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机柱撑纯蒙脱石吸附Cu2+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该文采用羟基铝(离子)作柱化剂制备无机柱撑蒙脱石,探讨在不同投药量、吸附时间和pH值条件下,无机柱撑蒙脱石和纯蒙脱石对Cu2+的吸附效果,找出了吸附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无机柱撑蒙脱石对Cu2+的吸附效果优于纯蒙脱石,且两者的吸附等温线属于Langmuir型.  相似文献   

2.
聚硅酸铝盐絮凝剂絮凝性能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长春  张兆林  张力  阮贵华 《广西科学》1998,5(2):116-118,124
讨论不同pH值条件下合成的聚硅酸铝盐的絮凝特点、不同硅氧基与铝离子摩尔比聚合而成的产物的絮凝行为。该聚合物在不同pH值的原水中其絮凝性能非常一致,与相同浓度的简单无机铁、铝盐类相比,具有用量少,絮凝速度快,沉淀分离彻底等优点,并以此为基础,定性地分析了聚硅酸铝盐的絮凝性能、聚凝机理与该无机高分子的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煤渣吸附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煤渣中含有许多活性组分,且结构松散,比表面积大,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利用煤渣的吸附性能,对含锌废水吸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别在不同pH值、不同吸附时间、不同吸附剂投入量、不同离子初始浓度及不同吸附温度的影响条件下,对改性煤渣吸附性能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无机改性煤渣及有机改性煤渣吸附的最佳pH为弱酸性;无机改性煤渣及有机改性煤渣的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15min和60min,无机改性煤渣吸附速度较快;无机改性煤渣及有机改性煤渣最佳吸附剂用量分别为14.5g/L,16g/L;改性煤渣对低浓度锌离子废水去除效果较好;改性煤渣对锌离子去除效果随温度升高有所下降,温度为22℃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以探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极过程及表面合金化.循环伏安结果表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还原时,铝络合离子首先被还原为金属铝,接着生成的金属铝与铜基体形成铜铝合金.电沉积实验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物相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及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样品侧面线扫描照片结果表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析出时与铜基体形成合金,具有明显的过渡层.X射线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为AlCu和Al2Cu,这与铝在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相吻合,即生成两种新的产物铜铝合金.  相似文献   

5.
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准确测定铝灰浸出液中氟离子的含量,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理论和实验表明pH及共存离子对铝灰浸出液中氟离子的测定有着重要影响。盐酸调节pH至中性,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测定pH在5~6之间,测量结果最准确。铝灰浸出液中氟离子含量达到446mg/L,远超国家标准。马弗炉中1200℃焙烧2h,铝灰浸出液中氟含量降至20mg/L,脱氟率达90%。  相似文献   

6.
对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铝磁性膜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谱法、卢瑟福背散射谱法等表面分析手段对Al磁性膜的形貌、大小、厚度以及磁性膜中的元素分布作了分析。实验表明,Al以Al2O3形态存在,Co离子主要沉积于铝膜微孔底部。并测量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磁性膜的矩形比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元模拟体系,以三辛胺为萃取剂,在不同离子类型及离子强度下对丙酮酸的络合萃取过程进行了研究,证实无机阴离子的存在对萃取效果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对于无机阴离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初步推测无机阴离子可能是通过同离子竞争,削弱丙酮酸根离子与络合剂的离子对缔合作用,从而使萃取过程只能以氢键缔合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采用磁控溅射(Magnetron Sputtering,MS)方法,研究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及铝的沉积温度对非晶硅薄膜晶化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温度沉积的铝薄膜表面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拉曼散射仪(RAMAN)对退火后的薄膜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温度退火可以有效提高对非晶硅的诱导作用,提高铝膜的沉积温度对于非晶硅薄膜晶化有促进作用;在650℃的退火温度下增加铝的沉积温度可显著提高非晶硅的晶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乙醇-水介质中氟-铝配合-沉淀电位滴定体系进行了研究。用该体系进行铝的配合-沉淀电位滴定,电位突跃明显,有确定的氟/铝计量比6:1,并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准确度。在研究涉及的化学平衡中,测定了氟-铝各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计算了沉淀的溶度积。在研究pH对平衡的影响中,测定了F~-离子在水中及在不同浓度的乙醇介质中的加质子常数。通过标准回收及标样分析,对该体系用于氟-铝电位滴定的可行性进行了方法检验,其回收率达100±0.6%。对标准试样分析的相对误差小于1%。并进行了试样分析,与其他方法对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基于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技术研究了负偏压对AlCrTiZrMo非晶高熵合金薄膜的形貌、元素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而讨论了AlCrTiZrMo非晶高熵合金薄膜的成膜及结晶机制.通过SEM、EDS、XRD和TEM对薄膜的形貌与结构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离子能量条件下,薄膜具有优异的表面品质;随着沉积离子能量的不断增加,薄膜厚度随之减小;同时,沉积离子能量对高熵晶相的调控有明显效果,沉积离子能量的增加使AlCrTiZrMo高熵合金薄膜微结构从非晶相(am)转变为相稳定的am+FCC纳米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用FTIR和DTA-TGA联用技术研究了桐油包膜尿素中使用的桐油、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和热行为,用800℃热分解残重率法测定了包膜材料中桐油聚合物的实际含量.结果表明,包膜中桐油的双键特征吸收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无机调理剂的引入使桐油聚合物在程序升温过程中的放热峰温向高温移动.在包膜率相近的情况下,由含有无机调理剂的桐油包膜材料制备的包膜尿素,包膜材料中桐油聚合物的含量越大,包膜尿素的缓释性就越好.  相似文献   

