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芸  陈晔  赵志军  萧家仪  张茂恒  舒强  赵红艳 《科学通报》2009,54(20):3108-3116
神农架大九湖盆地位于典型的东亚季风区内, 是一个罕见的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 该沼泽中心部位上部120 cm的泥炭藓泥炭层经花粉浓缩物AMS 14C测年表明其跨时4000 a. 根据C3植物碳同位素分馏模式方程和苔藓植物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方程, 利用泥炭藓泥炭样品的α-纤维素δ13C数据, 定量恢复了研究区晚全新世湿度的变化过程. 结合TOC, C/N等指标分析, 发现1000~4000 a BP研究区环境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暖湿变冷干, 在3000 a BP前后的气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 3400~3200, 3000~2600, 2200~2000和1600~1400 a BP发生了4次显著的相对偏干的突变事件, 在全球众多记录中也有反映. 大九湖湿度记录指示的晚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过程与印度夏季风变化同步, 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降低, 赤道热带辐合带逐渐南移, 是这一时期亚洲季风强度持续减弱的控制因素. 大九湖盆地湿度变化存在664, 302和277 a的周期, 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湿地现状及其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晓怡  何池全 《科学》2004,56(3):29-32
湿地是季节性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着喜湿植物、动物,有泥炭积累或土壤发生潜育化的地域,它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带的自然综台体,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二氯苯在泥炭上的吸附和解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勇  林峥  王锡莉  闵育顺  盛国英  傅家谟   《科学通报》2000,45(Z1):2737-2742
对二氯苯在含有机质大于92%的泥炭上的吸附和解吸,表现出大的解吸滞后和非线性现象;解吸滞后的程度是:原状泥炭>酸处理泥炭>胡敏素;吸附的二氯苯经过6d解吸的比例低于28%;Freundlish方程较好地拟合对二氯苯的等温吸附或解吸线,1/n 为0.055~0.527解吸线的1/n显著低于吸附线的1/n值,而logK则明显地增加.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拟合解吸线,其Qm大小次序是:胡敏素>酸处理泥炭>原状泥炭.对二氯苯的分配系数Kp随吸附平衡时间的延长或对二氯苯液相浓度的降低而增加;未处理泥炭的分配系数明显地高于胡敏素或酸处理泥炭.  相似文献   

4.
贵州草海地区最近8ka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陶发祥  洪业汤  姜洪波 《科学通报》1996,41(16):1489-1492
泥炭纤维素δ~(13)C和δ~(18)O可以分别作为湿度和气温变化的代用指标。对于泥炭档案,我国学者主要以孢粉分析法推演过去气候的变化,这里,我们提供一个亚热带亚高山季风气候区泥炭纤维素碳、氧同位素对气候变化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9,(3):7-7
对著名天然木乃伊“冰人奥兹”的最新检验发现,在其生命最后一段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奥兹显然用沼泽藓敷了自己的伤口。在奥兹的肠道里,科学家发现了6类藓的痕迹,暗示这个古人运用了具有轻度消毒力和很高吸收性的沼泽藓来治疗自己手掌上的伤口。科学家相信,身受多处伤,其中包括肩膀上的一处严重箭伤,最终要了奥兹的命。  相似文献   

6.
夏明 《科学通报》1987,32(24):1877-1877
应用铀系方法测定泥炭的年龄仍是一项新课题,我们曾报道过这方面可行性研究的初步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程序。本文进一步报道了取自腾冲盆地玉壁泥炭剖面的铀系年龄,并取得了与~(14)C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泥炭分子化石记录气候变迁和生物演替的信息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以一个40cm长泥炭岩芯的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为基础,结合现有的湖相记录资料,提出苔藓植物C23正构烷烃主峰标志了一种寒冷气候的信息,苔藓植物化学成分与气候关系的分析,以及生态学上有关气候影响生物生长方式的资料,支持了泥炭中仅在第2个小冰期出现C23正构烷烃呈指形式变化的现象与寒冷气候有关这一结论,显示了这一相当常见的分子化石可以高精度地记录气候变迁的非常信息,桐/酯经值、C24正构单烯烃/C24正构烷烃比值,与生物分布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标记了苔藓植物与单子叶被植物之间的取代关系。  相似文献   

