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李晨 《世界知识》2022,(6):36-39
<正>2月11日,拜登政府正式发布“印太战略”文件。这一版的“印太战略”明确了五大目标,包括:促进“印太”地区在政治、海空域和新技术领域的“自由开放”;基于美国的盟友伙伴关系,加强“印太”各国之间及同域外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印太经济框架”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驱动“印太”经济繁荣;以“一体化威慑”、军事技术创新、安全合作等方式强化“印太”安全;应对新冠疫情等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强地区韧性。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印太战略”更加系统、立体赵明昊:今年2月美国首次以白宫名义发布“印太战略”文件,体现了其真正、彻底回归“印太”的战略决心。在乌克兰危机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拜登政府一方面推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出台,一方面如期发布“印太战略”文件,对地区国家释放出“无论发生什么,美国一定要把战略重心转到印太”的信号。未来十年将是美“印太战略”落地的关键十年,必定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吕涛 《世界知识》2020,(19):37-37
自美国国防部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出现“灰色地带”提法以来,所谓“灰色地带威胁”成为美指责他国的话语工具。201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中国、俄罗斯列为战略竞争对手,把强化印太地区竞争性军事优势作为优先任务,“灰色地带”战术成为美军“印太战略”框架下的主要行动样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1月,特朗普展开其执政后的首次亚洲之行。在此前后,美国政府正式提出"自由而开放的印太战略",将"印太"作为推进外交战略的地缘框架,宣称美国将与印太地区建立"新伙伴关系"。这一战略旨在替代奥巴马政府实施的"亚太再平衡",正日益成为美国对华展开地缘竞争并制衡"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依托。美国的"印太战略"并非空架子,过去一年多来不断得到充实和细  相似文献   

5.
胡欣 《世界知识》2021,(7):75-75
自美国大张旗鼓推行“印太战略”以来,“印太”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已然成为主要国家纵横捭阖的角力场。最引人瞩目的是美日印澳四国战略协作的不断推进,这引发了人们对该地区出现一个非正式同盟的猜测。除了这四个国家外,远在欧洲的部分国家也逐步向“印太”延伸触角。  相似文献   

6.
自2017年11月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访问亚洲期间正式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概念以来,美国的“印太战略”已经进入实施的第五个年头,而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题为《准备工作、伙伴关系和促进地区网络化》的“印太战略框架文件”、2022年2月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又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一区域战略的目标、性质?如何评估其进展和趋势?中国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方略?本刊特邀几位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圆桌讨论,本期“封面话题”将有关精彩发言摘编出来,供读者朋友们参考。——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7.
张洁 《世界知识》2023,(8):14-17
<正>大国博弈正在显著影响着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作为进攻方的美国,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持续以所谓“印太战略”为抓手,在地区层面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即使是乌克兰危机的升级也未能迟滞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这是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为“惟一具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和能力的国家”,声称中国正在“胁迫”和“侵略”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而“印太”的战略态势将“界定国际秩序的基本性质”。因此,美国必须“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中国周边形成“规锁”中国之势。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12月28日,韩国政府出台《自由和平繁荣的印太战略》最终版本。与美日等国“印太战略”不同,韩版“印太战略”未炒作“中国威胁论”,也未将中国设为假想敌,而是将中国定位为“主要合作国家”,尹锡悦政府也一再称该战略“不针对中国”,其重点在于合作而非对抗。但明眼人可以发现,这一战略文件完全就是美日“印太战略”的复制品,显示出尹锡悦政府在中美博弈中向美国倾斜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胡欣 《世界知识》2022,(14):34-35
<正>据印媒5月21日报道,日本已提供34.2亿美元资金,协助稳定位于孟加拉湾东南方向海域的印度海外联合属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电力供应。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推“印太战略”合作,试图构设制衡中国的“海上链锁”的背景下,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与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成为美日等国意图加以利用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0.
李枏 《世界知识》2023,(22):32-35
<正>自拜登执政以来,美国致力于强化全球同盟体系,在东亚将美韩、美日同盟打造成为其“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同时,美日韩积极构筑三边安全关系,将其影响力范围扩大到整个“印太”地区以及经济、科技等领域。为了应对威胁,朝鲜密集发射导弹,做好与美日韩长期对抗的准备。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正不断加剧,阵营化趋势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1.
王浩 《世界知识》2021,(4):46-47
2021年1月20日,在拜登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当天,科特·坎贝尔被提名为白宫国家安全理事会“印太政策高级协调员”,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职位,将具体负责美对印太地区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因此,不少美国媒体给坎贝尔起了“亚洲沙皇”的外号,这一新设岗位则被视为拜登政府在战略上进一步提升亚洲乃至整个印太地区重要性的信号。  相似文献   

