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宇浩  王哲  傅小兰 《科学通报》2006,51(22):2648-2656
以前的研究发现, 物体的成因(是否人工制造而成)影响成人和幼儿对物体的命名和分类, 但没能说明成因影响物体分类的特异性, 即成因的作用发生在概念系统的哪个水平. 两个实验用前人研究的物体命名任务的变式, 检验了物体的成因对物体概念系统的领域水平(划分“人造物/非人造物”的水平)和基本水平(物体命名的水平)分类的影响. 结果显示: (ⅰ) 完成自由命名任务时, 人工制造条件的成因使物体被更多地分类为人造物领域的范畴, 而自然形成条件的成因使物体被更多分入自然物领域; (ⅱ) 用迫选任务强行改变基本水平的分类后, 领域水平分类的模式保持不变. 综合起来, 两个实验的结果说明领域水平和基本水平的分类可以分离, 而物体的成因对物体分类的影响只发生在物体概念系统的领域水平. 此外, 被试陈述的分类理由提示, 人工制造条件的成因可能导致被试自动推测物体的功能, 进而影响物体分类. 最后讨论了物体的功能对物体分类的影响, 以及新理论代替基于设计的人造物分类理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发现,用自然语言短句描述物体功能会影响人们对两可物体的分类.本研究请96名大学生阅读多个经过设计、筛选的两可物体,用自然语言呈现其"正常功能"和"异常功能",以此恒定并且排除掉自然语言中必然出现的句法成分,保留语义成分,以此考察语义成分对物体命名的特异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正常功能条件下将两可物体分类为人造物的比率显著高于在异常功能条件下将两可物体分类为人造物的比率,而且物体功能的合理程度评分越高,被分类为人造物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提示,人们对物体功能的理解在人造物分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结果支持基于用途的人造物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3.
风险决策主流理论以期望法则的计算为核心假设,认为决策者需要进行"加权求和"的期望值计算过程.为检验这一基本假设,本研究采用相同的视觉材料设计了两类任务:将"%"看成"概率"的概率决策任务(风险决策)和将"%"看成"比例"的比例决策任务(计算决策).两任务均要求被试选择自己偏好的选项.考虑到被试在比例决策任务中须执行"加权求和"的期望值计算,方能使其收益最大化,我们推测,若被试在概率决策任务中也是根据"加权求和"规则做出决策,我们应当会发现影响"期望值计算"的诸因素(如计算难度、算术能力)同时影响两类任务.结果发现:计算难度和算术能力只影响比例决策任务绩效(其反应时更长,基于期望值选择的比例更高),但不影响概率决策任务绩效.相反,与"期望值计算"无关的"概率能力"和"感觉寻求人格"只影响概率决策任务绩效,但不影响比例决策任务绩效.该结果表明,概率能力和人格对风险决策的行为绩效起调节作用,人们在风险决策中可能并未按照期望法则的精确计算方式做出决策.期望法则家族理论将"加权求和"结果作为人类风险偏好的单一指数,或许是一种人为创造的错误指数.  相似文献   

4.
看到周围有人打哈欠,我们自己可能也会跟着打哈欠,这种由他人哈欠诱发的哈欠被称为传染性哈欠.传染性哈欠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原因和机制的分析还非常有限.哈欠的社会功能假说认为,哈欠可能具有交流功能,用以传递威胁或预警信息,使得哈欠的传染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然而,该假说更多的基于动物观察推测而来,少有实证探讨,在人类群体中相关考察更是稀少.基于这一假说,研究对60名大学生采用社会压力任务激活应激状态,监测心电反应并通过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中文版与放松状态主观评定问卷对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自我评定,采用眼中读心任务测量心理理论,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斯坦福嗜睡量表控制睡眠状况和警觉程度,考察心理应激与传染性哈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心理应激会显著增强传染性哈欠,却不会影响自发性哈欠.同时,被试的心率变异性越高,对应影响越不明显;心理理论越高,对应影响则越明显.上述结果为哈欠的社会功能假说提供了支撑,提示传染性哈欠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可能承担着重要的交流功能,有着特定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5.