8.
夏明 《科学通报》1987,32(7):521-521
应用两组份的混合线模式成功地测试了泥炭样品的年龄,为铀系年代学开拓了又一应用领域,为研究第四纪历史记录提供有意义的科学数据。对泥炭样品开展的实验研究以及若干测试结果已作了报道,本文将从理论上阐述泥炭样品两组份的设想,混合线模式测定年龄的依据和例证以及若干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王开发 《科学通报》1981,26(2):109-109
我国近年来对东海进行了全面的海洋地质调查,在东海陆架区发现有数处海底泥炭层。我们对泥炭层进行了孢粉和藻类的研究,泥炭层中除含有孢粉化石外,并发现有众多的盘星藻化石。盘星藻化石最早为Davis(1916)在著名的录河页岩中发现的,以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丹麦、冰岛等地都有发现。我国在渤海湾地区、江苏北部、安徽、浙江等地下第三系以及上海、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地的第三系也相继发现有盘星藻化石。许多研  相似文献   

10.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苔藓泥炭层14C测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烨  李容全 《科学通报》1999,44(12):1342-1344
根据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海岸阶地面上苔藓泥炭层剖面上、中、下3层泥炭的14C数据,推得该苔藓泥炭层上段的平均累积速率为0.195 mm·a-1,下段为0.069 4 mm·a-1. 由下部苔藓泥炭的14C数据和下段平均累积速率,推得该地区海拔18 m的海岸阶地形成时间应略早于4 300 aBP,且自4 300 aBP以来这里的海滩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状态. 相应这个地区的冰盖解体与冰退过程也应早于4 300 aBP.  相似文献   

11.
周浩达  胡建芳  明荔莉  彭平安  张干 《科学通报》2011,56(21):1741-1748
环化指数(CBT)/甲基化指数(MBT)是近年来根据支链四醚膜类脂(GDGTs)提出的定量化重建土壤pH 和陆地年平均大气温度(MAAT)的生物标志物指标. 本文通过对高寒若尔盖草原泥炭柱状样中GDGTs 含量的测定, 利用CBT/MBT 指标定量化重建了其近150 年来的泥炭pH和MAAT 的变化. 近150 年来四川若尔盖草原泥炭pH 和MAAT 大致经历了3 个变化阶段:1851~1927 年pH 基本没有变化, MAAT 缓慢降低1℃; 1927~1979 年pH 快速降低0.6, MAAT大幅降低2.5℃; 自1979 年以来pH 和MAAT 大幅升高0.8 和5℃. 计算温度与当地气象站记录的近45 年来年平均温度具有相似的升温趋势和平均值, 并且近150 年来计算的MAAT 和在该地区利用树木年轮计算的温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表明泥炭沉积中GDGTs 相关指标在高分辨重建陆地古环境的适用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若尔盖高原泥炭δ~(13)C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富葆 《科学通报》1993,38(1):65-65
若尔盖高原位于32°20'-34°10'N,102°15'-102°50'E,海拔3600m,为我国高海拔泥炭发育的主要地区。厚达数米到十数米的泥炭储存着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东部近期环境变化最理想的材料之一。红原泥炭有机碳δ~(13)C稳定同位素组成曲线表明,这里自12ka B.P.以来气候曾经过多次波动  相似文献   

13.
林恒生 《科学通报》1960,5(5):151-151
我国东北及内蒙地区,有大量品貭优良的泥炭蘊藏。如何使这些資源充分地供农业上利用,是一个极有經济意义的問題。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曾在1958年就东北主要产区的泥炭在100℃、150℃、200℃及250℃的溫度下,于迴轉炉中鼓入氨气与空气进行銨化  相似文献   

