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研究当管理者的能力类型和努力都是不可观察时的最优激励方案,建立了一个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模型,在模型中,企业主和管理者都是风险中性的,企业主是委托人,管理者是代理人,有两个约束。一个是激励相容约束(IC),即在最优契约下,管理者可以通过披露真实的能力类型最大化其效用,另一个是个人理性约束(IR),企业主在两个约束下最大化其预期效用,根据显示原理,采用最优控制理论求解模型,在一些条件下,若能力水平越高,则最优工资越高,最优努力越多;若竞争度越高,则最优工资越低,最优努力越少。  相似文献   

2.
总风险约束的委托组合投资管理激励契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设管理者投资组合受总风险约束,通过委托代理模型和数值分析研究委托组合投资管理中基于业绩的线性契约激励效应.研究结论表明: 在总风险约束下,基于业绩的线性契约能激励管理者努力搜集私人信息;风险厌恶的管理者的期望效用和最优努力水平是其收益分享比例的增函数;总风险约束下的管理者的努力水平低于不存在风险约束时的努力水平,风险约束导致管理者信息价值的损失.研究结论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委托组合投资管理实务中线性契约被广泛采用的原因,并为私募基金风险管理和契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孔峰  张微 《系统管理学报》2012,21(5):716-720
一般文献的研究认为固定工资无激励效果,但经研究发现,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经理人的固定工资也有很强的激励效果.由于国有企业的经理人是通过上级政府行政任命的,上级政府对经理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并且被任命为国有企业的经理人会给其带来很高的效用,即在职消费以及相应的特权.所以,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都有较强的声誉考虑.基于这种声誉前提,为了更好地建立经理努力与企业业绩关系的模型,突破传统模型将经理的经营行为分为长期努力、短期行为和普通经营努力,并分别建立了国有企业静态和动态激励模型,分析了固定工资报酬形式下,国有企业经理的行为选择特征,得出了固定工资是如何实现其激励效果的.  相似文献   

4.
在最低财富约束下,构建一个引入隐性激励的动态投资组合模型,探讨最低财富约束和隐性激励对机构投资策略的影响.通过鞅方法求解机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发现不存在最低财富约束与中、低财富约束水平下,只有在机构管理的资产财富价值接近资金流动跳跃阈值时,隐性激励才会对机构最优投资策略产生影响;高约束水平下隐性激励不影响最优投资策略,中等约束水平下隐性激励对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与不存在最低财富约束和低约束水平下隐性激励的作用相反.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低财富约束造成机构的效用损失,其效用损失随着隐性激励强度增大而增大,随着隐性激励不对称程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管理报酬激励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基金管理报酬激励约束机制,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管理报酬与业绩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管理报酬没有起到相应的激励约束作用.对此,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现有管理报酬模式进行改进,采用反映管理者努力水平的超额收益率衡量基金业绩,提出固定费用结合超额业绩报酬激励的混合管理报酬模式.并在相同的报酬成本下,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管理报酬模式下基金管理者最优努力水平,验证混合管理报酬模式在促进基金管理者努力工作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企业套期是企业利用金融创新产品及金融衍生工具以消除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一系列与收入现金流相关的不确定性所采取的策略。本文在股东与管理者代理冲突的指导框架下,阐述了企业套期、最优激励合约以及信息披露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分别讨论了管理者对于所拥有的企业风险暴露以及套期策略等优势信息向股东采取披露和不披露,以及“充分”披露和“非充分”披露等多种情况下管理者与股东的效用,以及管理者的最优激励合约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两个时期中企业主的互惠性偏好对员工的动态激励效应,从利益冲突角度构建了互惠性管理者与员工策略选择的两阶段序贯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在动态策略坏境中,互惠依然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管理者的互惠性偏好会迫使员工的最优策略选择发生局部的收敛,从而一定程度上替代契约的功效,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委托人的收益将大于理性条件下的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8.
