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资源、能源与环境要素纳入钢铁企业效率评价体系,利用DEA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16家钢铁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低碳经济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技术效率普遍较低,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重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有微弱的阻碍作用,技术效率衰退则是主要原因.通过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能源结构、产品结构与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环保投入与政府规制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运用随机前沿C-D生产函数,通过对全国和三大区域分别建模,对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区域格局为: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生产效率变化率的区域特征为:中部大于西部大于东部,中西部与东部生产效率差距逐步缩小;各模型一致表明,对外开放程度与基础设施的实际有效利用对生产效率变化具有普遍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东西部生产效率的边际效应最为显著;对中部而言,科技创新投入的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财务弹性指数来测算公司的财务弹性,并以Richardson残差度量模型测算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从生命周期的新视角对财务弹性与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细致化研究。以1200家上市公司2011年和2010年的截面数据为基础,从非线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弹性与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财务弹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期,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成长期阶段的上市公司财务弹性显著影响投资效率,公司为了扩大公司规模出现投资过度的现象;成熟期阶段的上市公司财务弹性显著影响投资效率,为了保持较高盈利有选择投资,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衰退期阶段的上市公司财务弹性对投资效率影响不明显,为了降低破产成本,投资更加谨慎,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包含非期望产出在内的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的物流产业效率,并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分析物流外部营运环境条件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变化的影响。结论显示:(1)我国物流业的ML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0.45%,而传统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为1.02%,忽视非期望产出使得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过高,物流业普遍存在技术不环保。(2)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因素后,物流业的技术进步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技术效率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物流产业效率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3)我国物流业大多数地区的外部营运环境水平较低,优化外部环境,有助于物流产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建筑产业TFP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增加值筛选指标的方法对建筑产业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完成中国31个省份2006-2009年建筑产业生产效率Malmquist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最后, 通过方差分析法识别出影响当前中国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变动的关键因素. 三种方法的有效结合, 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指标选取、模型度量以及影响因素识别三位一体的客观研究, 为研究产业生产效率变动的原因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体系. 研究发现, 目前中国建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稳步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 而规模效率的改善只是短期行为, 并没有成为主要原因, 而且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将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科技投入"、"建筑业人力资本"和"经济水平"三个指标对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生产效率提升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激励对公司效率影响的随机前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1年至2006年间的中国家用电器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从内外部两方面实证分析了管理层激励对公司效率的影响.首先,估计结果未能证实管理层持股显著有利于公司效率.其次,估计结果发现管理层薪酬与公司效率之间存在积极显著的联系.这表明现阶段我国家用电器行业中,正式化薪酬比持股具有更好的实际激励效果.最后,在外部激励中,来自于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这两种外部压力都显著有利于于公司效率增进;其中,资本市场压力的激励效果相对明显一些.  相似文献   

7.
将技术创新分为自主创新与技术模仿,基于200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市场化指数为门槛变量,建立面板联立方程的门槛模型,分别探讨它们与产业升级之间的非线性相互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没有门槛效应,自主创新总能显著正向影响产业升级;技术模仿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市场化指数低于门槛值的省份,技术模仿对产业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超过门槛值的省份,其影响不显著;产业升级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市场化指数高于门槛值的省份,其影响程度远大于低于门槛值的省份;产业升级对技术模仿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低市场化指数的省份,其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中市场化指数省份,其影响不显著,在高市场化指数省份,其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8.
考虑地区生产技术异质性前提下,将能源和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利用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考察中国区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技术差距比率"衡量三大区域物流生产技术与全国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和面板模型分析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物流技术效率总体偏低,东部实现全国最优生产技术,中西部差距较大,传统测度低估中西部物流技术发展潜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依赖纯技术进步,而非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变化;动态分析显示,区域和省际物流生产率水平分化明显,中西部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状态;政府支出、FDI、交通设施、研发、产业结构、市场需求、能源结构七个因素的研究发现,各因素对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不相同,应当实施差异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23个省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来看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部分省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未能实现DEA有效;东部与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是由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西部地区则是由技术效率作用的结果,东北地区效率有所下降则是由于技术衰退所导致的。研究还发现,所有制结构、技术市场环境以及劳动力素质与技术创新效率有较强的正向关系,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对技术创新效率未产生影响,政府支持与技术创新效率呈负相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6~2017年西部地区十二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了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采用非参数回归模型的Nadaraya-Watson估计方法检验了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城镇化效率的影响机理和影响大小。实证结果表明:2006~2017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规模技术效率基本稳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就业人数、建城面积和城镇化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效率呈U型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化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和城镇化水平对城镇化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城镇就业人数和建城面积对城镇化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但是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强  蒲勇健  黄森 《系统工程》2013,(5):104-110
针对大多数产业研究文献往往忽视区域空间相关性容易导致研究结论缺乏解释力的事实,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并利用DEA模型将产业发展指标效率化,研究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西部12省区2002~2010年三次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经济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空间粘连性,不同产业集群间发展效率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西部各产业集群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三次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区域异质性,首次运用共同前沿考察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并定量测算创新的技术差距。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总体创新效率偏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参考不同的技术集合,三大区域工业企业在群组前沿和共同前沿下呈现一致的发展格局,但是东部工业企业和中西部工业企业在两种前沿下创新效率变化有显著的区别;东部工业企业与当前全国最优创新水平非常接近,而中部和西部工业企业创新共同技术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水平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三大区域工业企业创新共同技术率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后进区域工业企业正在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出现了对先进区域工业企业"追赶"的现象,但是收敛的速度仍然比较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23个省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法和面板Tobit模型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来看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部分省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未能实现DEA有效;东部与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是由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西部地区则是由技术效率作用的结果,东北地区效率有所下降则是由于技术衰退所导致的。研究还发现,所有制结构、技术市场环境以及劳动力素质与技术创新效率有较强的正向关系,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对技术创新效率未产生影响,政府支持与技术创新效率呈负相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SFA模型及其在我国技术效率测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在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FrontierAnalysis)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年间的技术效率变迁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我国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在20年中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从区域的角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要高出中部地区约15%,或高出西部地区约33%.  相似文献   

