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马年刚到,编辑部又收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信。以下选登其中两封,并向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自然探索杂志社: 春节好!我是《大自然探索》的忠实读者,非常热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在黑龙江有很多湿地、森林,但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这是整个地球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如果我们人类不抓紧保护,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很多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以后只能在这些刊物和照片上看到了,所以我便买或搜集一些关于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之类的书刊收藏,《大自然探索》是我收藏之列,我们黑龙江办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2.
<正>大自然孕育了天地万物,赋予了万物生命,赋予了四季美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万物遵循着大自然的号令,一年四季,顺序交替,它们跟随着季节变化不断交换着自身的姿态。那一幅幅美景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然而,人类正在加速打破这种美好的平衡。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增加,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强。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厂房……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3.
沙尘暴的肆虐和危害,让告别寒冬迎接新春的人们心情好不起来.这怪谁呢?当不断追求现代文明的人类失去理智失去对大自然应有的尊重时,大自然回报给人类的必将是灾难和惩罚.  相似文献   

4.
张律 《自然与人》2012,(4):44-46
自然的给予不需要我们用金钱去交换但它需要一份爱心,一份珍惜千万年来,大自然无偿地哺育着人类但它也是有血有肉的在它的血肉被不断地榨取后它也需要爱护,需要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5,(1):1-1
亲爱的读者朋友:2005年的《大自然探索》又和大家见面了,谢谢各位老朋友和新朋友对我们杂志的关爱。你们把《大自然探索》当宝贝、当知音,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我们肩上的责任。Come on!让我们共同努力。——编者  相似文献   

6.
“感悟大自然”征文第一辑如期而至。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两种极致:面对动物,人类的尴尬和面对自然,人类激情的挥洒。在此,我们用期待着你更多的关注和参与,让你对大自然的感悟流淌在你的笔端,铺展在我们的纸页上。  相似文献   

7.
雨中拍仙境     
我是一名摄影发烧友,对风光摄影很偏爱,常不顾一切地外出采风,为此没少吃苦头,也没少挨批评。但我觉得值。因为大自然太美了,每当我步入大自然,便忘记一切,融入其中了。 今年6月底,我和四位不同地区的同行一起出差川、渝、鄂、湘。任务完成,我提议去张家界,立即得到他们的响应。我为了摄影,他们为了看山。 他们四人中有三个是胖子,最胖者有110公斤。抬夫见状紧跟不舍,以为我们必定有人坚持不了要坐抬桥。而胖子们来此是为了投入到大自然之中,亲近、感悟大自然,尽管大汗淋漓,气喘如牛,腿也快迈不动了,但他们依然坚持,…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的“军火库”中贮备有各式各样威力强大的“武器”。当大自然发怒时,就会使用这些武器将地球居民的生活扰乱。 让人惊奇的是大自然的武器中最强大、最厉害的不是地震、大火、洪水和干旱,而是风。 风的威力 在美国每个星期发生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高达约10亿美元,而按照美国保险公司的统计,这其中70%是由风引起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想到风的威力竟如此之大。美国国家风工程学协会主席、环境工程学教授密歇尔说,风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巨大的灾难性结果真是令人震惊和沮丧,而实际上我们本可以减少这种损失。 1992年席卷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德鲁飓风刮倒了14.1万座房屋,密歇尔说,那些房屋建得实在太不结实.根本无法抵抗强大的飓风,这次造成了52人丧生。 现在已知飓风和龙卷风是最具破坏力的风。最近,美国国家气象局又认识了其他两种强风来源。一种是雨雨带来的风的强泻气流;另一种是当强泻气流撞击地面时产生的水平直线风。上述这些对风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密歇尔说,我们目前对风的了解实在太少,我们几乎不产风工程学。在4M前,密歇尔就提出了应该对地震、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作一个大规模的整体研究,但是政府并没有重视密歇尔的建议,只是拨了很多钱研究地震...  相似文献   

9.
临海弄潮扬帆,步出户外亲近大自然,甚至在享受冰漠淋时,如没有晴空艳阳作伴该多无趣?阳光不只是在夏日清晨给我们一个好心情,还能帮助我们的肌肤制造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促进人体吸收食物中的钙质及磷质,从而加速新陈代谢,让我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0.
水体富营养化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行为的惩罚——当我们污染了水体,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体系,最终也就破坏了我们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陈家忠 《科学之友》2002,(12):25-27
古代作家和诗人们留下了浩若烟海的脍炙人口的描绘大自然的美丽篇章,今天的作家和诗人们也用生花妙笔淋漓尽致地抒发着自己对大自然的一腔爱恋:刘心武将蓝色奉为生灵的摇篮,把绿色颂为生命的的象征,他说,碧绿加碧蓝是我们这个星球最美丽的颜色;雷加说,美的满分是绿色;童道明说,呼喊着走来的绿色,能让人心变软、变善、能让宽容战胜仇恨,能让春风扫荡残冬。能不爱绿色?能不相信爱绿可以成狂?女作家池莉说,对绿色我们永远向往……  相似文献   

