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了8种多氯酚对小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L929, 人肝癌细胞HepG2的急性毒性效应, 并利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进行了多氯酚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研究, 得到了有效的毒性估测模型.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多氯酚结构与细胞毒性机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结果表明2-氯酚(2-CP)、4-氯酚(4-CP)、2,6-二氯酚(2, 6-DCP)、2,4-二氯酚(2, 4-DCP)、2,4,6-三氯酚(2,4,6-TCP)、2,3,4-三氯酚(2,3,4-TCP)均引起细胞凋亡, 而2,3,5,6-四氯酚(2,3,5,6-TeCP)和五氯酚(PCP)更趋向于引起细胞坏死. 为离体细胞水平的毒性风险评估及毒性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燃料电池协同处理含氯酚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荷炎  张兴旺  李中坚  雷乐成 《科学通报》2007,52(18):2214-2216
采用能作为电子受体的特征污染物氯酚化合物为阴极氧化剂, 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 利用阴极室协同处理含氯酚废水, 为有机废水的资源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研究表明, 该电池具有较好的产电性能, 最大电池输出功率密度为12.4 mW/m2, 库仑效率达到22.7%. 同时, 阴极室降解污染物的效果明显, 45 h内60 mg/L的对氯酚被完全还原, 对氯酚脱氯与电池产电过程具有明显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3.
有机农药和含铜、锌等无机农药协同毒性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本占  范瑞梅  盛治国 《科学通报》2011,56(25):2111-2118
目前我们对环境污染物毒性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对某单一化学物质在相对高浓度情况下的研究. 然而, 人们在其一生中很少只暴露于单独某一种化学物质, 而是同时暴露于多种低浓度的化学物质. 从公众健康的角度讲, 大家主要担心的是当两种和两种以上化学物质相互作用时, 两者能否产生不同寻常的协同毒性. 五氯酚、威百亩等有机农药和含铜、锌等无机农药皆被用作通用杀虫剂或木材保护剂, 两者在许多农田和木材保护处理场所附近的土壤和水体以及在普通人群的体液和组织中, 均发现同时共存. 我们最近的研究表明, 这两类物质共存时可以对大肠杆菌产生协同毒性效应, 其协同毒性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两者形成了亲脂性络合物, 促进了细胞对金属离子的吸收和累积. 此类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亲脂性络合物形成而导致的协同毒性作用, 可能是普遍存在于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之间的一种共同毒性作用机制. 这一假设是否成立, 尚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纤维二糖脱氢酶对锰过氧化物酶降解木素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峰  方靖  卢雪梅  高培基  陈嘉翔 《科学通报》2001,46(18):1523-1528
发现在白腐菌锰过氧化物酶酶解硫酸盐浆酶分离木素(CEL)时加入纤维二糖脱氢酶(CDH)能使木素降解溶出物质明显增加,CDH能促进锰过氧化物酶(Mnp)的降解作用,使CEL中甲氧基、羟基、酚羟基和总羟基含量减少,^1HNMR分析表明锰过氧化物酶处理加入CDH能使CEL中质子数进一步减少,实验结果证实CDH具有促进Mnp对木素降解的作用,从而表明CDH不仅能促进纤维素降解,而且也是木素生物降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食毒细菌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湖泊沉积层及污水沉渣中发现了一种厌氧菌,能够分解某些卤化芳香环烃,通过去掉其分子结构中的氯、溴或碘而使毒性大大降低。目前的废物处理工厂只是靠天然出现的厌氧菌降解有毒的化学物。迄今为止,细菌解毒的机理尚未得到广泛研究。厌氧菌本身很难处理,生长繁殖速度也较低。一位微生物教授认为,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是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发展而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由于将水产养殖进行密集化处理不仅能够节约土地和水质资源,同时还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这种养殖技术也带来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量水产养殖废水的排放以及处理不当引起了较严重的土壤、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文章在简单介绍水产养殖废水及其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就处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王积涛 《科学通报》1982,27(12):767-767
我们曾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与酚的反应以及芳氧基衍生物的核磁共振谱。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和铪同酚或取代酚的反应。在苯中,钛衍生物在氨基钠存在下迴流温度,锆和铪衍生物在三乙胺存在下室温进行反应,分子中两个氯原子均被芳氧基  相似文献   

