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周口店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被认为是会控制用火的直立人.1929年裴文中等人开始在遗址中注意石器和用火遗迹的收集.1930年德日进等人对上一年发现的部分疑为用火遗迹的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游离碳.基于德日进等人的分析结果,1931年步达生改变了自身此前对北京猿人用火证据的怀疑观点,认为在周口店主堆积中烧过的鹿角和骨骼标本是用火活动的证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四川峨眉龙门硐剖面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鱼类游泳遗迹:Undichnaunisulca(单槽波形迹),它由一条规则的波浪形正弦曲线组成,波长为28~32 mm,波幅为9~12 mm,波长、波幅较稳定,是一出露于下层面的下浮痕,并分布于同一层面.此遗迹种首次记录在三叠系地层中,目前是我国时代最早的脊椎动物遗迹化石记录之一.  相似文献   

3.
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4000年前稻田的植硅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的确认和研究, 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东亚地区稻作农业东传路线研究中的关键内容. 由于受到考古学资料和研究方法的局限, 一直没有发现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稻田遗迹. 在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识别了可能是稻田遗迹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胶州赵家庄遗址稻田遗迹土样的植硅体, 结果证明该遗址保存有4000年前的稻田. 这是中国北方首次采用系统的植硅体分析方法确认的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 对于东亚地区水稻东传路线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夏正楷  张小虎  楚小龙  张俊娜 《科学通报》2009,54(12):1742-1748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2005~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荥阳市薛村附近的南水北调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在薛村遗址揭露出大量的古地震遗迹, 主要有地堑、地裂缝和古代文化遗迹的错位等. 根据古地震遗迹与文化层(或灰坑)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判断古地震发生在商代前期, 大致时间在二里岗下层晚期到二里岗上层之间, 进而通过灰坑中木炭的AMS14C测年, 确定这次古地震发生在(2910±35)~(3165±35) a BP (或(3160±35) a BP)之间, 亦即日历年龄1260~1520 BC(或1510 BC)之间. 薛村史前地震遗迹迹象清楚, 年代确凿, 填补了中原地区这一阶段古地震记录的空白. 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对史前地震的了解, 拓宽了古地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而且也为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 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射电连续谱偏振观测是探测银河系星际介质性质的有力工具.中德6 cm银道面偏振巡天使用新疆天文台南山站25 m射电望远镜对银道面银经10°~230°、银纬±5°之间的区域进行了总强度和线偏振的巡测.历时10年,完成了世界上地基射电望远镜观测频率最高的银道面射电连续谱偏振巡天,揭示了银道面在6 cm波段的辐射分布和横向磁场取向.该巡天是国产数据描绘的银河系画卷,其较高的观测频率使得消偏振效应小,能够探测来自银河系更远处的偏振辐射.利用这些数据,巡天团队对银河系超新星遗迹、电离氢区、法拉第屏等多种射电目标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性结果:先后发现了4颗新的银河系超新星遗迹,其中在2011年发布的两个新超新星遗迹G178.2–4.2和G25.1–2.3是国内学者首次使用国内射电望远镜完成的发现工作;对70多个已知超新星遗迹进行了流量密度、偏振和谱的测量,首次探测到超新星遗迹G16.2–2.7、G69.7+1.0、G84.2–0.8、G85.9–0.6、G205.5+0.5和G206.9+2.3的偏振辐射,新的6 cm波段总强度测量还为确定20个超新星遗迹的谱指数提供了关键数据;完成了对巡天范围内可以准确估计6 cm波段流量密度的401个HII区的统计和测量,补充了国际HII区列表中对于延展HII区的数据缺失.在弥漫辐射偏振探测方面,发现了若干在低频射电偏振观测数据中无法显现的、在总强度辐射上没有对应体的高法拉第旋率结构.巡天数据已经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并一直被用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赵复垣  蒋世仰 《科学通报》2005,50(8):737-739
发现了三国时代魏国学者孟康为司马迁《史记》中关于景星的记叙所作的一则注解: “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 赤方中有两黄星, 青方中一黄星”. 在后来唐代人所撰的《晋书》和《隋书》等史籍中,也发现了几乎相同的记载. 这种“赤方气”记载所描绘的天象, 与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的带有光环结构的超新星1987A 的图像很相似. 考虑古代人虽然对一些天象的意义有错误的理解, 但是他们对所看到过天象的描述一般地是客观的, 他们不大可能凭空臆造出“赤方气”这种天象. 因此, 推测古代观察者很可能目睹过其遗迹中带有环结构的暴发时非常亮的超新星, 从而留下了“赤方气”的记载. 孟康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赤方气”说的学者, 而且他大约生活于公元180~250年, 出生时间很接近于公元185年. 考虑这两个条件, “赤方气”记载或许与暴发于公元185年的超新星(SN185)有关. 这一推测与部分 现代研究者测得的SN185可能的遗迹G315.4-2.3的距离参数相符合. 如果“赤方气”之说与超新星遗迹中光环结构的关系能够被进一步证实, 这一结果将再次表明, 在超新星暴发一段时间之后显示出环结构应是很普遍的现象. 这将是对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检验.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新的遗址,我们经常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它是什么年代的?考古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时间"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后,判断遗迹和遗物的年代,是研究的重要一步.时空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知道一处遗址的时间与年代,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寻找到它的位置和坐标,才能对比不同遗迹和遗物出现的先后顺序.那么,考古学研究是如何判断一处遗址的年代的呢?  相似文献   

