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推进;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社会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不断丰富与发展,邓小平改革动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动力论的基础上,全面地,系统地提出并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揭示了改革的必然性,明确了改革的对象、目的、意义、性质、方向、条件和步骤,形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师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进程的考察,从马恩的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动力论”到列宁的社会主义发展“非对抗矛盾动力论”,斯大林的“完全适合动力论”,再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推进,特别是我党第三代领导的认识邓一个新高度,作出了更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出发,论述了市场需求拉力、市场竞争压力、技术创新与技术中介的推动力以及政府行为支撑力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中的作用;各动力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机理及其反馈、放大效应;构建了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动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先驱探索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社会主义实践,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概念,区分了两类矛盾,形成了系统的矛盾动力思想。深入分析毛泽东矛盾动力思想的理论形成和实践探索,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源动力思想,即需要和生产的矛盾运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思想是把握邓小平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丰富内涵的关键。在邓小平看来,“改革动力论”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源动力思想,很好的融“现代科学技术动力论”与“精神动力”论于一体,三者共同构成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道德动力,就是指具有推动教师道德不断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力量源泉。教师道德动力的必备基础,集中地体现在教师的德、才、学、识四个方面。教师道德动力之一,来自于理论的力量,即来自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根本的动力。教师道德动力之二,来自于人格的力量,即来自于理想人格的力量。因此,教师道德动力主要来自于理论力量和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思想,认为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现出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继承、克服、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推动社会全面、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系统可从宏观上概括为:物质动力系统、精神动力系统、体制动力系统等。如果把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把改革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动力,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可持续发展既要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物的要素固然重要,没有物的要素,人的能动性难以发挥,但是,如果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任何物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堆死物。因此,研究、探讨精神动力系统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归纳分析了4种精神文化发展动力观。认为人类文化的进步是多种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力所起作用的大小,影响的深度、广度及其性质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不总是固定的。阐述了文化进步的动力的本质性因素和非本质性因素跟文化进步的关系,以及本质性因素在精神文化发展中的功能,指出人是文化发展的最本质动因。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精神文化发展动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陆文彬 《科技信息》2007,(10):219-220
正确把握社会的发展动力,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指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按照这一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毛泽东、邓小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该方面的继承和发展,目的是通过这一研究,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有一个更清晰更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两种力量的动力作用都是通过人的动力作用而实现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历史进步的方向,决定了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而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是通过先进文化的功能而起作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创先争优活动是我党在新时期内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精神动力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创先争优活动蕴含着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作用。保持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期有效性的关键在于: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其精神动力作用;坚持求真务实,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充分凝聚开拓创新的人才团队。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运去有较大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小平在这个问题上的最大贡献是,他发现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真正障碍是旧体制,而改变旧体制的方法是改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革动力论”。这是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动力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内源式动力和外发式动力。其中内源式动力主要由精神动力、物质动力、主导动力、隐形动力、直接动力这五个方面组成。外发式动力主要从全球化趋势、世界民主化浪潮以及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因素的分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动力观的基本内涵。邓小平在总结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改革为核心的动力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动力观在当代中国的合理转换。  相似文献   

17.
晋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荒漠化动力因素主要包括水动力和内动力.风、水动力具有随季节周期性交替和空间上相互交错渗透的特点,风、水两种动力有时互为条件,有时相互制约,它们共同决定了晋西北全区侵蚀过程的垂向分带和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18.
非经济因素能够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伦理文化为核心的价值导向是一种非经济因素的经济动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表明,合理的伦理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动力对市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是一种既同经济利益相联系,又超越经济利益的事业理想,是一种与民族发展事业同源同质的以利益创造为目的的个体事业追求。  相似文献   

19.
从动力主体、动力媒介、动力作用、胁迫效应和制约条件等多层次,逐步深入探讨了风景区城市化现象的动力机制.认为该现象是在旅游业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强力推动下,由政府、企业、居民和旅游者4个利益主体通过“旅游需求-旅游供给”这一动力媒介,推动经济力、社会力和技术力三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它不仅会对景区生态环境产生胁迫效应,而且也要受制于景区生态环境容量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先进生产力是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巨大动力;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不但发挥主体作用,而且发挥着核心和领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