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的分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秋生 《科学通报》1980,25(5):229-229
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以及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进展,已显示了它在开辟农作物育种新途径及遗传工程研究的巨大潜力,所以吸引了许多研究者致力于重要作物,特别是禾本科作物原生质体的培养。近年来,在禾谷类作物上已有一些报道,但还不能使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尤其是由叶肉来源的原生质体,迄今还不能有规则的持续分裂。本文报道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分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郭光沁 《科学通报》1990,35(6):480-480
粮食作物小麦的原生质体培养作为其遗传转化操作的技术基础一直在世界上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三家报道了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再生小植株;但这些报道中再生小植株均是通过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细胞团并继续生长至愈伤组织,进而诱导胚状体  相似文献   

3.
黄瓜子叶原生质体苗的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德扬 《科学通报》1984,29(7):434-434
黄瓜在许多国家都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它在植物遗传操作研究中也是很有用的材料。关于黄瓜叶肉细胞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形成已有报道。黄瓜组织培养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成植株也有初步结果。近来,豆科、茄科、十字花科和菊科植物的多种植物的子叶原生质体植株再生的成功促使我们进行黄瓜子叶原生质体器官分化的研究。本文报道黄瓜子叶原生质体的游离方法和苗再生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钱迎倩 《科学通报》1980,25(22):1045-1045
通过细胞诱变及细胞杂交等遗传操作的途径,改良谷物的性状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中从原生质体起源的细胞能够再生植株又是高等植物遗传操作的先决条件。但是禾谷类作物的原生质体培养当前存在很多困难,培养成植株的例子还很少。主要原因是叶肉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后未能进行有规则的连续分裂,因此,曾有人提出过禾谷类叶细胞是否  相似文献   

5.
H.-H.Steinbiβ 《科学通报》1982,27(15):948-948
豆科是一个较大的全世界性的植物群,然而作为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体系一直难于再生。其中仅有紫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叶片来源的原生质体再生小植株的报道。豇豆(Vigna sinensis Savi)是中国、亚洲及非洲的一种重要蔬菜作物。本报告继Davey和Bharel之后,在离体条件下用改进的方法诱导了豇豆叶肉原生质体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6.
甘蔗原生质体的器官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秋生 《科学通报》1985,30(4):301-301
近年来,禾本科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已取得显著的进展,Vasil等和Lu等的工作已证实其原生质体的全能性和胚胎发生能力,它表明禾本科植物与非禾本科植物一样,均能由原生质体再生成完整植株,这些成功的例子进一步增强人们在其它禾本科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信心。不久前我们报道了甘蔗悬浮培养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能持续进行细胞分裂,结果形成了大量愈伤组织。本文是在改进了原生质体分离技术、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基础上,由  相似文献   

7.
李昌功 《科学通报》1996,41(14):1327-1329
“配子-体细胞杂交(gameto-somatic hybridization)”是植物性细胞操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小孢子四分体原生质体.幼嫩花粉原生质体以及成熟花粉原生质体与体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先后均再生杂种植株成功.但迄今的研究多集中于茄科植物,而且关于杂种植株的结实等方面尚无肯定的报道.李昌功等由芸苔属幼嫩花粉原生质体与下胚轴原生质融合再生了3个小植侏,并经染色体计数和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初步鉴定出一株是异源三倍体,两株是异源四倍体.本文报道这3个小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运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标记技术进一步对其杂种特性鉴定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及杂种植株生长发育的观察将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幼嫩花粉原生质体与甘蓝型油菜(B.napus L.)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的3个小植株通过切段繁殖的方法扩增其数量,将高达5cm以上的植株移入田间.以同期的双亲植株作对照,观察比较其生长发育情况.用荧光素二醋酸酯(FDA)染色反应测定成熟花粉的生活力.解剖果实以检查种子形成情况.  相似文献   

8.
小麦幼穗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延国 《科学通报》1989,34(9):693-693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一种主要禾谷类粮食作物,其原生质体培养一直受到重视。然而由于技术难度较大,直到最近才有第一篇有关小麦花药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原生质体再生成小植株的报道。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已从幼穗切段起始的愈伤组织分离的体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大量胚状体,并进一步分化成了小植株。  相似文献   

9.
采用“供-受体”双失活融合模式, 以陆地棉品系YZ-1原生质体为受体, 以野生棉G. davidsonii原生质体为供体, 开展不对称融合. 融合前, 陆地棉品系YZ-1原生质体经过0.5 mmol/L碘乙酰胺(IOA)室温下处理20 min, 野生棉G. davidsonii原生质体经过38.7 J/cm2的紫外线(UV)处理30?s, 能有效地抑制亲本原生质体的生长. 将上述条件下分别钝化处理的双亲原生质体采用电诱导融合后进行培养, 获得再生植株. 对获得的杂种植株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及分子标记检测. 大部分再生植株表现出新形态, 部分表现亲本中间型, 少数偏向受体亲本. 融合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在40~73之间.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简单重复序列(SSR)分析证实了再生植株的杂种真实性. 而细胞质基因组的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和叶绿体SSR(cpSSR)分析结果显示, 杂种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发生了重组. 本研究是棉花中开展“供-受体”双失活融合模式的首次报道, 是继对称融合和基于紫外线处理的不对称融合之后在棉花原生质体融合方面又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水稻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雷鸣 《科学通报》1986,31(22):1729-1729
迅速发展的生物工程技术已成为改良作物遗传特性的重要手段,原生质体培养作为粮食作物的细胞融合、基因转移等遗传操作技术的重要基础,已有广泛的研究。但是,一些重要的禾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的原生质体植株再生一直是这一领域的难题。国内外  相似文献   

