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驾驶员个体差异是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运营、效率及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实现对驾驶员差异性的影响分析,采用驾驶模拟舱研究平台对驾驶员样本进行和归类。本研究分别选取了反映驾驶员特征的静态驾驶适性和动态驾驶两类共计15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相关指标归纳为驾驶员的5个类因子,并通过主成份分析的方法找出每类因子中的主导指标,并以此指标作为聚类分析的输入变量。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得到的三类驾驶员具有明显的各自特征。  相似文献   

2.
驾驶行为日趋复杂化与个性化,使其逐步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活跃因素。为了对城市道路中驾驶行为安全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针对传统人或车因子单向给定的评价方法,从驾驶员操纵安全、车辆行驶工况安全两个方面,选取速度、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等7个指标构建驾驶行为评估体系。运用K-means聚类分别对两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将驾驶行为类型进行划分。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与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 EWM)的组合赋权法求取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目标层进行评估,将驾驶行为划分为安全型、风险型、危险型。为了获取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运行状态数据,利用车载诊断设备(On Board Diagnostics, OBD)进行驾驶状态数据采集,分析不同的安全风险等级行为的诱因,为相关车管单位选择和考核驾驶员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的酒后驾驶行为,提高酒后驾驶行为识别模型的准确性,组织60名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饮酒后进行驾驶模拟实验,获得12个驾驶行为指标的实验数据;采用距离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各驾驶倾向驾驶员的酒后驾驶行为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饮酒后,相同驾驶倾向驾驶员在速度标准差等9个驾驶行为指标上有相似性,其中,激进型驾驶员的速度均值的相关比例最高为85%;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在油门踏板深度均值等7个的驾驶行为指标上差异显著。本研究可为基于驾驶行为的酒驾辨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的酒后驾驶行为,提高酒后驾驶行为识别模型的准确性,组织60名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饮酒后进行驾驶模拟实验,获得12个驾驶行为指标的实验数据。采用距离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各驾驶倾向驾驶员的酒后驾驶行为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饮酒后,相同驾驶倾向驾驶员在速度标准差等9个驾驶行为指标上有相似性;其中,激进型驾驶员的速度均值的相关比例最高为85%。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在油门踏板深度均值等7个的驾驶行为指标上差异显著。本研究可为基于驾驶行为的酒驾辨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高原驾驶员适宜性评价更加客观准确,从驾驶员疲劳角度出发,将影响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因素连续驾驶时间作为参照依据,运用模糊理论,对驾驶员视觉特性、速度估计特性、反应特性、处置判断特性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地行车试验获取20名驾驶员适宜性指标数据,对其中13名驾驶员样本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建立模糊相似矩阵与等价矩阵,依据聚类样本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长短确定最佳阈值,并将驾驶员适宜性分为4类,最后将已聚类驾驶员样本数据作为识别标准,利用择近原则对其余7名驾驶员进行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将连续驾驶时间作为参照依据,利用模糊聚类理论对驾驶员适宜性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高原驾驶员适宜性评价更加客观准确,从驾驶员疲劳角度出发,将影响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因素连续驾驶时间作为参照依据,运用模糊理论,对驾驶员视觉特性、速度估计特性、反应特性、处置判断特性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地行车试验获取20名驾驶员适宜性指标数据,对其中13名驾驶员样本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建立模糊相似矩阵与等价矩阵,依据聚类样本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长短确定最佳阈值,并将驾驶员适宜性分为4类,最后将已聚类驾驶员样本数据作为识别标准,利用择近原则对其余7名驾驶员进行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将连续驾驶时间作为参照依据,利用模糊聚类理论对驾驶员适宜性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海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研究.首先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海南省农村居民8项消费指标进行降维,找出4个公共因子,然后根据公共因子对18个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对聚类结果的四类地区进行比较,并作出地区差异分析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驾驶员个体之间的驾驶适宜性差异,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数据,研究了驾驶技能评价方法。通过驾驶员驾驶适宜性检测试验,筛选出有效试验样本54例。研究了各项驾驶适宜性检测指标评价结果的等级划分方法和和驾驶技能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可将驾驶员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类;通过对54例试验样本的驾驶适宜性检测,得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类驾驶员分别占比为38.89%、22.22%、20.37%、12.96%和5.56%。