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州市50年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湖州市及所辖县市区50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过程及区域差异,并定量分析了湖州市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耕地占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湖州市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增长后递减的变化过程,其中有明显的3次耕地流失高峰,人均耕地面积则呈持续递减趋势;②耕地资源面积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拟合的指数方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人均GDP水平下的耕地面积;③在人均GDP分别为500~1000元、1000~5000元、5000~10000元、10000~20000元、20000~30000元阶段,湖州市GDP每增加100亿元,所占用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91.41km^2、81.18km^2、12.24km^2、0.77km^2、0.01km^2,表明耕地面积占用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渐减少,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渐转变。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2.
根据济宁市微山县1990~200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并对其最大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山县耕地面积变化与农业总产值在工农总产值中的比例关联系数最大,达到0.815 85,其次为粮食单产、农作物播种面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GDP、城市化水平、公路客运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后通过其15a间的耕地面积变化数据,建立了耕地面积灰色GM(1,1)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2.89%,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后期的耕地面积变化预测。  相似文献   

3.
汉中耕地面积变化与城市化发展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56年来汉中地区耕地面积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城市化进程,并对二者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56年来汉中耕地面积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全省的耕地面积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停滞不前和稳步攀升两个阶段;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减少量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提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应该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缓和库兹涅茨曲线的曲度,最大程度实现保护耕地的目标。图5,参17。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部沿海典型发达省份江苏省为例,集成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1985年来江苏省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年均递减率为0.45%.且快速工业化阶段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年均递减率高速0.60%,而工业化初期仅为0.30%;[2]耕地面积减少导致2005年粮食较1985年减产266.79万t,粮食损失率为8.60%;[3]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有所不同,在工业化初期是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导,在快速工业化阶段,则以全社套固定资产投资、化肥施用强度、非农产业发展和道路交通建设为主导.总体来讲,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差异是研究时段内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导驱动力.图2,表4,参15.  相似文献   

5.
近57年来新疆哈密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949~2005年的统计资料,研究了近57a来哈密地区耕地的时空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子,并对其关系做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7a来哈密地区耕地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49年到1960年耕地面积急速增长,1961年至今耕地面积变化处于波动状态。哈密耕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面对目前人均耕地面积急速下降的问题,应该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保护优质土地,高效利用土地,达到保护耕地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延安城市化进程和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得出:延安市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快速增长、波动、徘徊停滞、稳步上升4个时期;耕地面积变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与全省的耕地面积变化基本一致;耕地面积减少量与城市化水平呈现出非典型的“U”型曲线形状。延安城市化进程中必须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变外延扩张为内涵发展,同时要加强耕地保护。图4,参19。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朝阳市人口发展,耕地面积、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线性规划理论对朝阳农业内部的农、林、牧、副、渔进行调整优化,得出协调发展的最佳方案,进而提出了朝阳市“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措施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平县是贵州省的贫困县,在进行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我们对山区县级粮食供应前景等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采用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完成了黄平县粮食供应前景的预测以及为满足粮食生产所需耕地面积的预测,以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天水市1996-2005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15 a天水市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5年,虽然天水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在1之上。未来15 a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耕地生产力的供给水平高于食物消费水平,区域粮食安全隐患较小。  相似文献   

10.
耕地压力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标准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利用标准人均耕地面积这一指标对华北平原的安阳市1995~2005年耕地压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市耕地压力总的趋势逐渐减轻。分析了这一指标在耕地压力评价运用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图3,表1,参19。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49~2006年商洛地区及所辖7个县的耕地压力指数、耕地压力变异系数进行测算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6年,①商洛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在1949~2006年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期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近年来,耕地压力指数波动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期间个别年份自然灾害所致。且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严峻。②商洛地区的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尖锐,通过控制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有效缓解耕地压力状况。③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但距人均粮食消费400kg(小康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耕地压力较大,各县耕地压力指数普遍都大于1。④各县间的同期耕地压力大小存在差异,近年来有加大的趋势。进一步探讨粮食产量与农业生产条件的相关性分析,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运用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粮食的产量。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天水市1978—2008年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最小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天水市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时空动态分析,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天水市的113个乡镇的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的5县2区中的秦安县为粮食较安全区域,耕地压力指数较小,其他区、县分剐为粮食较不安全区域和不安全区域;通过计算全局Moran指数I得出:天水市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都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全局正自相关;Moran散点图刻画了天水市各个乡镇人均粮食和耕地占有量的局部空间联系形式,呈现出一种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空间组织形式。图8,参12。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软计算的生产要素对地区经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对中国31个地区采用GA-ISODATA算法分类的基础上,遵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生产要素固定资产、人力资本、耕地面积到经济产出的模糊影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3年阶段,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不同的,发达地区固定资产、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大于欠发达地区,而耕地面积的作用小于欠发达地区;对不同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现大于固定资产投入的现象;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粮食平衡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及9个地市1989—2005年的粮食生产、耕地压力指数、粮食平衡系数作动态变化分析,及对粮食生产的综合条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贵州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从1989年的708.25万t增加至2005年的1288万t,通过主成分分析,贵州的粮食产量与投入粮食生产的资本、技术和劳动与粮食产出密切相关。②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突出。人口数量呈直线型增长,从1989年的3134.94万人增加至3931.12万人,16a间增加了800万人;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从1989年的185.38万hm^2减少至175.35万hm^2。③耕地压力指数下降,从1989年的1.77降至2005年的1.22,主要原因是耕地综合生产力提高的结果,粮食平衡系数相应提高,但仍低于临界水平1,区域粮食生产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未能自给。④各个地区的耕地压力减小,遵义市耕地压力系数最小,近年来小于1;粮食平衡系数上升,除遵义市外,其他地区仍小于1,人均粮食占有量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各地区之间的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存在差异性。图4,表1,参16。  相似文献   

15.
且末绿洲耕地变化与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且末绿洲多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对该地区耕地资源利用和变化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以及耕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且末绿洲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造成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下降的态势;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单一因子考虑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的驱动.对于且末绿洲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应该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图1,表4,参17.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49—200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太原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过程,并选取总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比例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耕地数量经历了较快增长-急剧减少-平稳减少-波状减少的变化过程,太原市各地区的耕地变化也有明显差异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以及建立太原市耕地面积与驱动力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第三产业发展是影响太原市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内容和分析结论对太原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图4,表4,参18。  相似文献   

17.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种植业劳均耕地面积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具有时间序列的对象的预测模型 ,并提出了基于本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此基础上 ,对吉林省榆树县大坡镇西山村的种植业劳均耕地面积作了预测 .证实了本模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以江西省为例,构建了耕地数量变化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判别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耕地面积减少的作用程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图1,表4,参4。  相似文献   

19.
烟台市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烟台地区相关的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①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烟台地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②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③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过热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即随着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烟台市耕地面积的减少程度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较不发达地区逐渐降低。因此,科学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规划决策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图4,表2,参14。  相似文献   

20.
黑土区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耕地地力的变化对粮食生产、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黑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土壤资源,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区总耕地面积的18 08%,但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28 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 8%,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但是由于掠夺式的经营,导致黑土不断退化。在分析了德惠市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因子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建立了耕地资源数据库,确定了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最后利用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等级指数确定耕地的级别,为黑土区耕地退化治理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图1,表1,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