管理者具有市场能力的委托组合投资管理合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假设管理者具有市场能力,研究委托组合投资管理中线性合同的激励作用.与以前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在管理者具有市场能力时,管理者的资产选择影响市场的均衡价格,线性合同能激励管理者去努力搜集信息.风险厌恶的管理者的最优努力水平是其风险分享比例的增函数,说明线性合同不但可以使风险在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进行最优分担,而且可以激励管理者的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效用最大化问题是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经典的von NeumannMorgenstern期望效用模型在实践中都受到诸多挑战.Yaari对偶效用理论是重要的非期望效用模型之一.本文研究完全金融市场中的Yaari对偶效用最大化问题.前人在某种单调性条件下得到了该问题最优解的显式刻画.而在本文中,无需任何单调性条件,我们得到了最优解的显式刻画.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风险价值约束的贷款组合效用最大化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组合优化是使投资者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决策.文中用风险价值(VaR)来控制风险,根据在贷款组合有效边界上银行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分配各项贷款,建立了基于VaR约束的贷款组合效用最大化优化模型.主要创新与特色:①通过贷款组合效用最大配给贷款符合贷款优化的目的,解决了决策模型与决策目的相一致的问题;②当银行决策者或决策群体对风险的偏好在VaR允许范围内时,现有研究的效用最大化决策模型是本模型的特例;③在控制贷款组合VaR的前提下,实现贷款组合效用最大化.当效用最大的贷款组合在VaR控制的边界内时,此组合即为最优组合.当效用最大的贷款组合在VaR控制的边界外时,贷款组合有效边界上效用最大的组合就是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利润分享模式下的员工最优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当产出可以观测时,企业员工素质信息是完全信息与非对称信息的条件下,企业员工最优退出机制,建立了两个企业裁员模型.在模型中,企业和员工都是风险中性的,企业是委托人,员工是代理人,采用利润分享模式和绩效原则,以企业利润为目标,留用概率和员工分离补偿为特征.根据显示原理,采用最优化理论求解模型.对比有无利润分享模式下的裁员机制,再对裁员机制中所涉及相关参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研究表明:企业存在最佳裁员规模,对退出的员工应按不同素质类型支付最低补偿金;利润分享模式会降低补偿金,但对信息租金无影响;非对称信息会导致企业扩大裁员规模与支付信息租金,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强,信息租金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多级汽车装配车间的多目标集成排产优化问题,详细讨论了涂装车间的颜色批量约束以及总装车间的空间间隔约束,证明了空间间隔约束是能力约束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无辅助工人和有辅助工人参与情况下的空间间隔约束不等式。以同时优化涂装车间调整费用和总装车间辅助工人费用为目标,建立了一类整数规划数学模型。采用模型非线性约束线性化的方法并结合运用优化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职务犯罪问题的分析,主要探讨职务犯罪的动态特征.模型主要考虑了以下相关因素:风险概率、法制环境、惩罚力度、退休年龄与预期寿命、就业收入与退休收入.假定在职者为风险中立者,他的决策变量是不法收入,目标是在动态约束下最大化其预期效用,得到了在职者的最优策略及预期效用的显示表达式.主要结论如下:在一定条件下,在职者退休前获取不法收入是其最优策略,单纯依靠惩罚力度的加强并不一定能够有效遏制职务犯罪;退休前后的收入差异越大,发生职务犯罪的可能性越高;调低退休年龄可能增加职务犯罪;在职者可动用资源的数量越大,职务犯罪的开始时间应当越晚;收入随工作年限逐年上升的模式有助于减少职务犯罪;收入水平对职务犯罪的影响具有某种"水平效应"和"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official crime will be analyzed by an economic model based on life cycle hypothesis. The model mainly considers the following relevant factors: the risk of being caught and the associated punishment, legislation, work and retirement wage, and retirement age and life expectancy. The official is assumed to be risk neutral. His decision variable is illegal income. The official's objective is to maximize the expected utility subjected to a dynamic constraint. We obtain the explicit expressions for the optimal strate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utility.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t is rational for an official to get income illegally before retirement, and a higher punishment is not necessarily an effective way to deter official crime; the higher the income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retirement, the higher the probability of official crime. A reduction in retirement age will probably increase official crime. The more the resource that an official controls, the later is the beginning time of official crime. The income pattern that work wage increases with time is helpful to reduce official crime. The effect of income level on official crime reflects some kind of “level effect” and “asymmetrical effect” associated with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5.
