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与物质的争论由来已久,马克思主义给予了科学的解答;当前,随着系统科学的"统性事物"的提出,着重阐述"意识是‘人系统'的统性事物",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的意识观.并指出,"系统意识观"是马克思哲学意识观在系统科学条件下的继承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将1981年~2015年划分为七个时间段,以系统科学与工程领域十三个重要期刊为样本,分析我国系统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结果显示:1)整体趋势上,1981年~2005年我国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2015年逐步趋于稳定;2)在研究内容上,非线性系统、系统稳定性与系统优化等主要研究领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与仿真等是解决系统科学问题的重要方式,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呈现与时俱进的特性;3)通过与国际研究的比较,发现国际上更注重控制论、系统理论等理论研究,但在大多数研究领域与国内研究具有一致性,我国学者在系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作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系统思想与战略思维具有以下特殊关系 :从战略研究的发展史看 ,系统思想对于战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特殊作用 ;从当代战略发展的趋势看 ,系统科学正在成为战略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理论 ;从系统科学的内容看 ,系统思想与战略思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系统思想与战略思维所以具有这种特殊关系 ,是因为战略现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系统性质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系统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发展的硕果——大成智慧工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扼要地介绍钱学森院士倡导的思维科学与系统科学的一些观点 ;并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思维科学与系统科学的交叉发展以及大成智慧工程 ( 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60年代是系统科学发展的"第一次浪潮",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系统科学理论纷纷创立和发展。在这个阶段,系统科学理论包含重要而深刻的进化思想,并表现为三条进化原理:体现进化前提的系统开放原理、系统适应的系统反馈调节原理以及系统演化发展的系统渐进分化与中心化原理,这些进化原理不仅丰富了系统科学哲学的研究内容,也为系统科学的后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系统科学的时空观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以时间为主导、空间时间化的演化时空观。新的时空观是从系统科学提升为生成论、从科学到哲学的关键。生成论"生之"、"成之"的两个维度本身就内含了新的时空观;潜有→缘有→显有的生成过程与分形理论发展的新的空间观若合符节;生成元包含了新的时空观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7.
系统科学思想贯穿于钱学森的整个科学历程.从系统科学思想出发,建立了系统科学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系统科学体系不同层次上,钱老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特别是创建系统学,提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从而开创了复杂巨系统的科学与技术这一新领域,将系统科学发展到复杂巨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8.
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与复杂系统科学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整体性为指导范式的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作为二者的延伸与拓展,复杂系统科学哲学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引起了科学哲学家们的密切关注。沿着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系统科学形成和发展的三条进路、清晰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有助于看清复杂系统科学哲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区域基础设施系统的复杂性与长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归纳了基础设施的系统特性,解析了区域发展复合系统中基础设施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耦合关系;提出4个命题,论证区域发展复合系统演进过程中各子系统的耦合机理,从子系统间耦合作用的角度阐释基础设施系统长效性的内涵;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基础设施系统长效性模型,进行政策实验,提出了长效性保持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了制约系统发展的增长上限基模,根据基模的结构提出了促进系统发展的管理对策,给出各子系统主体在系统发展中的具体责任,实现了以系统科学方法有效分析区域规模养种低碳循环农业系统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逻辑经验主义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主题统一科学纲领中蕴含着深刻的系统思想,通过对统一科学纲领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其系统思想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强还原论到温和的还原论,经历了走向百科全书的科学统一,有走向突现论的哲学趋向。探索逻辑经验主义‘统一科学’中的系统思想既推动了统一科学的发展,也为重新认识逻辑经验主义提供了新的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系统美学是乌杰教授的新书,同时也是系统哲学发展的最新阶段。本文简单评述了《系统美学》这本书,并对书中的三大问题进行简要品读和概括,即:1.宇宙本体的和谐美;2.科学认知的数学美与最小作用量原理;3.宇宙本体的结构美与科学认知的数学美的前定和谐。  相似文献   

13.
科学思想:系统科学形成的理论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的关系性特征之源"的角色为系统科学关系性特征的研究提供特有支撑;计算机是处理系统科学之"有组织复杂性"问题的必备工具,承担着系统科学实验室的功能;量子力学不连续性、靴绊假设以及主体介入观测所展示的整体联系观彻底推翻了经典科学的物理实在观;被看作"复杂性科学第一种形式"的热力学,其不可逆性或时间之矢的引入宣告经典科学的结束和系统科学的开始;信息学提供了物质、能量之外新的研究视角,发挥催化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许多科学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控制论及其派生学科工程控制论就是这些新的科学领域中的一枝奇葩。工程控制论研究的是,控制工程系统和经济结构的原理和方法;数据的处理、传送和储存;有关计算机、系统和复杂网络的设计理论;以及运用计算机研究工作和实验工作的辅助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5.
系统科学、集成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科学对实现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集成创新切入说明系统科学在创新型人才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系统科学是集成创新的科学基础,通过系统创新阐发系统科学开发创新型人才的独特作用,最后从系统科学启迪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路径以及系统工程的实践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系统科学在创新型人才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的选择原理及其阈值关系是《超循环论》最基本的核心理论。为了探寻生命与信息起源的奥秘,艾根基于分子动力学与大量实验,引入选择价值,创立了选择原理,并进一步揭示出关于信息的阈值关系。由此,第一次从科学角度证明了自然进化的最终依据在价值选择,以及自然进化的必然趋势;给出了定量评价信息的选择价值之科学方法和标准,揭示了系统进化过程中创新与稳定的辩证关系,证明了信息进化何以可能及其限度;丰富并发展了信息和自组织概念。为我们探索不同层次生命性系统生成演化规律,客观评估系统进化潜势与水平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和哲学启示。超循环理论统一并超越了经典信息论和达尔文进化论,发展了自组织理论,不仅是系统科学通向当今前沿科学与哲学的"御道",也为建构未来内涵价值的科学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综合集成与知识科学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以钱学森教授为主首创的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问题的方法——综合集成以及知识科学近年来的发展作一个简要的综述 .首先介绍了日益引起重视的知识科学 ,给出我们对知识科学的整体认识 ;接着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综合与集成方法 ,并介绍了作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而提出的综合集成知识系统 ,最后以可持续发展和宏观经济决策 2个案例来说明两者的结合 .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系统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经历了古代的原始统一,近代的机械分割之后,开始向着系统统一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系统统一性是指两大科学体系的全面互动、整合与协同,它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主导方向和重要规律,其基本表现是两大科学在科学系统要素上统一、在科学系统结构上统一、在科学系统机制上统一以及在科学系统的环境与功能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探索新思维 创造新概念——21世纪系统科学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系统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的形成和提出。而究其根本实质应归纳为两个方面:系统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探索新思维的过程;系统科学的深化是一个创造新概念的过程。因此,探索新思维、创造新概念就成了21世纪系统科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科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正在推动19世纪奠基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革命。以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带头科学——系统科学的新资料、新思想,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本质,使其在新的条件下发扬光大,并实现对传统的超越,就引导出系统本体论、系统辩证法、信息认识论、系统价值论、系统历史观、系统生命观等一系列崭新的哲学进行探索;并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