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海  程曼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1):130-134
德育环境是德育内化和外化的重要条件,构建完备的大学德育环境,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大学德育环境构成,坚持方向性与科学性,则是做好大学德育环境建设的前提。本文拟就这方面作浅显探讨,以期提高对大学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学校环境与高校德育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强明 《科技信息》2010,(34):81-81,83
高校德育环境是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高校德育所面对的,环绕在大学生周围,影响其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因素的总和。不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讲,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相比,在其环境建设上,学校环境的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性和可控制性。因此,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应重点放在学校环境的建设上。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实践不仅面临着时代及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挑战,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加上德育与智育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变革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德育研究性学习,是一条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才能同时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高校德育适应社会环境是两者协同发展的前提。高校德育通过增强主体性、耗散性、预示性,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高校德育优化社会环境是两者协同发展的条件。通过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优化家庭环境;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通过加强舆论引导,优化大众传媒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实践不仅面临着时代及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挑战,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加上德育与智育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交革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德育研究性学习.是一条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德育不仅关系到个人成才,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德育环境的多变、德育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表现出道德文明素质下降、人格修养欠缺,这些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不足。因此,要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我们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以大学生为主体,改革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开展网络德育,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德育实践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德育的土壤、养料在于生活,德育应该从书本走向生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进入德育乐园。德育实践的方法也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他们喜欢的形式。把当今社会上颇受欢迎的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变通引入校园,在学生中开展校园德育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又一新的举措。这一活动融引导与实践于一体,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达到了预期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众多类型的各具特长的创新型人才。在应试教育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和充分利用。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组织相对自由的德育实践活动,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社会、政治飞速发展的今天,德育工作者应该以发展的观念来指导自己。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大规模扩招,信息化社会的普及,德育的主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德育的目标及方式也随之改变,加强德育中的学生参与程度,从德育的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转变,使德育具有针对性、客观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贯彻十六大精神构建高校德育环境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志,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最终体现。高等教育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进行德育创新,以学生为本,建设高校德育环境工程。论文论述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实行大学生德育导师制,促进帅德建设,重建以校训为主要载体的高校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当今国内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素质建设者的培养摇篮——江西地方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局,也有利于江西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条件和要求,江西地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不仅应当包括生态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还应当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现状教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关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道德内容。在生态道德教育方法上,江西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给江西人们带来的良好机遇,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开展以"体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以"亲身实践"为主题的调查研究以及自我教育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社会道德环境中的失德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它易于动摇学生的道德信念,并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要破解这一困局,就要突出学校德育对社会的引领性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提高其道德主体能力,并积极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性压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封闭性、限制性阻碍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探究性道德学习则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并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师德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已经置于全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给师德建设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而经历了合并、升格等结构调整的地方高校在师德建设领域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师德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的重要问题。校园文化在师德培育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第一,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为主题与内容进行宣传教育;第二,以校园文化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实践与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的新进师资师德失范、常规性师德教育与建设缺乏刚性、师德考评机制不完善、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乏力等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笔者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思考,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建立与完善新师资的入职制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师师德教育与建设机制、建立和完善师德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与发展的监督与激励机制才能确保新建高校教师道德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师范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强师范生的责任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要不断地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要通过创建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对社会上反响较大的正反两食方面典型事例的宣传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升师范生的责任认知、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调查发现,大学生公德状况呈现如下特征:道德观多元化与复杂化;知行严重脱节;高年级学生道德水平远低于新生等。这种状况与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及中国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升大学生的公德水平,有必要在全社会尽快形成健康的道德回馈机制,而高校在德育过程中则要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社会的主人,也是未来国家公职人员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衍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廉洁意识、思维方式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变化。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势在必行。廉洁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必将对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