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概述了吸收压缩复合式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结果,着重论述了吸收压缩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并对这种新型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集热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将该复合系统性能与传统制冷系统做了对比,其制冷系数相对传统蒸汽压缩式循环高10%以上。最后指出了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技术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动态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航空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模型仿真方法考察了不同参数阶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部件数学模型与闭环系统部件间耦合关系,在MATLAB/SIMULINK系统仿真环境下建立了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通过控制容积法离散各模型方程求解获得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压缩机转速、膨胀阀开度、制冷剂流量发生阶跃时,蒸发循环制冷系统各热力性能参数的动态响应规律不同。仿真结果可为机载蒸发制冷循环系统的优化及系统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设计并搭建了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研究实验台,选取水作为制冷剂进行喷射制冷实验.主要研究工况条件(工作蒸汽温度、蒸发温度、冷凝压力)、喷射器结构(等截面积段长度和喷嘴出口与喷嘴喉部的面积比)对系统COP的影响.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了解喷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为改进和提高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如何选择制冷方式和选择哪种制冷方式最优是目前区域供冷系统(DCS)规划建设时讨论的热点.文中以所建立的电压缩式和蒸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分析模型为基础,进行了以制冷系统单位冷量的经济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蒸汽热价/电价比越大,两种制冷方式经济成本相等时的蒸汽输送距离越短;当蒸汽热价/电价比大于1.13时,蒸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经济成本恒高于电压缩式系统.由此得到结论:不同的制冷站应当结合蒸汽输送距离、电价和蒸汽热价选择适宜的制冷方式.  相似文献   

5.
蒸发式冷凝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对比制冷工艺中几种冷凝方式,指出发展蒸发式冷凝技术对制冷系统节能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分析蒸发式冷凝的换热机理,从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影响蒸发式冷凝器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裴雪岛  马国远  赵博 《科技信息》2010,(36):I0292-I0293
目前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著,氟利昂制冷剂的被替代已是大势所趋。R718作为自然工质,在安全性,环境保护及热工性能都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分别从蒸发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和压缩式制冷三个方面对水在制冷行业的应用及研究做了一个概括,特别介绍了波转子引入水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后,对水蒸汽压缩式制冷研究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太阳能吸收制冷还是风冷电压缩制冷用于建筑空调供冷,均存在制冷效率偏低的问题,结合太阳能吸收制冷可利用太阳能制冷的优势,以及传统风冷电压缩制冷可实现全天候制冷的特点,构建一种风冷式冷凝器辅助的复合制冷系统。通过建立新系统热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组成新系统的吸收制冷循环的发生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以及风冷电压缩制冷子系统的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系统增加了太阳能利用率,延长了太阳能有效利用时间,且实现了全天候制冷。提高吸收制冷循环蒸发温度是延长太阳能吸收制冷循环工作时间和降低新系统能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针对RKS方程压缩因子进行求解,用软件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探究求解压缩因子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出传统工质R22及自然工质CO2的压缩因子,并与查得的压缩因子标准值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最后计算出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中以R14/R23/R22混合制冷工质的压缩因子,从而对自复叠制冷系统压缩因子的求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结合机理、结合方式出发,设计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系统.结合气象资料及湿空气焓湿图,分析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工程实例及热力学分析得出,蒸发冷却可以有效降低机械制冷系统开启时间和运行负荷.  相似文献   

10.
