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自然》年度十大人物榜单集中了2023年的科学里程碑以及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这十位人物和他们的同事一起做出了了不起的发现并提醒公众关注至关紧要的问题。《自然》十大人物不是一个奖项或排名。这十位人物由《自然》的编辑选出,他们的故事代表了2023年发生的重要科学事件。2023年还有一位非人类上榜——ChatGPT。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末,《自然》杂志公布了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自然》特写部主编里奇·莫纳斯德斯基(Rich Monastersky)说:"这十大人物与他们的同事在一系列科学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对致命新冠病毒的测序,领导新冠疫苗的研发,为开创性北极气候任务的研究人员保驾护航等。"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杂志评选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已揭晓。NASA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摘得桂冠。NA5A黄金眼看宇宙2022年7月,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发布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发回的第一张图像。总统亲自“开光”可不常见,但JWST完全配得上这份殊荣。在发射升空之前,JWST项目已经历时20年,耗资近百亿美元,堪称人类观测宇宙的“黄金眼”。除了升空前的巨大投入,JWST升空后面临的困难也着实不小。  相似文献   

4.
<正>按照惯例,每年岁末,英国《自然》杂志总要围绕一些重要科学进展及事件的中心人物评选出当年度的十大科学人物,2014年也是如此。其中涉及的领域包括深太空探测、癌症免疫疗法、微型机器人阵列、天体物理学、数学、干细胞疗法和结构生物学等。以下为《自然》杂志评选出的2014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彗星跟踪者:安德烈·阿克马佐——引导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进入深太空探测冰世界的前试飞员二十年前,安德烈·阿克马佐(Andrea Accomazzo)因为桌上的一张字条与女朋友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18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公布了该刊评出的"2013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这些在2013年度重要科学事件的中心人物因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而当选,其中两位华人榜上有名,分别是位列第一的张锋(Feng Zhang)和位列第七的中国禽流感专家陈化兰。  相似文献   

6.
●2013年12月18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公布了该刊评出的“2013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这些在2013年度重要科学事件的中心人物因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而当选,其中两位华人榜上有名,分别是位列第一的张锋(FengZhang)和位列第七的中国禽流感专家陈化兰。  相似文献   

7.
十年     
1978年5月《自然杂志》创刊问世。在广大科学工作者,各界读者和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自然杂志》走过了十年不平静的历程。自然杂志社的全体同仁们谨向在这十年中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本刊的海内外学者、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谢意。《自然杂志》诞生的1978年,正值我国科学大会召开之际,也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前夕,郭沫若同志称之为“科学的春天”,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关头。现在十年过去了。这  相似文献   

8.
哈勃之声     
<正>随着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迎来其在轨运行的25周年纪念,《自然》杂志借由当时参与该项目的一些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回顾,描述了自1972年以来关于HST的故事,以及其卓越天文观测的高潮期与遭遇挫折时的低谷期。参与者:罗伯特·奥戴尔,前HST项目科学家;简·奥利维尔,前HST首席工程师;桑德拉·法伯,圣克鲁兹加州大学成像专家;爱德华·维勒,前HST首  相似文献   

9.
<正>新年之际,《自然》杂志"职业生涯"版面助理编辑莫妮亚·贝克(Monya Baker)采访了12位知名度颇高的40岁以下的年轻科学家,询问他们的新年计划以及他们对科学未来的希望。找到科学前沿奥斯卡·费尔南德斯-卡佩蒂略(Oscar Fernández-Capetillo),40岁,想找到是什么导致了一种与癌症和衰老有关的DNA损伤类型。他是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一个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去年从一场严重的摩托车事故中死里逃生。他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天文学会1999年1月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开会,科学家们提供了好几个有关星系的报告,其中一份报告对观察宇宙到底有多少恒星、尘埃和云体提出了纠正意见。这一新的估计是1250亿个星系,数目比几年前的估计要多大约40%。纠正意见是根据南部天空一小空域的照片作出的。去年10月哈勃太空望远镜曾拍摄10天的照片,然后马里兰州立望远镜研究所的科学家对照片中的星系进行了计算。埃利·佛格林是其中的科学家之一,他们认为望远镜观察的这一空域犹如沧海之一粟,但是天文学家却计算出有620个星系。1995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北部天空一个较大…  相似文献   

