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mtlD/gutD 双价基因水稻的耐盐性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和酶活性检测试验表明,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已经把细菌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mtlD)基因和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gutD)基因同时整合进水稻基因组并且在转基因水稻中得到表达.气相色谱分析证明转基因水稻合成并积累了甘露醇和山梨醇.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耐盐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谷子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晋江 《科学通报》1990,35(7):538-538
近十年来,不少禾本科植物原生质体经培养得到了再生植株,其中包括重要的农作物如水稻,玉米、甘蔗、小麦及草类如棒头草、苇状羊茅、美洲狼尾草,珍珠粟等,这为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进行的遗传操作研究打下了一定的技术基础。谷子是禾本科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组织  相似文献   

3.
水稻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雷鸣 《科学通报》1986,31(22):1729-1729
迅速发展的生物工程技术已成为改良作物遗传特性的重要手段,原生质体培养作为粮食作物的细胞融合、基因转移等遗传操作技术的重要基础,已有广泛的研究。但是,一些重要的禾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的原生质体植株再生一直是这一领域的难题。国内外  相似文献   

4.
农杆菌转化水稻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瑶 《科学通报》1994,39(10):953-953
自1988年以来,水稻基因转化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建立了转化水稻原生质体(电击法和PEG法)和完整细胞(基因枪法)的有效方法,得到外源基因稳定整合的转化植株及后代,但双子叶植物中最普遍使用的农杆菌介导法,却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水稻,虽有几篇报道,但未得到转化植株,也未有转化目的基因的报道.我们尝试用农杆菌介导,将人工合成的抗菌肽基因转化水稻不定芽,得到表达外源基因的工程植株,建立了一种转化水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麦原生质体再生绿色植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颜秋生 《科学通报》1990,35(20):1581-1581
大麦在世界上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在各种禾谷类作物中居第四位。然而,尽管在过去几年中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原生质体培养已相继获得成功,由大麦原生质体培养却还只能产生零星的白苗。本文报道由大麦悬浮细胞培养物分离的原生质体,通过培养,获得一批再生完整绿色植株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PEG法向小麦原生质体导入外源基因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郭光沁 《科学通报》1993,38(13):1227-1227
目前用基因工程方法改良小麦是世界上普遍关注的课题,但其有效外源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却十分困难.Vasil 等曾用基因枪法转化小麦悬浮细胞获得转化的愈伤组织;最近他们又用相同的方法转化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得到了抗除草剂的小麦转基因植株.我们在小麦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验,用 PEG 处理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原生质体,通过培养和对转化细胞的筛选,获得了完整的转基因小麦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
转化脂介导甘蓝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将外源基因高效地导人植物原生质体是转化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除了常用的PEG法和电激法外,由于脂质体(Liposome)在作为植物细胞工程载体时具有人造性、稳定性、广宿主性和超载性等特点,脂质体介导法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在采用不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脂质体介导已对水稻、芜菁、野胡萝卜、烟草等材料进行了不同基因的转化,得到了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OsCENH3-GFP融合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遗传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歆  于恒秀  龚志云  唐丁  顾铭洪  程祝宽 《科学通报》2008,53(16):1902-1909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 将水稻组蛋白H3与绿色荧光蛋白嵌合基因(OsCENH3-GFP)导入水稻品种中籼3037中, 经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 证明该嵌合基因确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 该转基因植株发育正常, 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行为均正常. 对T0及T1代转基因水稻植株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GFP与水稻CENH3表达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CENH3的表达部位与GFP的表达部位完全重叠, 说明GFP与水稻CENH3已构成融合蛋白, 并且定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 为探索该转基因植株在水稻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利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偶线期染色体, 借助水稻着丝粒串联重复序列CentO的FISH, 发现GFP信号与CentO信号完全重叠, 证明CentO序列确实为水稻不同染色体功能性着丝粒的主要成分. 利用该转基因植株, 分别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 与anti-α-tublin抗体和anti-PAIR2抗体进行荧光免疫染色反应, 表明该转基因植株携带GFP标记的着丝粒, 可以与其他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 并能在活体细胞及组织内十分方便地显示每一染色体功能性着丝粒位置, 为深入研究着丝粒的功能提供了宝贵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9.
籼稻原生质体高频分裂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宝林 《科学通报》1989,34(15):1177-1177
通过原生质体进行细胞融合,外源基因转化已成为定向改造作物种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利用原生质体进行遗传操作要求原生质体有较高的分裂频率并能再生成完整植株。但是由于禾本科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原生质体技术在作物改良方面的应用。近年来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相继已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以KM8p作为基本培养基培养籼稻原生质体,获得了原生质体高频分裂及植株再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陈帅  瞿南  曹守云  H.Bauwe  陈受宜  田文忠  储成才 《科学通报》2001,46(11):939-942,T002
将C3-C4中间型植物Flaveria anomala中甘氨酸脱羧酶(GDC)P-蛋白亚基基因(gdcsP)的上游调控序列与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编码区以及CaMV终止子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水稻,并在转基因水稻中分析了GUS的表达活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在水稻中gus嵌合基因特异地在木质部和韧皮部表达,在不同器官及组织中表达活性也有所差异,其中以根中最高,茎秆次之,叶再次,而在成熟胚乳中没有表达.在转基因水稻中,gdcsP启动子的表达也受水稻发育时期的调控,随植物组织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RHL基因对粳稻的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把水稻类HAL2(RHL)导入粳稻品种合江19。根据GUS检测,RHL基因PCR检测和生长正常原则选择R0代单株。R1代株系中经抗潮霉素筛选后的阳性植株在苗期耐盐性有所改善,在孕穗期盐胁迫时细胞膜损伤小,叶组织活力强,耐盐性增强。对R1代株系进行Suthern杂交分析的结果证明,RHL基因表达框架已完整地整合进行了水稻基因组中。此外,对转基因育种方法和真正耐盐转基因水稻品种的培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莫永胜 《科学通报》1989,34(8):638-638
DNA专一荧光染料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据报道除借助复杂的TAN和NS缓冲液外就难于进入高等植物原生质体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报道我们通过加入适量Ca~(2+)将DAPI渗透到水稻花粉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中的结果。这一方法为高等植物原生质体的遗传操作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水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浩  林拥军  张启发 《科学通报》2009,54(18):2699-2717
水稻作为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的主食, 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 水稻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水稻的单位产量实现了翻番, 部分地方甚至提高至3倍, 这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近十几年来水稻的产量停滞不前, 这一方面是由于在育种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以及遗传多样性在栽培品种中的逐步变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频繁发生的病虫害以及旱灾等自然灾害使得水稻生产损失惨重. 然而, 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针对这些问题, 我国学者提出了培育绿色超级稻的设想, 围绕水稻抗病虫、抗旱、营养高效利用、优质、高产等五大重要性状, 对水稻品种进行全面改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育种手段, 在实现绿色超级稻目标上将发挥重要作用. 水稻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迄今已有大量的转基因水稻研究被报道, 其中大部分的研究内容与绿色超级稻所要实现的目标一致. 本文首先回顾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 再以抗病虫、抗旱、营养高效利用、优质、高产、外加抗除草剂等几大主要性状为主线对转基因水稻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逐一阐述, 最后对转基因水稻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施华中 《科学通报》1995,40(18):1704-1704
利用花粉作为外源基因的媒介进行植物遗传转化是一个活跃的研究方向,而将外源基因导入花粉是这一转化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因花粉壁厚,导入外源DNA比较困难,而脱壁后的花粉原生质体则理应相对优越.近年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以花粉原生质体作为转化受体已成为可能.为此,我们以花粉特异启动子Zm13-260控制的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电激法分别转化紫菜苔花粉原生质体和花粉粒,通过瞬间表达检测,比较了二者的转化效果,并探讨了GUS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花粉原生质体中的时序表达特性.  相似文献   

