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蔡邕的《铭论》是对铭体发展史的首度系统总结,其《铭论》体现了铭体文的载体意识、功用意识。他的碑铭文对歌功颂德类铭文前散后韵体式进行了规范,后人纷纷仿写他的碑铭文。  相似文献   

2.
近年"司母戊"大方鼎之"司"字改释为"后"字。甲骨文时代,"司"、"后"各有字形,字义也判然有别。《说文》司"从反后"是就秦篆说事,是秦篆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3.
小易 《科技智囊》2011,(5):73-73
此句属于《系辞》中的名句,句虽不长,但是意蕴不少。先来看"洗心",先儒多解释为"先心",然而帛书《易》中作"佚心"。"佚",从人,失声,忽也,本义为隐逸的人,引申为佚乐其心、无所作为之义。"洗"为涤除、洗濯的意思。联系下文"退藏于密"来看,似乎帛书《易》中"佚心"的解释更为贴切。但是作为"洗心"来解释,也别具含义,"洗心"更强调的是"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这个过程,澄静内心,荡涤疑虑,借助"洗"而整肃自身,达到"洗心"的目的,继而把德行提高到高深而纯净的境界。据说"洗心革面"这一成语也是由此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等。他在《中庸》更明确提出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些都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也正因此,"教学反思"已成为时下教育界使用率较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谈教育者必谈之话题,成了各级教育管理者对教师工作要求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家"、"角"为古今常用词,在古代有多个读音与意义。"家"有四音,本义为名词。《说文》:"家,居也。"而依段玉裁说"家""乃豕之居",即猪圈,引申为"人之居",又引申指家庭主要成员等。而"角",《说文》释为"兽角也",为名词,还可用作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共有二音及多种引申用法。此外,"家"和"角"还可组成复合词语。  相似文献   

6.
王冕  郝娜 《科技信息》2012,(14):260-260
设计,是个大概念,自古便已有之。在《说文解字》中,"设"、"计"二字的字义如下:设:施陈也,从言役。役,使人也。"设",就是陈列摆设的意思。计:会算也。从言十。计就是合计、计算的意思。所以,"设计"以中文来讲,则有人为设定,先行计算,预估达成的含意。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一切与生产生活相关联的"创造"皆可以说是设计。  相似文献   

7.
《爨龙颜碑》是爨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为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以及书法艺术演变历程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此外,其铭文骈散结合,以散为主,辞藻富丽,风格典雅,具有极高的语言文化价值。爨碑铭文英译是传承和保护爨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向海外传播爨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据此,《爨龙颜碑》铭文英译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帮助爨文化翻译研究从语内翻译层面拓展至语际翻译层面。  相似文献   

8.
清代滇籍学者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在中国传统《诗经》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清代《诗经》文学读解的扛鼎之作。方氏解《诗经》的诸多精到之处,论者已多有论及;唯其所标举的"托辞"却鲜有人注意到,而"托辞"正是其"原诗人之始意"的重要方法,也是其判定"诗"与"史"之分界及拓展诗之"言外意"的重要手段。当然,"托辞"的泛化也是方氏诗学不可回避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说“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本《说文解字》曾收有亮字,传本《说文》无亮字,依据古文献用例及字形分析,认为"亮"从儿,京省声,本义为"敦柔信爱","佐"、"相"是引申义,"明"是后起义。  相似文献   

10.
出土于晚清、铸于西周厉王时期的《散氏盘》,其铭文书法极受艺林推重,评誉之高,摹习之众,影响之大,在先秦书法中只有《石鼓文》差几近之。然而,人们只是欣赏其美,对其风格原委尚无深究,致使摹习者难得其法,论说者也大都不得要领。从《散氏盘铭》的源流入手,对其著录、社会时代背景进行剖析,并做出历史评价,寻求其风格原委,进而探讨其书法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汉代独特的艺术形式,对我国后来的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古埃及石刻艺术在世界上也独具艺术魅力。总结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及特征,我们发现,虽然我国汉代画像石刻艺术与古埃及石刻艺术相差千年,但他们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有很多极其相似之处;而且形成这些艺术的社会背景、宗教思想也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当然它们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在史铁生小说中,"务虚"是其造艺的本体、表象亦手段。探讨生命存在的"务虚"主题与突破常规视阈的"务虚"视点同构,具体表现为:呈现为"我"与印象之悖论的"我"的视点;穿越生与死的亡灵视点;由有限维度走向"无极之维"的视点越界。"务虚"视点的运用,既是结构与文体上的需要,更由作者与世界的原初联系决定。它将作者"务虚"的生命世界与艺术世界同一架构起来,作者由此视点走向生命之惑的问与路;循此视点,文本与读者的"视野融合"起来,读者也走向那问与路。其人其作既在世界之外,自成一界;又自由无界,无限生成。  相似文献   

13.
杨守敬所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未及时出版和手稿遗失是一个悲剧,使它错过了木该属于它的时代。数十年之后它失而复得并在日、中两国刊行,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它是杨守敬近百部著述巾的处女作,也是书法史上第一部合之以碑帖概念为类、以金石资料为基、以书史脉络为经、以作品评鉴为纬的书学研究专著,并将考据之法引人书学,首倡“碑帖融合”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丹青题咏 妙处相资——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画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枝清采.它把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丹青题咏,妙处相资“,两者珠联璧合,交映生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试从八个方面对题画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南阳目前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有许阿瞿墓志汉画像石、唐河郁平大尹冯孺人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杨官寺西汉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方城"胡奴门"画像石题记等。现存的汉代碑刻主要有:张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神祠碑、赵蓟碑、南阳都乡正为弹碑等。这些珍贵的汉画像石墓墓志题记和汉代碑刻记录了汉代的社会历史、书法等内容。对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书法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进入二十一世纪,对竹林七贤的研究空间由文学领域正在向哲学、历史、艺术、考古等专业不断发展,具有逐渐扩张的趋势.《事文类聚别集·礼乐部》注引的《魏记》内容,继承了《资治通鉴》卷七十八“魏记”内容.“竹林之游”包括以嵇康、阮籍、山涛为核心的“七贤之游”与以嵇康、向秀、吕安为核心的“嵇康之游”两个阶段.竹林七贤的价值取向有偏重儒家理性与偏重道家审美两个方面.竹林玄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儒道兼综和重视庄学人生体验两个类别.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学经典,历来被列为中国兵书之首,它在世界军事理论研究中占据突出地位。《孙子兵法》包含了丰富、深刻的军事思想,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服务思想。通过梳理、总结、概括,《孙子兵法》的心理服务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帅心理素质选拔思想;二是心理攻防思想;三是心理调节与疏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牡丹亭》以奇谲瑰丽之姿,演绎了人间之至情。纵观历史上同类题材,自能发现它的继承和超越之处。同时,明代“心学”思潮的影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试从“人间爱情的升华”、“离魂模式的借鉴”和“时代思潮的影响”三个方面对《牡丹亭》之“情源”做一番简要的探悉。  相似文献   

19.
就容县现存的清代五碑刻所“禁革”的种种腐败现象进行剖析,论述了大清王朝以腐败制度反腐败,既不能治标,更不能治本,只能是越反越腐败,以致从中央集团到基层腐败透顶,最后逃不了覆灭的下场。这一历史的教训足为警世恒言。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收集整理出来的部分石刻档案文献资料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石刻档案包括碑刻和摩崖石刻两大类 ,其内容函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科技文化等方面 ,是研究广西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