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驾驶员眼睛生理特征的监测来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况是当前疲劳评判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眼部行为指标来进行驾驶疲劳监测研究,分析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眼动的瞳孔直径、眨眼时间均值的变化规律。在原有的眨眼时间均值指标的基础上,提出瞳孔直径包络值指标,并与原有的眨眼时间均值指标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瞳孔直径包络值指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客观评价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贵州省16个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水质污染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所选取的12项指标提取了化学因子、毒性因子、营养盐类因子和有机污染因子四个主因子,并根据它们的综合得分,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将这16个城市分为轻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及重度污染区三类,最后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哪些因素影响驾驶者对于手机分心驾驶危险度的认知,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归纳驾驶习惯类型及社会资本类型;用卡方检验筛选有效解释变量;最终建立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相关因素对于手机分心驾驶危险度认知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习惯,社会资本和个人属性中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驾驶里程等因素能影响司机对于手机分心驾驶的危险度认知。具体来说,具有安全驾驶习惯的司机对于使用手机的危险程度更敏感;社会资本高的驾驶者倾向于开车时使用手机危险度高;但受教育程度高的驾驶者危险度认知度较低;驾驶里程数与危险度认知呈负相关;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低估手机分心驾驶的危险度。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了以上因素中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年驾驶里程,再次是驾驶习惯。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致因因素的产生与驾驶人的特征相关。基于K-means++对事故伤亡人数、年龄、驾驶经验、事故责任、驾驶人的不安全行为值、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值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具备不同特征的驾驶人群体产生不同类别的交通事故致因因素的倾向性。结果表明,当聚类簇数为3时,轮廓系数为0.52,模型将驾驶人分为3个群体。其中:驾驶经验及年龄较低,事故责任较高的驾驶人群体存在较高的不安全行为值;驾驶经验及年龄较高,事故责任较高的驾驶人群体存在较高的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值及较高的伤亡人数;事故责任较低的驾驶人群体的不安全行为值与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值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不同驾驶风格驾驶人车辆的驾驶风险,在重庆内环快速路开展了高密度立交群实车驾驶试验,使用车载仪器采集车辆行驶轨迹、速度等运行参数,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取车辆速度、加速度和横向位移等参数,以此为依据将驾驶风格分为三个类型,即保守型、常规型和冒险型。通过车辆驶离和汇入主线过程中的轨迹偏移,分析了不同驾驶风格的行车轨迹特征,结果表明:冒险型驾驶人的轨迹偏移高于其余2种驾驶风格的驾驶人,且轨迹偏移的分布较为分散;在驶离/汇入主线时,冒险型驾驶人所需要的换道时间更短、换道起始位置更靠前、换道频次也多于另外2 种驾驶风格;以速度波动和加速度波动作为驾驶风险评价指标,两者大小均是冒险型>常规型>保守型;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得到驾驶风险率,将其按照不同驾驶风格分类,结果表明:在主线出口位置,呈现明显的分布特征,即冒险型>常规型>保守型,而在主线入口位置,冒险型与常规型的驾驶风险率大小相差无异,但冒险型驾驶人分布更加离散。分析不同驾驶风格驾驶人的驾驶风险率,有助于提高驾驶人的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草原地区驾驶疲劳恢复的特性,利用MP15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器收集驾驶员在疲劳恢复阶段不同调节方式下的HRV信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MEAN、LF/HF和SampEn指标趋势分析,开展室内模拟驾驶疲劳恢复研究。结果表明:1)音乐调节休息和车外自由活动方式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表现为先加重再迅速恢复后波动的现象。2)长距离驾驶后,不建议驾驶员立刻采用听音乐或下车活动方式调节疲劳,车内安静休息更适合驾驶员。3)休息时间在20min左右时,相较于车外自由活动,建议驾驶员采用音乐调节休息方式;休息时间超过20min,驾驶员应采取多种方式调节驾驶疲劳。  相似文献   

15.
成矿多样性是复杂成矿系统中矿化地质体外在表现的基本特征,当前成矿多样性研究的难点是成矿特征的定量化问题.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中常用方法之一,以往地质研究中常用其解决复杂的地质成因及矿化叠加问题.作者运用因子分析对滇西北富碱斑岩相关矿产类型成矿多样性定量化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根据主要控矿岩体岩石化学成分及岩石学指标,通过R型因子分析,得到了5个具有重要地质成因意义的主因子,并进一步计算了5个主因子的因子得分.结果显示,不同矿产类型其R型主因子的因子得分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作为矿产类型成矿多样性的定量化表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驾驶人眼动行为与驾驶熟练程度以及道路线型之间的响应特性,设计并组织山区公路实车驾驶行为试验。招募20名驾驶人,实时采集被试驾驶人在急弯路段的6个注视及扫视行为表征参数。试验表明:眼睛注视点在左转急弯路段的水平方向分布范围是-0.5~0.1 m,在右转急弯路段的水平方向分布范围是-0.2~0.5 m;眼睛水平注视角变化的主要范围是0°~30°;扫视速度的变化范围区间是0~1(°)·ms~(-1),扫视幅度的变化范围是5°~25°。基于采集的眼动行为参数,构建驾驶人视觉搜索模态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因子进行降维,并建立驾驶人眼动特征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眼动综合评分与驾驶里程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该模型可用于量化甄别驾驶人驾驶熟练程度,并为驾驶能力评估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