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双生  唐永康 《科学》2007,59(5):46-48
长时间、远距离、多乘员的载人空间飞行、深空探测和星球定居是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已经确定2018年重新登上月球,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并以此为前哨和中转站而使人类在2030年踏上火星,建立火星基地。此外,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日本也已启动并正在实施类似计划。中国正在实施无人绕月工程计划,下一步开展载人登月计划已成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登月火箭双点燃自1959年苏联发射“月球1号”开始对月球近距离观察,到1961年5月,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再到20世纪末的几十年中,美国宇航局组织6次登月飞行,在月球上采集了382千克的土壤和岩石,进行了上百次试验,发现月球上除有些冰、稀士、氦-3外,什么也没有。人类开发月球,寻找矿藏的计划,从此由热变冷。进入21世纪,月球探测在一些企业家的推动下,又出现高潮。中国启动了嫦娥工程,要在2006年底发射绕月卫星,搜集月球资料,进行月球土层厚度探测等活动。美国航天局决定2018年再次登月飞行,各项研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印度、日本…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勇气号"火星车顺利登陆火星,这颗远在上亿千米之外的"红色星球"再次点燃了人类探索的激情……早在2010年6月,中国志愿者王跃就参加了在俄罗斯进行的人类首次全面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火星-500"试验,人类去火星与登月相比,还要克服哪些特殊的困难呢?发射重量将大大增加火星探测以难度大、失败率高而著称。统计显示,40多年来,世界各国发起的30多次火星探测计划中,有2/3以失败告终。与登陆月球相比,人类登陆火星最显而易见的困难就是太空飞行的距离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4.
登月以来最艰巨的飞行任务美国东部时间2月3日零时22分(北京时间当天13时2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以接近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为主要目标的为期8天的飞行。这次飞行,是美国航天飞机本年度飞行计划中的第一次,也是今后3年时间内8次与"和平"号空间站会合飞行计划中的第一次。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接近并短暂悬停在距"和平"号10米以内的近处,为今年6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轨道空间站的对接作演练,  相似文献   

5.
若然 《科学24小时》2013,(6):56-56,F0003
<正>前苏联月球探测器从19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先后发射了24个"月球号"探测器,18个完成了探测月球的任务。其中,在1959-1968年期间发射了"月球1号"-"月球14号"探测器,它们探测了月球的背面,进行了绕月飞行,实现了在月面的着陆。此外,在1969-1976年间,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5号"到"月球24号"探测器,还成为月球的自动科学站。  相似文献   

6.
重返月球     
自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之后,世界范围内一度出现的"月球热"渐渐冷了下来。然而,经过30年的漫长岁月后,特别是美国的"月球勘察者"号1998年初探明月球两极存在着可支持生命的大量冰态水以后,"空间大国"的科学家和实业家们,最近重新燃起了对月球的热情,提出了"重返"月球的发展计划。这次的计划要比上次只是把人送上去的阿波罗计划更进一步,是要把月球建成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展的前哨基地。  相似文献   

7.
月球上的"文物" 在月球风暴洋西部地区,俄罗斯曾于1966年2月3日发射的自动月球考察站"月球九号"正静静地躺在那里,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软着陆时留下的.与它相距仅几百千米的是美国的"勘测一号".  相似文献   

8.
重归广寒宫     
1998年的1月6日是令航天界和天文界兴奋的一天,因为美国月球勘探测者号探测器在排除地面监控雷达故障后终于顺利升空了。美国航宇局25年后首次重返月球的太空探测计划由此拉开了帷幕。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从1959年起,美苏就开始陆续竞相发射形形色色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或  相似文献   

9.
上次乘坐阿波罗飞船的宇航员到月球上着陆已十二年了。现美国宇航局和科学家又在着手再去月球的工作。这比1986年发射大型太空望远镜去观察月球的办法更为有效得多。这项计划是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基地,把月球当成是去其它遥远行星上的舷梯,并要从它那里获得到地球大气圈外去建立殖民地所需的物质,还准备用氮肥来改造月球的土壤,使月球站上的人能在那里自己生产食物。美国宇航局负责人詹姆士·贝格斯估计在25年  相似文献   

10.
Lewin  R 范一超 《世界科学》1991,13(2):27-29
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FSON)是人体基因解译计划负责人.他以1961年肯尼迪总统决定将人类送往月球那样的口气,就该计划的重要性作了如此叙述:"为了彻底搞清具有30亿碱基对的人体遗传基因序列,最终需花去相当于将美国人送抵月球的十分之一左右的费用.但是,基因解译计划对人类生活所  相似文献   