12.
刘琳 《世界知识》2022,(7):35-37
<正>今年2月,美国拜登政府发布《印太战略》文件,篇幅不长,关于军事安全的内容更少,不仅在文件中所占比例较小,同2019年特朗普政府国防部发布的、聚焦军事安全的《印太战略报告》更是无法相比。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的中国周边外交,既是"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地缘经济外交的成功之年,也是中国和美国及日本的地缘战略较量之年。展望2016年,中国的周边外交要在总体外交框架下,有效应对各类挑战,在经略和塑造方面实现新的战略突破。  相似文献   

14.
王鹏 《世界知识》2023,(14):22-23
<正>王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历史地看,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经历了三重演化:早期可以溯源至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之后是特朗普时期的“印太战略”1.0版,当前则为“印太战略”2.0版。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有五个核心特征:“一个目标”,即“汰逐”(out-compete)中国——这是我个人主张的译法,也有人译作“竞赢”中国;“两条战线”,即政治军事战线和经济科技战线;“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15.
张洁 《世界知识》2023,(8):17-21
<正>在中美博弈与乌克兰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地区主要力量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其中,日韩澳加大与美国的战略协调与联盟合作,成为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核心力量;俄罗斯近年来推进的“向东看”政策被迫停滞,但此前俄方所下的“先手棋”以及危机升级后与中印的战略协调,  相似文献   

16.
<正>在特朗普政府不断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制定和发布《印太战略报告》是落实2017年底以来陆续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国防战略报告》等文件的具体行动,体现了美国军方在所谓"全政府"对华政策中的特殊角色,也揭示了美国在印太地区加大对华制衡的若干重要动向。在这份报告中,五角大楼对中国的定位以及对中国外交安  相似文献   

17.
胡欣 《世界知识》2020,(19):74-74
自特朗普政府公开将中国作为竞争对手以来,美国加快了在国际层面进行力量调整重组的节奏,“印太战略”就是为遏阻中国崛起而量身打造的,对中国构成直接的战略威慑和威胁。美国在印太推进的军事化政策,显著加剧了地区冷战氛围和军事冲突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1月2日,出席东盟系列峰会的韩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尹淳九,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史迪威共同发布一项简报,题为"韩美为增进新南方政策与印太战略之间的合作而努力"。这是韩国首次就参与印太战略明确表明立场。这份篇幅为七页的简报包含了能源合作、基建与开发融资、数字经济、良性治理与公民社会、和平与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廖欢 《世界知识》2023,(12):64-66
<正>自从2017年特朗普在访问亚洲期间提出“印太”概念开始,“印太”一词就迅速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热门术语。后续美日印澳韩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相继发布了各自版本的“印太”战略,分别对其含义和愿景进行了阐述。有一个十分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地缘环境解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缘环境理论,构建了地缘环境解析框架,从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地缘结构和地缘空间4个层次对美国地缘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解析。地理环境赋予美国有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条件、绝对的地缘优势和拥有世界权力的可能。美国的地缘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对抗、竞争、合作、同盟等多种形式。地缘结构具有重要功能,倒三角结构、多极结构、两极结构、一超多强结构带给美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方面的地位、权力和利益,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地缘理念结构亟需更新。美国主要的地缘空间横跨北美洲、亚洲及欧洲,可划分为腹地、核心地缘空间、海洋地缘空间和外围地缘支点。进入21世纪,美国的国内、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对外关系与地缘战略也呈现出新一轮的变动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地缘环境。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潜在的印度洋通道、构建互利共赢的“朋友圈”、制定自身发展的地缘战略等手段积极塑造自身的地缘环境,破解错综复杂的地缘环境问题,维护中国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