3.20kw海流能装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型深海海洋资料遥测浮标”于7月5日在我国南海海域投放,并成功地定位在北纬18°,东经116°30′,水深4000m处。这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深海海洋资料遥测浮标。 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张祖枢副教授等承担了该项目的“4000m深海大型资料浮标”的海上系泊、定位、固定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并成功地研制了“浮标单点系泊系统”,该系统采用飘带型软结构系泊定位,具有抵抗30m浪高,75m/s飓风和2.5m海流作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小帆  邓娜 《科技资讯》2010,(13):49-50
本文基于笔者在流域水文数据可视化方面的相关研究。推而广之,提出对海洋水文数据的可视化思路方法,针对海洋水文数据的类型和可视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基于GIS技术实现了对海流数据和含沙量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绘制了海流矢量专题图和断面悬沙专题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南岛东北海域的潮流、余流特征和分布规律。【方法】依据2017年6月在海南岛东北海域调查的夏季大潮实测海流数据,采用准调和分析方法分析实测数据,并根据该分析所得的一些参数分析研究区域的潮流性质、潮流运动形式、M2分潮潮流椭圆、潮流的垂直分布及夏季的余流分布。【结果】海南岛东北海域的潮流以不正规半日潮流为主;各站点潮流椭圆旋转率都较小,潮流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方向为NW—SE;除S4站以外,其余各站海流均为略带旋转的往复流,往复流的方向为NW—SE,旋转流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研究海域表层余流大于中底层,近岸余流较弱,琼州海峡附近的站点余流最强;各站表、中、底层余流流向较一致,表层余流主要受风场的影响作用,底层余流主要受到底地形的影响。【结论】对调查区域的潮流、余流特性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射线声学理论建立了运动介质中的三维声线传播模型作为正演模型,在利用双向声传播时延差计算海流流速分量时,对目前已有的时延差计算海流的方法进行改进,考虑了海流对本征声线影响,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可在收发双方本征声线不同的情况下计算出海流流速,同时可以获得声传播方向上的流速垂直分布结构.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海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用年平均风应力,海表热,盐通量作强迫积分44年,结果得到和海流,温,盐分布。再现了全球海洋上气候平均的温盐分及主要海流的大尺度特征,如西边界强化流,赤道地区狭长冷水带和强上翻区,赤道流和赤道潜流。又做了二个试验,第一用各季平均风应力强迫得到洋流对信风季节变化的响应。第二是给定 赤道西太平洋一个风应力异常区,积分一年,结果,结果在赤道太平洋产生了正温度距平,因Kelvin波作用东传,到东海岸后,以R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洋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海流传感器的测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实现对海洋流速的精确测量,文章设计了一种应变式十字梁海流传感器,分析了传感器的贴片位置;在对弹性体关键参数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综合分析了弹性体关键参数对其应变和固有频率的影响,结合极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弹性体关键参数的最优水平及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后的应变式十字梁海流传感器可测海流范围达到16~1 420m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