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都制定了各种环保措施,其中不乏一些奇特的招数. 英国 为保护蝙蝠立法 为了有效保持生态平衡,英国制定了一项保护蝙蝠的法律,该法律规定人们不得捕捉蝙蝠,同时也不许人们侵扰蝙蝠的"住宅".如果有人触犯该法律,将被处以1 000英镑罚款.因此,英国的蝙蝠生活得特别幸福.  相似文献   

2.
未来的世界将会出现空中喷气式飞行汽车,发明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科学家保罗·莫勒,他把该发明物称为"飞行器"。这种空中喷气式飞行汽车的外形是蝙蝠式样,它以每小时400公里的速度从车道开出,穿越空中航道,在天空作短途飞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都制定了各种环保措施,其中不乏一些奇特的招数。英国为保护蝙蝠立法为了有效保持生态平衡,英国制定了一项保护蝙蝠的法律,该法律规定人们不得捕捉蝙蝠,同时也不许人们侵扰蝙蝠的“住宅”。如果有人触犯该法律,将被处以1000英镑罚款。因此,英国的蝙蝠生活得特别幸福。  相似文献   

4.
正在人们的印象中,蝙蝠往往与黑暗、嗜血、恐怖相连。它昼伏夜出,生活在阴暗的山洞、森林或荒废的古堡里。也许世界上不会有动物比蝙蝠背负更多的"恶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科学地认识一下蝙蝠吧。发现蝙蝠会"武功"作为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兽类,蝙蝠除一般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形态特征:全身骨质轻,控制飞行的肌肉发达,后肢退化,拥有大大的耳朵。为什么大耳朵是适应飞行的体形特征呢?这是因为蝙蝠练就的一项独门"武功"——回声定位。蝙蝠飞行时,从口中发出超声波,用耳朵接收声波以便定位。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栖息地的缩减以及人们对蝙蝠的偏见,蝙蝠的种群数量正在迅速下降。其实,蝙蝠不是"恶魔",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生态环境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环境的恶化及栖息地的减少,蝙蝠正遭受着巨大的生态威胁,加之蝙蝠那实在算不上可爱的外表,以及在人类文化中的"负面形象",它们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目前许多种类的蝙蝠已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家最近在非洲发现了一种新的蝙蝠物种,其身体和翅膀上的皮毛都呈橙色。这种蝙蝠属于鼠耳蝠属,因在与世隔绝的宁巴山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宁巴鼠耳蝠"。早在2018年,科学家就在西非几内亚的濒危蝙蝠栖息地发现了这种蝙蝠,但科学家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确认它是一种新蝙蝠。  相似文献   

7.
蝙蝠栖息地     
<正>很多种类的蝙蝠都是群居性的,并且非常"恋家",喜欢待在一个固定的栖息地休息、哺育后代和冬眠。在冬眠以外的季节里,每个夜晚,蝙蝠都会"倾巢出动"寻觅自己的美食。亚洲在马来西亚的婆罗洲,游客可以目睹约两百万只皱唇蝠一下子飞出哥曼东洞穴时形成的"蝙蝠云"。  相似文献   

8.
洞穴追凶     
正近几年中,上百万只北美蝙蝠不明不白地神秘死去,令科学家们忧心忡忡。谁是杀害蝙蝠的元凶?科学家们进入洞穴,展开调查……在马默斯洞追踪罪魁祸首在美国肯塔基州中部猛犸洞穴国家公园,有一个名叫"马默斯洞"的洞穴。"马默斯"在英语中是"猛犸"的意思,因此马默斯洞也被叫作"猛犸洞"。马默斯洞既深又长,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洞穴。终年幽蔽、潮湿的洞穴里,正在冬眠的蝙蝠蜷缩着身躯悬掉  相似文献   

9.
蝙蝠是超过100种病毒的天然宿主,其中一些病毒对人类的伤害则是致命的,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病毒等,然而这些病毒却对蝙蝠没有影响,这是什么原因呢?目前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这或许与蝙蝠独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统有关。科学家认为,可以借鉴蝙蝠的这种能力研究出保护人类不受埃博拉等致命疾病伤害的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对澳大利亚黑狐蝠的基因和免疫系统进行检测,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研究人员研究了  相似文献   

10.
<正>吸血蝙蝠的血液大餐会降低它们的味蕾对苦味和其他恶心味道的敏感度,对于我们而言,血液是一种腥臭的东西,随便喝几口就会吐,最近有一项新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吸血蝙蝠为何会有这种独特的饮食爱好。该研究的成果将吸血蝙蝠添加到了味觉异常的动物名单中。海豚也位列其中,它们吃东西都是囫囵吞枣、整个下咽,从来不在乎味道这种浮云般的感觉。吸血蝙蝠和海豚一样,也不是美食家。该研究的作者,武汉大学的洪炜、赵华斌说:"吸血蝙蝠是唯一一种只食血的哺乳动物。"他们  相似文献   