蒸汽蓄热器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装置在工业中的应用正日趋广泛。在蒸汽蓄热器设计中,对于其放热过程中蒸汽带水的问题,以往人们都是沿用锅炉汽包的内部规律来进行分析的。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热力设备工作特点的比较,认为它们的工作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别,并指出这种“沿用”是欠妥的。文中描述了在可视系统中观察到的降压自蒸发现象,结合在测试系统上测得的放热特性曲线,从理论上对蒸汽蓄热器降压自蒸发过程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影响低压自蒸发过程的各种因素,并且归纳出蒸汽蓄热器降压自蒸发的几种类型:纯表面蒸发型、表面蒸发——间歇沸腾蒸发型及表面蒸发——连续沸腾蒸发型。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以R134a为制冷剂的光热光电喷射-直接蒸发复合制冷系统,以新疆喀什地区的气象参数为输入,结合Trnsys软件进行建筑模拟和系统仿真计算,分析夏季连续典型气象日内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其性能.结果表明:直接蒸发冷却系统系数COPm值最大可以达到15.05;COPm平均值达到12.33;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机械COPm最大为4.97;复合系统的综合机械性能系数COPm达到8.52;整个夏季完全用机械压缩制冷系统耗电量为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蒸发式板片冷凝器的实验平台,测试该新型冷凝器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的物性参数和状态参数,计算出板片的热流密度、整个制冷系统COP和能效比等主要换热性能参数和机组运行性能参数,从而得出此新型冷凝器的换热特性.为设计理想的蒸发式板片冷凝器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单效蒸发机械压汽(SEE-MVC)海水淡化系统的分析数学模型,比较了分析和热分析计算结果的不同之处,研究了系统的利用性能,分析了主要独立参数——压缩机增压比、定熵效率和蒸发温度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R134a循环系统和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C02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及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冷循环系统冷却器的设计依据。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对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R134a循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制冷循环效能分析,重点研究了影响系统循环的主要参数,如排气出口压力、回气过热、蒸发器温度和COP的表现,旨在为实际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一维等面积两相喷射器热力学模型,改进传统的二级压缩系统,提出一种喷射器增压的二级压缩制冷系统.以R1234yf为制冷剂,采用能量分析模型,研究不同设计工况下喷射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当蒸发温度升高时,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和喷射系数增大,喷射器升压比减小;当冷凝温度升高时,COP和喷射系数减小,喷射器升压比增大;当蒸发温度为0 ℃,冷凝温度为50 ℃时,COP随着中间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存在一个最优中间温度,系统性能提高率可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船舶多温冷库新型自复叠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传统船舶一机多温冷藏系统在不同蒸发压力下提供不同蒸发温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改进的自复叠制冷循环用于船舶多温冷库.新型自复叠制冷循环使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可以在相同的蒸发压力下提供不同的蒸发温度.根据船舶双温冷库的间室温度,选取R600a和R32组成的非共沸混合工质作为制冷剂,并对系统进行了流程设计、模拟计算,得到了设计工况下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压缩机压缩比和性能系数随R600a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发现当R600a/R32的质量分数为0.7/0.3时系统的综合性能最优.为了更好地满足船舶储存食物的温度要求,设计了自复叠三温冷库的流程图,为进一步研究三温冷库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地热驱动有机朗肯-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系统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作为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研究分别以R245fa,R123,R114,R141b作为循环工质时,地热流温度(发生温度)、凝汽温度和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筛选出适用于中温地热能驱动的有机朗肯-单机压缩制冷系统最佳工质.计算结果表明,R141b综合性能最佳,根据典型工况下R141b作为循环工质时系统火用损的分布情况,在发生器和冷凝器处进行改进将大大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跨临界CO2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跨临界CO2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喷射器工作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有助于改善实验系统的制冷性能。使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喷射器模型,同时考虑了系统稳态下喷射器出口干度和喷射系数的耦合关系。比较了不同的CO2冷却放热压力、蒸发温度、喷射器喷嘴效率和扩压效率等对理论循环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优化的喷射系数能显著改善制冷循环性能,蒸发温度和CO2冷却放热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比较大,系统性能系数和喷射器喷射系数对喷射器的喷嘴效率和扩压效率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废弃热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深入研究喷射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内部结构,对喷射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得出系统中主要工作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引入蒸汽压缩制冷原理,设计一个增压喷射制冷循环系统,对系统的性能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在不同现实需求下的改进优化策略。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增压喷射制冷循环系统可以提高低品味的热量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广泛使用的R404A制冷剂的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较高、对环境不友好,为了探究GWP值较低的新型替代制冷剂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复叠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R455A和R448A制冷剂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并从低温级蒸发温度、高温级冷凝温度、中间温度,以及高、低温级过冷度等方面与R404A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R455A/R23系统的COP(制冷系数)始终最高,R404A/R23系统的COP最小。在相同蒸发温度下,R455A/R23和R448A/R23系统的最佳中间温度低于R404A/R23系统,最佳COP分别比R404A/R23系统高6.77%,5.25%。另外,高温级过冷度增加会使系统COP增大,其中,R404A/R23系统COP的增加幅度最大,R448A/R23系统COP的增加幅度最小,而低温级过冷度的增加则会使系统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