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大科技基础装置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单元,对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概况基础设施及其属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指为在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由国家投资建设,并在长期运行中,为科技界和社会各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发展提供支撑条件的大型设  相似文献   

3.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大科学时代的标志,是产生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的关键支撑,已经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象征和创新格局演化的重要变量.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兴起,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催生重大科学发现和关键技术突破,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范式升级和组织方式变革,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厚植科技创新根基.  相似文献   

4.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大科学时代的标志,是产生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的关键支撑,已经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象征和创新格局演化的重要变量.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兴起,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催生重大科学发现和关键技术突破,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范式升级和组织方式变革,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厚植科技创新根基.  相似文献   

5.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战略支撑,其建设难度高、涉及面大、应用范围广,运行过程中非预期结果较多.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的复杂性特征,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本建设运行规律,将系统解构为工程建设、设施运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4个子系统,进而构建动态自适应系统模型,并提出建设运行机制的优化建议.研究通过探索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过程与机制,为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基础理论重大突破、行业产业技术革命和领军人才教育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面对新时代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明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在提出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基础上,从发展规划、组织运行模式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主要世界科技强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在分析我国现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使命,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将有效促进高校学科跨越式发展,培养一批兼具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高水平人才,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探讨高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承建现状基础上,对建设共性问题进行了思考,力求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之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国家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重大作用,需要加强做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推进、加强其建设.  相似文献   

9.
强磁场条件为材料、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前沿探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际上欧美日等国已经开展强磁场技术与科学研究多年,在多学科领域获得了大量的重大创新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批准建设我国的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包含10台强磁场磁体装置和一系列实验系统.该项目即将完全竣工,已建成的磁体装置和实验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并向科学界用户开放共享.本文综述国际上稳态强磁场技术及科学发展情况,并简要介绍我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及正在其上开展的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乃至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回顾了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历史: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快速发展期,部分设施综合水平达到世界领先,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分析了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的一些差距和不足,包括仍缺乏世界领先、甚至独创独有的设施,还需加强依托设施的建制化研究,提高国际合作活跃程度。提出中国的科技发展需克服上述问题,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管理,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高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大型科研仪器是企业和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工具,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持续推进大型科研仪器(以下简称“大仪”)开放共享,对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2006年,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提供大型研究平台,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大科学装置建设不仅凝聚和培养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研究团队,而且形成了集群效应,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带动和促进了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在中国科学院的指导下,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坚持加快自主创新,建成了"同步辐射实验装置""HT-7托卡马克聚变装置""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中性束辅助加热系统""稳态强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各国科技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贡献愈加突出.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以及科技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参与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去,为提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水平、拓展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学科发展空间等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产生、高校承担的意义及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等,提出了有利于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胡锦涛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应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将高校的科学研究提升到如此重要的战略高度,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也充分反映了高校科学研究工作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魏阙  辛欣 《创新科技》2023,(5):11-17
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立足全局的重大战略选择。促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对于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意义重大。面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艰巨任务,如何建好国家实验室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剖析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核心内涵和特征入手,梳理国家实验室的功能和定位,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背景下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建设路径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数据与信息平台是我国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我国网络科研环境、推动科学研究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科学数据与信息平台建设领域的政策响应、重大技术进展,以及领域专家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实现以上目标,就必须不断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基础,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比拼,而其中重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则是体现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指具有投资及规模大、意义重大、影响长远等特点,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应对其挑战。在考察科技强国和科技革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科技革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下,中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需要建设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建设新型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21,30(7)
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方面。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是世界四大散裂脉冲中子源之一1。经过十年建设发展,中国散裂中子源于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将有力推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实现突破,还可望推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张蕊 《华东科技》2013,(11):57-59
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创设于2008年,论坛以"创新"为主题,坚持国际视野、国家需求,服务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致力于搭建创新发展交流平台、先进理念传播平台、学界思想争锋平台、官产学研互动平台和最新政策发布平台的高层次国际论坛。浦江创新论坛已举办五届,回顾这五年,也正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五年。2012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巡视员徐美华在2012浦江创新论坛的发布会上指出,世界科技正处于群体性突破和加速化发展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孕育着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技术融合趋势加快,成果转化周期缩短,科技整合应用的新模式不断出现。技术进步诱发产业变革,世界产业结构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