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用PTMG(聚四氢呋喃)、TD(甲苯二异氰酸酯),并用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110)封端合成PU(聚氯酯)胶黏荆.在合成过程中采用其他相关条件不变,仅改变封端率来制的系列胶膜,测试了胶膜的吸水率、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同时还运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可知PU胶黏荆中已成功地引入了硅链节,较佳的封端率为5%~10%.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高分子材料中橡胶、塑料、胶黏剂的老化现象及引起老化的因素,并重点介绍了常见材料的防老化措施以及一些最新的防老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兴翠 《科学之友》2008,(11):18-19
文章介绍了高分子材料中橡胶、塑料、胶黏剂的老化现象及引起老化的因素,并重点介绍了常见材料的防老化措施以及一些最新的防老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尾加压素Ⅱ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素生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皮素(endothelin,ET)生成的影响.培养的VSMC经不同浓度UⅡ孵育后测定[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量、ET mRNRNA含量和ET的合成释放量.结果10-10~10-8mol/L UⅡ呈浓度依赖地促进VSMCDNA合成(47%~83.4%,P<0.01),增加VSMC ET mRNA表达,VSMC ET mRN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17.1%,67.1%和112.8%.孵育4和8 h,10-10~10-8mol/L UⅡ呈浓度依赖地增加 VSMC ET的合成释放.与对照组比较,孵育4h后 VSMC合成释放的ET为4.9,5.36和7.12pg/mL(P<0.01).孵育8h后培养基中ET含量为12.6,12.07和17.17pg/mL(P<0.01).特异的 ETA受体拮抗剂 BQ123显著减少 UⅡ刺激的 VSMC DNA合成增加.结果表明UⅡ增加 VSMC ET mRNA量及 ET的合成和释放,UⅡ促 VSMC DNA合成作用部分通过 ET/ETA受体途径介导,提示 UⅡ和 ET作为内源性活性肽相互协调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胶粘剂是一种化学黏结力好、黏接工艺简便、耐低温、稳定性优良的胶粘剂,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为了适应环保、工业卫生、资源等政策法规的要求,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聚氯酯材料的水性化日益受到重视,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与开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几种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方法及改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胶粘剂是一种化学黏结力好、黏接工艺简便、耐低温、稳定性优良的胶粘剂。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为了适应环保、工业卫生、资源等政策法规的要求,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聚氨酯材料的水性化日益受到重视,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与开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几种抽性聚氨酯的改性方法及改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手性多官能团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有多官能团和多个手性中心的非对映体光学纯的有机磷衍生物5和5’可以通过手性合成了子3-溴-2(5H)-呋喃酮(4)和外消旋的α-羟基-取代膦酸二乙酯(3)发生不对称反应得到,其产率62%-84%,非对映体过量为≥98?。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以及X射线晶体测定,确认了它们的结构。讨论了有机磷活性底物的遴选和合成;光学纯有机磷衍生物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和解析;对映体光学纯度以及它们的立体化学和纯对构型等问题。此结果可以为有机磷活性底物的引入,为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天然和非天然有机磷化合物以及探讨它们的生物活性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倪沛红  曹新培  颜德岳  侯健  府寿宽 《科学通报》2001,46(21):1774-1777
用氧阴离子聚合方法制备了超支化聚(3-乙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HP)接枝甲基丙烯酸-2-(N,N-二甲氧基乙酯)(DMA)的具有三维结构的星形温度/pH响应型共聚物。聚合引发剂为超支化聚(3-乙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的羟基与KH完全反应形成的大分子醇钾盐,这类引发剂有较高的引发效率。聚合产率为95%(质量)以上,且产物中没有残余的大分子引发剂和单体。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共聚物的水溶液性质发现。HP-p-DMA存在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LCST受共聚物的DMA链段长度及溶液pH条件影响。实验发现,随着DMA键段长度增加,LCST降低。另外,溶液pH条件对LCST也有影响,pH值增加,LCST减小。  相似文献   

9.
