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庞大的科研力量和创新群体,在加强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产出,但存在科研成果未转化、滞留现象。本文就安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安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及改革思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科研力量的重镇,高校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创新知识和技术的生产以及推动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重要的社会责任。我国高校每年都会创造出大量的创新知识和科技成果,但是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工作并没有取得同步的增长,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并不乐观。对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障碍因素及可能的改革思路进行探究,以期对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科技、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现阶段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严重制约着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骨干和引领力量。科技创新是促进地方高校发展的动力源。广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存在着缺乏政策支持、缺乏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尚未建立等问题,建议构建完善的高校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5.
孙光远 《甘肃科技》2000,16(3):36-36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的源头,科技成果产生的重要基地之一,创新是高等学校的责任和使命。高等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已经构成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必须创新在1990年召开在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上,要求高校进一步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知识创新问题,把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放在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强高等院校及其广大科技人员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校技术产业化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科技工…  相似文献   

6.
资金短缺是造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导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途径中出现融资困难现象的原因有银行贷款门槛过高、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科技与金融的中介机构不完善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融资渠道积累资金,还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渠道,为高科技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摘要: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本文对我国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内部环境的对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科技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原始性创新重要基地,其科技成果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高校科技成果扩散的重要形式之一的高校科技企业来说,发展又相对滞后。担负着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任务的高校科技企业能够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从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和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要通过健全科技成果产出机制,完善科研评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质量;调整科研类型结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等改革措施,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为一体,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其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高,依旧存在诸多阻碍转化的因素。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机制创新来更好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为公共部门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技园始建以来,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专业服务、整合流程、围绕项目、市场导向、引入风投、中试基地、标准检测、区域合作等主要模式。美国、欧洲、日本等国也为我国大学科技圊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供了很多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科技成果的改革已经进入最严峻的阶段,需要我们集中力量、凝聚思想,迎接科技成果转化中出现的一系列转变,现阶段学校学科丰富、高科技人才密集、所获取的成果十分斐然,在整个国家的国民科技创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也是国家科技成果最大的拥有者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较大的问题,但是现阶段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极低,这与巨大的经费投入非常不成比例,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寻找出路,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从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高度直新认识和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纳重要组成部分,是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要通过健全科技成果产出机制,完善科研评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质量;调整科研类型结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等改革措施,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施科技创新必须大力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加速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将源自知识创新的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源合作,进行适合商业产品生产的工程化开发过程。这种二次开发成功与否,决定了一次开发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能否得以实现。而二次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高校科技成果内容及形式极富多样性,转化方式也必然具有多样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本质上是一个市场交易行为。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科技成果转让、投资、授权使用、协议定价、挂牌交易等转化方式;并依据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的不同与科技人员约定包括收益分红、股权分配、期权激励、股权收益分享在内的多种奖励方式,更好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力量的主导作用,开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为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最近,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以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为深入贯彻两部文件精神,本刊记者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采访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志民博士.  相似文献   

17.
秦蒙 《天津科技》2014,41(8):35-38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更好融合的重要桥梁,是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力结合点。在对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企业—政府3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与广东省经济实力相当的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的高校为标本,选取2004~2008年最具代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对比,总结出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的原因是成果应用项目及科技服务项目较少、技术转让合同数量和金额较少、专利出售少、科技成果应用与科技服务人员不足。对此,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广东省高校应建立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如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健全评估激励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强化项目孵化机制等,从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成果转化率体现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高校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力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等角度,阐述了科技与金融结合激发企业发挥转化主体作用,激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同时,探究了厦门市科技成果转化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