11.
"克莱门汀"留下谜团 大约2008年10月,新一轮月球勘探又要开始了.届时一艘名为月球勘测轨道器(The LunarReconnaissance Orbiter,简称LRO)的太空船将飞临月球,它将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器和载人飞船选择最佳的登陆地点:还将研究月球环境辐射及其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而最重要的是,它要在月球上寻找水冰的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三太空时代,人类畅游星际空间或移居其他星球将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 1957年10月4日,俄罗斯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第一太空时代的到来,这一时代随着航天飞机在2010年完成最后一次飞行而宣告结束.第二太空时代始于2004年12月,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公布了“征服宇宙计划:第二太空时代行动方案与第三太空时代宇宙方舟计划”.第二太空时代行动方案是美国人将于2020年再次在月球上进行太空行走,并且于2037年首次在火星上登陆行走.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人类将于2040年开启第三太空时代,届时,人类畅游星际空间或移居其他星球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太阳能是新能源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太阳能的利用设想甚至从地球开始延伸至浩淼的太空。在日本因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后,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代核电的呼声日渐高涨。最近,日本一家公司公布了一项在月球上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月环”计划.希望把月球上的太阳能转移到地球上来。这项计划是近年来最劲爆的太阳能计划,也是最具创意的大科学工程设想之一。  相似文献   

14.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4,(3):42-43
月环?它可不是月球本有的构成部分,而是一项来自日本的雄心勃勃的计划——环绕整个月球赤道建设太阳能电池板,并将其采集的电力传输回地球。由于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日本国内的电力供应出现巨大危机。在此背景下,这项计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日本去年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到达月球。班在,该国的科学家们正计划最大限度地运用他们的技术,准备在1996年对火星作一次飞行探测。日本宇航科学家们相信,使用M—V火箭能够到达火星。他们可通过使用小小的探空火箭上的始终指向地球的中心轴、通讯天线和日光板来解决能量问题。因为当太阳、地球、火星三点偶成一线时,探空火箭便可得到充分的太阳能而无须靠日光板和太阳成一  相似文献   

16.
<正>阿姆斯特朗是登上月球的第一人。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艾尔德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陆月球,成就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一步。除了这两名宇航员之外,迄今还没有其他地球生物"驻足"过月球。2015年,美国计划到月球上去种植蔬菜,如果这个梦想得以实现的话,那么在月球上培育成功的蔬菜便有望成为植物界的阿姆斯特朗。人类的探月梦想永无止境。我国"嫦娥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备受世界瞩目,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航天组织随即竞相发布新的探月计划。在这些宏伟的计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想说服美国公众连续数年拿出全国预算的4%将人送上月球可是一件疯狂的事情,因此事先必须进行宣传。"——大卫·米尔曼·斯科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成功地实施并实现了月球探索,同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将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地"推销"给全美国公众。由于登月计划是一个历时长久而且收益模糊的项目,因此如果不能得到公众的长期支持和政府的资金投入,登月和太空探索都将很快走入死路。自从项目开始就不停地在为太空计划对社会进行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与中国接踵发射探月卫星,大有夺标竞赛之势。还有在一旁默默暗使劲的美国和印度等国家。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近来一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探月计划相继实施,用不了20年,沉寂的月球就会不断迎来人类的造访。到底是什么使人类突然认识到月球的价值?难道仅仅是能源吗?  相似文献   

19.
<正>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踏上了月球表面,迈克尔·柯林斯驾驶哥伦比亚号指令舱环绕月球飞行。"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成为阿波罗登月事件中最热流行语之一,‘鹰’指的是鹰号登月舱。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也为阿波罗的另外5次登月奠定了基础。阿波罗每一次登月都对着陆点做了精心的研究,并开展了  相似文献   

20.
登上火星,探索其奥秘,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俄罗斯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派宇航员飞往火星。俄罗斯医学研究所的三名医生——瓦·卢基扬纽克、弗·卡拉什京和伊·尼奇波鲁克于1994年9月1日进入地面模拟宇宙飞行装置"火星飞船"。按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批准的计划,这些试验人员将在这些装置里度过135天。下面就是试验人员介绍的情况。我们进入这个与世隔绝的装置已将近两个月,暂时还没有感到什么不适。时间过得很快,每天都很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