12.
用FTIR和DTA-TGA联用技术研究了桐油包膜尿素中使用的桐油、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和热行为,用800℃热分解残重率法测定了包膜材料中桐油聚合物的实际含量.结果表明,包膜中桐油的双键特征吸收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无机调理剂的引入使桐油聚合物在程序升温过程中的放热峰温向高温移动.在包膜率相近的情况下,由含有无机调理剂的桐油包膜材料制备的包膜尿素,包膜材料中桐油聚合物的含量越大,包膜尿素的缓释性就越好.  相似文献   

13.
用FTIR和DTA-TGA联用技术研究了桐油包膜尿素中使用的桐油、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和热行为,用800℃热分解残重率法测定了包膜材料中桐油聚合物的实际含量.结果表明,包膜中桐油的双键特征吸收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无机调理剂的引入使桐油聚合物在程序升温过程中的放热峰温向高温移动.在包膜率相近的情况下,由含有无机调理剂的桐油包膜材料制备的包膜尿素,包膜材料中桐油聚合物的含量越大,包膜尿素的缓释性就越好.  相似文献   

14.
铝及铝镁合金的室温电沉积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氯化铝-氢化铝锂-四氢呋喃-苯的有机体系电沉积铝,并在此基础上,研究n(氯化铝)∶n(氯化镁)=10∶1时电沉积铝镁合金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在室温下能够成功制备铝及铝镁合金,电沉积铝比沉积铝镁合金条件容易控制,沉积效果也优于铝镁合金.当电流密度为0.010A/cm2,苯与四氢呋喃的体积比为8∶7,氢化铝锂的质量为1.27g时,成功获得了灰黑色粉末状的铝镁镀层,但晶粒较大,镀层与铜基体的结合力差.通过SEM和XRD对镀层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检测可知,该铝镁合金成分为Al3Mg2,且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加长,镀层厚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两台Nd:YAG激光器作用于放置在真空腔室中的铝靶,获得了Al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并对23~35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光谱中的分立谱线主要来自于Al 5+-Al 8+离子的2s-2p跃迁;同时利用碰撞辐射稳态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电荷态Al离子的离子丰度随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的演化关系;最后结合激发态粒子数布局满足归一化玻尔兹曼分布的假设,获得了不同等离子体参数条件下的理论光谱,通过与实验光谱的比较,确定了等离子体参数.  相似文献   

16.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铝氧化锌透明导电膜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铝氧化锌(ZnO:Al,ZAO)透明导电膜。对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四探针仪及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溶胶浓度、铝离子的摩尔掺杂量以及退火温度等因素对其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电阻率随溶胶浓度、铝离子掺杂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从而确定了制备ZAO透明导电膜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溶胶浓度0.8mol/L,铝离子的掺杂量1.0%(摩尔分数),退火温度550℃。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ZAO透明导电薄膜具有标准的ZnO纤锌矿结构,其电阻率为1.275×10-3Ω·cm,平均透光率达84%。  相似文献   

17.
铝在冰晶石-氧化铝熔液中溶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HMO(扩充许克尔分子轨道)函数计算离子数达50个的原子(离子)模型,采用Hoffmann的ICON程序以非迭代方式计算。设计了一系列简单原子簇模型以计算其分子轨道波函数和其他数据,从而考查铝原子和Al~+在不同离子环境中的微观行为。认为Al在Na_3AlF_6-Al_2O_3熔液中溶解反应主要是铝与Al~(3+)和Na~+离子以某种程度的共价键结合,形成[Al_nNa_m]~(x+)一类的原子簇离子。m,n及x的数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8.
点阴极下金属电沉积过程枝晶二维生长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分形几何与电化学相结合,通过改进的DLA模型,使用计算机对金属在以点电极作为阴极进行电沉积时生成沉积产物的形貌进行了模拟,对不同离子沉积速度、沉积过程中不同阶段以及使用不同形状点阴极时生成沉积产物的形貌进行了比较,并从分形维数的角度对模拟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9.
以氯化铝为混凝剂,采用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对黄腐酸(FA)模拟水样进行处理。研究在不同混凝和水质条件下,包括硫酸根离子和铝离子的摩尔比以及水样pH等,对混凝和混凝-超滤联用工艺净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氯化铝混凝剂,对FA水样进行混凝-超滤处理时,在氯化铝投加量为5 mg/L时,硫酸根离子与铝离子比例为10∶1,pH为7时,FA的去除率最高。在破碎剪切条件下,对FA水样,投加硫酸根离子能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伏安扫描法、计时电流法和恒电流沉积法研究了铝在 NaAlCl_4 熔体中的电化学沉积过程。铝的电化学还原反应涉及一个成核/生长机理,且成核过程是渐进的。沉积铝的形状取决于电流密度。只有当电流密度为 2—10 mA/cm~2 时,沉积铝才是规则平整的。在高电流密度下(>15 mA/cm~2),由于含铝离子的扩散缓慢,沉积铝是枝晶状或蓬松状的。在低电流密度下(<0.7 mA/cm~2),由于电成核过程的控制作用,沉积铝呈棉絮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