8.
曹柳男 《科学之友》2008,(10):31-32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物质在实验室中不断产生,实验废弃物的危害性也日益增大。为了更好地研究实验室化学实验废水的处理办法,文章着重从研究实验室化学实验废水的特点和分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羟基自由基产生分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本占 《科学通报》2009,54(12):1673-1680
羟基自由基(·OH)被公认是生物系统中最具活性的活性氧物种,能导致生物体内DNA,蛋白质和脂质氧化损伤.目前,关于·OH的产生机理,最被广泛接受的是过渡金属离子催化的Fenton反应.五氯酚(PCP)是一种重要的工农业生物杀灭剂,主要用作木材保护.采用水杨酸羟基化法和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获等作为分析手段,发现H2O2和五氯酚的代谢产物之一四氯-1,4-苯醌(TCBQ)能通过不依赖于金属离子的途径产生·OH;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CBQ而非其相应的半醌自由基对·OH的产生极其重要.TCBQ和H2O2反应的主要产物被鉴定为三氯羟基-1,4-苯醌(TrCBQ-OH),其中的氧原子被证明来源于H2O2.基于这些数据和分析,提出以下假设:TCBQ和H2O2反应产生·OH不是通过依赖于半醌自由基的有机Fenton反应进行,而是H2O2对TCBQ进行亲核攻击,形成不稳定的三氯氢过氧基-1,4-苯醌(TrCBQ-OOH)中间产物,其可均裂产生·OH和三氯羟基-1,4-苯醌自由基(TrCBQ-O·).上述反应途径展示了一类新型的·OH产生机理,即·OH的形成不需要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过渡金属离子参与.该机理可部分解释五氯酚等其他多卤...  相似文献   

10.
棉酚是从棉籽或棉根提取出来的一种黄色化合物.1971年我国医药工作者发现棉酚有抑制雄性大鼠生育能力的作用.1972年以后,各地展开了大协作,现在全国已有十三个省、市和单位协作,对棉酚进行系统的研究.动物实验说明,棉酚能破坏睾丸曲精细管中的精子、精子细胞和精母细胞,从而破坏精于的发生过程,使精液中缺乏精子,达到抑制生育的能力.经过短期给药,停药后动物的生育能力可以恢复.还在小鼠、大鼠、豚鼠、兔、猫、狗和猴等实验动物进行了毒性观察,除狗对棉酚的毒性比较敏感外,对其他实  相似文献   

11.
有机氯脱氯转化的铁还原菌与铁氧化物界面的交互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脱色希瓦氏菌(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S12)是一株异化铁还原菌, 在厌氧条件下能够以三价铁(Fe(Ⅲ))为末端电子受体, 将其还原成亚铁(Fe(Ⅱ)). 本研究以脱色希瓦氏菌、铁氧化物(a- FeOOH)与有机氯(三氯甲烷和五氯酚)三者为基本要素, 构建了一个有机氯脱氯转化的铁还原菌-针铁矿界面交互反应体系. 结果表明, S12对照体系的直接脱氯效果较弱, a-FeOOH非生物体系具有一定的脱氯效果, S12+a-FeOOH交互反应体系的脱氯转化动力学显著提高. 体系中铁物种浓度的变化和氧化还原性能的表征结果显示, 铁还原菌S12促进界面脱氯转化的主要原因是S12能够有效促进吸附态Fe(Ⅱ)的生成, 并持续提高体系的还原能力. 这些结果将为铁还原菌-铁氧化物界面可还原性毒害物的脱毒转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冯北元 《科学通报》1982,27(17):1072-1072
棉酚是对雄性具有抗生育效应的药物,早在三十年前我国就曾报道食用棉油导致不育,后来发现其有效成份为棉酚,并作为男性避孕药试用于临床。有关棉酚的抗生育作用机理已引起重视,并证实棉酚能破坏精子的结构,抑制精子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棉酚存在着一定的毒副作用,据报道极少数个体在长期服用棉酚后,会出现低血钾肌无力症,其产生的原因尚未查明,据推测可能是Na,K-ATP酶受到抑制所致。毕晓峰等观测到棉酚对大鼠、豚鼠等肾皮质的Na,K-ATP酶有抑制作用,但符云峰等在家兔及大鼠肾皮质材料的实验中所得结果是棉酚对Mg-ATP酶有抑制作用,对Na,K-ATP酶无明显影响。因此,棉酚产生低钾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13.
毛颖波  陈晓亚 《自然杂志》2007,29(6):I0004-I0004
棉毒素(棉酚)是广泛存在于棉花中的植物次生代谢化合物,它在植物对外界的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大多数包括植食性昆虫在内的生物体具有普遍毒性。然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却能以棉花为食完成生活史,这说明棉铃虫对棉酚存在一定的耐受性。我们以棉花和棉铃虫为研究对象,分离了棉铃虫参与棉毒素解毒的P450基因(CYP6AE14)。CYP6AE14在棉铃虫肠中高表达,能专一地被棉酚诱导。当食物中存在棉酚的情况下,GIP的表达水平与棉铃虫的生长呈正相关。经过生物技术改造,获得了含CYP6AE14相应序列的dsRNA转基因植物。当棉铃虫进食这种转基因植物后,棉铃虫P450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对棉酚的耐受性大大减弱,用棉花叶片喂食时这些棉铃虫时,  相似文献   

