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生存环境破坏严重、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如何开发环保能源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免费、清洁的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不断有大型太阳能电站涌现,而且不断有国家声称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站。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发电技术日趋成熟,2004年全球安装的人阳能发电系统容量已超过1000兆瓦。最新的世界能源统计资料表明,太阳能发电产业在最近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正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技术,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在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聚焦后的太阳辐射能表现出强烈的非均匀特性,这给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带来很多挑战.针对这些挑战,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基于此,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等将对槽式、线性菲涅尔式、塔式、碟式4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存在的非均匀辐射能流分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光伏发电——中国低碳经济的希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容强 《自然杂志》2010,32(3):149-155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安装了约5.2MW光伏发电系统,预示着太阳能光伏是低碳经济的希望。笔者展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未来,重新思考光伏发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建议把支持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作为占领太阳能科技制高点,同时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策。  相似文献   

4.
阿碧 《科学之友》2005,(10):66-67
在生存环境破坏严重、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如何开发环保能源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免费、清洁的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不断有大型太阳能电站涌现,而且不断有国家声称要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站。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发电技术日趋成熟,2004年全球安装的太阳能发电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及LED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在简要阐述LED照明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的基础上,从太阳电池组件及蓄电池容量确定、DC/DC转换器、控制器、充电电路、LED驱动电路5个方面,介绍了一种太阳能LED路灯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而储能系统是太阳能维持稳定和持续热发电的关键.本文从现有3种太阳能储热技术出发,分析了热化学储能具有的高储能密度和可实现大规模远距离存储和运输的明显优势,介绍了现有的5种热化学储能体系在反应机理、反应模型和反应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个体系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针对反应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几种储能体系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循环性能的提高、高性能催化剂的制备、高效反应器的设计制造以及传热传质与化学反应耦合模型等.  相似文献   

7.
阿碧 《科学之友》2005,(19):66-67
在生存环境破坏严重、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如何开发环保能源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免费、清洁的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不断有大型太阳能电站涌现,而且不断有国家声称要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站.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发电技术日趋成熟,2004年全球安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容量已超过1 000MW.最新的世界能源统计资料表明,太阳能发电产业在最近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  相似文献   

8.
投资者和公用事业公司现在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越来越感兴趣,这是一种难度远比光伏发电技术低的替代技术(光伏电池直接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今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公共服务公司宣布(由西班牙太阳能发电开发商Abengoa Solar和Rhoenix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将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一个280兆瓦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厂的生产规模只有20兆瓦.  相似文献   

9.
桑洋 《自然与人》2009,(6):28-33
2009年3月,在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不言而喻,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成为我国大力发展的三大新能源。到2020年。核电从现在的近910万千瓦发展到7000万千瓦;风能发电规模将由3000万千瓦调整到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规模也将由180万千瓦调整到上千万千瓦。三大新能源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0.
2007年,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等一批开创性新能源项目建成,69项能源新技术在奥运场馆应用,绿色能源为奥运能源保障和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电网正在发生变革。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电网是一个用来将由一定数量的发电站发出的电能传输到大量不同级别的用户系统。设计和运行电网的标准,就是要将电能以一种有效的方式从数百个发电站传输到数百万的用户家中。这个系统储存电能的功能有限,所以如何预测用户的用电量就变得至关重要。电网的控制是基于每日的预测来进行的,而电能是由发电站通过传输网络输送到配电网络。大部分发电都需要由调节器来控制。  相似文献   

12.
由于目前风电并网比较困难,风电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其主要原因是风电的供电质量波动性非常大,其电压和频率很难满足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基于氢能可以设计一种功率补偿系统,而通过功率补偿系统调节后,可以大大提高风电的稳定性,从而使风电的电能质量达到并网要求,以实现风电并网发电。  相似文献   

13.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为发展智能电网提供了保障,且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文章在介绍了智能电网的概念以及输变电系统对智能电网的作用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别的柔性交流输电设备。  相似文献   

14.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非线性负荷的作用,使得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产生畸变,电网中出现了大量的高次谐波,使得电能质量下降。随着各类的非线性负荷的大量使用,电力系统谐波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已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电网装机容量不断加大,电网中电力电子元件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致使大量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造成正弦波畸变,电能质量下降,不但对电力系统的一些重要设备产生重大影响,对广大用户也产生了严重危害。目前,谐波与电磁干扰、功率因数降低被列为电力系统的三大公害,因而了解谐波产生的机理,研究和清除供配电系统中的高次谐波,对改变供电质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卢佳 《科学之友》2008,(4):135-137
对TGIS的目标、特点、体系架构以及功能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TGIS的电网图形管理功能和输电生产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景俊芳 《科学之友》2009,(10):59-60
电力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但企业管理方式尚未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在以成本管理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方面相当薄弱。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方向。因此,文章结合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现状以及行业特点。将战略成本管理的先进成本管理思想引入供电企业,针对现行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对供电企业实施战略成本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希望对供电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文忠 《自然杂志》2010,32(3):134-142
以晶体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和以非晶硅薄膜为代表的第二代薄膜太阳电池目前是光伏市场主流。第三代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发目标是在维持现有第二代薄膜电池沉积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基础上显著提高电池性能及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太阳电池的价格至每瓦0.5美元,甚至0.2美元及更低。笔者将简要综述近年来国际上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内容集中在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电池、硅纳米线(包括轴向、径向和单根)太阳电池和基于多重激子效应的纳米硅热载流子太阳电池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国家电网SG186工程的重要项目——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在山西省全省范围内开始全面推广应用。这个系统涵盖了电力企业用电营销流程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了财务会计的相关领域,这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正式地取代了以前的手工会计时代,电子计算器和笔正式退出了它的历史舞台。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虽然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变得省时,但也同时对所有从业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光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利用光能和电能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其他有机化合物,还原过程结合了光催化还原和电化学还原的优点,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简要介绍并比较光催化转化、电催化还原和光电协同催化还原CO_2的原理和特点,得出光电催化还原CO_2具备诸多优点,并对光电催化还原CO_2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吸收式化学蓄能是一种具有蓄能密度高、热损失小的热能储存技术, 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源的有效利用、工业余热及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余热等中低品位能源利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景. 介绍了吸收式化学蓄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对吸收式化学蓄能在工 质对遴选、系统和循环研究及样机研发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并提出了此项技术需要进一步 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