14.
新疆草滩湖村湿地4550年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芸  孔昭宸  倪健  阎顺  杨振京 《科学通报》2008,53(3):306-316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草滩湖村湿地剖面进行的年代测定、孢粉、植硅体鉴定和炭屑统计, 以及磁化率、烧失量和粒度等多项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指出在4550~2500 cal. a BP期间, 该区气候较为干燥, 不利于泥炭堆积, 而嗣后气候变得湿润, 石河子湿地发育、淡水水生植物丰富, 有助于泥炭累积, 但其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干湿变化. 尤其在2500~1810 cal. a BP期间(550 BC~140 AD), 气候较今湿润, 湿地中曾有大量的芦苇、香蒲和黑三棱等挺水植物和淡水绿藻生长, 形成芦苇湿地景观, 而在周边区域上生长的是藜科、蒿属、菊科和唐松草属等为主要组成的荒漠草原植被; 然而,在1810~1160 cal. a BP期间(140~790 AD), 沼泽湿地水体变浅, 尽管其他水生植物种类含量大幅度减少, 但仍有芦苇生长, 周围区域则是以藜科和蒿属为主的荒漠植被景观; 在1160~650 cal. a BP期间(790~1300 AD), 该区中旱生草本植物旺盛, 种类丰富, 并进入水生植物繁盛的荒漠草原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 由桦木属和云杉属组成的乔木植物花粉含量显著增高到27.2%, 其中桦木属增至23.2%, 从而推测此时的桦木有可能生长在沼泽湿地的高岗地; 或者可能是云杉林线下移, 导致由洪流或者是经风带来的云杉属和桦木属花粉含量均增高; 但650 cal. a BP以来(1300 AD至今), 此时湿地周边地区仍是以藜科和蒿属为优势的荒漠景观, 类似于现代气候类型, 尽管仍有一些沼生水生植被生长, 但其含量已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泥炭腐殖化度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一种新的、较敏感的古气候代用指标——泥炭腐殖化度. 通过与同一剖面木里苔草纤维素δ13C气候代用指标及其他气候代用指标的对比, 得出泥炭的腐殖化度可以用作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 即: 腐殖化度偏大, 指示气候偏暖湿; 腐殖化度偏小, 指示气候偏干冷. 由于泥炭腐殖化度测定相对简捷, 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不同地貌单元冲积物孢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许清海 《科学通报》1994,39(19):1792-1792
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平原,泥炭和湖泊沉积物少,研究冲积物孢粉组合特征、孢粉来源及其与周围植被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解释华北平原孢粉组合.  相似文献   

17.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而又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它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丰富的粮食、肉禽、水产、药材、纤维、饲料、木材、芦苇、薪柴、泥炭等物品湿地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件,不仅有丰富的植物,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场所据调查,我国40多种同家一级保护珍稀鸟类,有一个以上栖息在湿地。湿地还是巨大的天然蓄水库,具有蓄洪防旱、涵养水源、改良水质、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防止风暴侵害、降解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但是,湿地的这些重要作用和…  相似文献   

18.
华北北部中全新世降温气候事件与古文化变迁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3  
靳桂云  刘东生 《科学通报》2001,46(20):1725-1730
通过对太师庄泥炭^14C测年、孢粉和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6-3kaBP较高分辨率的环境演化记录:5.7-5.4kaBP环境冷湿;5.4-4.8kaBP温暖湿润;4.8-4.2kaBP气候发生突变,出现降温事件,植被稀少;4.2-3.3kaBP温暖干燥,太师庄泥炭记录的降温气候事件在北半球有普遍性。气候突变事件对古文化变迁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惯于以耸人听闻的方式解读泥炭人:他们要么是罪犯、性变态者,要么是受到残酷折磨的殉人。而最新研究则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20.
考古学     
最近,考古学家在英国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挖出了两具成年人的遗骨。法医检定,两名死者是被置于泥炭沼泽中变成木乃伊的。由于这些木乃伊是在一个已有3000年历史的定居点遗址被发现的,所以首次为史前欧洲就有人把尸体制成木乃伊的说法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