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生物钟调节分子、生理和行为水平的节律,以适应环境因子的昼夜交替周期。生物钟与外界环境时钟失同步化会产生节律紊乱,从而对健康和认知造成不利影响。跨时区旅行以及夜班、轮班等社会性因素都会造成时差,导致主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失同步化,内在节律与环境出现失调。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历时差或需要轮班工作的人们越来越多,节律紊乱问题及其对生理、代谢、免疫健康和行为的影响应引起重视。随着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时差产生的机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一些物理、药物治疗方法以及饮食、睡眠和作息管理等措施被用以缓解或治疗节律紊乱及相关症状。文章对生物钟的调节机制,时差和社会性时差对健康、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目前的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春夏秋冬、昼夜轮替,是大自然的节律;生老病死、吃喝拉撒,是人类的节律。自然万物,冥冥之中都受一种节律的控制。累了要休息,饿了要吃饭,这种内在本能的节奏规律性,贯穿着能量补充和精力恢复的过程。如果打乱了这种有序的节律,产生了紊乱,会让你难以适应,甚至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18世纪的一天,法国科学家让·雅克·德奥图斯·德马  相似文献   

3.
生物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细胞的生命以细胞周期活动表现节律性,群体细胞的生命活动也同样以节律过程来维持,其节律形成以多个细胞同步生长-静止交替的过程来实现,自组织机制发挥主要支配作用。这一认识有助于理解生物整体结构维持的运动原理。  相似文献   

4.
所谓生物分子钟是指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生物通过它能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昼夜光暗变化等),并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或结束。比如植物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开花,海滩动物在潮汐周期的一定时期产卵以及人类的生理和行为活动包括激素的分泌、生殖周期、睡眠与苏醒等均离不开生物分子钟的作用。那么,分子钟在何处?它是怎样构成的,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无论何种生物,分子钟均有三部分组成,即将生物体内周期变化与外部环境变化相联系的输入途径;能够产生每天生理节律变化的自主起搏点以及使生理节…  相似文献   

5.
陈桂芬  林龙年 《自然杂志》2003,25(3):156-161
海马脑区存在各种节律的放电模式。在形成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的过程中,诱导产生不同的。放电模式,直接影响LTP的形成。海马LTP不仅与记忆机制有关,而且可能与联合性学习的机制相关,也影响到恐惧条件反射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水稻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葛磊  谭克辉  种康  许智宏 《科学通报》2001,46(9):705-712
开花是高等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近几年来对水稻开花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分析了水稻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过程的基因控制,以及环境因素与植物内在发育程序对控制水稻开花时间的基因的影响,阐释了与拟南芥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相似的水稻的花器官发育机制,简述比较遗传学中利用基因共线性对开花控制位点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与寻找更多的水稻开花基因并研究其功能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气体在固体上的吸附过程与生态动力系统中的 本增长动力学模型加以类比,提出了一种符合吸附-解吸作用机制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吸附过程的能量变经,建立了吸附过程的热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刘志民 《科学通报》1991,36(10):782-782
人外周血白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有昼夜节律,其节律伴有靶细胞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反应性的节律性改变,说明GR的昼夜节律有生理意义。已知,血浆GC浓度的昼夜节律十分明显,而受体又受自身同种激素的调节,因此,GR昼夜节律是否继发于GC节律值得研究。已知柯兴(Cushing)氏综合征患者血浆GC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消失或倒置)。为此,对GR的改变进行研究,证明GR的节律是自主的,不继发于GC节律。  相似文献   

9.
已经发现,人们24小时的起居周期是受激素分泌和体温起伏周期制约的。然而,人们体力强弱、情绪高低和智力兴衰表现出的周期变化,其内在原因是什么?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某种方法,寻找人类血相变化周期,从而揭示人体生理节律周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细胞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可以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而细胞体积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研究发现,细胞体积的变化能够调控细胞的力学性质、代谢活动、细胞活性、细胞繁殖和基因表达等生理活动.但是细胞体积和压力调控的力学机制,以及细胞体积的变化对各种生理过程产生影响的物理机制仍有待研究.本文将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关于动物细胞体积和压力调控机制的基本力学生物学模型,并讨论细胞体积变化对癌细胞迁移以及细胞黏附和脱黏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1.
纳米TiO2膜对罗丹明B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魏刚  张元晶  熊蓉春 《科学通报》2002,47(23):1793-1795
设计了固定床型光催化反应器,采用动态快速扫描UV-Vis吸收光谱考察了有代表性的难降解染料罗丹明B在纳米TiO2薄膜表面光催化降解反应动力学行为,发现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过程并不完全遵从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由此提出了其脱色降解过程为连续不可逆两步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了这一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光照和温度会产生以24 h为周期的节律性波动.与之相适应地,近地表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细胞周期等也会随着昼夜更替而改变,形成稳定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是生命体在自然环境中经过漫长的演化而产生的,但它并不是简单的被动适应,而是由内在的生物钟驱动的,主动与环境进行匹配的过程.那么,生物钟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生物钟重置的机理是什么?生物钟紊乱对人类的健康又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关心并期待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袁力  谢启光  徐小冬 《自然杂志》2019,41(3):168-173
浩瀚宇宙中,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的公转导致昼夜交替,四季更迭,风物长新。正因如此,地球生命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中的光照、温度、水分(湿度)、食物(营养)等环境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生物体只有适应环境节律性变化带来的生存压力才能保证种族的繁衍。所有的环境适应性中,生物体对光周期的适应最为重要。处于地球上不同纬度的生物,在一年之中感受到光强、光质和光照长度的节律性变化,会在最适的时间选择适宜的环境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生物钟调控机制,可以帮助生物体整合并预测内外环境信号近24小时节律性变化,进而通过调控机体生理生化和新陈代谢过程提高环境适应性。生物学家一直关注生物钟与光周期现象,相关领域已有许多重要研究成果表明生物钟参与调控动植物的光周期响应。  相似文献   