11.
正蝙蝠具有超强导航能力,它们是如何在几小时内飞行几十千米觅食后,又准确回到起点呢?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蝙蝠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空间记忆能力,能利用标志物对周围空间建立起一个视觉"认知地图"。一个有力证据是它们具有类似人类的"抄近路"能力,当这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定曾经注意到许多动物的行为,会随着自然界昼夜节律的交替而改变.例如,当夜幕降临时,一些夜行性昆虫和蝙蝠等,就开始在天空中翩翩起舞;而不少家禽和鸟类则纷纷归巢.从整个动物界来看,根据它们昼夜活动的习性不同,可以分成为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两大类.例如许多昆虫由于它们的复眼能检测紫外光,而且又有灵敏的嗅觉等,因而具有夜间活动的木领、啮齿类动物由于其嗅觉系统特别发达,蝙蝠则由于有回声定位系统,因而也都具有夜行的习性.绝大多数鸟类(包括鸡、鸽等),由于在它们眼睛的视网膜上对弱光起反  相似文献   

13.
漫谈扁颅蝠     
许多人都以为蝙蝠是一类可怕的动物,说到蝙蝠就让人想起幽灵和吸血鬼.其实这完全是人们对蝙蝠的偏见,是人们对蝙蝠缺乏基本的了解.实际上绝大部分蝙蝠对人类来说是有益的哺乳动物,特别是食虫蝙蝠,有的种类一夜可以吃掉相当于它们体重1/3~1/2的昆虫,因此食虫蝙蝠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很大,是庄稼的卫士.还有的蝙蝠不仅吃虫子,而且性情温和,相貌可爱,习性奇特.扁颅蝠就是这样一类动物.  相似文献   

14.
驶过蔚蓝的天空,穿过飘逸的云彩,飞机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其中,我们要感谢雷达的发明。雷达会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电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然后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荧光屏上就能消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即使在黑暗的夜里,飞机也能安全地飞行。然而,雷达有此神功,蝙蝠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付子英  唐佳  陈其才 《科学通报》2020,65(8):656-664
揭开人和动物大脑方位感知与空间导航的秘密,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科学家通过对大鼠和蝙蝠等动物近50年的研究,使我们对大脑二维(2 dimension, 2D)导航的神经基础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研究发现,在海马和内嗅皮质等脑区有专门的导航细胞,包括位置细胞、网格细胞、边界细胞、头朝向细胞等.这些细胞及它们的"细胞域"可为2D空间导航提供"空间认知地图"或"心灵环境地图"和"指南针".然而,人和大量动物都生活在三维(3 dimension, 3D)空间中,大脑如何完成3D空间环境下的定位和导航?近年来,通过对爬行和飞行状态蝙蝠的研究,发现参与2D导航的那些细胞在3D空间下反应特性和模式均发生明显变化;蝙蝠属于社会性和群居性动物,研究还发现在其海马内存在社交位置细胞和目标方向角调谐细胞,分别负责获取环境中其他蝙蝠位置的踪迹信息以及目标的方向信息.由此可见,脑内这些空间定位细胞构成了导航的神经基础,并经过复杂的功能整合,构成了一个位于脑内的"微型全球定位系统",且在细胞水平上阐释了这种高级认知功能的原理.本文简要介绍了Nachum Ulanovsky等人近些年对蝙蝠大脑3D导航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电视避开仪的改进是尤为重要.文章从分析避开仪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吸血蝙蝠     
《大自然探索》2007,(10):70-70
9世纪的关于吸血蝙蝠的早期报道认为,吸血蝙蝠只攻击马、牛和猪,即便真的攻击人,其概率也是相当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2004年9月,秘鲁的康多康奇省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吸血蝙蝠袭人事件,大约有2300人被吸血蝙蝠咬伤,其中有上百人感染病毒死亡.2005年5、6月,巴西的帕拉州有700多人被蝙蝠袭击,有30余人死于蝙蝠叮咬后出现的狂犬病.  相似文献   

18.
蝙蝠葛中的新生物碱——蝙蝠葛苏林碱(Daurisol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锡文 《科学通报》1979,24(6):285-285
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根茎含有近廿种生物碱,含量较多的为酚性生物碱;已知有四种酚性生物碱属于双苄基四氢异喹啉类,即蝙蝠葛碱(Dauricine,Ⅰ)、蝙蝠葛诺林碱(Daurinoline,Ⅱ)、蝙蝠葛新诺林碱(Dauricinoline,Ⅲ)、蝙蝠葛可林碱(Dauricoline,  相似文献   

19.
蝙蝠属于翼手目,这是个普通常识.然而,最近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生物学家约翰·佩蒂格鲁却认为蝙蝠应与猴子、猿和人编入同一目中. 目前已发现的蝙蝠有950种.自1780年以来,编蝠在分类学中就独占一目一翼手目.这个目很庞杂,有1/5是巨蝙蝠,其余是微蝙蝠.佩蒂格鲁认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蝙蝠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我是研究蝙蝠的,这里和大家聊聊——蝙蝠已经不止一次地被推上风口浪尖了。2003年的SARS病毒,2013年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在非洲不时暴发的埃博拉病毒,以及2018年的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等等都被证实起源于蝙蝠。不仅如此,根据可靠的统计,科学家们在蝙蝠体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