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98年德令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视观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荷兰狮子座流星雨联合观测队 1998年 11月 13日至 18日在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观测站观测所得的数据,及同期中国其他地方的观测数据,分析了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的分布特征,提出此次地球所遭遇的流星群带呈3层结构.  相似文献   

2.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期间钠荧光激光雷达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波  易帆 《科学通报》2003,48(22):2380-2383
报道国内大型激光雷达对流星尾迹的观测, 用共振钠荧光雷达观测到2001年11月武汉上空狮子座流星雨的4个长寿命尾迹. 数据显示, 观测到的狮子座流星雨尾迹的参数与普通的偶发流星有较大的差异, 而与已报道的1998年和19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的结果类似. 流星尾迹的平均消融高度为97.95km, 与狮子座流星雨的进入速度(约72 km/s)吻合, 平均峰值密度为3380±2630 cm−3, 柱含量为(2.33±1.49)×108 cm−2, 都高于普通偶发流星尾迹的相应参数, RMS宽度为360 m, 寿命81 min, 为长寿命尾迹. 狮子座流星雨爆发前后共5个晚上的观测数据显示, 狮子座流星雨的爆发对背景钠层的柱含量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98年是绚丽多彩、奇特壮观的天文现象出现频繁的一年。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介绍,虎年最壮观的天文现象,当属难得一见的狮子座流星暴雨。根据国际流星雨观察组织推算,这次流星暴雨将在今年11月18日发生,这是东半球本世纪以来首次观察到的狮子座流星暴雨。当流星雨爆发时,成千上万颗流星从天空的同一点辐射出来,犹如节日的焰火,流光溢彩,绚丽夺目。这次流星雨的爆发顶峰在凌晨2时左右,届时我国正逢阴历三十,没有月光干扰,是全球最佳观测地点。  相似文献   

4.
希望重现 1533年(明朝世宗嘉靖十二年)10月8日(农历),夜四鼓,万星纵横流下,至天曙方已。这是400多年前在我国夜空出现的狮子座流星雨爆发盛况,可惜从此雄狮西去,狮吼的精彩演出西移俄国和美国。1998年11月18日凌晨,由于她早到了15个小时,只有少数的爱好者提早一天捕捉了她的前锋。 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之后,流星天文学家潜心研究如何改进流星  相似文献   

5.
相约九八 今年11月1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前后,苍茫天宇将上演一幕流光溢彩的狮子座流星雨爆发,届时将有上千颗流星划过夜空,持续数小时。我国正处在很有利的观测位置,而欧美正当白天,流星雨的辐射点在地平线之下,根本看不到,只好望天兴叹。为此,不少国外的流星专家都相约九八,他们将带上仪器,不远万里,奔赴中国,与我国的天文学家一起合作观测这33年一遇的强流星雨。  相似文献   

6.
对于天文观测爱好者和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狮子座流星雨观测通讯赛的同学,观测活动需按规范进行。另外,还可先阅读前面“33年仰天一啸的‘雄狮’”一文,以了解流星雨的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7.
追逐流星雨     
从1998年狮子座流星大爆发起,"陪你去看流星雨"一时成了高频度的流行时尚,城市中的少男少女们相竟体验,在流光溢彩的夜空下,享受烂漫时光,憧憬美好未来.与这不同的是,天文爱好者们得到壮美的流星雨带来的快乐,有时是在经过了艰难甚至近乎残酷的历程之后,他们得到的不仅是心灵的愉悦,还有难忘的历程和珍贵的图像、数字资料,以及日后岁月中的慢慢体味.  相似文献   

8.
上帝的眼泪     
早在1年以前,“坦普尔-图尔特”彗星从大阳附近的轨道疾驰掠过,由于它距日过近,因而焚烧产生出的众多残粒径直冲向地球,并在大气层中壮观燃烧,于去年11月中旬在我国北部上空形成颇为壮观的流星雨。 由于这些太空陨石来自狮子座方向,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狮子座流星雨。宇宙奇观,苍穹撒泪,许多年轻的朋友在感喟大自然美景的同时,都喜欢在心底许上一个诚挚的愿望。可是否也有人会像《上帝的眼泪》的作者一样,在思考一些更深层的东西? 不错,流星雨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一道风景,可我们在观赏它的时候却不得不远遁郊区,除了城市夜晚那不可避免的光污染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最新观测结果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国家“九五”期间投资建设的一项重大科学工程,其中GPS观测由27个连续观测的基准站、55个年复测的基本站和近1000个不定期复测的区域站组成[1,2].自1998年该网络开始观测以来,基准站一直连续观测,基本站已观测7期,区域站于1999,2001和2004年观测了3期.中国大陆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强烈,故GPS观测点密度越高越能准确地反映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总貌和细部特征,因此,目前区域站的观测数据是刻画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之关键所在.据1999和2001年两期GPS观测,前人已给出过中国大陆速度场的初步结果[3~5…  相似文献   

