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1年5月7日,德黑姆大学无机化学教授托马斯·卡德沃斯·沃丁顿(Thomas Cudworth Wad-dington)年仅五十岁便令人痛惜地永别了人世。沃丁顿教授于1930年9月16日出生于布莱克里。在利物浦学院受教育。继而进入剑桥市的贡维尔和凯乌斯学院,在那里他先后被委任为研究员(1956)、化学教师(1957)和讲师(1962)。在1957至1958年间,他还担任剑桥市英国化学工业公司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龚昌德同志是南京大学物理系的中年教授,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物理学中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特别是超导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1982年,他和其他同志合作的“超导临界温度理论”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四等奖。之后他又转入其他方面的研究,并已取得成果。为此,本刊特地采访了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莫特(Sir Neville Francis Mott)、范弗莱克(John Hasbrouk Van Vleck)是共同荣获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三位物理学家。他们当中范弗莱克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莫特是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安德森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早年,安德森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是范弗莱克的学生。1967年到1975年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科普作家麦克斯·佩鲁茨(MaxPerutz)于 2 0 0 2年 2月6日与世长辞。佩鲁茨对现代生物学的贡献 ,无论怎样褒奖都不为过。他在解决蛋白质构造上的开创性工作、他对同事的鼓舞、他一手创建并指导工作的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这一切勾勒出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分子生物学。直到去年圣诞节———离正式退休已 2 2个年头了———他还活跃在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佩鲁茨 1914年出生于维也纳 ,他先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化学 ,继而于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完成其博士研究 ,在那里 ,他师从X射线晶体学的奠…  相似文献   

5.
正"轮椅上的天才"斯蒂芬·霍金举世闻名。他是英国物理学家,剑桥大学的卢卡斯讲席数学教授,在宇宙学和黑洞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令各国科学家赞叹不已。传奇人生1942年1月8日,霍金在英国出生。他于1959年进入牛津大学,1962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师从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丹尼斯·西阿玛。21岁时他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认为还有2年时间,可他不仅活过28个2年,而且在理论物理和科普方面都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6.
郭申元对于我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尤其遗憾的是,当我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郭申元却已经长辞于世(2000年3月27日),在他仅仅29岁的年龄,在他的抗癌研究正在有所突破的时候!也因为此,当这个出国10年潜心科研的年轻人去世的噩耗传来,中外同行无不为之扼腕叹息。郭申元的导师,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理查森称郭申元是“一位真正优秀的、  相似文献   

7.
我在哈佛大学的研究生生活是与J.范·维勒克的著名课程物理学中的群论在1954年同时开始的。其课程的纪念物——有限小群的乘法表——仍然装饰在杰弗逊实验室的演讲厅中。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世纪中这一课程不断变化,经过了很多人(包括我)的手后变成了霍华德·乔基教授笔下的样子。很自豪我说服了霍华德来发表他有价值的讲稿。这课程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物理学研究生们数学技能的增强;反映了李群对现代理论物理来讲  相似文献   

8.
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由于阐明了细胞内部生产蛋白质的工厂--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与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和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一起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当施泰茨博士获得诺奖后不久,<科学美国人>记者劳里·维格勒(Laurie Wiegler)就核糖体研究工作及影响等,对施泰茨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科学老人     
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科学院院士彼得·卡皮察(Peter Kapitza),这是对一位健在的科学老人的赞赏。卡皮察不仅有理论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的资质,他还对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同时也是苏联最早的科学组织者之一。卡皮察生于1894年,他在当时彼得格勒工艺学院物理系的艾布拉姆·约飞(Abram Ioffe)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在1921年,他被派送到英国学习,他在那里耽了许多年,在卢瑟福(Rutherford)领导下的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中进行工作。卡皮察在剑桥开始了他的低温物理学的研究工作,他为此荣获  相似文献   

10.
布赖恩·皮帕德(Brian Pippard)爵士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了为期11年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教授(即该校物理系教授),他同时也是金属电子结构领域的专家,具有化繁为简的天赋.  相似文献   

11.
吴忠超 《科学》2002,54(5):55-58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教授应邀出席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8月9日上午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先转道杭州参加关于弦理论的卫星会议并作公众演讲,再赴北京参加大会.此前,杭州接待单位浙江大学辗转找到我这个霍金的中国弟子,要我帮助接待霍金并为他的公众演讲当翻译.  相似文献   

12.
正菲利普·安德森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改变了凝聚态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领域。2020年3月29日,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逝世,享年96岁。在他的引领下,凝聚态物理学获得了长足发展。1977年,安德森凭借对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和磁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与其他人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研究超导体时,提出了安德森-希格斯机制,  相似文献   

13.
1972年,各国科学家都以尊敬的目光注视着美国老科学家巴丁(Bardeen),他在这一年再度获得诺贝尔奖金,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人。这一回巴丁是和两位比他年轻得多的库柏(Cooper)和施里弗(Schrieffer)共同获得的,他们三人合作创立超导微观理论的过程,如今在科学界已传为佳话。在他们于1957年提出超导微观理论之前,许多科学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中孜孜不倦地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就。若无前人的努力,巴丁等人成功是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14.
医学研究理事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然成长 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个夏天,一个苏联代表团来到剑桥要求参观“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当我把他们带到位于物理系卡文迪许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以它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11年荷兰人卡末林-翁纳斯发现水银具有超导性以来,已经有整整七十年的历史了。由于这种材料具有完全导电性(电流可以无阻地流动),完全抗磁性(在理想超导体中,可以把磁力线完全排除体外)和约瑟夫森效应(在弱连接的超导结上可产生交直流的超导电流)等其他材料不曾具有的特殊性能,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和深入研究。但是,这样优良的物质性能,至今未在工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得到广泛  相似文献   

16.
李辉 《世界科学》2012,(10):33-36
邵正中,1964年出生于上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6年至1998年在丹麦Aarhus大学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先进材料实验室的生物大分子课题组,以"仿生制备"项目中的若干成果,荣获了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些成果,是邵正中(第一获奖人)教授等人在二十余年对蚕丝和蜘蛛丝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取得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分析学家戈弗雷·哈罗德·哈代(God-frey Harold Hardy),1877年2月7日生于英国的克兰莱夫(Cranleigh)小城,1947年12月1日卒于英国的剑桥.他是现代数学史上的著名数学家.他卓越、丰富的数学成果,和他诚挚待人、提携扶助青年英才的高尚精神,值得后世传颂.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日起,2018年的诺贝尔奖陆续揭晓。其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教授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京都大学免疫学系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新型癌症免疫疗法。国际免疫学界对于两位一流免疫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期盼已久。之所以此次获奖在众多免疫学家意料之  相似文献   

19.
未来实验室     
未来实验室中子星有着奇妙的历史,这个意思完全不是指人们先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而却在过了30年之后才从现实世界中发现了中子星。现在,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19世纪30年代早期,剑桥的一位研究生钱德拉塞卡(S.Chardra-sekhar)着手进行了一项工...  相似文献   

20.
1941~1942学年,我在昆明的西南联大物理系念四年级。当时物理系非常之小,只有10位教授、10位教员、几名研究生,每个年级的大学生也不超过20名。当1941年秋新学年开始时,出现了一张新面孔,他旁听许多四年级和研究生的课程,并且参加所有的讨论——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