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曹维孝 《科学通报》1986,31(12):959-959
作者从四苯基卟啉、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与一氯二乙基铝-二氯乙基铝(倍半物)反应制备卟啉-烷基氯化铝,并成功地用它在室温下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 ε-己内酯开环聚合的速度与卟啉-烷基氯化铝  相似文献   

2.
水溶性有机锡卟啉酯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高义  杨频 《科学通报》2001,46(12):1002-1004
合成并用^1H NMR,元素分析,IR,UV-vis和电喷雾质谱法(ESMS)表征了以5-羧基甲氧苯基-10,15,20-三吡啶基卟啉为母体的二丁基锡(Ⅳ)卟啉酯化合物。在氯仿中以过量的碘甲烷处理,得到水溶性的二丁基锡卟啉酯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非水溶性的二丁基锡卟啉化合物对P388小鼠白血病、A-549人肺腺癌细胞几乎没有抑制能力,而水溶性的二丁基锡卟啉化合物对两种癌细胞都有很好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吴晓春 《科学通报》1994,39(22):2042-2042
TCNQ(7,7,8,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分子自1962年首次合成后,其性质,特别是它与多种分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和离子复合物在光电开关,光记录方面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利用TCNQ分子与反向胶束溶液中的超微粒子形成复合功能体系时发现,当TCNQ与超微粒浓度之比大于1/50时,TCNQ与反向胶束体系发生作用,表现出一些新的现象.本文对TCNQ在反向胶束中的性质和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为开发和研究TCNQ分子的复合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倪哲明 《科学通报》1962,7(11):46-46
N-苯甲酰-N-苯基羟胺已用于钒、铌、钛、鈨、镧、铀和钍的萃取。本工作报告从强酸性溶液中用此试剂的氯仿溶液萃取微克量钨的主要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苦杏仁酸(α-羟基苯基乙酸)是锆的专一试剂。锆与苦杏仁酸的羧基以电价结合,与羟基的氧共价结合。因此,将苦杏仁酸的羟基变为甲氧基是否仍能沉淀锆是一个有兴趣的问题。试验结果找出α-甲氧基苯基乙酸能从含数克氯化铵的pH0.8-1.4的锆溶液中析出白色粉末状的沉淀。经分析,得知此沉淀中锆和有机部分的克分子比为1:1,故此沉淀应系碱式α-甲氧基苯基乙酸锆。按苦杏仁酸锆能从强酸介质(高至5N盐酸)中沉淀及能溶于氢氧化铵,而此沉淀缺乏上述性质。由此可见苦杏仁酸之α-羟基经甲基化后,影响其氧的配位能力。  相似文献   

6.
曹维孝 《科学通报》1991,36(18):1389-1389
日本东京大学S.Inoue(井上)及其研究小组近十余年用四苯基卟啉铝化物,特别是四苯基卟啉氯化铝(TPPAlCl)和四苯基卟啉烷氧基铝(TPPAlOR)作催化剂对环氧化物、内酯等开环聚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表明用此型催化剂得到的聚合体分子量分布窄(1.05—1.20),能进行嵌段共聚合,并能将CO_2、酸酐等共聚到聚醚或聚酯链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稳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手段研究了不同氯原子取代位置的四苯基卟啉-组氨酸二元体系及其金属锌配合物的光谱性质. 结果表明, 苯环上氯原子取代位置的不同对卟啉的光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 组氨酸的引入对卟啉的激发态性质影响不大. 氯原子间位、对位取代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相差不大, 但其邻位取代自由碱卟啉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比间位、对位化合物低得多, 而对于锌卟啉其结果恰恰相反, 这种特殊性质主要归因于氯原子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8.
张如柏 《科学通报》1991,36(4):319-319
肼是较难氧化的物质,在酸性溶液中,在碳电极上电化学检测要求检测电位正于1.0V.用董绍俊等报道的方法,我们在750℃下对四苯基钴卟啉修饰玻碳电极热处理1h,制得修饰电极(简称HCME).首次发现这种HCME在酸性溶液中对肼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和极高的催化稳定性. 循环伏安实验发现,在pH2.5的磷酸缓  相似文献   

9.
李晔 《科学通报》2008,53(21):2576-2580
用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对四苯基卟啉、四甲基苯基卟啉、邻二氯苯基卟啉的锌、铜的络合物进行了表征. 铜邻二氯苯基卟啉在极性溶剂中吸收光谱蓝移, 并且产生一个新的电荷转移(CT)态的吸收带. CT态的荧光发射位于650 nm, 荧光寿命为8.4 ns. 反常荧光产生的原因是按照Marcus电子转移理论, 极性溶剂有利于增加溶剂外部重组能, 从而降低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能. 此外, 邻二氯苯基铜卟啉中的卤素原子的存在产生重原子效应, 从而增加了其三线态的寿命. 导致其三线态向CT态跃迁的几率变大. 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氢键、极性、轴配位的影响等因素被排除.  相似文献   

10.
陆冬生 《科学通报》1995,40(5):464-464
水溶卟啉作为光敏剂很可能在将来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是一种很好的抗癌药物模型化合物,因此从分子水平阐明卟啉与DNA作用机理,是近年来吸引人的重要课题.1990年,Lupin等人用位于卟啉Soret带和Q带的峰值功率较高的脉冲纪光共振纪发卟啉naman谱,研究卟啉与DNA相互作用时发现,水溶铜卟啉与DNA形成了纪发态复合物(exciplex),而其它金属卟啉衍生物则都不行.随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这种瞬态复合  相似文献   