体细胞克隆法生产绵羊转基因囊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安晓荣  苟克勉  陈永福 《科学通报》2001,46(10):820-823
pEGFP-N1质粒分别转染5只绵羊卵巢原代颗粒细胞,G418筛选后,各取1株阳性转基因细胞作供体,进行绵羊的体细胞核移植(克隆),共352枚体外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与转基因的颗粒细胞进行电融合,得到的329枚核移植胚胎(93.5%),用Ionomycin/6-DMAP激活,SOFaaBSA液滴体外培养7d,结果显示,312枚核移植胚胎发生卵裂(94.8%),其中63枚发育至囊胚阶段(19.1%),随机抽检发现,克隆胚胎在早期发育的各个阶段均表达GFP基因,4株0.5%FCS饥饿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率为19.6%(55/280),胎在早期发育的各个阶段均表达GFP基因,4株0.5%FCS饥饿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率为19.6%(55/280),与另外1株未饥饿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率(16.3%,8/49)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体细胞基因转移和克隆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生产绵羊的转基因囊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层建筑住宅中厨房、卫生阃地面时有渗漏发生,尤其是穿过楼板的管道根部渗漏这一质量通病,一直困扰着广大施工技术人员.由于它的存在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侵蚀建筑物结构主体,缩短建筑物寿命,并直接导致了住户的质量投诉,因此,治理厨房、卫生间地面渗漏是一项需要长期综合防治的工作.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穿过楼板的管道根部的防水工程质量.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是以原生聚乙烯合成高分子材料加入抗老化剂、稳定剂、助黏剂等,与高强度新型丙纶涤纶长丝无纺布,经过自动化生产线一次复合而成的新型防水卷材.文章主要介绍了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优点及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ZnO 纳米棒阵列为模板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衬底上制备了CdS/TiO2 纳米管复合薄膜.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UV-Vis)及表面光电压谱(SPS)研究了不同CdS 沉积时间对复合薄膜的形貌、晶体结构、光电性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TiO2 纳米管阵列表面沉积5 min CdS 纳米颗粒后, 其表面光电压信号得到增强, 并且其吸收光谱可拓展到可见光区; 与吸收光谱相对应, 在可见光区出现新的光电压谱响应区, 这一现象说明与CdS 复合可显著提高TiO2 纳米管阵列的光电特性; 随着CdS 纳米颗粒沉积时间的增加, 复合纳米管阵列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光电压强度逐渐减弱, 我们用不同的电荷转移机制对此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解释. 除此之外,我们对TiO2 纳米管阵列结构的比表面积对复合结构的光电特性影响也做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铜纳米线阵列薄膜及其气敏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磁控溅射法在掺氟二氧化锡导电玻璃(FTO)衬底上溅射金属铜薄膜,所制备的Cu薄膜在管式炉中退火氧化生长得到CuO纳米线阵列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这种通过磁控溅射得到的CuO纳米线阵列薄膜对CO和H2S的气敏性质.研究结果表明,CuO纳米线阵列薄膜在250℃时对CO气体具有最强的气敏响应,并且当CO浓度增大时其气敏响应明显增强.而对于H2S气体,在常温下CuO纳米线阵列薄膜能够对低浓度的H2S气体响应,说明这种CuO纳米线阵列薄膜可以在常温、低浓度下探测H2S气体;而当测试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值在H2S气体氛围中迅速减小.我们对这种异常的电阻变化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梁建  李晗  贾延东  王刚 《自然杂志》2022,44(5):375-381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SLM)制备的(FeCoNi)86Al7Ti7高熵合金,经780 ℃退火处理后,深入分析打印态和退火态合金在 0.5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高熵合金的开路电位、交流阻抗与极化曲线,发现退火态(FeCoNi)86Al7Ti7高熵合金自腐蚀电位更高,自腐蚀电流密度更低,容抗弧直径更大,阻抗值更高,以及电荷转移电阻更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腐蚀表面钝化膜的成分及含量表明,退火态高熵合金腐蚀表面氧化物的种类更丰富,含量更高,更易形成稳定的钝化膜。结果表明,780 ℃退火处理能显著改善(FeCoNi)86Al7Ti7高熵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王丽伟  骆泳铭  黄仕华 《科学通报》2011,56(17):1354-1359
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过程, 深入探讨了二氧化钛薄膜厚度、四氯化钛处理电极及添加大粒子散射层对电池效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TiO2电极的厚度可以显著提高电池效率, 但当电极过厚时, 薄膜中的缺陷态增加, 降低了电子的传输效率, 导致光电流下降, 电池效率降低; 四氯化钛处理电极增强了基底导电面与薄膜界面以及二氧化钛粒子间的电接触, 加快电子传输使光电流增强; 引入散射层, 提高了电池在长波段的光捕获效率, 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了不同种子层的(Fe10Co90)80Nd20磁性薄膜,研究了种子层对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相同厚度的薄膜样品,Ta为种子层的样品没有面内各向异性,矫顽力(Hc)达91Oe(1Oe=79.58A/m),表面磁畴为条纹畴结构,具有弱的垂直各向异性;Cu为种子的样品,Hc为30Oe,样品具有面内磁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场为60Oe,磁谱测量显示自然共振频率为2.7GHz.对样品进行真空磁场热处理后静态磁测量结果表明,Ta为种子层的样品的磁性及磁畴结构都没有明显变化;Cu为种子层的样品的Hc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表面磁畴由制备态的局域条纹畴变为连续的条纹畴结构.  相似文献   

16.
