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地考察,从浙江3个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共发现了5份疑似史前灵芝样本(G1~G5),且均出土于文化层灰坑.经~(14)C放射性同位素质谱分析,证实田螺山遗址出土的G1样本距今约6817±44年,余杭南湖遗址出土的G2样本距今约5379±59年,千金塔地遗址出土的G5样本距今约4508±50年,分别属于河姆渡早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经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测,根据担孢子表观形态鉴定G1~G5样本为担子菌纲灵芝属真菌.河姆渡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史前灵芝与双鸟木雕头饰、玉器等巫用文物一起出土,推测当时巫已经在使用灵芝.史前灵芝样本的发现将人类使用灵芝的时间从汉朝推进到距今6800年,伴随着早期农业的形成,人们对具有灵芝外观的真菌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西周王朝因其广封诸侯、扩大统治疆域而著称.山东地区号称齐鲁之邦,即是源于西周初年分封的齐国和鲁国.然而,由于受到文献和考古资料的限制,这段历史中西周王朝经略东方、分封齐国的历史,却一直扑朔迷离.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和车马坑、祭坛等重要遗迹及带铭文青铜器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对西周王朝前期历史和齐国早期历史研究的强烈关注,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对该城址性质的认识.由于直接说明城址性质的材料有限,目前关于城址性质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保留在古代遗址中的植物遗存是研究遗址性质及功能的重要资料,陈庄遗址系统的植物考古研究显示,城址中保存了丰富的优良牧草草木樨属种子,结合车马坑等考古发现,我们推测这些草木樨属植物可能是战马的饲料,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陈庄城址可能是西周王朝早期东方军事城堡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距今约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的良渚文化得名于良渚遗址,它分布在中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文化.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职员施昕更在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了良渚遗址.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将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2...  相似文献   

4.
7600年前,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啊?就好像天文学中的"光年",如果说眼前有一束光是千百年前从某个星球射出的,想到这里,思维驰骋得让人无法驾驭.而现在,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湘湖村跨湖桥,距今7600年以前的人类生活遗址就这样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束光再一次让我们的思维无法着陆.现场一位考古队员情不自禁地说:"这辈子也许再也看不到像萧山跨湖桥这样精彩的遗址了."  相似文献   

5.
<正>1996年,成都平原上一系列史前遗址突现。在试掘中,出土了许多4000年以前的陶器和石器,在国内外引起轰动。那么,这批国宝级的文物现在怎么样了呢?最近,我对成都平原上的几处史前遗址进行一番走访,发现,同成都金沙遗址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批国宝备受冷落,保护状态堪忧。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包括新津县龙马乡的宝墩遗址、郫县古城村的郫县遗址、温江区万春镇的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空间扩张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起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考古资料显示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前仰韶时期(9 000~7 000 BP,BP表示距今年代,这里指距1950年)遗址数量少且分散;仰韶时期(7 000~5 000 BP)遗址数量显著增加,分布范围扩张至黄河及支流谷地;龙山时期(5 000~4 000 BP)遗址分布空间进一步扩张至丘陵地带。对比古气候和农业考古研究进展,显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粟黍农业的发展是推动文化扩张的主要动力,气候变 化则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7000年前考古遗址出土稻谷的小穗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云飞  孙国平  陈旭高 《科学通报》2007,52(9):1037-1041
稻谷小穗轴基部的离层形成的差异是鉴别野生稻、 粳稻和籼稻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长江下游的跨湖桥、罗家角和田螺山等3处距今7000年以前遗址出土稻的小穗轴特征观察的研究结果显示, 3个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所见的小穗轴可分为粳稻型和野生型2种类型, 没有发现具有籼稻小穗轴特征的稻谷, 表明距今7000年以前的水稻尚处于驯化过程中带有野生习性的原始栽培稻阶段, 粳稻是栽培稻的演化方向. 根据两种小穗轴比例推测长江下游在距今10000年以前开始稻的驯化.  相似文献   