11.
黄祖恩 《科学通报》1993,38(5):426-426
近年来具有高立体位阻、强吸电子性的五苯基环戊二烯基和四苯基环戊二烯基配体开始逐渐应用于主族及过渡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学研究中,但稀土元素领域仅见两例三价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报道:(C_5Ph_5)LuCl_2·THF和(C_5Ph_5)_2LuCl.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五苯基环戊二烯基配体易形成自由基,与稀土离子结合不紧密,其衍生物的溶解性能和结晶性能较差,而四苯基环戊二烯基配体在上述方面较前者有明显改善。本文利用Sml_2和C_5Ph_4HNa(1∶2),LuCl_3和C_5Ph_4HNa(1∶1)在THF中反应,分别得到(C_5Ph_4H)_2Sm·THF(1)和(C_5Ph_4H)LuCl_2·THF(2);在类似条件下,我们未能得到“(CsPh_5)_2Sm”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聚(2-甲氧基-5-丁氧基)亚苯基亚乙烯的超声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以对甲氧基苯酚和CH3(CH2)3Br为原料,在N2气保护下,经醚化,双氯甲基化和消除反应,超声合成聚(2-甲氧基-5-丁氧基)亚苯基亚乙烯(PMOBOPV)。通过与回流搅拌合成方法比较后发现,用超声辐照方法合成PMOBOPV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嵌入π共轭分子的双层类脂膜的制备及其伏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以金 《科学通报》1994,39(1):46-46
人造双分子层类脂膜(BLM)是利用简单膜模型系统研究复杂的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新技术和新途径.自60年代初Fishman首先在水相中制得双分子磷脂膜以来,双层脂膜系统已被广泛地用于模拟生物膜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现象的研究.本工作设计了一套制备不对称BLM体系的简易装置和膜电化学检测系统,并试验了膜中分别嵌入四氰基对醌二甲烷、四苯基卟啉、镍-四苯基卟啉以及富勒烯(C_(60))等π共轭分子修饰后的循环伏安行为.  相似文献   

14.
香兰素与对甲苯胺的希夫碱轻稀土络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国发 《科学通报》1989,34(2):111-111
过渡金属希夫(schiff)碱络合物已有广泛地研究。近十年来,稀土金属与各种类型的希夫碱络合物也有一些报道。 本文报告香兰素(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与对甲苯胺的希夫碱轻稀土络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这是一类新的希夫碱稀土络合物。  相似文献   

15.
聚四亚甲基醚对苯二甲酸酯与苯的激基复合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凤莲 《科学通报》1982,27(7):409-409
生色团的激发态在溶液中与苯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激基复合物;同样,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以下简称DMTP)分子的激发态也能在溶液中与苯分子形成激基复合物。图1中(a)(b)分别为DMTP和PTMGT的乙酸溶液加入不同量的苯后的荧光光谱图  相似文献   

16.
双核钴卟啉吸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晓海 《科学通报》1995,40(21):1958-1958
寻找在室温下有良好载氧性能的人工合成的载氧体,模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分子在载氧过程中各个亚基间的协同作用,是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人曾报道,一些双核钴(Ⅱ)卟啉在有机溶液中,低于0℃的条件下与O_2的结合有一定的协同作用,Hill系数n约为1.0~1.5.关于双核钴卟啉的吸氧动力学迄今未见报道.我们曾报道了一种双核钴(Ⅱ)卟啉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在室温下的吸氧热力学.本文报道这种配合物的DMF溶液在室温下的可逆吸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呼吸作用是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系列可以进行电子传递的铁硫中心、卟啉环等辅基,而后又逐步鉴定出这些辅基固定在一系列的蛋白质复合物中.最近,人们发现这些蛋白质复合物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而是倾向于结合在一起形成呼吸体.  相似文献   

18.
自组装构建DNA的纳米复合物以提高其基因治疗效果,是目前化学、生物和医药学交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四氧乙烯醚(C_(12)EO_4)与DNA之间弱相互作用构筑的复配体系溶液聚集体,探讨了复配溶液聚集体的组装结构、相结构转变与性能.通过温度改变控制DNA与C_(12)EO_4相互作用过程,确定了复配体系溶液聚集体结构的可控转变,建立了一种可控的组装方法.研究结果对DNA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聚集体的性质与结构的组装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聚苯胺导电复合物的二次掺杂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导电聚合物中,掺杂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是基于以下的事实:樟脑磺酸(CSA)掺杂的聚苯胺(PAn)用间甲酚做溶剂比用氯仿所得膜的电导率高10~3倍,并观察到聚苯胺的首次金属行为,在178K至室温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σ_(178K)/σ_(RT)=1.1.Heeger和MacDiarmid两研究小组最近的研究表明:间甲酚可使PAn-CSA卷曲的分子链展开,并使单极化子从定域转变为离城.PAn-CSA氯仿溶液所得膜用间甲酚气氛或涂间甲酚的方法同样可改善其导电性.MacDiarmid命名此现象为2次掺杂,以区别于原掺杂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2次掺杂过程对导电高分子主链的排列和构象产生影响,而不是以掺杂剂的存在作为提高导电性的必要条件.但至今未见对导电复合物的2次掺杂现象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成功地用现场乳液聚合方法制得导电态聚苯胺与氯磺化聚乙烯(CSPE)复合物的基础上,研究2次掺杂对其导电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沉积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薄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景志  杨新国  汪茫 《科学通报》2005,50(14):1450-1453
酸性介质中质子化的卟啉单元形成可电泳的物种, 利用该性质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的固体薄膜. 吸收光谱证明吸附的酸能够在薄膜形成后可逆地排除, AFM测试结果表明得到了均匀的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薄膜. 这项工作为解决大型分子阵列因溶解度低而不能溶液加工成膜、因升华温度太高而不能通过真空气相沉积制备薄膜的难题开辟了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