11.
大豆幼胚培养经体细胞胚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德志 《科学通报》1987,32(21):1679-1679
通过组织培养诱导大豆再生植株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曾有一些报道。均系经愈伤组织—器官分化—再生植株途径成苗。而烟草、小麦、水稻、三叶橡胶、石刁柏、胡萝卜等许多作物,已有报道经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的途径成株。  相似文献   

12.
甘蔗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与愈伤组织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秋生 《科学通报》1983,28(12):752-752
禾本科作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题,也是生产实践中急待解决的一项技术。近十年来,各国科学工作者在禾本科作物原生质体培养方面进行过许多尝试,已取得了一些不寻常的进展,特别是珍珠谷(Pennisetum americanum)原生质体的胚胎发生和小植株的形成,已证实禾本科作物原生质体的全能性和胚胎发生能力,它鼓舞人们在禾本科作  相似文献   

13.
大麦原生质体再生绿色植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颜秋生 《科学通报》1990,35(20):1581-1581
大麦在世界上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在各种禾谷类作物中居第四位。然而,尽管在过去几年中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原生质体培养已相继获得成功,由大麦原生质体培养却还只能产生零星的白苗。本文报道由大麦悬浮细胞培养物分离的原生质体,通过培养,获得一批再生完整绿色植株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运用重组DNA技术遗传设计禾谷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及其他禾本科作物的一个问题是不能用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作为这类作物的基因载体,尽管在双子叶植物中已获得成功。但是,现已证明,通过培养具有遗传变异的愈伤组织,运用直接基因转移技术可以转化禾本科作物的原生质体,而不需要土壤杆菌载体(早期用烟草原生质体所作的成功实验即是以土壤杆菌作为基因载体)。业已证明,通过再生植株的杂交,基因即按孟德尔遗传方式导入烟草中。该项  相似文献   

15.
安利佳 《科学通报》1990,35(15):1180-1180
人参(Panax ginseng)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关于它的离体培养研究,已有许多报告。Butenko等(1968)报道了人参组织培养中的器官发生和胚状体发生。Jhang等和Chang等对人参进行了组织培养并获得了再生植株。杜令阁等通过花药培养得到了人参花粉植株,并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程强等对人参进行了原生质体培养并获得愈伤组织。关  相似文献   

16.
普通烟草与黄花烟草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种间杂种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田 《科学通报》1981,26(6):373-373
引言Carlson等(1972)首先报道了粉蓝烟草(Nicotiana glauca)与朗氏烟草(N.longsdorffii)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种间杂种植株。长尾(1978)报道了普通烟草(N.tabacum)与黄花烟草(N.rustica)的体细胞杂种。在中国,已有一些作者成功地获得了烟草的原生质体植株和矮牵牛(Pgtunia hybrida)原生质体植株。本文是我国获得体细胞杂种植株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豆科牧草百脉根原生质体和外植体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吕德扬 《科学通报》1986,31(10):770-770
百脉根是温带地区的重要牧草之一,具有营养丰富、耐寒冷、耐瘠薄及牲口食用安全等优良性状。百脉根外植体的培养从花药和分生组织诱导植株的再生已成功。而百脉根原生质体的培养仅有一篇成功的报道。本文叙述百脉根无菌实生苗原生质体和外植体培养体系建立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8.
当归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和愈伤组织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培 《科学通报》1985,30(18):1423-1423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是繖形花科中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本研究室已进行了当归不同器官的组织培养,得到了愈伤组织,并再生成植株。本工作研究了从当归根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分离、培养原生质体并再形成愈伤组织的条件,有关这方面的报道目前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19.
用PEG法向小麦原生质体导入外源基因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郭光沁 《科学通报》1993,38(13):1227-1227
目前用基因工程方法改良小麦是世界上普遍关注的课题,但其有效外源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却十分困难.Vasil 等曾用基因枪法转化小麦悬浮细胞获得转化的愈伤组织;最近他们又用相同的方法转化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得到了抗除草剂的小麦转基因植株.我们在小麦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验,用 PEG 处理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原生质体,通过培养和对转化细胞的筛选,获得了完整的转基因小麦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0.
张蓓 《世界科学》1991,13(2):29-31
通过培养细胞再生植株是植物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禾本科植物的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发展,以及基因的转化,给遗传基因调控和改进粮食植物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