占友龙  肖啸  谭千保  钟毅平 《科学通报》2020,65(19):1996-2009
脑成像研究发现,风险情境下的道德决策可能与经济决策存在着相似的神经机制.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人们在社会风险情境下完成道德决策时是如何权衡自我与他人的得失,尤其是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当前研究采用两难情境启动范式,通过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技术考察了声誉损失风险下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行为和神经反应的影响.被试被要求在高或低的声誉损失风险情境下,选择是否牺牲自我利益去帮助困境中的主人公(朋友、熟人或陌生人),且决策时的帮助选择、决策时间、主观不愉悦感受和脑电数据会被记录,并对EEG(electroencephalograph)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行为结果发现,低声誉损失风险下被试对朋友的帮助选择要显著高于对熟人的,且对熟人的也显著高于对陌生人的,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利己倾向";与朋友和陌生人相比,被试对熟人的帮助决策消耗了更长的时间,体验到了更强烈的不愉快感受,表现出一种有趣的"熟人效应".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同样表明低声誉损失风险下被试对熟人的决策诱发了更大波幅的与情绪反应有关的P260和N2成分,以及与认知推理有关的LPP(300~450 ms)成分,并相应引发了更大的δ频段(1~4 Hz, 200~300 ms)和α频段(8~13 Hz, 300~600 ms)能量活动.然而,这些指标上的差异在高声誉损失风险下均显著减弱或消失了.结果表明,指导人际间道德决策的道德原则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利己的利他倾向",人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会给决策带来情绪和认知的负荷,而声誉关注在抑制自私倾向和消除不确定性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错误后适应指个体在犯错后所做的以减少后续错误为目的一系列调整.错误后适应对于我们的生存和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但是,错误后适应的产生机制至今仍存在争议.本研究考查了注意网络功能与错误后适应的关系,发现注意网络的警觉功能对错误后适应有显著影响:高警觉被试较之低警觉被试能够更有效地完成错误后适应.在达成同样程度的错误后正确率提升的情况下,前者所付出的反应时代价显著低于后者.另一方面,高低警觉被试在平均反应时和平均正确率上均没有差异,说明两组被试之间错误后适应上的差异不能归结为基本反应速度的差异或者错误概率的不同.因此,错误后适应受到警觉水平的显著调节.整合当前结果与相关文献,我们提出错误后适应包括监测错误、警觉提升和认知调整3个关键加工.高警觉者在警觉提升这个环节具有优势,因此能够更为高效地完成错误后适应.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14,(7):9-9
正一项新研究发现,残留在墙壁或家具上的香烟味(即三手烟)可能对人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对于会把被三手烟污染过的玩具等物体放进口中的婴幼儿来说更危险。科学家说,三手烟会损害DNA,并且有潜在致癌性。研究发现,含有超过4000种化合物的二手烟(即吸烟者喷出的烟雾)会久久停留于室内,这些化合物能够与室内污染物例如臭氧和亚硝酸反应,形成可能的致癌物。去除三手烟的最佳办法是扔掉受  相似文献   

8.
空间低频滤波对人类整体和局部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测量血液动力学反应, 研究空间低频滤波对周边视觉加工刺激整体和局部性质的神经机制的影响. 实验中使用的复合字母具有宽带空间频率成分(宽带刺激)或通过反差平衡技术滤除其空间低频成分(CB刺激), 随机呈现在左或右视野. 被试分别辨别复合字母的整体和局部形状. 实验发现, 与注意局部性质相比, 注意宽带或CB刺激的整体性质在中央枕区皮层引起更强的激活. 注意整体性质还在右侧颞顶联合区(宽带刺激)和右侧梭状回(CB刺激)引起更强的激活. 注意CB刺激的局部性质激活中央额区、双侧额下回和双侧颞上回. 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整体和局部性质加工的相互竞争对参与整体和局部加工的脑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性别差异对大脑的功能有影响吗?可否用外界力量干涉大脑活动?如何通过学习让人变得更聪明?你的大脑里一定有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想不想对它多一点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科学家在几个有关大脑的热门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新进展、新认识。 认识猫和狗 大脑对收到的信息大部分都因为无关紧要而被“置诸脑后”,只对少量重要的外来信息产生即时的反应。大部分信息则储存于大脑皮层而成为记忆。你得感谢上帝,幸好大脑有此功能,否则你就会被视野中的所有物体和周围的各种声音扰得心烦意乱。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哪些信息是需要即时反应的,哪些信息是需要暂时储存起来的呢?研究人员通常是通过研究大脑特殊部位受损而丧失认知能力的病人来找出大脑主管认知的区域。目前,有大量的实验表明,大脑的额叶皮质区与高级认知能力密切相关。那么,在大脑的额叶皮质区有没有专门负责认识物体的神经元呢?有没有什么更直接的方法来研究我们是如何分辨出猫和狗的呢? 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能分辨出猫和狗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定义我们周围的物体;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行为。当我们走进一个房间时,我们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力气来辨认房中的物品;我们立即可以知道这是椅子...  相似文献   

10.
《科学24小时》2021,(1):36-36
日前,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指出我们可能都是多媒体时代的受害者——同时使用多种形式的数字媒体,可能对青壮年的记忆力带来负面影响.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就想搞清楚记忆和遗忘的原因.我们为什么会健忘?有些人的记忆力为何就那么好?数字媒体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记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招募了80名年龄在18-26岁(平均21.7岁)的志愿者,评估他们的记忆能力.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志愿者的脑电波活动和瞳孔直径变化,评估他们的注意力是否分散.结果发现,越是经常同时处理多个多媒体的人,测试中表现出的记忆力也越差.而其他指标看似和记忆力的衰退没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1.