针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假定风险类型和努力水平均连续的情形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建立了纯逆向选择模型、纯道德风险模型,并在二者的基础上给出了连续型保险契约的混合模型,研究了各模型所对应的保险契约的性质和所达到的保险程度.研究指出:当仅存在逆向选择时,随着代理人风险的提高,最优保险契约要求其交纳的保险费率严格单调递增,委托人需要赔偿的比例也是严格单调递增的;当仅存在道德风险时,最优保险契约要求代理人所受的实际损失是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递增函数,而最优保费小于损失的期望值;当同时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时,最优保险契约要求部分保险,与单独存在道德风险时相比,代理人的努力水平严格减少,所得效用严格降低.  相似文献   

16.
过度自信对经理业绩分享系数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代理理论证明了经理报酬中的最优业绩分享系数与风险成反比。然而许多关于薪酬与风险的实证和实验的研究却提供了与之相反的证据。从理论上探讨当经理过度自信时最优的业绩分享系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模型表明,当经理过度自信的系数较大时,尽管经理是风险厌恶的,最优的业绩分享系数在风险较大的区间内却是随着风险的增加而上升,而在风险较小的区间内则是随着风险的增加而下降;而且随着经理过度自信系数的加大,经理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也将随着风险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情形下,研究了当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而双渠道制造商采用三种不同契约策略时,供应链各主体运作策略和收益.结果指出:当零售商资金不足而制造商为其提供贸易信贷契约时,零售商订货资金不足的困境得到有效解决,零售商和双渠道制造商的利润均高于无任何契约时各主体利润;当零售商资金不足而制造商在其网络渠道提供提前订货折扣契约时,制造商的利润始终高于无任何契约时其所得的利润,而零售商的利润始终不高于无任何契约时其所得的利润;最后,当制造商联合采用两种不同契约时,制造商收益始终高于零售商无资金约束时其所得利润,即供应链中零售商资金约束困境对制造商来说并非始终是有害的,制造商可以通过在双渠道联合采用两种不同契约的方法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财富约束条件下损失厌恶投资者的动态投资组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完全市场框架下, 假定投资者是损失厌恶的, 研究了财富非负和带有基准下限约束条件下一般情形的动态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利用鞅方法,分别获得了投资者的最优期末财富水平, 证明了相应的拉格朗日乘子的存在唯一性. 分析了这些解的性质, 并且和传统风险厌恶投资者的最优解进行了比较. 最后讨论了一个具体例子, 给出了最优财富过程和最优投资策略的解析表达式. 通过理论的结果和图形的显示, 可以发现损失厌恶投资者的最优财富随着市场状态的变化会出现突变, 如果考虑基准下限约束, 则其投资策略相对保守, 可以避免由于突变所造成的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construct an IPO selling mechanism with risk neutral retail investors, and two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hat are better-informed and less-informed, respectively. In the mechanism,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constraints such as the individual rationality (IR), the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IC), and the feasibility constraint (FC), the authors consider two more typical constraints: There is a lower bound and no bound for allocation of the shares to two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he authors derive the explicit expression of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the shares to the investors. Under the lower bound constraint, the optimal mechanism will encourage the better-informed bidder to report sufficiently higher signal in order to get shares. If he gets allocation of shares, then the higher signal he reports, the more shares he will get, and the more the issuer’s expected maximum revenue will 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