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刘亚霞 《科学通报》1987,32(8):639-639
近年来,对人淋巴细胞表面羊红细胞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会议把这些抗体归为CD2系统,与它们相应的抗原称CD2抗原。最近的研究发现:CD2抗原介导了与传统T细胞激活途径不同的另一T细胞激活途径。这表明CD2抗原在T细胞分化、发育、激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这些作  相似文献   

2.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从抗顶体反应后精子头的单克隆抗体库中,筛选出一株单抗MSH27,在顶体反应后,抗原定位于精子与卵子质膜融合的起始位置--精子的赤道段和顶体后区;此抗体能够阻断精卵膜融合,但不影响精子与卵质膜的结合,这种阻断作用呈现抗体剂量依赖性,用含600μg/mLIgM型单抗MSH27处理精子,受精指数下降90%,免疫亲合层析分离纯化的抗原(分子量39ku)作用于卵子质膜,也可使精卵膜融合指  相似文献   

3.
癌症的早期监测是目前治疗癌症极为重要的措施,英国剑桥的一家公司最近研究成功一种对很多种癌症都可以进行自动早期监测的极为灵敏的技术,这一发明称为新型的 ELISA 法,(酶连接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法根据的原理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例如病毒),携带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可称作抗原。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然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并消灭入侵异物。ELISA 法根据一种化学制剂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后呈现一种颜色,颜色的深浅则表示原来样品中外来抗原的含量。为了使上述反应能出现可供观测的颜色,需要大量的外来抗原  相似文献   

4.
免疫     
单克隆抗体(即为粘住特种抗原而特制的蛋白质)的发展打开了通往特定病疗法的道路。人们想研制一种对某些抗原,例如对那些在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有特效的抗体。该抗体可用某种毒素作标记,然后注入癌症病人的体内。由于抗体能识别抗原,这毒素可望能在肿瘤周围积聚起来,随后杀灭癌细胞。这很类似于科学家们目前已研制出的“魔弹”。  相似文献   

5.
以肿瘤血管为靶的抗体导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生 《科学通报》1997,42(19):2031-2039
抗体导向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抗体导向治疗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抗体及与其偶联物的性能.二是特定靶抗原的选择。理想的抗体应至少满足4个条件:( ⅰ)对肿瘤细胞有高度特异性;(ⅱ)能与细胞毒素牢固结合,而又不影响其与靶抗原的结合;( ⅲ)不引发机体对抗体的免疫反应;( ⅳ)必须有效浓集于肿瘤区.自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人们利用单克隆抗体(单抗)识别抗原的高度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或相关抗原进行了大量抗体导向治疗研究,期望这种“魔弹”能特异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以传统单抗为载体的抗体导向治疗虽然在动物体内取得了成功,而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鼠源性单抗在人体反复应用后会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使临床疗效减弱或消失;由于肿瘤间质高压,使大分子量的完整抗体难以穿透到肿瘤内部,放射性核素示踪研究表明注入体内的抗体仅有 0.01%~0. 1%到达肿瘤部位;另外,肿瘤细胞抗原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所导致的抗药性,亦给针对肿瘤细胞的抗体导向治疗增添了困难.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我国科研团队从10名康复期新冠患者身上分离和识别出单克隆抗体,发现有3种抗体显示出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活性,其中一种被命名为4A8的单克隆抗体表现出高中和能力。中和抗体是机体应对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一类抗体。  相似文献   

7.
陈晓波  王永潮  李永哲  崔京涛 《科学通报》2000,45(12):1302-1307
利用膜特异结合抗体洗脱法,用一例自身免疫病人血清鉴定了一种新的中心体蛋白31/29抗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这种抗原定位于中心体处,不依赖于细胞周期的变化,属于一种中心体常驻蛋白。为了研究细胞核周期与中心体复制之间的协调关系,利用此抗血清以及Centrin和γ-微管蛋白(γ-tubulin)抗体研究了V79-8细胞在人工诱导产生早熟染色体凝集(PCC)现象时其中心体复制周期的变化。结果发现在羟基脲抑制  相似文献   

8.
胡强华 《科学通报》1989,34(16):1256-1256
常规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一般采用的都是非特异融合方法,这就导致(1)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阳性率不高、筛选工作量大;(2)不易得到高亲和力的McAb。近年来,Lo等和Wojchowski等发展了生物素-抗生物素-抗体-抗原介导的特异电融合,克服了上述缺点。然而,该方法较繁琐,不宜推广应用。我们用双功能连接剂将抗原直接挂到骨髓瘤细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体     
抗体结合抗原的高度亲和性和特异性,以及抗体近于无限的差异性,使得抗体成为蛋白质中的一个异常有用的类别。单链抗原结合蛋白及催化抗体的设计研究进展,为抗体应用性及新的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保  相似文献   