8.
郑怡嘉 《科学通报》1988,33(11):844-844
超新星遗迹G78.2+2.1位于射电辐射和光学结构都非常复杂的Cygnus X区域。由于在这一区域观测者的视线正好穿过银河系的猎户座臂,因此证认比较困难。γ Cygni亮星正好位于这一超新星遗迹内,但一般认为它是一颗前景星。光学亮星云γ Cygni也和这一超新星遗迹位置吻合,但一般认为它是正常的H Ⅱ区,不过并不排除它和超新星遗迹之间有某种联系。在Higgs(1977)之前,一般认为这个超新星遗迹的角大小只有10′左右。Higgs等  相似文献   

9.
2008年寒露那天,秋雨不断,在这榨菜育苗移栽的时令,我们踏上了开往中国榨菜之乡--涪陵的大巴,不过目的不是榨菜,而是寻找都城遗迹.  相似文献   

10.
李文厚 《科学通报》1987,32(14):1117-1117
1985年笔者在陕西洛南进行野外工作时,首先在长城系高山河群地层中发现了蠕虫遗迹化石。以此为线索,又在洛南县北部高山河村附近的高山河群下部地层中发现了数量可观的古老动物的实体化石和遗迹化  相似文献   

11.
红蓝化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40亿年的"光化石" 化石、遗迹对于不少学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对象和知识来源.生物学是一例.三叶虫、始祖鸟、恐龙化石、北京人头盖骨等,都昭示着生命进化的奇妙过程,也印证着达尔文进化论这一伟大学说.历史学是一例.甲骨文的发现,以确凿的证据打破了西方学界对中国商朝存在与否的傲慢怀疑,印证了太史公<史记>的信史地位.而1980年发现的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刻祭文,竟然与<魏书>的相关记载几乎丝毫不差,魔术般真实地再现了一段上千年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鲁赣 《科学之友》2001,(9):10-11
近来,一股"恐龙热"席卷甘肃大地,所有的目光,纷纷投向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老虎口巨型恐龙足印化石群遗迹发掘现场. 在挖掘整理出的一片浅褐色地面(远古时的湖滩地)上,呈现出10组,140多个恐龙足印化石群遗迹.从现场看,恐龙并不是沿着同一方向行走,足迹显得较为杂乱,呈现出蜥脚类、兽脚类以及原始鸟类足印,还有一处呈现出恐龙翻滚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遗迹化石与拓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龚一鸣 《科学通报》1991,36(23):1803-1803
一、问题的提出 遗迹化石与拓扑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外遗迹学家未曾光顾的研究领域,从表面上看,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生物遗迹石化过程、保存过程的地质学特征和造迹生物的生物学属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编后     
在整个人类文明中,最令人着迷的问题大概要算宇宙的创生了.宇宙学很象考古学,考古学家根据大量化石和零星的“遗迹”复制出人类远古时代的模型,宇宙学家则致力于探寻宇宙早期自然过程所留下的“遗迹”,并以此推断出宇宙早期结构.那么宇宙创  相似文献   

15.
陈阳 《科学通报》1992,37(5):427-427
一、引言 类蟹状星云型(实心型)超新星遗迹是含有中子星或脉冲星的一类遗迹,它的膨胀演化,普遍认为是由它的脉冲星驱动的。 汪珍如和Seward对Einstein天文台的观测资料做了分析,发现脉冲星和同步加速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活动的遗跡探索宁夏河东沙区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仁之 《科学通报》1964,9(3):226-226
在我国西北部广大地区的沙漠中,保留或掩埋着不少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凡是曾经进入过沙漠的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古代遗物,甚至是城堡废墟。这些人类活动遗迹的存在,常常可以有助于研究某一地区在历史时期的变化,因此是历史地理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古代深海遗迹化石群落在沉积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晋慧娟  李育慈 《科学通报》1999,44(2):123-130
古代深海沉积,尤其是巨厚浊各岩系和复理石相均伴生着极丰富的遗迹化石,这些遗迹群落则成为恢复沉积环境和重建古地理格局的有效标示。重点阐述:(1)深海环境遗迹化石形成的特殊性及其组合特征,进而确认浅水和深水遗迹群落共生于一个沉积序列是判识浊流沉积层序的古遗迹学标志:(2)利用遗迹化石恢复古海水深度,含氧状况和沉积速度等环境指标的思路和方法;(3)深海遗亦相在环境解释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最著名的3座石头城中,位于东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是最高、最远而且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座西域古王城遗址.那里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与北道会合后西出的必经之地,也是今天中国与中亚各国公路交通的要津和著名口岸.这个地方在古代西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留下很多古文化遗迹和历史谜团,石头城的身世就是其一.  相似文献   

19.
《知识就是力量》2012,(8):F0004-F0004
2012年3月,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的一张太空“绒球”新照片.这个“绒球”是第谷超新星的遗迹。  相似文献   

20.
发现海底火山 地球上80%的火山活动都发生在大海中,但是由于人类难以到达深海,而对海底火山了解很少.研究人员为了证实深海火山爆发现象,已经花费了25年时间.以前,曾经有潜水者和科学仪器观测到海底火山爆发后的遗迹,而美国发射的"杰森号"水下机器人则是首次拍摄到海底火山正在爆发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