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近代经典物理学奠基人牛顿,是一位有着浓厚神学思想的近代科学家.文章首先介绍了牛顿的神学自然观,从分析其特征出发探讨了近代科学和神学的关系,得出近代科学史上神学和科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最后以牛顿的相关神学自然观思想为视角,剖析牛顿机械论思想在具体科学思想中的体现和作用,并以此来探讨神学和科学结合的可能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郭燕杰  李好 《科学之友》2009,(5):146-148
近代经典物理学奠基人牛顿,是一位有着浓厚神学思想的近代科学家。文章首先介绍了牛顿的神学自然观,从分析其特征出发探讨了近代科学和神学的关系,得出近代科学史上神学和科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最后以牛顿的相关神学自然观思想为视角,剖析牛顿机械论思想在具体科学思想中的体现和作用,并以此来探讨神学和科学结合的可能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发展史上,他创造的辉煌业绩可与哥白尼、牛顿的成就比肩,被认为是近代史中古典科学革命的领导者;他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总结出一套崭新的理论,对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气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飞 《大自然探索》1994,13(2):89-93
本文对中国古代气论中的准物理学思想与方法作了简要的归纳,认为可以用气论和原子论思想,来大致概括东西方两种不同科学观念和科学传统的主线,而以太论观念及其对近现代物理学的影响,正是气论自然观在西方近代科学中的投影。解决现代物理学前沿疑难的关键很可能在于跳出陈陈相因的原子论观念框架,从中国古代气论自然观中吸取有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启迪与联想。  相似文献   

5.
本系列文章已论述过的课题,其要点大多涉及现代(理论)物理中的美学蕴含。其实,它的渊源主要在于以牛顿力学为核心的近代经典物理;甚至可将其追溯到古代以至中世纪的自然哲学和科学文化。一般认为,牛顿是近代经典物理的代表,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包括现代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代表。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物理学科由近代物理演进为现代物理,其理论大系从基础到概念、从物理思想到数学表述,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和飞跃,理论水准则一而再地登峰造极。与此同时,由物理学的持续发展而不断锤炼着的科学美学旨意,也一而再地升华。牛顿力学得以构…  相似文献   

6.
论马赫的知识进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马赫的知识进化观的主要内容,接着分析了这一思想的科学基础以及与他的方法论现象主义的关系,指出马赫的知识进化观中含有很强的工具主义倾向,而且在马赫本人的科学实践中,他从知识进化的立场出发,批判了牛顿的时空观,并否认原子的实在性。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社会在文明的进程中,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思想交流、讨论与协作的必要性逐渐突显出来,而知识与学术界的个人成就也需要发表,并需要得到同行承认和更多人的理解。于是从古至今,科学共同体和组织化图景逐渐清晰起来——这从一些具有记载性的画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希腊学园——西方最早的科学组织古希腊的学园算得上是近代以来西方诞生的高等学府或科学  相似文献   

8.
永恒的牛顿     
王飞 《世界科学》2004,(1):42-43
1633年6月21日一个郁闷的夏日。罗马梵蒂冈宗教裁判所内座无虚席,决定近代科学方法论开创者伽利略命运的时刻终于来到……翌日,罗马教会宣布伽利略有罪,判为终身监禁。1642年,被软禁十年之后的伽利略凄凉地离开了人世。伽利略的离世如涅般的凤凰,就在这一年,人类在逆潮的灰烬中迎来了另一位横空出世的巨人——牛顿。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的发端是与爱因斯坦的名字联在一起的。他所创立的相对论曾引起了人们时空观念的变革。他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至今仍然对科学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就其科学观念的实质来说,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仍属于近代科学传统。与爱因斯坦相比,普里高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则更具有现代精神。它在许多方面,都对爱因斯坦的科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  相似文献   

10.
遗产与未来     
近代科学技术的历史已发展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程度,这也应归功于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的一些革命性的发现,这些发现和产生它们的思想,以及随后由此产生的技术,便形成了人们的遗产,这些遗产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本文拟集中精力简述几个主要问题。为此,详细地叙述这些遗产是很有必要的。上世纪末已创建了所谓的经典力学,或称之为牛顿力学。当时有些极有权威的物理学家认为:经典力学即牛顿力学将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十九世纪获得的两项伟大科学成就——詹姆斯·克莱克·麦克斯韦尔的电动力学,以及以原子结构理论为依据的路特伟格·波尔曼对热力学的解释。两者之间的统一在十九世纪末已被人们公认了。它们和艾萨克·牛顿力学一起构成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框架。这就是当时的物理学。同时,工业革命给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时期的西方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这一发展最初是以牛顿力学和后来的麦克斯韦尔电动力学以及波尔曼的热力学为基础。尽管已有这些成就,但  相似文献   