8.
川西滇东地区前晋宁的两次构造运动及其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于1982年提出了四川会理的河口组和云南新平的大红山群内的不整合面、川西—东川地区双水井组(大营盘组)与青龙山组间的不整合面的实际材料,并分别将之称为川滇运动(距今19.3亿年左右)和西昌运动(距今14亿年左右)。本文拟对这两次构造运动的有关特征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考古学家奥斯汀·亨利·雷亚德爵士150年前在古亚述王国(如今的伊拉克境内)首都尼尼微遗址处发现了一个画有神秘楔形文字和星座图的圆形黏土字板,150年来,科学家始终无法破译这块字板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赵文轲  田钢 《科学》2013,65(2):38-41,4
正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的前提是考古目标的物性差异。不同时期古城墙建筑类型与建筑材料不同,从而有着不同的物性差异,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对这些古城墙遗址进行探测。城墙是我国传统社会城市的主要标志,其作为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都城学、城市学、城市规划学、历史学、文化学、军事学、建筑学、风水学、政治制度学等多门学科所研究。而随着近年来聚落考古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大遗址调查的需要,对城址的研究已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而城墙更是作为城址的显著标志而存在。因此,针对古城墙遗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考古学家在意大利庞贝遗址以北的一个古老庄园遗址挖掘出一辆由铁、铜和木材制成的古代战车,其制造年代距今将近2000年。这辆战车制作精良,其表面至今仍保留着绳索和花瓣等有机物的印记。发现战车的位置正对庄园的马棚,2018年,考古学家在此马棚发掘出3匹马的遗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早期被子植物花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承森 《科学通报》1993,38(17):1588-1588
中国被子植物花的化石仅在山东省临朐县中新世的山旺组地层里有过报道,被定名为大萼始苹果(Archimalus calycina Tao,1992)和拟槐蓝蝶形花(Papilionacea indigoferoides Tao,1992)。它们生活在距今1000—1500万年前.1991年夏,我们在黑龙江省嘉荫县的乌云组地层里发现一块较为完整的花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花化石。乌云组的时代暂时划归在马斯特里赫特斯至达宁期,距今约有7000万年。乌云组  相似文献   

13.
辉煌踪迹     
距今约4000年前,山西进入夏文化时期,夏文化的肇始地、养成地,都在今天山西南部一带。1976年对夏县东下冯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对晋中地区的夏时期文化考古,都证明了山西在当时的文化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辉煌踪迹     
《科学之友》2007,(7):34-36
距今约4 000年前,山西进入夏文化时期,夏文化的肇始地、养成地,都在今天山西南部一带.1976年对夏县东下冯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对晋中地区的夏时期文化考古,都证明了山西在当时的文化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甘肃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来的考古记录与旱作农业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中国北方早期旱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Dadiwan06探方的最新发掘成果, 根据黄土-古土壤序列、绝对测年(AMS 14C和光释光测年)、气候事件年龄和考古分析, 为Dadiwan06探方的地层沉积建立了6.5万年的年代框架. 考古材料分析显示, Dadiwan06探方完整记录了石英打制技术制品、细石器技术制品、大地湾一期文化以及仰韶文化陶器制品等分别代表中国北方原始采集狩猎经济、先进采集狩猎经济、早期栽培经济与成熟农业经济的4个不同发展阶段, 反映了大地湾遗址距今6.0万年以来由采集狩猎经济逐步向农业经济过渡的持续人类活动历史.  相似文献   

16.
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光释光测年和加速质谱碳14测年)结果表明, 水洞沟遗址SDG1, SDG2和SDG7地点含有丰富石制品的文化层主要埋藏于边沟河Ⅱ级阶地, 沉积物以河流-浅湖-湖滨相堆积为主. 旧石器文化层时代集中在距今3.5~2万年之间,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 分析认为SDG1的旧石器文化层时代略早于SDG2文化层, 而SDG2文化层时代和SDG7的相当. 边沟河Ⅱ级阶地粉砂质地层堆积时代跨度为72~18 ka, 基本上对应于末次冰期地层堆积. SDG2地层发育连续稳定, 沉积厚度大, 环境与文化信息丰富, 可视为水洞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的典型剖面.  相似文献   

17.
六千年来韩江三角洲的滨线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日 《科学通报》1986,31(19):1495-1495
韩江三角洲的形成,始于晚更新世中期,现在的地形轮廓是在中全新世海侵以后逐步形成的。研究它的滨线演进,对于掌握三角洲的形成、发育、演变规律,预测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变 化,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作者根据沉积相综合分析、~(14)C年代测定(表1)、地貌形态、田野考古、史籍记载、地图对比等方法,研究了韩江三角洲6000年来的滨线演进(图1)。在距今6000年前后,粵东的中全新世早期海侵达最大范围。韩江三角洲的滨线最北在潮州竹竿山麓。潮州南郊E3孔层6—5(~(14)C年代为距今5710±130年)发现少量的蜂腰双壁藻小  相似文献   

18.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年)出土的一件青铜刀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也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年~4500年。而中国的青铜器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明起源     
早在距今180万年前,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一带的先民就已经点燃了中华文明的第一堆篝火,从而也照亮了我们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发现之旅。现已查明山西省的旧石器文化遗存近400处,其中旧石器早期遗址的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这些遗址的发掘和发现,对研究人类的起源,探索山西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有着关系全局的意义。从180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到80万年前的匼河遗址,再到13万年前的丁村遗址、2万年前的柿子滩遗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在古代就已显现,可以说体现了中国人在技术与审美上的双重追求。中国的瓷器制造历史十分悠久,其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省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4200年。而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25—220年),其主要成分为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