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文忠 《自然杂志》2010,32(3):134-142
以晶体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和以非晶硅薄膜为代表的第二代薄膜太阳电池目前是光伏市场主流。第三代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发目标是在维持现有第二代薄膜电池沉积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基础上显著提高电池性能及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太阳电池的价格至每瓦0.5美元,甚至0.2美元及更低。笔者将简要综述近年来国际上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内容集中在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电池、硅纳米线(包括轴向、径向和单根)太阳电池和基于多重激子效应的纳米硅热载流子太阳电池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免疫分析方法主要依赖于固定在固相基底上的抗体对相应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抗体在固相基底上固定后最大程度保持生物学活性是设计免疫分析方法的关键技术. 本研究利用在疏水性硅基底表面制备蛋白A单分子膜层可以特异结合抗体的Fc端, 进而实现对抗体的定向化装配, 进一步构建格式化阵列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 研究结果表明, 制备的蛋白A单分子膜层的厚度为1.8±0.6 nm, 抗体可以经蛋白A单分子膜层实现定向化装配, 由此设计的传感阵列检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可以实现1.0 ng/mL的灵敏度, 血清检测结果与电化学法(ECLIA)测定进行统计学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用磁控溅射法在加热到400℃的MgO(001)单晶基片上沉积了总厚度为25 nm 的[Fe(0.6 nm)/Fe30.5Pt69.5(1.9 nm)]10 多层连续薄膜, 总成分配比为Fe50Pt50. 然后对其在[500, 900]℃温度范围进行真空热处理, 分析了热处理温度对薄膜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以及磁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加热基片上生长的FePt 薄膜, 层间已经发生扩散, 形成无序的A1 相. 经过700℃以上的高温热处理, 薄膜转变为具有(001)织构的L10相FePt 合金, 易磁化轴沿垂直于膜面的方向, 有序度大于0.85, 单轴磁晶各向异性能约2.7×107 erg/cc. 利用扩散后残存的周期性微弱成分起伏, 可以使薄膜在800℃以下保持形貌连续.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表面进行观察证实, 在780℃进行热处理, 薄膜的表面最平整. 这种优质的连续薄膜可以应用于微加工制作超高密度垂直磁记录阵列介质.  相似文献   

19.
张治国 《科学通报》2011,56(25):2133-2138
从纳晶薄膜的形貌出发, 根据纳晶氧化锌薄膜的几种构成归纳了几点近似说明. 这几点说明旨在把纳晶薄膜和单晶薄膜区分开来, 同时利用Kronig-Penney 模型计算了纳晶薄膜的带尾态分布, 设定了一个特征函数, 给出了不同c/b 值下带尾态分布图. 根据这些图形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纳晶氧化锌薄膜的掺杂失效现象和薄膜成为绝缘体的条件, 得出了纳晶氧化锌薄膜的电导出现的条件, 也给出了制备P 型氧化锌材料的条件. 当纳晶晶粒达到微晶量级时, 带尾态变得连续起来, 回归单晶的特点. 最后给出大晶粒材料具有导电优势.  相似文献   

20.
NiO-In2O3薄膜/锡掺杂玻璃光波导传感元件及其气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研制了NiO-In2O3复合薄膜/锡掺杂玻璃光波导传感元件,并对传感元件的气敏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元件对浓度为1×10-4(体积分数)的二甲苯气体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常温下该传感元件能够检测到二甲苯气体的最低浓度是1×10-7(体积分数),所对应的响应及回复时间分别是3和26s,实验相对标准偏差范围是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