10.
爱不释手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桌面上恰好放着一张狮子座流星雨的照片,它是我国天文爱好者北京巡天会何景阳于1998年11月17日凌晨4时50分至5时10分拍摄的。那一条条流星的健美身影真是异彩纷呈,仿佛在诉说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照片的左边有一条流星,它上面是细细、淡淡的“尾巴”,下面是短、较粗且明显增亮的“身躯”。这原是一颗较小的流星。当它以每秒  相似文献   

11.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Shoemaker-Levy9号簧星的21块碎片逐次撞击木星.在这次撞击过程中,我国境内可以见到D,E,K,N,巳和S6块碎片撞击木星事件.在1994年7月17日至21日,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余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加200系列CCD照相机在B,V,I3个波段对木星和它的Galileo卫星进行了跟踪监测.我们共得到一千多幅清晰的图象和大量的观测数据.这些资料是国际上较为丰富的地面光学观测资料之一.特别是,我们得到了碎片民撞击期间木星和木卫一、木卫二的图象,这些图象和数据是国际上唯一得到的有关碎片PZ撞击木星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  相似文献   

12.
教你两招     
1998年11月18日,当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狮子座流星雨时,一个年轻的生命也像流星一样消失在夜空下,一双罪恶的手扼杀了她——马旻,一位14岁的少女。虽然,犯罪分子最终落入恢恢法网,但马旻再也不会回到同学们中间。 犯罪、灾难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可避免的,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必要的防范意识一定不能少。然而,仅有防范的意识,而无基本的防范本领,在突遇险情时也难脱魔掌。所以,平时积累一些脱险技巧,学习一些防身之术,才会使我们在遭遇灾难、面对犯罪时,不至于惊慌失措、应付乏术。在此,我们先教给大家几招对付坏人的“杀手鐧”,以后,我们还将教给大家其他的一些躲灾避险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一篇博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题目是《一生中必须做的100件事情》。其中,“观看一场流星雨”高居第39位。  相似文献   

14.
对地观测大数据处理:挑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航天航空飞行器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进行观测可以获得地球全面而系统的信息.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地观测领域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分析对地观测数据处理与服务的全流程及其算法的基础上,总结出"大数据时代"对地观测数据处理面临的挑战——"数据密集型计算"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系统平台、处理算法和服务模式3个方面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15日,北京天文同好会的一支小分队在会长王治国的带领下赶赴中国西南边陲傣寨——喊沙村.观测天象奇观日环食。他们在那里普及日食知识,为大家提供观测工具。到此旅游的少数民族游客为这撼人心魄的时刻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16.
能不能用低分辨仪器实现高分辨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观测方程和内禀分辨用仪器观测N个物理量fi得到M个数据dk的过程,可用观测方程(调制方程)描述:Ni=1Pkifi=dk(k=1,…,M),p为仪器的调制系数。观测方程可写为矩阵形式Pf=d(1)对于成像观测,被测量f为对象强度分布,P为成像仪器...  相似文献   

17.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08,30(4):185-188
2008年和2009年的夏季,中国大地将先后发生2次日全食奇观,其中2009年日全食的观测条件之好是十分罕见的。谨希望本文能对广大天文爱好者了解日月食观测的历史、科学意义和观看届时出现的日全食美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93年中山站南极“臭氧洞”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郑向东 《科学通报》1995,40(6):533-533
1985年英国科学家Farman根据地面观测资料发现南极“臭氧洞”后,卫星观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结果.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他们各自的南极站都加强了臭氧的观测研究.在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1992~1993年)期间,我们在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用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建立了地面臭氧观测,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极采用国际标准仪器开展臭氧研究工作.本文利用1993年中山站观测的结果,NOAA-11的TOVS的臭氧总量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9.
曹文达  季凯帆  宋谦  刘威卫 《科学通报》1997,42(21):2303-2306
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给当今社会提供了广阔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空间,在天文领域也不例外。随着INTERNET在世界各地的不断延伸和这项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提出了“天文远程遥在观测”概念。它是观测者利用自己本地的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等通讯媒介,向观测地计算机发送指令以实施观测的一种新型的观测方式。目前,欧洲南方天文台通过卫星信道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远程观测站,使异地观测成为可能。德国Heidelberg天文台也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在国内,云南天文台探测器实验室一直从事这方面的探索,并于1995年12月25,26日首次进行了北京—昆明之间的两点远程遥在观测实验。在此基础上,于1997年3月6日,7日,进行了昆明—北京—佛罗里达—犹他—弗吉尼亚—多伦多—南安普敦等多点跨洲际的联合天文远程遥在观测。  相似文献   

20.
中层大气臭氧的地面毫米波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琴 《科学通报》1990,35(11):838-838
近年来极区臭氧空洞的发现迫使人们去探测大气臭氧长期的变化趋势。已经使用许多实验技术来测量臭氧的总含量或垂直分布,对中层大气臭氧的地面毫米波观测则是射电天文学成就的延伸。该方法可以提供差不多全天候24h的连续观测数据,可以分析几分钟、几小时以至几年时间尺度内的变化。这里所提出的是在名古屋用地面毫米波观测技术所得到的中层大气臭氧的周日变化与垂直分布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