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中国古代历法与星占术——兼论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历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为专家们所公认:“它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许多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是中国天文学史的一条主线.”有的论述更为直截了当:“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实际上可以说就是历法史.”而历法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这个观点也是长期以来众口一词,从无异议的.这就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句话相得益彰了:“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中国古代天文学同样被纳入了这一模式,历法为农业服务这一观点因而更显得根据十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成百上千Q许多神话在古代不可能实现,但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所以,神话故事是植耕于人民之中,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的。但是,现代“神话”就不同了。那些创造现代“神话”的人不是反映人民的伯求和向往.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不信  相似文献   

3.
<正>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工程、人文景观和建筑之最。它地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墙体、壕堑、关堡和相关设施43721处,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军防体系最复杂、规模最庞大和影响最深远的文化遗产类型。1987年,在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各国专家对它具有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不吝赞美之词,称它是“中国古代中原帝国远大的政治战略思想、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的重要物证”“中国古代高超的军事建筑建造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保护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技创新背后文化环境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与讨论很多:杨振宁教授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相当多的议论;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节,国人总要习惯性地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毋庸置疑,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民族强林的“身份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创新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其实质是科学文化与人文创新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水星之魅     
水星是地球的小兄弟,和月亮十分相像,也有环形山、丘陵、盆地、断层……不过,水星不是一颗卫星或小行星,而是一颗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水星是何人何时发现的,现在已无从考证。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居住在现今伊拉克南部的苏美尔人就已经知道这颗星,时而叫它“阿波罗”(晨星),时而唤它“赫米斯”(昏星)。由于水星在天空中移动很快,古代西方人就把罗马神话中管理贸易、商业和小偷的天神“墨丘利” 之名赋予了它。在希腊神话中,这个天神就是穿梭于天庭众神的信使“赫米斯”。我国古代称它为水星,也是比喻它的移动像易逝的流…  相似文献   

6.
飞向冥王星     
冥王星是太阳系十大行星之一,距太阳最远,约48亿km。由于它很少受阳光照射,阴森寒冷,使人觉得神秘而恐怖。中国古代神话将世界分为阳界和冥界,主宰阳界的是皇帝,主宰冥界的是“阎王”,而主宰阴阳的则是“玉皇大帝”。即使现在,相信冥界存在的还大有人在,他们每年都要为死去的亲人焚烧大量纸钱。重庆丰都有个“鬼城”,那是人们根据古代神话加上自己的想象建造的。  相似文献   

7.
一、并非赘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为全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曾经是“西方所望尘莫及的”,它“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今天,这一认识不仅早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且也已经成为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科学结论了。中国古代生物学的成就,一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其它各个领域,无疑也是辉煌的,诸如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生境学、生理学、解剖学、古生物学、以及遗传变异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知识。在很长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8.
《知识就是力量》2010,(7):F0003-F0003
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斗拱”形承重结构。它一方面起到了均衡承受横梁及整个屋顶重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屋檐挑出很大距离,以防雨水流入室内,且具有气势恢弘的美学效果,“斗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抗震智慧的结晶。相关介绍见本期第16页。  相似文献   

9.
《科学》2005,57(4):F002-F002
在古代,日晷是一种测量时间的重要天文仪器,如今它则成为以“时间”为主题的典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被誉为“时间雕塑”,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处精选了数张国内外的日晷图片,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分析,阐释它在现代“人性化”设计中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06,28(6):357-360
受写实绘画影响的西方自然哲学家、科学家,许多世纪来形成一种图文并重、互相印证的研究传统。这里所说的图既包括自然科学中的几何图形和函数图线,也包括绘画中的写生、速写和构思草图。总之,重视图像的分折,对西方近代科学的萌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推崇写意画风,使绘画与科学技术、农牧生产分离,大大削弱了它的传播科学知识的功能。所以近代科学只能通过“西学东渐”移植到中国,而不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自然萌发。  相似文献   

12.
金字塔     
金字塔,阿拉伯文意为“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国人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  相似文献   

13.
<正>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将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手段,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南海一号”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标志之一,它的发现与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传统海洋学有着巨大成就,在世界海洋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中国具体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环境中形成并发展而成的独特的学科体系.古代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广阔的农业区培育了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为此文明服务的传统科学是大陆内聚型.这些对海洋学以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海洋学有着明显的历史悠久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国内区域性.中国传统海洋学由互相渗透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内海洋自然现象的记载和解释;二是建立在有机论自然观和地平大地观基础上的各种海洋学理论;三是大比例尺制图技术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赖廷谦 《大自然探索》1994,13(1):119-126
中国传统技术观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流传并盛行的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对技术的基本看法和观念.本文分析了这种观念的六个负面.探讨、反思了中国古代技术发达的三大独特类型和传统技术观的内在联系及其悲剧性结局。以此力图阐明技术社会史上这二者之间难解的背反现象和成因.并希翼人们以史为镜,从负面的深刻教训中.在今天更牢固地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观念。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时代的专称。它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华夏大地“大动荡社会”兼并对抗最严重、争斗杀伐最持久的时代之一。可你是否知道战国历史的起迄时间?“战国”又是怎样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专称呢?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中国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他们想象着月球上有房屋有宫殿。近代,通过望远镜,人们看到了月球上的“月海”和火星上的“河道”,于是人们猜测着“月球人”、“火星人”。但是现在人们知道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早晚温差极大,火星也基本是如此——虽然它有空气,有四季变化。“月球人”、“火星人”等词也渐渐在人脑中淡薄。因为现代科学证实,火星和月球的环境不能存在生命。如果有人说月球上有生命,会被看作知识量极少的人而遭到耻笑的。但是我要说,“生命”未必一定是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着另一种意义,另一种形式上的生命。高…  相似文献   

18.
近来介绍“九星联珠”或“九星会聚”的文章相当多,这是借用中国古代文献中“五星联珠”或“五星会聚”的说法。但是,现在所说的联珠与中国古代所说的含义相距甚远。第一,中国古代的五星联珠是指在地球上看,肉眼可见的五个大行星在天上相去不远排成一线,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在太阳上看,九个行星位于同一侧大约100°左右的扇形区域内。第二,中国古时对“五星联珠”或“五星会聚”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继承传统,努力创新──评《曾侯乙编钟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查有梁1988年8月,在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科技史国际会议”上,有关曾侯乙双音编钟的研究报告,引人注目。同年11月,在武汉举行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国际交流·曾侯乙编钟...  相似文献   

20.
电气石是一种达到了宝石级别的矿物,它在珠宝行业中的惯用名称是“碧玺”。因为“碧玺”听起来和“避邪”颇有些谐音,于是在中国这个很传统的国家里,它往往被赋予了“趋吉避凶”的含义。中国人对于碧玺的喜爱在清朝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慈禧太后当政时期,大凡筷子、鼻烟壶、朝珠等用品上都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