14.
棉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由于具有多种生物医学功能,其中包括抗男性生育、抗肿瘤等,颇受各国有关学者的关注。然而对于棉酚是否有遗传毒性(genotoxic),文献报道仍有殊多分歧。本研究以牛多瘤病毒(BPV)DNA为靶子,探讨在正常pH值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物质在实验室中不断产生,实验废弃物的危害性也日益增大.为了更好地研究实验室化学实验废水的处理办法,文章着重从研究实验室化学实验废水的特点和分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酸性体系中纳米镍对2,4-二氯苯酚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丽  葛小鹏  李一  王东升  汤鸿霄 《科学通报》2011,56(16):1308-1316
纳米金属对有机氯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脱氯降解效果, 但在反应过程中其表面易形成氧化层覆盖, 并大量吸附目标反应物导致降解不完全, 而酸性体系可避免氧化层的形成. 对工业羰基法生产的纳米镍超细粉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谱仪(EDS)等微观结构观测与表征, 并就酸性体系中羰基纳米镍对2,4-二氯苯酚的脱氯降解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实验所用纳米镍的颗粒粒径为10~20 nm, 表面有一较薄的NiO 层, 其存在将对2,4-二氯苯酚的脱氯降解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经酸洗活化处理, 并在酸性条件(pH 3~4)下反应, 可使2,4-二氯苯酚大量降解, 并在4 h 内达到100%的去除率. 反应溶液中可检测到2-氯酚、4-氯酚、苯酚等降解产物的出现, 以苯酚为主. 反应过程中因消耗质子需要定期补加酸量, 以维持体系适当的酸度, 酸不仅起到调节pH 的作用, 更是作为一种反应物参与反应, 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脱氯降解反应进程. 酸性体系中纳米镍对氯代有机物的脱氯降解反应为二级反应, 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在 3 种不同温度(298, 306,316 K)条件下, 其脱氯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 分别为0.02, 0.2 和0.3 (g L h)-1.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啤酒废水的来源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几种常见的处理利用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啤酒废水的处理与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振钢 《科学通报》1980,25(15):720-720
棉酚(Gossypol)在国内已试用于近万名男性志愿者,确证具有良好的抗生育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棉酚的抗生育作用机理,以及其毒副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棉酚对人和动物Na~+,K~+、ATP酶、核苷酸、LH、FSH、睾丸酮等的影响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强化O3氧化偶氮染料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文容  裴海燕 《科学通报》2001,46(24):2049-2052
偶氮浓度被广泛应用于印染、纺织和造纸厂,因其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由其产生的废水是一种难以生物处理的工业废水,O3虽能与其反应,破坏其结构,但在投入量有限的条件下,偶氮染料分解不彻底,而且成本高,超声可以强化O3氧化偶氮染料能力,采用偶氮胂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声强化O3氧化降解偶氮胂能力,其试验结果表明:(1)与O3氧化降解偶氮胂I相比,超声协同O3氧化速度快,偶氮胂受O3分解产生的O自由基作用,生色基团被破坏,溶液的颜色消失,(2)在超声协同O3的作用下,偶氮胂I中-N=N-键断裂,形成硝基和亚硝基,苯环开环破裂,氧化形成羧酸,磺酸基断裂形成H2SO4,因此,溶液pH在处理过程中不断下降,直到3.2。  相似文献   

20.
我国某厂石墨电极废渣中二口恶英的指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盈  张庆华  吴文忠  黎雯 《科学通报》2000,45(6):578-583
研究发现我国氯碱工业中由于采用石墨电极,产生的固体废渣中含有大量二噁英,其总浓度高达 378.85μg/kg,二噁英各组异构体浓度指纹的特征表现为以四至八氯代的二苯并呋喃(PCDFs)为主,其中2,3,7,8位氯取代PCDFs占废渣中总PCDFs的80 %以上,而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Ds)的浓度仅处于0.015 μg/kg水平.根据二噁英国际毒性当量因子(I-TEF),计算出该电解废渣的毒性当量(I-TEQ)值为 21.65μg/kg,我国电解废渣中二噁英的这种典型的“氯碱指纹”,在该氯碱工业废水排放口附近的池塘底泥中明显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