李凡  韩布新  任俊  罗劲 《科学通报》2008,53(8):924-931
采用负性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 考察负性情绪对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SIgA)浓度的影响, 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技术、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实验回访等手段分析SIgA浓度变化趋势不同者在观看负性情绪图片时的脑电活动与心理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负性情绪图片成功诱发了被试明显的负性情绪, 但有的被试SIgA浓度升高(升高组), 有的则降低(降低组). 升高组被试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降低组被试. 实验回访进一步证实, 升高组被试在观看图片时更多地采取了情绪调节策略. 与上述心理与行为观察相一致, ERP结果显示, 降低组被试, 观看图片的负性程度越强, 相应的晚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越大, 这符合以往有关LPP波幅随情绪刺激的强度、唤醒度增高而增大的研究结论; 升高组被试则与上述趋势正好相反, 客观地证实这些被试在观看负性较强的图片时倾向于进行更多的主动情绪调节. 研究结果揭示了负性情绪导致机体免疫水平变化过程中脑电活动的相关变化以及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智琦  朱睿达  刘超 《科学通报》2020,65(19):1956-1966
集体自豪是个体由于本群体的成就或与外群体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而体验到的自豪感,其核心是对本群体的认同.例如,当我们都属于一个大群体"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的身份就成为了我们群体的身份象征.在我们不断加强的国家自豪感的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中国人本身对本群体和其他群体是更加"亲近"还是更加"排斥"?本研究招募成年中国公民为参与者,采用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自豪、积极和中性启动组.实验1选用情绪图片作为启动材料,采用独裁者游戏和最后通牒游戏范式测量个体的公平偏好;实验2选用文本作为启动材料,采用信任博弈游戏实验范式测量个体的人际信任.改变分配或投资对象为内群体(中国人)和外群体(外国人),并按照《道德基础量表》中的忠诚分量表得分高低,将被试分为高忠诚组和低忠诚组,检验国家自豪对内外群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和忠诚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忠诚组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内群体偏好.国家自豪启动能减弱内群体偏好,并会增加高忠诚个体的公平偏好和人际信任.未来的研究可区分不同来源的国家自豪,明确国家自豪的测量方式,探究其他可能影响国家自豪对亲社会行为效应的人格变量,并进一步研究国家自豪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普遍存在情绪面孔识别和理解的缺陷,是导致其社交/沟通障碍的核心来源.本研究选取了82名年龄在2~7岁的儿童,包括自闭症(ASD)儿童31名,典型发展(TD)儿童51名,基于多重因素混合设计实验,探索影响ASD儿童情绪面孔识别的主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分析ASD儿童情绪面孔识别的注视特征及加工模式,以及其对情绪面孔识别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类型、表情类别及表情强度对识别正确率具有主效应,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并共同影响ASD儿童的情绪面孔识别能力;同时情绪面孔识别正确率及反应时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ASD儿童对动态表情的识别能力显著优于2D和3D静态表情,具有动态加工优势.与TD儿童相比,ASD儿童存在特异性情绪面孔加工方式,对面孔区域的平均注视点及注视时间偏低,并且多关注嘴部及无关背景信息、较少注视眼睛等特征区域,倾向于局部特征加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表情材料、表情类别、表情强度及被试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共同作用并影响ASD儿童的情绪面孔识别能力,并且具有动态加工和嘴部注视的优势效应;动态表情更符合真实生活情境,可以作为情绪面孔识别干预的有效训练材料;特异性的面孔加工方式及眼动特征有助于理解ASD儿童的情绪面孔识别障碍,并可以辅助ASD儿童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4.