11.
魏屹东 《自然杂志》1999,21(3):170-173
本文对19世纪法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揭示出其科学思想从结晶学到发酵学,再到病原菌学和免疫学是一个逻辑地推进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科学方法是实现其思想的有力工具.而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结合,构成了他整个科学成就的内核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張磊 《科学通报》1956,1(12):1-1
一 偉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领袖孙中山,为了革命斗爭而寻求着思想理論上的依据,他熱切地向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进行学習,以概括自己的革命实踐。这样,他就終于提出了一些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是他的革命政綱——“三民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如果改良派的世界观可以看作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終結,那么,孙中山的哲学思想则是真正近代資产阶級哲学的开端。使它具有独特的面貌的是这样兩个重要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近代自然科学以其原始形态即未經概括的科学事实,作为重要的素材和內容出  相似文献   

13.
Ж.  ВИ  罗长海 《世界科学》1989,11(10):46-50
简单性原则和对称性原则,是两个方法论上的调节器;随着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这两个原则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哥白尼、布拉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的时代,认为科学理论具有简单性这种观点具有巨大的意义,“简单意味着能够解释一系列现象,因而可以把它比作已经解释清楚了的东西。相应地,复杂就意味着在简化世界图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A.菲  相似文献   

14.
山西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古建筑大省,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人们均能耳熟能详,而对于山西地域内的近代建筑大多数人却知之甚少.但社会和城市的发展是不能忽视的,不管地域、人文或者其他原因也不能阻断它的发展,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交融和碰撞,本文以孝义民居为例,对近代孝义古县城的近代建筑的文化表征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证明,伽利略的"自然之书是用数学文字写成的"科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17世纪以后科学发展和人类的思维深度,以至于牛顿在一片赞誉声中,从内心说出了真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伽利略就是托起牛顿的巨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剑 《科学》2006,58(6):26-28
任鸿隽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最为重要的组织者之一,他是中国科学社的灵魂人物,先后出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基会)领导人、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化学研究所所长等。他关于中国近代科学全面发展、优先发展与有序发展、国家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理念,通过这些职位与实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年是任鸿隽诞辰120周年,梳理他的科学发展战略理念及影响,不仅是对他的缅怀,对今天我国科学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鸿辉 《科学》2005,57(3):59-61
人类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科学革命:一次是17世纪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一次是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为代表的、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这两次革命的科学大师都站到了巨人的肩上.牛顿不仅站在伽利略、哥白尼的肩上,也站在阿基米德和托勒玫的肩上,他运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初步地、闭合地、确定性地回答了人类曾苦苦思索了两千年的问题:物体是怎么运动的?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则站到了牛顿等大师的肩上,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看到了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革命的局限性,利用近世数学工具,描绘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开放的、动态的世界,并无情地击碎了第一次科学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基于经典时空观的"确定性"理念.相对论摧毁了经典的时空观,量子论推翻了经典的确定论.人们不由得开始追问理性思考的合理性在哪里.伴随着自然科学各分支领域不断深入地探索和进展,拨开了层层迷雾,给迷惑、沮丧和彷徨中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扇窥视未知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两种文化的一次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雷 《自然杂志》2005,27(5):304-306
<海客述奇--中国人眼中的维多利亚科学>一书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科学文化早期碰撞时的情形并进行了一些反思.本文由此进一步探讨了科学本身的内涵,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以及科学文化如何传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期选载了两篇苏联关于科技革命的文章。凯德洛夫的文章探讨了科学与实践关系的发展历史,认为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科学走到了技术和生产前面,科学与实践关系的形式变化了,但实践依然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他还预言,根据带头学科更替的规律,生物学将成为带头学科,而后,心理学将发展为新的带头学科。《科技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粗线条地勾画了现代科技研究的八个方法论特点。其中提到科学的整体化趋势、辩证法化趋势,要求科学家本身去掌握方法论的武器。这些看法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科学与文化在近代中国多舛发展并渐进到20世纪的时候,丁文江的名字是应当被人们记起并应该给予格外注意的.丁文江首先是一位地质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兼具了作为"学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与为科学真理的探求所应具备的深邃的思维、不懈的探索,坚强的毅力的科学的思想者.本文仅就丁文江作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倡导者,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所做的推动与贡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