14.
行为振荡是心理加工过程中行为反应表现出的周期性动态变化现象,其研究方法主要包含以下3个构成因素:重置相位事件、重置事件和目标刺激时间间隔的周期性变化、目标刺激.在注意与知觉领域,研究发现其加工过程出现alpha节律和theta节律的行为振荡现象,为注意和知觉过程的动态变化理论提供了有效的证据补充与支持.同时,注意过程中的行为振荡与神经振荡同源于神经元抑制作用以及知觉过程中后者相位信息对行为反应结果的预测作用,揭示了心理加工过程中内在机制与外在表现相互影响、同步变化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行为振荡现象研究方法的构成因素,随后梳理了近年来注意与知觉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讨论了其与神经振荡的关系.最后基于行为振荡能够揭示心理加工过程的动态变化这一特性,提出未来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罗非 《科学通报》1992,37(12):1128-1128
我们知道,动物和人对伤害性刺激的感受性均存在日节律。不仅如此,某些药物的镇痛及局麻作用,游泳及束缚实验的镇痛作用也都受日节律影响。王复强等报道,针刺镇痛的效果也明显地受性节律的影响。 我们实验室过去曾报道,阿片肽参与介导针刺或电针镇痛过程,且不同频率的电针释放的阿片肽不同。有报道说中枢内源性阿片肽及其受体均受生物节律调节,因而,电针镇  相似文献   

16.
颗粒介质的类固-液相变过程除受材料性质影响外, 还与其运动速率和密集度有密切关系, 而接触时间数和配位数是表征该相变过程中颗粒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时间和空间参量. 本文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对不同切变速率和密集度下颗粒介质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 确定了颗粒材料在类固-液相变过程中接触时间数和配位数的参数特性和演化过程, 并结合宏观应力的分布特性, 进一步确定了颗粒介质在液态和固态相互转化中的动力学机理, 讨论了颗粒介质在由快速流动向慢速、准静态转化的相变过程. 通过对颗粒单元相互作用的细观数值模拟, 获取了颗粒介质在宏观上的动力学行为, 为研究其在不同相态下的本构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cDNA阵列技术鉴定拟南芥生长素应答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方  胡玉欣  李家洋 《科学通报》2001,46(23):1988-1992
生长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为系统地鉴定生长素应答基因,采用cDNA阵列技术检测以拟芥悬浮细胞系经IAA处理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从13824个cDNA中克隆中筛选到50个差异表达克隆,这些生长素应答基因分别与信号转导、逆境反应、衰老、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与转运等功能相关,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明了生长素的广泛作用,为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另外,初步鉴定了一个受外源生长素抑制的叶绿体蛋白酶调节亚基ClpC基因的功能,证明该基因在衰老叶片中被诱导,是一个衰老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8.
王青伟  丁荣晶 《自然杂志》2021,44(2):103-108
阿霉素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但心脏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防治方面现有证据仍不足。文章梳理了有关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致病机制与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提供更广泛的治疗思路和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药物可以选择性地阻滞心脏内神经系统,控制心跳节律,为千百万高血压和心脏病人带来了福音。近来发现基因能够巧妙地控制心跳,这一发现为创造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无甚副作用的第二代心血管药物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张桂忠 《自然杂志》2013,35(3):217-221
英国杰出的生理学家阿奇博尔德·希尔因有关肌肉产热的研究荣获1922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所发现的恢复热使研究者们对肌肉活动的生理过程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并对肌肉的生物化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在当时最终建立起肌肉工作的全新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对希尔荣获大奖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以纪念希尔卓越的科学工作和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