随着植物分类学家们所面临的经费压力的增加,大规模范围的植物标本采集将不再可能.显然,这有可能导致高质量的植物分类学研究. 植物分类学在生物学方面所处的领导地位与其在财政资助方面如此贫困,确实是极不相称的.分类群的准确鉴定对于大多数生物学研究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而使分类群能够被接受的分类命名是依据“模式标本”.因而,模式标本必须精心保存,以利于分类学家鉴定之用.在过去200年中,已积累了成千上万份模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气溶胶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段婧  毛节泰 《科学通报》2008,53(23):2947-2955
利用长期的地面降水和能见度资料, 分析了华北地区人为气溶胶对区域降水的可能影响. 首先, 根据1960~1979年的旬降水量资料, 用包含显著性检验的聚类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的自然降水量(这段时间被认为是没有受人为气溶胶污染的影响, 其降水被称为是自然降水量)进行分区, 同一个分区内, 降水的气候特征是相似的, 从而建立起分区中各个测站之间降水量的回归关系. 其次, 利用1990~2005年的能见度资料分析这些测站的能见度变化率, 选择能见度变化率的绝对值小于0.1 km/a的站作为参考站, 认为这些站没有受人为气溶胶污染的影响. 在上述每个分区内, 用参考站的降水量估算其他站的自然降水量, 实际降水量与该估计值之差即认为是由于人为气溶胶污染造成降水的减少量. 用1990~2005年的旬降水资料做了这种分析, 得到这段期间中每个测站由于人为气溶胶污染造成的降水减少总量, 并用统计检验方法证明这种减少是显著的, 从而得到人为气溶胶污染确实是使局地降水量减少的结论. 这一现象对夏季的降水较为明显, 可以认为局地的人为气溶胶通过对流活动影响到对流云的降水效率.  相似文献   

16.
棉蚜流行性蚜霉菌的利用研究——人工分离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良 《科学通报》1983,28(15):948-948
流行性蚜霉菌(Entomophthora fresenii)在我国广泛分布,并年年引起棉蚜等多种蚜虫的流行病,是一个有效地自然控制蚜虫的生物因素。美国学者MacLeod总结国际大量文献后指出:En.fresenii是蚜虫上广泛发生的真菌病原,有许多人企图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这个菌,但离开自然寄主没有被分离和培养成功。近年关于En.fresenii菌在国外只有极少数发生情况的报道,其他研究更少。在国内尚无人研究。为了利用该菌于防治棉蚜等害虫,我们首先摸索人工分离培养技术。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吕勇  刘亚平  罗跃嘉 《科学通报》2011,56(14):1112-1123
采用行为实验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通过学习-测验范式考察面孔再认中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 (ⅰ) 女性面孔更容易被记住, 且女性很可能比男性更擅长记忆面孔. (ⅱ) 旧面孔诱发的N170 波幅更大, 表明该脑电成分可受到面孔熟悉度的调制. (ⅲ) 女性面孔诱发的N170 波幅更大, 而男性面孔引发的P2 波幅更大; 前者可能与女性面孔可变化的特征较多、需要更大的心理负载有关; 后者可能与男性面孔可变化的特征较少、再认难度较大, 从而需要更深的加工有关. (ⅳ) 新旧面孔诱发女性被试的P1 波幅存在差异, 但男性被试身上不存在此现象, 提示女性的脑活动可能比男性更早地受面孔的熟悉度所调制. 此外, 女性被试对于新旧面孔还表现出P2, N250 波幅的差异, 且女性被试新旧效应涉及的头皮范围比男性更广, 这些都为女性较好的面孔再认能力提供了电生理证据.  相似文献   

18.
时距知觉是指对从毫秒到分钟级时间的知觉,而内部时钟模型是被广泛认同的揭示时距知觉机制的模型.内部时钟模型认为时距知觉包括时钟阶段、记忆阶段和决策阶段,其中时钟阶段是时间信息的累积阶段,是时距知觉过程的基础和核心,在实验中对应于向被试呈现需要估计时距的阶段,即时距呈现阶段.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通过设定时距呈现阶段的数学任务(实验一为中数判断,实验二为加减计算)的时间限制来引发不同程度的时间压力,考察了时距呈现阶段的时间压力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两个实验的结果均显示,时间压力条件下的时距估计相对于无时间压力条件表现出显著的低估倾向,这表明时距呈现阶段的时间压力显著影响了时距知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只要你亲手一试,你就会发现——‘物体不论重量大小、体积大小、物质成分如何,在同一高度向地球表面坠落,如果除去空气阻力(真空中)其下落速度是一样的。"这种运动被称为是匀加速运动,也叫"自由落体运动"。据说自由落体运动理论,是17世纪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试验的结果。但史料记载,年轻时代的伽利略在比萨大学任教时并没有真正实施这项试验,只是后来伽利略当了教授才在斜木板上做了铁  相似文献   

20.
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虽然有保护作用,但持续的注意偏向既会占用更多认知资源,也会造成焦虑,干扰个体的判断和决策.注意偏向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活动水平呈现负相关.本研究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技术并结合点探测任务,考察通过tDCS刺激改变左侧DLPFC的活动水平是否会减少对群际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与伪刺激条件相比,阳极刺激显著降低了对群际威胁的注意偏向.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面孔与探测目标一致时,在伪刺激组,被试对出现在威胁群体面孔后的探测目标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出现在无威胁群体面孔后的探测目标的反应时;而在阳极刺激组,并未发现注意偏向.这些结果表明,阳极tDCS刺激左侧DLPFC可以有效减少对群际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