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中职篮4强球队的攻防实效、揭示强队之间的实力差距,运用TOPSIS分析、录像观察等方法对2017-2018赛季山东队与前3球队的攻防技术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球队的攻防实力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在进攻指标方面,山东队在得分、罚篮次数、罚篮命中数方面分别与辽宁队和广东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2分球投篮数和命中率方面依次与广厦队和辽宁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罚球命中率方面与二者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广厦队和山东队的进攻Ci值在0.5以上,进攻实力较强,而辽宁队和广东队进攻Ci值在0.5以下,进攻实力相对较弱;在防守指标方面,在失分方面与辽宁队和广东队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广东队在抢断方面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犯规方面,与前3球队对手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辽宁队、广厦队和山东队的防守Ci在0.5以上,防守实力较强,仅广东队防守Ci值在0.5以下,防守实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15-2016赛季CBA半决赛辽宁队和广东队四场比赛双方队伍结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与分析。经过研究得出,辽宁队在队员阵容安排、技战术运用等方面均优于广东队,主教练郭士强在比赛时的临场指挥,也是辽宁队战胜广东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临场统计、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等方法对广东队和各参赛队的比赛进行综述,并对主力阵容和主要技术指标加以分析,旨在为包括广东队在内的我国其它各球队和篮球爱好者提供一个可借鉴与比较的素材,以便了解我国重点男子篮球队伍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队与各参赛队在得分能力、快攻成功率、失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参赛各队主要以内线得分为主,外线得分的能力普遍不强。各参赛队应进一步提高控球和进攻的能力,在全队的进攻与防守配合上,应该加强训练和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4.
以2011-2012赛季CBA总决赛北京队与广东队的5场比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北京队和广东队进攻和防守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两队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女子垒球决赛的11支运动队在进攻、防守等各方面的技术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江苏女垒在本届全运会中:整体击球能力较弱,没有进攻尖子队员;进攻战术运用比较灵活;在把握进攻机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投手王兰具备了一名优秀投手的基本素质,年龄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很大,其他投手较弱;防守成功率还有潜力可挖。建议:重点提高全队击球能力,建立"强棒群",进一步提高防守成功率,培养更多优秀投手。  相似文献   

6.
为我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球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临场技术统计、灰色关联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以2013年CBA总决赛冠军广东队为研究对象,比较广东队各轮对手的技战术特征,对篮球主要技术指标进行解析。研究指出广东队夺冠的因素依次为:第三节平均得分、第二节平均得分、第一节平均得分、进攻篮板球、罚球投篮次数、罚球命中率、两分球命中率、两分投篮次数、犯规、盖帽、篮板球、防守篮板、第四节平均得分、抢断、两分投篮命中数、助攻、三分球命中率、失误、三分投篮次数、罚球投篮命中数、三分投篮命中数;提高二分球出手次数、罚球、二分球的命中率、二分投篮命中数、加强后场篮板球持续拼抢能力是广东队未来重点提高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篮球进攻体系中的进攻联防战术体系为切入点,以我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子篮球预决赛阶段比赛数据为依据,对目前我国南北流派和强弱集团的进攻联防战术体系做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我国篮球流派以地理上南北划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南派球队依然保持了快、灵、准的技术风格;以进攻人盯人防守为主,应对突然转换的联防防守为辅,形成了目前国内优秀男子篮球队的进攻战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聂振东  李威 《科技信息》2009,(23):I0151-I0151,I0148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决赛阶段16强的16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并从进攻类型、进攻方式、发动场区、传球次数、进攻时间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揭示了本届世界杯进攻战术的一些特征,旨在为我国的足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曲京慧 《科技资讯》2012,(20):213-2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男篮在26界男篮亚锦赛决赛的进攻状况进行研究,意在指出男篮在进攻方面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指出男篮以后再进攻方面的努力方向。以利于男篮在进攻方面跟世界一流强队接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职业男篮球队的攻防运用能力及各球队之间的攻防对比现状,为各球队找出差距,为我国职业男篮技战术运用及发展提供参考借鉴,运用综合秩序法对2016-2017赛季CBA参赛的20支队伍的攻防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各参赛队实力悬殊较大,由于攻守不均衡导致综合实力评判和名次不符.新疆队,上海队,广厦队、山西队综合RSR值在0.8以上,攻守均衡,属于强攻强守型球队,广东队、辽宁队、深圳队进攻RSR值在0.7以上,但防守RSR值都在0.6以下,属于强攻弱守型球队.北京队攻守RSR值都在0.6以上,但得分能力较弱导致排名靠后.新疆队后卫和前锋位置得分能力强于广东队,中锋得分广东队高于新疆队,新疆队在盖帽和犯规两方面均优于广东队.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11—2012赛季WCBA联赛运动员年龄、球龄和身体形态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WCBA联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2.70岁、平均球龄为3.29年、平均身高为1.85米、平均体重为73.63千克、平均克托莱指数为397.37。WCBA联赛运动员后卫、前锋和中锋在球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三个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共76个进球特征.结果表明,本届比赛进球多,前锋是最主要的得分队员,罚球区是进球的最佳区域;比赛的4660 min、7690 min时段是进球的高峰期;中路配合进攻是最有效的进球方式;脚内侧射门进球率最高,头球仍是射门进球最多的进攻方式.  相似文献   

13.
运用观察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147个进球进攻配合情况进行观察统计,总结阐述了全部进球进攻配合的基本特征,归纳和分析了七种进攻配合类型,为指导我国足球训练和进一步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前四强(中国队,菲律宾队,伊朗队,日本队)半决赛和决赛共计四场比赛中组织后卫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组织后卫队员最年轻但犯规次数较多,身体形态指标位居前列,持球进攻方式多样;菲律宾组织后卫队员的年龄结构最为合理,进攻方式主要依靠中远投和快攻突破上篮;伊朗队组织后卫队员进攻能力较差,防守能力一般但控制犯规和失误的能力较强;日本队组织后卫队员的进攻能力最强,持球进攻和突破能力一般,三分球的劣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第九届全运会男排决赛46场比赛的进攻技术进行了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排各优秀队进攻成功率与失误率、发球成功率和稳定性与俄罗斯国内各队及各国国家队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和录像观察的方法,对2007年亚洲杯决赛阶段全部比赛中前场任意球进球战术进行研究。从任意球进球及射门情况、分布区域的基本特征和进攻战术组织形式等进行统计分析,为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A区是任意球进攻得分的最佳区域,直接打门时近侧的上角进球的机率比较大;任意球进攻战术以最简易,简单,直接为最好的方法,这样最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等科学研究方法,对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中的前场任意球进攻战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当前足球比赛中前场任意球进攻的特点及规律,从而为日常的任意球训练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涛 《科技信息》2007,(26):224-22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定位球进攻战术进球及其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定位球进攻战术运用的基本规律,为足球教学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3-2014全国女排联赛决赛的比赛录像,对联赛决赛中浙江和天津的三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分析,根据两队发球、进攻、拦网和失误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情况和专家评论得出结论,并总结分析了浙江的夺冠因素,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女排队伍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德国队球员的跑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德国队进攻手段强硬、快速且多变,但是进攻节奏和防守方式相对薄弱;跑动距离指标不是十分突出,但高强度跑动距离优势明显;中场球员下半场的高强度跑动距离显著低于上半场(P0.05),后卫球员下半场的高强度跑动距离与上半场相比呈极显著下降(P0.01).建议利用控制进攻节奏、加强防守能力、专项训练和带球训练等方式,提高球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