11.
<正>物理学要走向何方?我们又要何时才能抵达目的地?两位著名物理科学家讨论他们所处领域的未来。未来属于那些为它做准备的人——向美国宇航局和美国能源部等联邦机构申请研究基金的科学家深知这一点。毕竟,空间望远镜或粒子加速器等大型仪器的价格可能高达100亿美元。因此,2022年6月,物理学界开始考虑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相似文献   

12.
时空的本质     
在一场持续了几个月的辩论中,两位相对论学者,提出他们关于宇宙及其演变及对量子理论影响的不同观点。前英国皇家学会会长M·阿蒂雅认为,这是继爱因斯坦和玻尔辩论之后本世纪最重要的论争。《科学美国人》编者按语:1994年,斯蒂芬·霍金(StePhenWHawking)和罗杰·彭罗斯(RogerPenrose)在剑桥大学牛顿数学科学研究所发表了一系列公开演讲。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用《时空的本质》的书名结集出版。为了对两位科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对照,《科学美国人》选辑他们几次演讲的精义在这里发表。他们分享着物理学的共同传统(彭罗斯在剑桥…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4月25日至今,“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在空间轨道上运行了15年,拍下了750000幅图像,每周向地球送回了120吉字节(GB)的数据,被一些时事评论员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天文任务。但现在这个“带病工作”的望远镜也许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为此,《自然》杂志网站回顾了“哈勃”太空望远镜15年的工作生涯并展望了下一代空间望远镜。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度《自然》新闻人物:在应对墨西哥湾泄油事件过程中,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局长简·卢布琴科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的沉着和镇定,成功塑造了科学家的政治及社会角色,显示了科学家应该如何回馈社会的气度——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执行10周年,《自然》杂志4月1日推出一组"人们基因组计划10年"的专题稿,邀请了几位重要当事人撰文,从中人们可以读到这一领域的重量级科学家对基因组科学如何应用到治病防病健康领域的思考,并随着他们走进后基因组时代的第一个十年——使基因组研究成果真正造福于人们的日常健康。——编者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17日,著名科技期刊Nature杂志评选出了2015年度十大人物.这10位入选的科学家分别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领域涵盖了天文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地理学、生物等多个学科,他们在纳米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气候变化、基因编辑技术等方面的杰出工作对他们所在的科学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份榜单中,我国中山大学的青年科学家黄军就副教授的名字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强烈关注.今年35岁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卫报》科学记者蒂姆·拉德福(Tim Radford)2005年与詹姆斯·洛夫洛克相识,最近他重新评价了这位独立科学家的开创性作品。说到詹姆斯·洛夫洛克,人们总是会把他和一个伟大的创意联系起来,那就是"盖娅"(Gaia)。《牛津英语词典》对盖娅的定义是:"全球生态系统,其运作机制被认为类似于一个巨大的自调节有机体;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生命体共同定义并维持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续的条件。"词典还引证了洛夫洛克这位独立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S·库恩是当今世界知名的学者,他因其科学哲学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而名满天下。其实,库恩是从物理学转向科学史,并进而转向科学哲学的。由于他明确提出并详尽阐述了科学共同体的概念,因此也有人把他列为与默顿传统无关的三位科学社会学代氧人物之一(其他两位是普赖斯和本·戴维)。正因为库恩的研究横跨了较为广阔的领域,具有多角度的视野,因而他对科学史论也有比较深刻的洞见,从而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科学史观。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自 1 978年5月 创刊以来, 《自然杂志》 已走过40年的历程。 念及《论语》 中 “ 四 十而不惑” 的话语, 用以回首和展望亦是贴切的,尽管杂志的生命力可能比个人生命历程漫长和 持久得多 。 所谓 “ 不惑” , 是指在办刊过程中, 对《自然杂志》 的办刊理念、 定位与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在此, 我们回顾往昔, 展望未来并重申“高级科普期刊” 的办刊定位。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6月25日,来自河北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在《细胞》(Cell)旗下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连发三篇论文,报道了一项研究发现:他们认为1933年哈尔滨一位建筑工人发现的一枚古人类头骨化石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古人类支系,并将其命名为"龙人"。在论文中,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支系可能是与现代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古人类物种,比尼安德特人与我们更为亲近。这一重大发现可能修订我们对人类演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