15.
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的分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秋生 《科学通报》1980,25(5):229-229
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以及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进展,已显示了它在开辟农作物育种新途径及遗传工程研究的巨大潜力,所以吸引了许多研究者致力于重要作物,特别是禾本科作物原生质体的培养。近年来,在禾谷类作物上已有一些报道,但还不能使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尤其是由叶肉来源的原生质体,迄今还不能有规则的持续分裂。本文报道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分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细胞杂交的概念起始于本世纪初。由于制备原生质体的技术方法、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以及筛选杂种细胞、组织或植株的技术与程序的逐步改进,近十年来已初步建立了植物细胞杂交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OsNHX1基因耐盐84K杨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水稻Na+/H+反向转运器基因OsNHX1导入84K杨, 获得3株抗性转化植株, PCR, Southern 和Northern检测结果表明, OsNHX1基因已经整合到84K杨基因组中, 并可以稳定表达. 耐盐实验表明, 3个株系的转基因植株能在200 mmol/L NaCl条件下正常生长. 对盐胁迫处理的转基因植株进行Na+含量和渗透势测定, 发现转基因植株叶片中的Na+明显高于对照植株, 其渗透势明显低于对照植株. 分子检测和耐盐性实验表明OsNHX1基因的转化获得成功, 并获得84K杨耐盐转基因 植株.  相似文献   

18.
从明恢63平衡化cDNA文库中获得水稻GS2基因的cDNA克隆, 通过基因克隆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将GS2基因导入中花11进行超量表达. 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生长表型和基因表达、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 结果显示, T1代转基因植株由于GS2的抑制表达出现黄化现象, 生长受到限制; 叶片叶绿素含量与GS2基因的表达量紧密相关; 植株中大多数氮代谢、叶绿素合成和光呼吸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量上升; 而植株的氮代谢水平下降, 包括GS活性、水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9.
反义Wx基因导入我国籼型杂交稻重点亲本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为改良我国籼型杂交稻稻米的食用品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经农杆菌介导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保持系龙特甫B等3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籼型杂交稻重点亲本中,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了较多的抗性植株。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反义Wx基因已整合进转基因水稻的基因组中,绝大多数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表型正常。成熟种子直链淀粉含量分析表明,部分转基因水稻T1和T2代种子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已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低的已下降至7%左右,与未转化对照相比下降了18.39%。此外直链淀粉含量改变后对稻米的胶稠度和湖化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对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从科学的角度,转基因是发展方向。"——袁隆平2013年年底,61名院士联名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将关于转基因食物的争论再次推上社会舆论之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转基因研究要抱有谨慎的态度,但转基因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