12.
编读交友     
2000-2003年,改版后的《大自然探索》在广大读者的呵护和爱戴下走过了成长的岁月,4年,它从当初的双色胶版印刷变成了现在的全彩印刷。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内容为王”的办刊原则,使《大自然探索》在内容上日臻完美,深受读者的喜欢。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地选登了几则“铁杆Fans”的来信,他们对《大自然探索》的热爱可以说到了不思茶饭的地步。最令人感动的是我们“隆重”推出的超级小Fans——6岁的许晟迪。我们要感谢他的两个小柑果。 即将到来的猴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这里,我们特邀著名动物学专家张树义先生为我们撰文, 讲述他深入世界各地研究猴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的草木花卉,不仅具有美化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而且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是人们不太了解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花草的这些特异功能正逐步被人们所发现、解开.  相似文献   

14.
沙尘暴的肆虐和危害,让告别寒冬迎接新春的人们心情好不起来。这怪谁呢?当不断追求现代文明的人类失去理智失去对大自然应有的尊重时,大自然回报给人类的必将是灾难和惩罚。据资料显示,沙尘暴所波及的范围已占据地球表面积的43%。这是多么可怕的灾难!而且这样的灾难在无数次地被复制,且发作频率越来越高,目前人类尚没有有效的阻止办法。当2006年又一个春天来到的时候,沙尘暴竟从2月开始就提前而至,今后我们该如何应对它,不知有多少人进行过认真的思考?中国沙尘暴已成世界问题沙尘暴随着时代车轮的推进,在全球形成了4个主要的源区:北美、中亚…  相似文献   

15.
<正>大自然崇高而卓越,无论现在还是以前,我们都没有离开过大自然,我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但你了解大自然吗?你知道它正在翻天覆地的改变着吗?你探索过大自然的奥秘吗?来吧,看一下《大自然探索》,从现在开始,了解一下大自然吧。让我们携手揭示自然奥秘,再现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活动范围不断地扩展,仅靠直觉来辨别方位已远不能满足人们外出远行的需要,他们开始密切地关注大自然。他们观察鱼儿、鸟儿的迁徙,河水、海水流动的方向以及风向。最重要的是,他们观察到太阳、星星和月亮这些天体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一直面临着自然灾害的严重挑战,其中洪涝灾害在我国分布地域广阔、发生频率极高;因此,大自然的降水,就成为关系我们国计民生的大事;地形对降水量和落区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中国2/3的国土面积是山地;所以,研究和认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对防御洪涝灾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自有生命以来,人类与植物就有着千丝万缕而又无法尽言的微妙关系。通常。我们人类与植物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朋友,和平共处,共同参与地球大自然的组成。然而,我们与植物也常常是竞争对手,有时甚至搞得你死我活。植物在我们人类面前似乎毫无作为,只能任人宰割。不是吗?人类为了兴建城市大肆砍伐植物,无论原来是多么稠密的森林还是多么茂盛的草原,  相似文献   

19.
奇云 《世界科学》2001,(3):20-21
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 ,在新世纪时刻陪伴我们的一颗颗新“定时炸弹”已经悄然准备就绪 ,它们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原微生物。今天 ,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发现”人类。在医院和丛林诊所里 ,异常强大的变异细菌不断出现 ,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出对付它们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家园—一大自然,是由地表岩石、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内能和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不同地貌形态类型;气候水热条件差异造就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而水体则表现为海洋、河流、湖泊与沼泽。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诸如海陆变迁,气候冷暖干湿波动,物种的产生与灭绝,以及高耸入云的雪峰,深邃狭窄的河谷,波状起伏的高原,飞流直下的瀑布,翡翠般的湖泊,开满鲜花的草甸,发育钙华的山谷,生长着国宝大熊猫的川西北山地森林等等,不仅隐藏着无数的奥秘,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刊于今年8月13日至19日举行的“大自然探索之旅”夏令营活动结束之后,我们陆续收到了不少参加者的来信,盛赞此次活动的意义并写下了他们探索大自然的体会和感悟。我们特从中挑选数篇摘编如下,以让更多的读者体会大自然探索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