15.
运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和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了1998~2004年期间江苏制造业28个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效率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并比较了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研究发现,2种方法计算所得TFP变动趋势相同;无论按照SFA模型还是DEA方法测算,技术进步都是江苏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来源;2种方法计算所得制造业各部门TFP增长率排序显著相关,效率变动排序呈现一定相关程度,而技术进步的排序呈现一定程度负相关;SFA模型所计算出来的TFP增长率、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都要高于DEA方法计算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理效率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生产前沿面进一步分析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影响企业治理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生命周期内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逐渐提升并且影响企业治理效率的主要因素是股权激励;而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各要素之间的权重比例不同,相比于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投入要素之间的权重区别在于独立董事比例大于管理费用,衰退期投入要素的差异体现在股权制衡大于监事会规模。  相似文献   

17.
自1995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和产出有较大增长,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效率到底如何,针对此问题,构建了基于专利转化为新产品销售为产出变量的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利用SFA方法对各环境因素对专利产业化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市场份额、外向化程度、企业及金融机构资金投入、产业集聚程度等因素对专利产业化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国有化程度、政府科技资助却起到反作用,此外,市场效益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各产业效率比较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值较高,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处于中下水平,而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效率值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8.
投资者因认识偏差购买本地股票难以向股价融入更多特质信息,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百度搜索指数构建的本地偏好代理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一线、新一线和非一线城市的上市公司来探讨本地偏好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并探讨证券分析师和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中介的参与能否减轻投资者本地偏好倾向.研究发现:1)投资者本地偏好对股票市场信息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相比一线城市,位于新一线和非一线城市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本地偏好对其信息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3)分析师和新闻媒体的参与有效缓解了投资者本地偏好对公司信息效率的影响.此外,本地偏好对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提高是影响信息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Campos指数的模糊DE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在模糊集上具有某种偏好的DEA,并通过Campos指数将模糊集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一般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基于Campos指数的模糊DEA(FBCC-CI),据此测算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模糊效率,识别决策单元的有效性,得到由不同偏好下的生产前沿面簇组成的模糊前沿,从直观上揭示了决策单元相对于生产前沿面的偏离不仅源于非有效,而且受非精确因素的影响.最后以简化的FBCC-CI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范丹  王维国 《系统工程》2012,(11):48-54
基于扩展的Johan恒等式及广义费雪指数分解(GFI)方法,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产业能源结构、产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产出四个因素对我国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对比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分解法,姑模型具有更好的因素分解特性,能够消除分解的残差项,使得分解结果更加准确。实证结果显示: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是我国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该阶段总贡献比例为42.84%;产业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我国人均碳排放的增长起到了微弱的拉动效应,贡献比例分别为21.99%和21.24%;而产业能源强度对我国的人均碳排放的增长呈现显著的抑制效应,贡献比例为13.94%,并且产业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表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