10.
细菌基因技术利用大肠杆菌作为表达宿主,使之成为产生抗体分子的工厂。由于大肠杆菌易于操作,大大促进了抗原结合穴和抗体骨架的抗体工程。由于大肠杆菌的转化和转染效率高,可进行随机诱变实验和构建文库。由于大肠杆菌生长迅速、易于发酵,可以快速、大规模地生产抗体片段(这也是结构研究的前提),而利用大肠杆菌的代谢特点可以容易地将同位素标记到抗体蛋白上,并且也可以设计代谢筛选方案来筛选结合的和催化的抗体. 我们和贝特(Better)等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抗体表达系统,既具有抗体在天然状态下表达又具有在大肠  相似文献   

11.
黄威权 《科学通报》1992,37(17):1607-1607
我们制备了视网膜节细胞神经诱向因子(RGNTF)的单克隆抗体.又制备了该抗体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RGNTF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后者是对位型的抗独特型抗体,能与RGNTF的受体相结合.用以上两种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可对RGNTF及其受体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2.
1975年,科勒和米尔斯坦报道,世界上第一株能稳定分泌抗绵羊红细胞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培养成功,从而开创了人类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新纪元。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和生物学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在促进各国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认为,科勒和米尔斯坦应获诺贝尔奖。这是谈家桢教授继推荐麦克林托克后的又一次推荐。详情可见本期《“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明者应获诺贝尔奖》一文。  相似文献   

13.
米尔斯坦(C.Milstein)制出的单克隆抗体(单系抗体),给治疗癌症带来了希望。但这种抗体注入人体后,会因为是一种异物而被排斥的问题却未解决。最近剑桥大学的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和医学研究会临床肿瘤室的西科拉(K.Sikora)和他的同事们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肌群逐渐衰弱和容易疲劳的疾病——现已弄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关于该疾病是否由抗体引起,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最近,加利福尼亚索克研究所的约翰·林德斯托姆等人找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他们制备了一组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用它们来鉴别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体类型. 神经通过释放微量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5.
分子免疫学从免疫化学发展而来,是现代免疫学的一个新分支。免疫化学主要研究抗原和抗体及其相互作用,范围仅限于体液免疫方面。抗体是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它一身而二任,具有识别抗原和发生效应(固定补体、结合细胞等)两类功能。抗原抗体反应的最显著特点是高度专一性。抗体分子如何识别成千上万结构不同的抗原,如何完成对抗原或靶细胞的效应功能?抗体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人群HLA-Dw4,Dw10和HLA-DR9呈连锁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炎 《科学通报》1990,35(22):1747-1747
用纯合分型细胞判别的HLA特异性称为Dw,代表HLA Ⅱ类基因编码的同种异体抗原表位效应的总和,其多态性的构成具有明显的人种差异,并与疾病易感性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上海人群可检出属于HLA-DR 4抗原家族的6种Dw特异性,然而其中的Dw 4和Dw 10(可能还包括Dw 13)却不与DR 4,而与另一抗原家族DR 9呈现连锁不平  相似文献   

17.
链间连接肽对单链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敏  蒋欣  杨志  俞小淙  尹长城  李骅  赵瑞  张众  林晴  黄华樑 《科学通报》2003,48(18):1912-1918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scBsAb)是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基因工程抗体, 但不同的链间连接肽(interlinker)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尚有待深入研究. 设计并合成3种不同的链间连接肽序列, 分别命名为Fc, HSA和205C′, 并构建成单链双特异性抗体通用表达载体, 以抗人CD3改形单链抗体(scFv)和抗人卵巢癌单链抗体为基础, 构建成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SDS-PAGE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 3种不同的链间连接肽对抗体的表达量无明显影响. 在此基础上, 进行ELISA及血液药代动力学测定, 发现不同链间连接肽的单链双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结合活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清除相T1/2存在一定差异, 链间连接肽HSA可以显著延长抗体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 链间连接肽序列将会影响单链双特异性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及其在体内的稳定性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因此, 筛选理想的链间连接肽序列对于构建单链双特异性抗体具有重要意义. 合适的链间连接肽可以赋予单链双特异性抗体更适于临床应用需求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8.
治疗性抗体药物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体是机体对抗原刺激发生反应,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能特异性地识别相应的抗原物质并与之反应.抗体是体内最奇妙的分子,有巨大的多样性.任何被人体免疫系统视为"异己"的外源性物质,如细菌、病毒或毒素等,都能引起机体产生抗体,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Khler和Milstein于1975年建立了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来,这一新的技术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很多新的单克隆抗体被陆续建立起来.但是,尚未有抗人肠道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报告.为了在国内发展杂交瘤技术。并在国际上弥补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体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君祉  付钰  俞小淙  蒋欣  黄华梁 《科学通报》1998,43(16):1705-1711
抗体基因工程与植物生物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植物的抗体,研究表明,工程抗体中不论是全抗体或小分子抗体,在植物中表达后都具有与抗原结合的活性,即具功能性,从而使植物抗体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主要在下述3个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